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澤想得很仔細,有很多細節都要提前想到才行,比如說他班師迴京,估計那時候獨孤女皇就算沒死,可卻也活不長了,獨孤女皇以強硬的手段取得寶座,她沒事時還好,可她一旦要駕崩,那麽朝廷中的大臣和各路藩王,怕是就不會消停了,長安城裏必定一片混亂,他帶兵迴去之後,右神武軍可不見得能聽他的,武力奪權,扶李晏上位,怕是不太現實。[]
那麽,就隻有宮廷政變這一條路了,鎮西兵雖然聽話,可人數卻不夠多,就算再從鎮西送一批兵將過來,可能不能完全聽他的話,這是一種情況,如果不聽,那麽上哪兒去找一群不要命的死士,就很重要了,手上沒武力,就等於沒有實力,什麽都不要談,刀把子裏麵出政權,沒有刀把子,一切都是扯淡。
這裏的雜胡受人歧視,活著必定艱辛,就連草原上的突覺人都看不起他們,而他們卻是勇悍無比,但估計人數不會很多,要不然以他們的武力,怕是早就把渤海州的契單人給消滅了,還能容契單人欺壓他們麽!
楊澤一拍大腿,人數少,又勇武,這正和我用啊!
如果能把這裏的雜胡給聚集起來,先讓他們去打契單人,先把契單人的實力削弱,再消耗一些雜胡,那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東北就會太平,而且也很難再出現類似大唐被禍害的事情,大方帝國的壽命會延長許多年,這對楊澤很有利,起碼不用擔心後代受苦了。
二來,讓剩下的雜胡跟著自己迴京,讓這些毫無根基的人去做一些事。比如宮廷政變,那就沒問題了,自己是他們唯一的依靠。利益綁到一塊,那讓他們幹什麽。他們當然就會幹幹什麽,這是必定的!
做好了打算,楊澤叫道:“通譯,進來一個,我有話要問。”
帳外,為首的通譯聽到唿聲,趕緊進了帳篷,看著楊澤。問道:“大將軍有何事吩咐?”
楊澤道:“你身為通譯,對這裏的事還算是了解吧?”
通譯有些尷尬,道:“這裏的事卑職知道一些,但如說到了解,怕是不太了解,要不然卑職去找別人問問,免得耽誤了大將軍的事。”
楊澤一擺手,道:“不必,你隻需要迴答我幾個問題就成。這裏的契單人占有渤海州,勢力大不大?”
通譯鬆了口氣。(.無彈窗廣告)這個問題倒是很好迴答,道:“勢力在東北這一大片地方,算是最大的了。聽說有披甲兵過萬,不過比較分散,在渤海州城裏,估計也就三四千兵馬吧,那渤海州也不大,要是放在咱們中原,也就是一個中等縣城的規模。”
“他們向不向我大方的官府交稅?啊,他們就算是官府了嗎?”楊澤問道。
通譯忙道:“那肯定是不交稅的,他們屬於藩屬。每年隻進貢,大概也就是一些馬匹和皮貨。但得到的賞賜卻是不少,所以他們上供很勤的。每年都進貢,從來不落下。”
楊澤道:“我看地圖,高勾麗人建的那幾座小城,離渤海州不遠,那麽契單人一定知道高勾麗人的下落吧?”
“應該是知道的。大將軍可是要找契單人問高勾麗人的下落?”通譯想當然地問道,道理很簡單啊,契單人是大方帝國的藩屬,高勾麗人可不是,讓契單人提供線索,甚至讓契單人去打高勾麗人,都是完全可以的,朝廷的話,小小藩屬豈敢不聽!
楊澤想了片刻,有心想派人過去,比如說就派這個通譯過去,和契單人說一聲,讓契單人去討伐高勾麗人,如果契單人辦事不利,那麽他就有借口,把契單人給滅了,可卻又不放心別人,畢竟這事很大,是涉及到大方帝國百年國運的事。
如果以大唐來推論,那麽大方帝國的威脅就來自這裏,而且威脅正是由一個部族,慢慢發展起來,最後釀成大禍,既然他來了,就要把威脅掐死在萌芽當中。
要想消除威脅,要麽在這裏設立官府,派駐地方官,要麽就不讓有大部落出現,起碼那種能統一各個小部落,建立國家的大部落不能出現,現在也就是契單部了,這種大事派別人不放心。
楊澤道:“我打算親自去一趟渤海州,去和那個叫什麽……來著?”
“乞乞保連,他是契單人的首領,渤海郡王!”通譯忙答道。
可他心中有些納悶兒,楊大將軍要想見乞乞保連,那麽讓乞乞保連來這裏就行了,不用楊大將軍親自去的,別看乞乞保連是個郡王,可身份上卻還是要低於楊澤的,藩王再牛氣,也僅僅是個藩王,在右神武軍的大將軍跟前,藩王算個鳥!
楊澤嗯了聲,再問也問不出什麽來,眼見為實,渤海州是個什麽情況,得他親自去看才知道。
通譯出了楊澤的帳篷,站在門口,想了一下楊澤的問話,忍不住冒了一身的冷汗,聽楊澤的意思,是要親自去一趟渤海州,去見那個什麽乞乞保連,而楊澤要去自然是要帶通譯的,那就必會帶上自己了,這可真是太倒黴了!
他說自己不太了解渤海州的事,但做為一個通譯,就是靠和番邦打交道生活的人,他怎麽可能會不了解契單人的情況呢,那乞乞保連可不是個善良之輩,相當地有野心了,自行收稅,把大方帝國的領土當成是自家的領地,而且手下精兵強將極是囂張,這種有野心有實力的人物,哪可能對中原軍隊的到來不懷戒心,說不定就會害了楊大將軍,那自己豈不是也要跟著倒黴!
通譯越想越害怕,甚至都有連夜逃走的打算了,當官是好,可他隻不過是個最基層的小官,靠著一點微薄的俸祿過活,頂多能有點兒小外快,可犯不著跟著楊澤一起去涉險。說不定會失了性命,那自己的一大家子靠誰養啊!
通譯不敢跟著楊澤去見乞乞保連,隻因渤海郡王太過桀驁不馴。實非好人,他迴了自己的帳篷後。左思右想,終究是沒敢逃走,估計逃也逃不遠,還得被抓迴來,別忘了周圍還有突覺兵呢,一直在外圍轉悠,還是裝病保險一些。
他咬牙切齒地下了狠心,又出了帳篷。找了塊石頭,又迴了自己的帳篷,對著腦袋,狠狠地便來了一下子,第一下子砸的不夠狠,隻好又砸一下子,這才打得頭破血流,他這才去找隨軍醫生,說自己不小心摔倒了,讓醫生給他包紮。還熬了湯藥,這才哼哼唧唧地迴帳篷休息了。
別的通譯得知他受了傷,急忙都去看他。畢竟他是通譯當中領頭的啊,算是個小首領,但通譯再出來時,人人的臉上卻都有了沉思……
楊澤在帳篷裏待了一會,打定主意後,叫進了譚正文和木根,對譚正文道:“為師要去一趟渤海州,不以大將軍的身份去,怕那樣會讓乞乞保連疑神疑鬼。而是化妝之後再去,木根和我一起去。正文你留在這裏照看大營。”
譚正文大吃一驚,道:“師父。這太冒險了,難不成你是要攻打渤海州?不管怎麽說那裏也是我國的領土,那個藩王也沒有造反的跡象,你去那裏幹嘛啊?”
木根也道:“師父,咱們不著急迴京城了?要是再耽誤時間,皇上她老人家……嗯,要是京城那邊有點意外,咱們沒趕上,那豈不糟糕!”
楊澤搖了搖頭,道:“我知道,我一直也不想耽誤時間,可是我們迴去之後,怕是就要和長公主和李正隆他們真刀真槍的對著幹了,光靠耍嘴皮子,那是成不了大事的,可要真的開幹,那就得有可靠的人手啊,光靠鎮西兵,人太少了,咱們需要大量的勇悍之士,我看這裏的人就不錯。還有,潛在威脅要盡快消除,就算這次時間上來不及,滅不掉渤海州,可也得讓這裏打個不停,以免真的出現強大的部族。”
譚正文連忙點頭,表示明白,他現在徹底地明白了楊澤的思路,那就是想要讓一個地方對大方沒有威脅,就得不停地挑動這個地方的各方勢力不停地打仗!
他也算是讀過一些書的,這種挑撥離間的事看過不少,但都是看看就算,現在他在楊澤的帶領下,自己也卷入了這種事,難免有些指點江山的意味,一時之間意氣風發。
譚正文道:“師父,你就放心吧,這裏的事情交給徒兒辦就好了,但你自己也要小心,可不要在渤海州那裏出現意外,還是多帶人手才是。”
楊澤笑道:“人多了反而會不安全,我帶著木根,還有兩個保鏢就成,再帶個通譯,早去早迴,基本上不會有什麽危險的。”
這事他不想公開,又找了常成功來,說了此事,讓他派兩個最勇悍的士兵隨行,而且一定要是神箭手,裝成獵人的模樣,常成功聽了之後,先是吃驚,隨後便鎮定下來,答應了楊澤,他卻也不認為楊澤會出什麽事,隻要小心些也就成了,楊澤如化妝成行商,反而安全,要是以大將軍的身份去,那才就不安全呢,當然他也無論如何不會答應。
一切準備停當,第二天一早,楊澤便化妝成了一個行商,是賣藥材的,帶著木根和兩個化妝成獵戶的勇士打算出發。
可出發之前,卻碰上了個事兒。原來,通譯們竟然全都病了,有的頭疼,有的摔破了頭,更有甚者,竟然拉肚子拉得虛脫,反正就是一個能跟著他走的通譯都沒有了!
楊澤知道他們怕死,不敢跟著自己去,可卻也無可奈何,但去渤海州,不帶通譯是不行的,找來找去,竟然隻找到了那爺孫三個,隻好帶他們走了,一來當翻譯,二來當向導。
一行七人,一老四大兩小,各騎了一匹馬,往渤海州走去。(未完待續)
那麽,就隻有宮廷政變這一條路了,鎮西兵雖然聽話,可人數卻不夠多,就算再從鎮西送一批兵將過來,可能不能完全聽他的話,這是一種情況,如果不聽,那麽上哪兒去找一群不要命的死士,就很重要了,手上沒武力,就等於沒有實力,什麽都不要談,刀把子裏麵出政權,沒有刀把子,一切都是扯淡。
這裏的雜胡受人歧視,活著必定艱辛,就連草原上的突覺人都看不起他們,而他們卻是勇悍無比,但估計人數不會很多,要不然以他們的武力,怕是早就把渤海州的契單人給消滅了,還能容契單人欺壓他們麽!
楊澤一拍大腿,人數少,又勇武,這正和我用啊!
如果能把這裏的雜胡給聚集起來,先讓他們去打契單人,先把契單人的實力削弱,再消耗一些雜胡,那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東北就會太平,而且也很難再出現類似大唐被禍害的事情,大方帝國的壽命會延長許多年,這對楊澤很有利,起碼不用擔心後代受苦了。
二來,讓剩下的雜胡跟著自己迴京,讓這些毫無根基的人去做一些事。比如宮廷政變,那就沒問題了,自己是他們唯一的依靠。利益綁到一塊,那讓他們幹什麽。他們當然就會幹幹什麽,這是必定的!
做好了打算,楊澤叫道:“通譯,進來一個,我有話要問。”
帳外,為首的通譯聽到唿聲,趕緊進了帳篷,看著楊澤。問道:“大將軍有何事吩咐?”
楊澤道:“你身為通譯,對這裏的事還算是了解吧?”
通譯有些尷尬,道:“這裏的事卑職知道一些,但如說到了解,怕是不太了解,要不然卑職去找別人問問,免得耽誤了大將軍的事。”
楊澤一擺手,道:“不必,你隻需要迴答我幾個問題就成。這裏的契單人占有渤海州,勢力大不大?”
通譯鬆了口氣。(.無彈窗廣告)這個問題倒是很好迴答,道:“勢力在東北這一大片地方,算是最大的了。聽說有披甲兵過萬,不過比較分散,在渤海州城裏,估計也就三四千兵馬吧,那渤海州也不大,要是放在咱們中原,也就是一個中等縣城的規模。”
“他們向不向我大方的官府交稅?啊,他們就算是官府了嗎?”楊澤問道。
通譯忙道:“那肯定是不交稅的,他們屬於藩屬。每年隻進貢,大概也就是一些馬匹和皮貨。但得到的賞賜卻是不少,所以他們上供很勤的。每年都進貢,從來不落下。”
楊澤道:“我看地圖,高勾麗人建的那幾座小城,離渤海州不遠,那麽契單人一定知道高勾麗人的下落吧?”
“應該是知道的。大將軍可是要找契單人問高勾麗人的下落?”通譯想當然地問道,道理很簡單啊,契單人是大方帝國的藩屬,高勾麗人可不是,讓契單人提供線索,甚至讓契單人去打高勾麗人,都是完全可以的,朝廷的話,小小藩屬豈敢不聽!
楊澤想了片刻,有心想派人過去,比如說就派這個通譯過去,和契單人說一聲,讓契單人去討伐高勾麗人,如果契單人辦事不利,那麽他就有借口,把契單人給滅了,可卻又不放心別人,畢竟這事很大,是涉及到大方帝國百年國運的事。
如果以大唐來推論,那麽大方帝國的威脅就來自這裏,而且威脅正是由一個部族,慢慢發展起來,最後釀成大禍,既然他來了,就要把威脅掐死在萌芽當中。
要想消除威脅,要麽在這裏設立官府,派駐地方官,要麽就不讓有大部落出現,起碼那種能統一各個小部落,建立國家的大部落不能出現,現在也就是契單部了,這種大事派別人不放心。
楊澤道:“我打算親自去一趟渤海州,去和那個叫什麽……來著?”
“乞乞保連,他是契單人的首領,渤海郡王!”通譯忙答道。
可他心中有些納悶兒,楊大將軍要想見乞乞保連,那麽讓乞乞保連來這裏就行了,不用楊大將軍親自去的,別看乞乞保連是個郡王,可身份上卻還是要低於楊澤的,藩王再牛氣,也僅僅是個藩王,在右神武軍的大將軍跟前,藩王算個鳥!
楊澤嗯了聲,再問也問不出什麽來,眼見為實,渤海州是個什麽情況,得他親自去看才知道。
通譯出了楊澤的帳篷,站在門口,想了一下楊澤的問話,忍不住冒了一身的冷汗,聽楊澤的意思,是要親自去一趟渤海州,去見那個什麽乞乞保連,而楊澤要去自然是要帶通譯的,那就必會帶上自己了,這可真是太倒黴了!
他說自己不太了解渤海州的事,但做為一個通譯,就是靠和番邦打交道生活的人,他怎麽可能會不了解契單人的情況呢,那乞乞保連可不是個善良之輩,相當地有野心了,自行收稅,把大方帝國的領土當成是自家的領地,而且手下精兵強將極是囂張,這種有野心有實力的人物,哪可能對中原軍隊的到來不懷戒心,說不定就會害了楊大將軍,那自己豈不是也要跟著倒黴!
通譯越想越害怕,甚至都有連夜逃走的打算了,當官是好,可他隻不過是個最基層的小官,靠著一點微薄的俸祿過活,頂多能有點兒小外快,可犯不著跟著楊澤一起去涉險。說不定會失了性命,那自己的一大家子靠誰養啊!
通譯不敢跟著楊澤去見乞乞保連,隻因渤海郡王太過桀驁不馴。實非好人,他迴了自己的帳篷後。左思右想,終究是沒敢逃走,估計逃也逃不遠,還得被抓迴來,別忘了周圍還有突覺兵呢,一直在外圍轉悠,還是裝病保險一些。
他咬牙切齒地下了狠心,又出了帳篷。找了塊石頭,又迴了自己的帳篷,對著腦袋,狠狠地便來了一下子,第一下子砸的不夠狠,隻好又砸一下子,這才打得頭破血流,他這才去找隨軍醫生,說自己不小心摔倒了,讓醫生給他包紮。還熬了湯藥,這才哼哼唧唧地迴帳篷休息了。
別的通譯得知他受了傷,急忙都去看他。畢竟他是通譯當中領頭的啊,算是個小首領,但通譯再出來時,人人的臉上卻都有了沉思……
楊澤在帳篷裏待了一會,打定主意後,叫進了譚正文和木根,對譚正文道:“為師要去一趟渤海州,不以大將軍的身份去,怕那樣會讓乞乞保連疑神疑鬼。而是化妝之後再去,木根和我一起去。正文你留在這裏照看大營。”
譚正文大吃一驚,道:“師父。這太冒險了,難不成你是要攻打渤海州?不管怎麽說那裏也是我國的領土,那個藩王也沒有造反的跡象,你去那裏幹嘛啊?”
木根也道:“師父,咱們不著急迴京城了?要是再耽誤時間,皇上她老人家……嗯,要是京城那邊有點意外,咱們沒趕上,那豈不糟糕!”
楊澤搖了搖頭,道:“我知道,我一直也不想耽誤時間,可是我們迴去之後,怕是就要和長公主和李正隆他們真刀真槍的對著幹了,光靠耍嘴皮子,那是成不了大事的,可要真的開幹,那就得有可靠的人手啊,光靠鎮西兵,人太少了,咱們需要大量的勇悍之士,我看這裏的人就不錯。還有,潛在威脅要盡快消除,就算這次時間上來不及,滅不掉渤海州,可也得讓這裏打個不停,以免真的出現強大的部族。”
譚正文連忙點頭,表示明白,他現在徹底地明白了楊澤的思路,那就是想要讓一個地方對大方沒有威脅,就得不停地挑動這個地方的各方勢力不停地打仗!
他也算是讀過一些書的,這種挑撥離間的事看過不少,但都是看看就算,現在他在楊澤的帶領下,自己也卷入了這種事,難免有些指點江山的意味,一時之間意氣風發。
譚正文道:“師父,你就放心吧,這裏的事情交給徒兒辦就好了,但你自己也要小心,可不要在渤海州那裏出現意外,還是多帶人手才是。”
楊澤笑道:“人多了反而會不安全,我帶著木根,還有兩個保鏢就成,再帶個通譯,早去早迴,基本上不會有什麽危險的。”
這事他不想公開,又找了常成功來,說了此事,讓他派兩個最勇悍的士兵隨行,而且一定要是神箭手,裝成獵人的模樣,常成功聽了之後,先是吃驚,隨後便鎮定下來,答應了楊澤,他卻也不認為楊澤會出什麽事,隻要小心些也就成了,楊澤如化妝成行商,反而安全,要是以大將軍的身份去,那才就不安全呢,當然他也無論如何不會答應。
一切準備停當,第二天一早,楊澤便化妝成了一個行商,是賣藥材的,帶著木根和兩個化妝成獵戶的勇士打算出發。
可出發之前,卻碰上了個事兒。原來,通譯們竟然全都病了,有的頭疼,有的摔破了頭,更有甚者,竟然拉肚子拉得虛脫,反正就是一個能跟著他走的通譯都沒有了!
楊澤知道他們怕死,不敢跟著自己去,可卻也無可奈何,但去渤海州,不帶通譯是不行的,找來找去,竟然隻找到了那爺孫三個,隻好帶他們走了,一來當翻譯,二來當向導。
一行七人,一老四大兩小,各騎了一匹馬,往渤海州走去。(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