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玄武門足足聚集了三千長安士兵,把北衙擠得滿滿登登,玄武門與別的城門不同,防守要地,外城門和內宮門之間更是能容下過千的精兵,可就算地方雖大,容納三千士兵,也還是嫌得小了些。[]
這些長安士兵的頭目全是郎將,足足有十幾個之多,都是屬於長公主那一係的人物,長公主雖然權勢滔天,可能掌握的武將,並且能在關鍵時刻聽她命令的,也隻能是郎將這一級別的了,別的大將軍級別的武將,口頭上支持她可以,要是真調動起軍隊來,滿朝當中,一個大將軍都不願上她的船,她更是沒把一個重要人物拉下水。
城外奔來一大隊的人馬,那些郎將全都看得真真切切,他們全都慌了,原計劃當中,沒有城外有軍隊進城這一環節啊,這支軍隊是誰的,不管是誰的,肯定不是長公主的,有可能是相王的,或者臨淄王的,反正這兩位王爺是親父子,不管是誰的兵馬都一樣。
一個郎將道:“各,各位,那些兵馬是誰的?我想著,應該不會是二王爺的吧?”
郎將們先是沉默了一下,都沒有迴答,大家還在想著到底是誰的兵馬,其實也沒有什麽好想的,長公主要是有這樣一支騎兵,那肯定是要事先告訴他們的,而相王和臨淄王雖然和他們這些郎將不是一個派係的,但有這麽大的動靜,也是要事先知會一聲的。畢竟那過千的騎兵,可是好強大的一股力量,如果不是攻打城門。那不論是在野外浪戰,還是進城作戰,都是可以橫掃他們這些長安兵將的。
好半晌,又一個郎將才道:“城外的那幾支禁衛兵馬,不是都拒絕長公主殿下了麽,怎麽還會派人進城,而且還能打開城門。這,這是怎麽迴事啊?”
其中一個稍稍上了點歲數的郎將則道:“長公主殿下隻要我們守衛好玄武門。其餘的事不要管,那咱們就好好守著就行了,別的事,還是少管為妙。”
“那如果這支騎兵不是咱們的人。那豈不糟糕,他們現在可是進了城了,要是從城牆上麵攻過來,咱們可是守不住玄武門的啊,那些人可都是騎兵,城牆這麽寬,可是能跑得開馬的!”一個郎將立即置疑道。
別的郎將臉色都很難看,長安的城牆可以說是天下獨一無二的了,城牆又高又厚。現在高是無所謂,人家都進城了,高不高的還有什麽用。可寬現在卻是要命了,如果那些進城的騎兵是對頭派來的,那麽這麽寬的城牆,騎兵可是絕對能衝過來的,並且是十二匹馬並排跑過來!
那個上了歲數的郎將道:“馬上派人去通知長公主殿下,還有。派幾個人過去,問問……嗯。探探那些進城的騎兵是誰的隊伍?”
郎將們立即行動起來,派出了士兵,他們不敢擅自行動,隻能等著長公主的命令了,深怕幹擾到長公主的原定計劃。
楊澤望著遠處的玄武門,心想:“那邊就算是傻子,也知道進城的騎兵不會是他們的人,隻不過長安城的武官都太官僚了,反應不夠速度,他們還得請示怎麽辦,那就會浪費很多時間了,但終究還是會過來的,起碼天一亮,他們就肯定要過來!”
楊澤叫過高牛力,道:“叫一隊人把馬牽到城上來,然後騎著馬在城上跑來跑去,弄出些聲響來,如果玄武門那邊有人過來,那就衝上去砍死,不用客氣,更加不可手下留情!”
高牛力忙道:“屬下明白,這就派人去辦這事兒。”
他立即叫來一隊渤海勇士,把他們的戰馬牽上了城牆,然後這些渤海勇士騎在馬上,在往玄武門的方向上跑來跑去,故意弄出動靜來,雖然隻有一隊人馬,可他們就這麽一鬧,整個玄武門方向的長安士兵就全不敢動,等於是牽扯住了長安士兵的主力隊伍。
楊澤低下頭,問菜菜道:“剛才說到哪兒了,你在宮裏照顧皇上?”
菜菜卻道:“才不是,你剛才都沒好好地聽我說話,我一直都在宮裏照顧皇祖母啊,這有什麽好說的。我是說,我父王迴長安了,還帶了好幾百的鎮西兵迴來,結果還沒等進京城呢,就被皇祖母下旨,不讓他帶兵進城,隻允許他和我母親自己進城。”
楊澤道:“皇上在下旨時,你怎麽不勸說一下……嗯,帶兵進城這種事,你也不好勸的,不過,這應該不是皇上的意思,是……讓我猜猜,應該是吳有仁的意思,也就是二王爺的意思!”
長公主和相王臨淄王是不在乎李晏帶兵進城的,才幾百個鎮西兵而已,又不能進宮居住,隻能在宮外找地方,長公主和相王可都是手裏有兵的,對付幾百個鎮西兵一點不為難,正好全進城了更容易一網打盡。可吳有仁卻不同了,他手裏無兵,而二王爺也沒有兵,李晏要是帶著兵進城,那就算是壓不過長公主和相王,卻足夠壓倒他的了。
“猜的還滿準的!”菜菜笑道:“就是那個吳有仁的意思,他在皇祖母麵前大進讒言,說我父王怎麽怎麽樣,我聽著真是憋氣,可皇祖母就是聽他的話,所以隻讓我父王和母親進了城,可那個吳有仁卻沒有想到,正因為隻有我父王和母親進了城,所以今天晚上一出事,他倆就躲起來了,誰也找不到他們,反而安全。”
楊澤道:“今天晚上出了事,應該是皇上病重不起了吧,要寫傳位遺詔,結果各個方麵的人就都忍耐不住了。嗯,讓我猜猜,這份遺詔要麽沒寫呢,要麽就是寫了被燒了,反正現在宮裏一定沒有真正的遺詔!”
菜菜先是臉色一黯,畢竟他在獨孤女皇的跟前待得久了,祖孫兩個早就有了感情,獨孤女皇病危,要說她不傷心是假的,如不是有人要殺她,菜菜是肯定不會離開獨孤女皇身邊的。
菜菜點了點頭,道:“還沒有寫遺詔呢,外邊就亂起來了,吳有仁本來是被招進宮的,可不知跑到哪兒去了,長公主姑母和我二叔,好象打起來了,不過,估計是長公主姑母打二叔吧,二叔那人我見過,一副仙風道骨的模樣,可會用長相糊弄人了。”
她把這段時間還有今晚發生的事,說了一遍,大多事情都是楊澤能夠料得到的。
二王爺迴了京城之後,通過吳有仁向獨孤女皇獻上了所謂的仙丹,獨孤女皇用了之後,感覺相當不錯,能讓她精力變得充沛,她自知命不久矣,這才會服用仙丹,要是放在以前,那二王爺這種行為,是非要被重責的,就算是親兒子,她這個當娘的也不會手軟。
而且長公主和臨淄王李正隆卻都知道那仙丹是怎麽迴事,可他們卻誰也不說,相王是個孝順兒子,他想勸說,卻被長公主和李正隆勸阻,不許他向獨孤女皇說那仙丹不好,理由很簡單,以獨孤女皇的英明睿智,還能看不出那仙丹是有毒的嗎,所以不讓相王多事。
相王心中是明白的,長公主和李正隆是想等仙丹的毒性發做,然後好以這個為罪名,把二王爺和吳有仁一起幹掉,而有些勢力的二王爺被幹掉了,大王爺又沒啥勢力,那麽這個皇位十有七八會落到他的身上,他自己是不想當皇帝的,要不然當初也不會讓出皇位給獨孤女皇,可他的兒子卻想當啊,他不當皇帝,李正隆怎麽當太子?所以他也隻好不吱聲,任由獨孤女皇服用仙丹。
二王爺現在相信得道成仙,那是魔障了,誰說也不聽,吳有仁卻是個聰明人,他豈有不知仙丹害處的道理,而且他堅決相信,獨孤女皇本人也是知道的,隻不過人在將要快死之前,往往會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想要用盡一切辦法延長壽命,這便是其中之一,所以他才會獻上仙丹。
吳有仁同樣也能猜到長公主和臨淄王李正隆想的是什麽,他們肯定在想著利用仙丹這個借口,想要在獨孤女皇死後,對自己進行清算,可他卻是不怕的,因為他獲得了進宮奏對的特權,進宮見獨孤女皇比長公主和臨淄王李正隆還要方便,這就會使得他必定要比長公主和李正隆早知道獨孤女皇的情況。
如此一來,隻要獨孤女皇不行了,那由他來擬定遺詔就有了很大的機會,他完全可以在擬定遺詔時動動手腳,讓獨孤女皇立二王爺當皇帝,隻要二王爺能當上皇帝,那什麽仙丹不仙丹的,誰也不會再追究了,有遺詔在手,長公主和李正隆還能怎麽樣,也隻能認命了。
當然,這麽做是有風險的,可做什麽事是完會沒有危險的?這世上沒有不承擔風險,還能享受巨大利益的好事啊,所以吳有仁願意冒這個險。
但是,吳有仁畢竟是個文人,這就是他和楊澤做事的不同了,楊澤也是在冒著風險做事,他在渤海時,寧可耽誤時間,冒著在他迴京時,獨孤女皇已經駕崩的風險,組成了一支完全屬於他的死士隊伍。
可吳有仁卻沒有這樣做,他是完全的文人思維,認為隻要有遺詔在手,就能解決一切問題,他沒有把敵人會使用暴力,發動宮廷政變的風險,考慮得太完全,他以為宮廷政變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呢!
然而,事實證明,吳有仁的文人思維,是完全錯誤的,宮廷政變,武力奪權這種事,永遠都不會過時,而且完全就會發生在他自己的身邊。(未完待續)
這些長安士兵的頭目全是郎將,足足有十幾個之多,都是屬於長公主那一係的人物,長公主雖然權勢滔天,可能掌握的武將,並且能在關鍵時刻聽她命令的,也隻能是郎將這一級別的了,別的大將軍級別的武將,口頭上支持她可以,要是真調動起軍隊來,滿朝當中,一個大將軍都不願上她的船,她更是沒把一個重要人物拉下水。
城外奔來一大隊的人馬,那些郎將全都看得真真切切,他們全都慌了,原計劃當中,沒有城外有軍隊進城這一環節啊,這支軍隊是誰的,不管是誰的,肯定不是長公主的,有可能是相王的,或者臨淄王的,反正這兩位王爺是親父子,不管是誰的兵馬都一樣。
一個郎將道:“各,各位,那些兵馬是誰的?我想著,應該不會是二王爺的吧?”
郎將們先是沉默了一下,都沒有迴答,大家還在想著到底是誰的兵馬,其實也沒有什麽好想的,長公主要是有這樣一支騎兵,那肯定是要事先告訴他們的,而相王和臨淄王雖然和他們這些郎將不是一個派係的,但有這麽大的動靜,也是要事先知會一聲的。畢竟那過千的騎兵,可是好強大的一股力量,如果不是攻打城門。那不論是在野外浪戰,還是進城作戰,都是可以橫掃他們這些長安兵將的。
好半晌,又一個郎將才道:“城外的那幾支禁衛兵馬,不是都拒絕長公主殿下了麽,怎麽還會派人進城,而且還能打開城門。這,這是怎麽迴事啊?”
其中一個稍稍上了點歲數的郎將則道:“長公主殿下隻要我們守衛好玄武門。其餘的事不要管,那咱們就好好守著就行了,別的事,還是少管為妙。”
“那如果這支騎兵不是咱們的人。那豈不糟糕,他們現在可是進了城了,要是從城牆上麵攻過來,咱們可是守不住玄武門的啊,那些人可都是騎兵,城牆這麽寬,可是能跑得開馬的!”一個郎將立即置疑道。
別的郎將臉色都很難看,長安的城牆可以說是天下獨一無二的了,城牆又高又厚。現在高是無所謂,人家都進城了,高不高的還有什麽用。可寬現在卻是要命了,如果那些進城的騎兵是對頭派來的,那麽這麽寬的城牆,騎兵可是絕對能衝過來的,並且是十二匹馬並排跑過來!
那個上了歲數的郎將道:“馬上派人去通知長公主殿下,還有。派幾個人過去,問問……嗯。探探那些進城的騎兵是誰的隊伍?”
郎將們立即行動起來,派出了士兵,他們不敢擅自行動,隻能等著長公主的命令了,深怕幹擾到長公主的原定計劃。
楊澤望著遠處的玄武門,心想:“那邊就算是傻子,也知道進城的騎兵不會是他們的人,隻不過長安城的武官都太官僚了,反應不夠速度,他們還得請示怎麽辦,那就會浪費很多時間了,但終究還是會過來的,起碼天一亮,他們就肯定要過來!”
楊澤叫過高牛力,道:“叫一隊人把馬牽到城上來,然後騎著馬在城上跑來跑去,弄出些聲響來,如果玄武門那邊有人過來,那就衝上去砍死,不用客氣,更加不可手下留情!”
高牛力忙道:“屬下明白,這就派人去辦這事兒。”
他立即叫來一隊渤海勇士,把他們的戰馬牽上了城牆,然後這些渤海勇士騎在馬上,在往玄武門的方向上跑來跑去,故意弄出動靜來,雖然隻有一隊人馬,可他們就這麽一鬧,整個玄武門方向的長安士兵就全不敢動,等於是牽扯住了長安士兵的主力隊伍。
楊澤低下頭,問菜菜道:“剛才說到哪兒了,你在宮裏照顧皇上?”
菜菜卻道:“才不是,你剛才都沒好好地聽我說話,我一直都在宮裏照顧皇祖母啊,這有什麽好說的。我是說,我父王迴長安了,還帶了好幾百的鎮西兵迴來,結果還沒等進京城呢,就被皇祖母下旨,不讓他帶兵進城,隻允許他和我母親自己進城。”
楊澤道:“皇上在下旨時,你怎麽不勸說一下……嗯,帶兵進城這種事,你也不好勸的,不過,這應該不是皇上的意思,是……讓我猜猜,應該是吳有仁的意思,也就是二王爺的意思!”
長公主和相王臨淄王是不在乎李晏帶兵進城的,才幾百個鎮西兵而已,又不能進宮居住,隻能在宮外找地方,長公主和相王可都是手裏有兵的,對付幾百個鎮西兵一點不為難,正好全進城了更容易一網打盡。可吳有仁卻不同了,他手裏無兵,而二王爺也沒有兵,李晏要是帶著兵進城,那就算是壓不過長公主和相王,卻足夠壓倒他的了。
“猜的還滿準的!”菜菜笑道:“就是那個吳有仁的意思,他在皇祖母麵前大進讒言,說我父王怎麽怎麽樣,我聽著真是憋氣,可皇祖母就是聽他的話,所以隻讓我父王和母親進了城,可那個吳有仁卻沒有想到,正因為隻有我父王和母親進了城,所以今天晚上一出事,他倆就躲起來了,誰也找不到他們,反而安全。”
楊澤道:“今天晚上出了事,應該是皇上病重不起了吧,要寫傳位遺詔,結果各個方麵的人就都忍耐不住了。嗯,讓我猜猜,這份遺詔要麽沒寫呢,要麽就是寫了被燒了,反正現在宮裏一定沒有真正的遺詔!”
菜菜先是臉色一黯,畢竟他在獨孤女皇的跟前待得久了,祖孫兩個早就有了感情,獨孤女皇病危,要說她不傷心是假的,如不是有人要殺她,菜菜是肯定不會離開獨孤女皇身邊的。
菜菜點了點頭,道:“還沒有寫遺詔呢,外邊就亂起來了,吳有仁本來是被招進宮的,可不知跑到哪兒去了,長公主姑母和我二叔,好象打起來了,不過,估計是長公主姑母打二叔吧,二叔那人我見過,一副仙風道骨的模樣,可會用長相糊弄人了。”
她把這段時間還有今晚發生的事,說了一遍,大多事情都是楊澤能夠料得到的。
二王爺迴了京城之後,通過吳有仁向獨孤女皇獻上了所謂的仙丹,獨孤女皇用了之後,感覺相當不錯,能讓她精力變得充沛,她自知命不久矣,這才會服用仙丹,要是放在以前,那二王爺這種行為,是非要被重責的,就算是親兒子,她這個當娘的也不會手軟。
而且長公主和臨淄王李正隆卻都知道那仙丹是怎麽迴事,可他們卻誰也不說,相王是個孝順兒子,他想勸說,卻被長公主和李正隆勸阻,不許他向獨孤女皇說那仙丹不好,理由很簡單,以獨孤女皇的英明睿智,還能看不出那仙丹是有毒的嗎,所以不讓相王多事。
相王心中是明白的,長公主和李正隆是想等仙丹的毒性發做,然後好以這個為罪名,把二王爺和吳有仁一起幹掉,而有些勢力的二王爺被幹掉了,大王爺又沒啥勢力,那麽這個皇位十有七八會落到他的身上,他自己是不想當皇帝的,要不然當初也不會讓出皇位給獨孤女皇,可他的兒子卻想當啊,他不當皇帝,李正隆怎麽當太子?所以他也隻好不吱聲,任由獨孤女皇服用仙丹。
二王爺現在相信得道成仙,那是魔障了,誰說也不聽,吳有仁卻是個聰明人,他豈有不知仙丹害處的道理,而且他堅決相信,獨孤女皇本人也是知道的,隻不過人在將要快死之前,往往會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想要用盡一切辦法延長壽命,這便是其中之一,所以他才會獻上仙丹。
吳有仁同樣也能猜到長公主和臨淄王李正隆想的是什麽,他們肯定在想著利用仙丹這個借口,想要在獨孤女皇死後,對自己進行清算,可他卻是不怕的,因為他獲得了進宮奏對的特權,進宮見獨孤女皇比長公主和臨淄王李正隆還要方便,這就會使得他必定要比長公主和李正隆早知道獨孤女皇的情況。
如此一來,隻要獨孤女皇不行了,那由他來擬定遺詔就有了很大的機會,他完全可以在擬定遺詔時動動手腳,讓獨孤女皇立二王爺當皇帝,隻要二王爺能當上皇帝,那什麽仙丹不仙丹的,誰也不會再追究了,有遺詔在手,長公主和李正隆還能怎麽樣,也隻能認命了。
當然,這麽做是有風險的,可做什麽事是完會沒有危險的?這世上沒有不承擔風險,還能享受巨大利益的好事啊,所以吳有仁願意冒這個險。
但是,吳有仁畢竟是個文人,這就是他和楊澤做事的不同了,楊澤也是在冒著風險做事,他在渤海時,寧可耽誤時間,冒著在他迴京時,獨孤女皇已經駕崩的風險,組成了一支完全屬於他的死士隊伍。
可吳有仁卻沒有這樣做,他是完全的文人思維,認為隻要有遺詔在手,就能解決一切問題,他沒有把敵人會使用暴力,發動宮廷政變的風險,考慮得太完全,他以為宮廷政變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呢!
然而,事實證明,吳有仁的文人思維,是完全錯誤的,宮廷政變,武力奪權這種事,永遠都不會過時,而且完全就會發生在他自己的身邊。(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