這兩個熱血王孫完全忘了他倆有幾斤幾兩,更忘了他兩個人加一塊能吃幾兩幹飯,腦子一熱,竟然就想著要幹一番大事!
而且,他倆要幹的大事未免也太簡單了些,大致上來說,就是跟著這個信使一起去長安,然後見到太子,向太子磕頭效忠,至於以後會怎麽樣,到底會怎麽樣效忠,會有什麽樣的危險,他倆統統沒有想過,隻是認為幹大事,就是要去見太子李重九。[更新快,網站頁麵清爽,廣告少,無彈窗,最喜歡這種網站了,一定要好評]【愛去】
他倆在院子裏的大樹下麵,正說得起勁兒呢,那個屋裏的信使實在坐不住了,他先是被外麵那兩個王孫給傷害了,然後又被村子裏的村民給傷害了,現在被帶進了王府,在屋子裏麵聽到外麵兩個王孫說著創業大計,他感覺又被傷害了。
身為信使,雖然身份不高,可不代表著他智商不高,不能因為身份的低下,而證明他是個笨蛋,反而他聰明得很,要不然吳有仁也不能派他出來當信使,畢竟當信使,尤其是在對抗楊澤的時候當信使,是一件相當危險的事情,要是被抓住後,起碼得會說瞎話啊!
信使也就是這個受傷的騎士,實在聽不下去了,他從床榻上爬起來,打開門,對著外麵的兩個王孫說道:“兩位小王爺,這麽商量不行啊,都沒能保密,這種大事,你們在做計劃時,應該保密才對,可現在都被我聽到了啊!”
李博文和李博智齊聲叫了出來,他倆都挺驚訝的,怎麽兩個人說話,竟然還被屋裏的人聽到了,這時候他倆才注意到自己說話的聲音太大了,沒有保住密。
李博文心想:“祖父一直總和我說,凡事一定要保密,就算是一件小事,被越多的人知道,那就越危險。因為你不知道別人會把這件事傳成什麽樣,有可能一件針眼兒大小的事,通過造謠,會變成比磨盤還大的事的。”
而李博智則心想:“秘密要是被泄漏了。那就一定要懂得滅口,滅口這種事情,越早做,未知的危險就越小!”
信使看著他倆的表情,歎了口氣。道:“兩位小王爺,你們兩個的反應也太慢了些,要想保信秘密,那就得趕緊滅口啊,你們這時候應該抽刀把小人給砍了才對,你們想了這麽久,如果我是敵人,我這時候都跑掉了啊!”
李博文和李博智兩個人都冒汗了,不遇事兒時都覺得自己挺聰明的,可一旦遇到了事兒。他倆就感覺自己確實不是什麽人才了!
可他倆並不能真的把這個信使如何的,因為信使是吳有仁派來的,本身就是太子一夥的,他倆不可能殺自己人啊!
李博智反應稍微快一點,說道:“信使說笑了,咱們哪有什麽秘密,都是隨口說笑的,再說害誰也不能害你啊!”
信使笑道:“那倒也是。[]不過,如果兩位小王爺想要效忠太子殿下,這個倒是容易。隻要說服兩位老王爺,然後和小人一同迴長安便是,太子殿下正在籌建新軍,兩位小王爺正好可以當將軍啊!”
這迴李博智和李博文沒有再討論什麽。他倆不敢再亂說話了,李博文頗有些尷尬地道:“貴使還請進屋去休息,我們兄弟兩個再商量商量,看看怎麽勸說祖父大人。”
信使嘿嘿幹笑兩聲,自行轉身進屋去了,還把屋門給關上了。
李博智和李博文麵麵相覷。他倆都感覺剛才討論得太興奮了,以至於忘了隔牆有耳的危險,而這種危險正是平常祖父告誡他們最多的。
怎麽能犯這種錯誤呢,真是讓人懊惱啊!
他倆光顧著懊惱了,但卻並沒有去找誠親王和靖德郡王,這樣的糗事,他倆並不想張揚,深怕祖父們對他倆進行家法伺候。
就在李博文和李博智這對難兄難弟懊惱的時候,誠親王和靖德郡王則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他們這對老兄弟知道,在本朝的太子與燕王之爭中,不可能置身事外了,隻能選擇站隊,這是沒有辦法的事。
以前朝廷裏的鬥爭都局限在長安城裏,大人物們雖然鬥得激烈,可並沒有延續到地方上來,所以他們兩個王爺才能在委屈求全中,為自己的家族求得一條活路。
可現在不同了,太子和燕王這兩個漩渦中心的人物,都要離開長安,來到太原了,他們兩個再想著委屈求全也不可能了,兩不相幫,就是兩處都得罪,不站隊,就得死,非友即敵,就是現在的情況!
一番討論之後,誠親王和靖德郡王感覺都象是老了十歲一樣,都全身無力地靠在椅子裏。
誠親王道:“看來也隻能如此了,咱們隻能分別投靠了,再無別的辦法。”
靖德郡王歎氣道:“我倒是容易些,可苦了你家了呀!”
兩人一起搖頭歎息,隻感到活到暮年了,還要做出這種決定,真是讓人痛苦啊,可為了給兒孫們爭條活路,還能有啥別的辦法呢!
他倆討論出來的決定就是,由靖德郡王投靠太子李重九,而由誠親王去投靠燕王楊澤!
投靠太子李重九,這個是很簡單的事,因為李重九本來就派了信使來,就是為了讓他倆派出衛隊,這本身就是一種信任,等於是提前招募了,所以靖德郡王的投靠是水到渠成的,一點兒都不困難。
如果太子李重九在爭位鬥爭中獲勝,那就簡單了,靖德郡王自然會幫助誠親王一家的。
可投靠燕王楊澤,卻是極難的了,因為楊澤不可能信任誠親王的,楊澤肯定想著是怎麽除掉太子,連帶著就要除掉太原的藩王,也就是誠親王了,所以就算是誠親王投靠過去,怕也是不會得到任何好處。
可重要的是,誠親王不想要什麽前途,他隻想要家人能靠活下去,生在女主當國的獨孤朝,李家皇族被殺的人太多了,要是以後楊澤執政,估計楊澤不會篡位,他隻會讓萬歲公主登基。那麽楊澤就算是不會對誠親王一家怎麽好,但為了顯示他並不會對李家皇族怎麽樣,至少得做個表態出來吧!
那麽由誰來當表態呢,不就是誠親王了麽。好歹誠親王一家能保住命啊,別的不求了,就求條活路,那麽誠親王一家要是保住了,就可能暗中幫助靖德郡王一家了。這是在楊澤獲勝的情況下。
兩個老王爺不想站隊,可既然必須站隊了,他倆就打算兩麵下注,這樣不管是太子贏了,還是燕王贏了,都至少能保住一家,然後由這家去保護另一家。
然而,誠親王和靖德郡王都非常清楚,以楊澤的才智,根本不存在看不出他們是在兩邊下注。但也正因為楊澤能看得出來,所以他便不會拒絕這種下注,反而會視為這是示好李室皇族的舉動,畢竟楊澤是想讓他的未婚妻萬歲公主當女皇二代,而不是要自己篡位,就算是要奪得江山,那也是楊澤在為自己的兒子鋪路,隻要能把握住這點就行了。
聽了靖德郡王的話,誠親王擠出一絲笑容,道:“兄弟這是說的哪裏話。為了兩家人的活路,我還要在意這張老臉麽,我什麽時候在意過麵子這種事?”說罷,他嗬嗬地笑了起來。
靖德郡王陪著他笑了兩聲。卻又是歎了一口氣。
兩個人沉默了片刻,便即分開,誠親王讓人叫了李博文一起迴他們自己的王府,而靖德郡王也要叮囑一下自己的兒孫。
迴了誠親王府,誠親王到了自己的花廳,他家的花廳也修得很有特色。是修在花園裏的一片空地上,花園周圍十丈之內什麽都沒有,卻在數十根細細的,甚至比手臂還要細的一人高鐵柱上,掛著上百個燈籠,而花廳的周圍卻都是落地的雕花門,這樣也是為了防止隔牆有耳,怕有人偷聽,不管是白天或者晚上,在花廳裏的人都會一眼看到外麵,外麵就算是有人想要偷聽,也根本沒有藏身的地方。
李博文進了花廳,便想把自己和李博智商量好的創業大計,講給祖父聽,可誠親王卻沒給他開口的機會,而是讓他坐下,把自家的艱難處境說給他聽。
說完之後,誠親王歎了口氣,道:“大孫,現在你能了解局勢的危急嗎?”
李博文臉色蒼白,他道:“祖父,以孫兒看為何不孤注一擲,咱們隻支持太子殿下,這樣勝也能得全勝,而敗……孫兒認為,不可能失敗的,皇上英明,豈能再允許第二個女皇出現,所以孫兒認為,萬歲公主不會有機會的。”
誠親王看著李博文,看了好半晌,才搖了搖頭,道:“你是怎麽知道皇上英明的?”
李博文道:“就象這次,皇上讓燕王出征,卻又讓太子殿下負責糧草的轉運,這明顯就是要讓太子殿下壓住燕王啊,態度已經很明顯了!”
“這也叫英明?”誠親王嘿了聲,道:“說句不恭敬的話,這叫做和稀泥,皇上其實是對燕王毫無辦法,隻能想出這麽個招術來了。如果換了以前的女皇,楊澤要是敢流露出一點點敢和太子過不去的想法,怕是立即就得人頭落地,至少也要發配邊疆,然後半路上賜死,女婿是完全沒有可能和兒子爭位的。”
李博文低頭想了一會兒,這才抬頭道:“祖父是讓孫兒去投靠楊澤,可是怎麽個投靠法呢?”
誠親王微微笑了起來,道:“這個容易得很,兩個信使,已經迴去了一個,迴去的那個是帶著誤會迴去的,太子聽聞消息之後,必定大吃一驚,這時候由靖德郡王派他的孫子去見太子,並且帶著他家救迴去的那個信使!”
李博文連連點頭,卻沒有聽明白是怎麽迴事。
誠親王接著道:“靖德郡王家的人會在半道上,就把那個信使給弄死,然後飛跑著去見太子,說信使是被暗殺的,至於是誰暗殺的,那就是不知道。”
李博文臉色一變,不會是故意誤導太子殿下,讓太子殿下覺得信使是他殺的吧?其實,他感覺那個信使人挺好的,可萬萬沒有想到,自家的祖父竟然想拿信使當投名狀。
果然,誠親王又道:“太子殿下必會憤怒,但也卻會信任靖德郡王家的人,因為他們才是保護信使的人,沒保護好那是能力問題,而不是忠心問題。這時候,你便去見燕王,告訴燕王,那個信使是你殺的,燕王就算是有所懷疑,起碼表麵上也會接納你的。”
李博文滿臉的苦色,道:“然後孫兒就算是進了燕王的陣營,但卻不可表現出任何的本事,反而要讓燕王還有他手下的人,認為孫兒子是個窩囊廢,是沒有任何危險的,隻是個混日子的人罷了,這樣就算是燕王以後獲勝,也不會把孫兒當迴事,隻是賞咱們家一口太平飯吃就好了。”
誠親王歎了口氣,道:“委屈大孫了,可隻要能保住咱們全家人的命,還有這個勞什子的王爵,這點委屈也沒什麽的。”
李博文好半天沒有說話,對於他這個有誌青年來講,要學著祖父的樣子當窩囊廢,還是去一個陌生人的麵前裝,他實在是受不了。
誠親王也不說話,就是看著李博文。好久好久,李博文的眼睛都紅了,眼眶中的眼淚似乎隨時都會掉下來,他道:“那,那靖德郡王的家人呢,李博智呢,就是他要去太子那裏吧,他會如何?”
誠親王唉了聲,道:“他則要盡力在太子的麵前,表現出他的各種才幹,讓太子覺得他是一個文武全才之人,他是不需要隱藏本事的,因為太子不需要沒本事的人,如果太子獲勝,那他將是本朝第一皇親,說不定還會加封親王,讓他家的爵位再升一升。”
同人不同命啊,都是皇孫,怎麽差距這麽大呢!
李博文幾乎就要真的哭出聲了,他道:“為,為什麽不是靖德郡王家投靠燕王呢,聽說那個逃走的信使之所以誤會,就是因為李博智惡狠狠地盯著他看,所以才逃走的,這是李博智親口對我說的,不會有假。”
誠親王卻道:“這是我和我那老兄弟劃拳得出來的結果,贏的投靠燕王,輸的投靠太子!”
李博文大吃一驚,都顧不得為自己傷心了,他急道:“為何是贏的投靠燕王,去當窩囊廢讓人瞧不起,而不是輸的呢?”
在他認為,輸的投靠了太子,還可以盡展本事,這才是好事啊!再說,如此重大的事,竟然是靠劃拳定下的,也真是讓他不可理解了。
誠親王微微一笑,慢吞吞地道:“因為,因為燕王得勝的機會更大些,現在明白了吧!”(未完待續。)
而且,他倆要幹的大事未免也太簡單了些,大致上來說,就是跟著這個信使一起去長安,然後見到太子,向太子磕頭效忠,至於以後會怎麽樣,到底會怎麽樣效忠,會有什麽樣的危險,他倆統統沒有想過,隻是認為幹大事,就是要去見太子李重九。[更新快,網站頁麵清爽,廣告少,無彈窗,最喜歡這種網站了,一定要好評]【愛去】
他倆在院子裏的大樹下麵,正說得起勁兒呢,那個屋裏的信使實在坐不住了,他先是被外麵那兩個王孫給傷害了,然後又被村子裏的村民給傷害了,現在被帶進了王府,在屋子裏麵聽到外麵兩個王孫說著創業大計,他感覺又被傷害了。
身為信使,雖然身份不高,可不代表著他智商不高,不能因為身份的低下,而證明他是個笨蛋,反而他聰明得很,要不然吳有仁也不能派他出來當信使,畢竟當信使,尤其是在對抗楊澤的時候當信使,是一件相當危險的事情,要是被抓住後,起碼得會說瞎話啊!
信使也就是這個受傷的騎士,實在聽不下去了,他從床榻上爬起來,打開門,對著外麵的兩個王孫說道:“兩位小王爺,這麽商量不行啊,都沒能保密,這種大事,你們在做計劃時,應該保密才對,可現在都被我聽到了啊!”
李博文和李博智齊聲叫了出來,他倆都挺驚訝的,怎麽兩個人說話,竟然還被屋裏的人聽到了,這時候他倆才注意到自己說話的聲音太大了,沒有保住密。
李博文心想:“祖父一直總和我說,凡事一定要保密,就算是一件小事,被越多的人知道,那就越危險。因為你不知道別人會把這件事傳成什麽樣,有可能一件針眼兒大小的事,通過造謠,會變成比磨盤還大的事的。”
而李博智則心想:“秘密要是被泄漏了。那就一定要懂得滅口,滅口這種事情,越早做,未知的危險就越小!”
信使看著他倆的表情,歎了口氣。道:“兩位小王爺,你們兩個的反應也太慢了些,要想保信秘密,那就得趕緊滅口啊,你們這時候應該抽刀把小人給砍了才對,你們想了這麽久,如果我是敵人,我這時候都跑掉了啊!”
李博文和李博智兩個人都冒汗了,不遇事兒時都覺得自己挺聰明的,可一旦遇到了事兒。他倆就感覺自己確實不是什麽人才了!
可他倆並不能真的把這個信使如何的,因為信使是吳有仁派來的,本身就是太子一夥的,他倆不可能殺自己人啊!
李博智反應稍微快一點,說道:“信使說笑了,咱們哪有什麽秘密,都是隨口說笑的,再說害誰也不能害你啊!”
信使笑道:“那倒也是。[]不過,如果兩位小王爺想要效忠太子殿下,這個倒是容易。隻要說服兩位老王爺,然後和小人一同迴長安便是,太子殿下正在籌建新軍,兩位小王爺正好可以當將軍啊!”
這迴李博智和李博文沒有再討論什麽。他倆不敢再亂說話了,李博文頗有些尷尬地道:“貴使還請進屋去休息,我們兄弟兩個再商量商量,看看怎麽勸說祖父大人。”
信使嘿嘿幹笑兩聲,自行轉身進屋去了,還把屋門給關上了。
李博智和李博文麵麵相覷。他倆都感覺剛才討論得太興奮了,以至於忘了隔牆有耳的危險,而這種危險正是平常祖父告誡他們最多的。
怎麽能犯這種錯誤呢,真是讓人懊惱啊!
他倆光顧著懊惱了,但卻並沒有去找誠親王和靖德郡王,這樣的糗事,他倆並不想張揚,深怕祖父們對他倆進行家法伺候。
就在李博文和李博智這對難兄難弟懊惱的時候,誠親王和靖德郡王則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他們這對老兄弟知道,在本朝的太子與燕王之爭中,不可能置身事外了,隻能選擇站隊,這是沒有辦法的事。
以前朝廷裏的鬥爭都局限在長安城裏,大人物們雖然鬥得激烈,可並沒有延續到地方上來,所以他們兩個王爺才能在委屈求全中,為自己的家族求得一條活路。
可現在不同了,太子和燕王這兩個漩渦中心的人物,都要離開長安,來到太原了,他們兩個再想著委屈求全也不可能了,兩不相幫,就是兩處都得罪,不站隊,就得死,非友即敵,就是現在的情況!
一番討論之後,誠親王和靖德郡王感覺都象是老了十歲一樣,都全身無力地靠在椅子裏。
誠親王道:“看來也隻能如此了,咱們隻能分別投靠了,再無別的辦法。”
靖德郡王歎氣道:“我倒是容易些,可苦了你家了呀!”
兩人一起搖頭歎息,隻感到活到暮年了,還要做出這種決定,真是讓人痛苦啊,可為了給兒孫們爭條活路,還能有啥別的辦法呢!
他倆討論出來的決定就是,由靖德郡王投靠太子李重九,而由誠親王去投靠燕王楊澤!
投靠太子李重九,這個是很簡單的事,因為李重九本來就派了信使來,就是為了讓他倆派出衛隊,這本身就是一種信任,等於是提前招募了,所以靖德郡王的投靠是水到渠成的,一點兒都不困難。
如果太子李重九在爭位鬥爭中獲勝,那就簡單了,靖德郡王自然會幫助誠親王一家的。
可投靠燕王楊澤,卻是極難的了,因為楊澤不可能信任誠親王的,楊澤肯定想著是怎麽除掉太子,連帶著就要除掉太原的藩王,也就是誠親王了,所以就算是誠親王投靠過去,怕也是不會得到任何好處。
可重要的是,誠親王不想要什麽前途,他隻想要家人能靠活下去,生在女主當國的獨孤朝,李家皇族被殺的人太多了,要是以後楊澤執政,估計楊澤不會篡位,他隻會讓萬歲公主登基。那麽楊澤就算是不會對誠親王一家怎麽好,但為了顯示他並不會對李家皇族怎麽樣,至少得做個表態出來吧!
那麽由誰來當表態呢,不就是誠親王了麽。好歹誠親王一家能保住命啊,別的不求了,就求條活路,那麽誠親王一家要是保住了,就可能暗中幫助靖德郡王一家了。這是在楊澤獲勝的情況下。
兩個老王爺不想站隊,可既然必須站隊了,他倆就打算兩麵下注,這樣不管是太子贏了,還是燕王贏了,都至少能保住一家,然後由這家去保護另一家。
然而,誠親王和靖德郡王都非常清楚,以楊澤的才智,根本不存在看不出他們是在兩邊下注。但也正因為楊澤能看得出來,所以他便不會拒絕這種下注,反而會視為這是示好李室皇族的舉動,畢竟楊澤是想讓他的未婚妻萬歲公主當女皇二代,而不是要自己篡位,就算是要奪得江山,那也是楊澤在為自己的兒子鋪路,隻要能把握住這點就行了。
聽了靖德郡王的話,誠親王擠出一絲笑容,道:“兄弟這是說的哪裏話。為了兩家人的活路,我還要在意這張老臉麽,我什麽時候在意過麵子這種事?”說罷,他嗬嗬地笑了起來。
靖德郡王陪著他笑了兩聲。卻又是歎了一口氣。
兩個人沉默了片刻,便即分開,誠親王讓人叫了李博文一起迴他們自己的王府,而靖德郡王也要叮囑一下自己的兒孫。
迴了誠親王府,誠親王到了自己的花廳,他家的花廳也修得很有特色。是修在花園裏的一片空地上,花園周圍十丈之內什麽都沒有,卻在數十根細細的,甚至比手臂還要細的一人高鐵柱上,掛著上百個燈籠,而花廳的周圍卻都是落地的雕花門,這樣也是為了防止隔牆有耳,怕有人偷聽,不管是白天或者晚上,在花廳裏的人都會一眼看到外麵,外麵就算是有人想要偷聽,也根本沒有藏身的地方。
李博文進了花廳,便想把自己和李博智商量好的創業大計,講給祖父聽,可誠親王卻沒給他開口的機會,而是讓他坐下,把自家的艱難處境說給他聽。
說完之後,誠親王歎了口氣,道:“大孫,現在你能了解局勢的危急嗎?”
李博文臉色蒼白,他道:“祖父,以孫兒看為何不孤注一擲,咱們隻支持太子殿下,這樣勝也能得全勝,而敗……孫兒認為,不可能失敗的,皇上英明,豈能再允許第二個女皇出現,所以孫兒認為,萬歲公主不會有機會的。”
誠親王看著李博文,看了好半晌,才搖了搖頭,道:“你是怎麽知道皇上英明的?”
李博文道:“就象這次,皇上讓燕王出征,卻又讓太子殿下負責糧草的轉運,這明顯就是要讓太子殿下壓住燕王啊,態度已經很明顯了!”
“這也叫英明?”誠親王嘿了聲,道:“說句不恭敬的話,這叫做和稀泥,皇上其實是對燕王毫無辦法,隻能想出這麽個招術來了。如果換了以前的女皇,楊澤要是敢流露出一點點敢和太子過不去的想法,怕是立即就得人頭落地,至少也要發配邊疆,然後半路上賜死,女婿是完全沒有可能和兒子爭位的。”
李博文低頭想了一會兒,這才抬頭道:“祖父是讓孫兒去投靠楊澤,可是怎麽個投靠法呢?”
誠親王微微笑了起來,道:“這個容易得很,兩個信使,已經迴去了一個,迴去的那個是帶著誤會迴去的,太子聽聞消息之後,必定大吃一驚,這時候由靖德郡王派他的孫子去見太子,並且帶著他家救迴去的那個信使!”
李博文連連點頭,卻沒有聽明白是怎麽迴事。
誠親王接著道:“靖德郡王家的人會在半道上,就把那個信使給弄死,然後飛跑著去見太子,說信使是被暗殺的,至於是誰暗殺的,那就是不知道。”
李博文臉色一變,不會是故意誤導太子殿下,讓太子殿下覺得信使是他殺的吧?其實,他感覺那個信使人挺好的,可萬萬沒有想到,自家的祖父竟然想拿信使當投名狀。
果然,誠親王又道:“太子殿下必會憤怒,但也卻會信任靖德郡王家的人,因為他們才是保護信使的人,沒保護好那是能力問題,而不是忠心問題。這時候,你便去見燕王,告訴燕王,那個信使是你殺的,燕王就算是有所懷疑,起碼表麵上也會接納你的。”
李博文滿臉的苦色,道:“然後孫兒就算是進了燕王的陣營,但卻不可表現出任何的本事,反而要讓燕王還有他手下的人,認為孫兒子是個窩囊廢,是沒有任何危險的,隻是個混日子的人罷了,這樣就算是燕王以後獲勝,也不會把孫兒當迴事,隻是賞咱們家一口太平飯吃就好了。”
誠親王歎了口氣,道:“委屈大孫了,可隻要能保住咱們全家人的命,還有這個勞什子的王爵,這點委屈也沒什麽的。”
李博文好半天沒有說話,對於他這個有誌青年來講,要學著祖父的樣子當窩囊廢,還是去一個陌生人的麵前裝,他實在是受不了。
誠親王也不說話,就是看著李博文。好久好久,李博文的眼睛都紅了,眼眶中的眼淚似乎隨時都會掉下來,他道:“那,那靖德郡王的家人呢,李博智呢,就是他要去太子那裏吧,他會如何?”
誠親王唉了聲,道:“他則要盡力在太子的麵前,表現出他的各種才幹,讓太子覺得他是一個文武全才之人,他是不需要隱藏本事的,因為太子不需要沒本事的人,如果太子獲勝,那他將是本朝第一皇親,說不定還會加封親王,讓他家的爵位再升一升。”
同人不同命啊,都是皇孫,怎麽差距這麽大呢!
李博文幾乎就要真的哭出聲了,他道:“為,為什麽不是靖德郡王家投靠燕王呢,聽說那個逃走的信使之所以誤會,就是因為李博智惡狠狠地盯著他看,所以才逃走的,這是李博智親口對我說的,不會有假。”
誠親王卻道:“這是我和我那老兄弟劃拳得出來的結果,贏的投靠燕王,輸的投靠太子!”
李博文大吃一驚,都顧不得為自己傷心了,他急道:“為何是贏的投靠燕王,去當窩囊廢讓人瞧不起,而不是輸的呢?”
在他認為,輸的投靠了太子,還可以盡展本事,這才是好事啊!再說,如此重大的事,竟然是靠劃拳定下的,也真是讓他不可理解了。
誠親王微微一笑,慢吞吞地道:“因為,因為燕王得勝的機會更大些,現在明白了吧!”(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