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一家之主,你不說這個什麽事情都沒有,你一說這個我就來氣。”王春蘭絲毫不給蘇昌民麵子,“之前醒子上高中的時候,是誰傻不拉嘰將家裏的錢偷偷拿去,買那麽貴重的禮物送人?說你不該那麽做,你還說自己是一家之主,連那點決定都做不了,還怎麽當一家之主。”
“別提那事。”蘇昌民有點燥,“人家住在城裏,吃得好,穿得好,誰能夠想到城裏跟村裏差不多,隻是工作穩定一些,實際也沒有那麽富裕。我就是想著求人辦事,送禮得要讓人家滿意,這樣別人才會幫你的忙,否則隨隨便便送個禮,不僅不可能讓別人幫忙,反而還可能得罪別人。”
“那最後呢?你送過去了,別人幫上忙了嗎?”王春蘭說,“這麽大的人了,一點都不曉得事,人家分明是在騙你,醒子那個成績到二中去哪還用得著他們幫忙?二中老師巴不得他到二中去。”
“別說了。”蘇昌民沒臉,“一直在農村呆著,又沒有出去走動過,誰能夠知道這些事情。還不都是這打聽那打聽,有了一點途徑,然後就去做嗎?”
“下次遇到這樣的事情,你打聽清楚了再去做,跟我們娘倆商量商量,別一股腦熱就跑去了。”王春蘭提醒。
“我不是不想商量。”蘇昌民說,“我要提前說了你能舍得?那也是擔心你不同意,我才先斬後奏。”
“先斬後奏個鬼,錢不見了,我問你到哪裏去了,你還不說。”王春蘭說。
家庭定位跟經濟地位有一定聯係,王春蘭眼界寬了,鎮上管著十來家商鋪,腰包足了,說起話來也非常有底氣,說的蘇昌民無話反駁。
“我現在不是和你們商量嗎?”蘇昌民說,“我想著和強民兩個人合夥一起開個小餐館,也不做大,有三四張桌子就可以,太大了我們也忙不過來,就在馬橋湖邊上,起一棟房子,不需要做的那麽好,占地麵積也不是很大,擺上三四張桌子,再有個廚房就可以,重要的是意境,城裏人來一看,遠遠的瞧見房子,就覺得房子不錯,有農村的味道,就想著到裏麵來吃飯。”
王春蘭笑著將菜盛起來。
“你笑什麽?”蘇昌民覺得自尊受到了打擊,“我難道說錯了嗎?”
“你還知道意境?”王春蘭笑的是這兩個字。
“我怎麽就不能知道意境了?人家城裏好多餐廳飯館做的菜其實也不怎麽好吃,就那個樣子,但裝修的好,各有各的風格,有的還特意學農村的樣子,把一些陶陶罐罐造舊,那不就是意境嗎?”蘇昌民說,“人家就想看看農村風景,看看自然的景色,吃點農家飯,這不就是意境?”
“你真想做?”蘇醒問。
“想做。”蘇昌民點頭,“我已經跟村長打招唿了,他答應讓我在湖邊弄塊地起房子,手續的事情他幫著跟鎮上打聲招唿。”
村裏的經濟狀況改善了不少,圍著馬橋湖,相關的產業一個跟著一個起來,除了種植,養殖之外,還有旅遊。
村子遠離城市,二三十裏的路,即便拆遷也賠不了多少錢,而且還不知道何年何月會拆到這裏。為什麽好多農村的人希望拆遷,而且越是離著城裏遠的反而越喜歡拆遷?明明離著城市近,拆遷的補償費用要多一些,但實際情況是離著城市近的人他不慌,坐地起價,再等幾年,手上的地說不定更值錢,拆遷的時候這些人中有些人往往會成為釘子戶,覺得自己的地早賣了吃虧了,想要多一些錢,拖一拖就可能多賺個幾百萬甚至上千萬。
但是離城裏遠的農村不一樣,補償的費用不同,一平米可能就兩三百塊錢,這點錢放在城裏人眼中不當迴事,但是對於農村,特別是一家平均分的土地隻有兩三畝的農村人而言,錢少也是錢,總比種地要強。
兩三畝的地勞作一年,還不如外出打工幾個月來的多,既然如此,為什麽不將地賣給國家,獲得一些拆遷款?
如沒有變化,蘇醒村裏的路基本就是按照這個模式走,人人都期盼著拆遷,能夠用拋荒的土地換取一點拆遷款,不過現在村裏的條件改善了,土地的利用價值高,產生的效益高,自然就值錢。相較拆遷的效益,這些土地用來種植,養殖,搞旅遊得來的並不少,還很持續。
再要拆遷,就沒那麽多人同意了。
往常誰家要蓋個房子,修個院子,可以先斬後奏,村裏鎮上最後基本上都會同意,但現在不行,得先要經過村長的同意,由村長到鎮上去走程序,或者自己去走程序,得到批準之後才能蓋。
“那行吧,既然你想搞這個,那就搞。”蘇醒點頭。
“那就這麽說好了。”蘇昌民見蘇醒同意,很高興,“我去跟強民說一說,他也想賺點錢,現在種地不賺錢,搞點別的才行。”
蘇昌民風風火火走了,王春蘭喊了一句:“你快點迴來,飯菜都熟了。”
“知道,知道,你們先吃,不用等我。”蘇昌民已經跑出老遠。
“你爸這是被刺激到了。”王春蘭將飯菜端到桌上,“看到咱們娘倆賺錢,他一個大老爺們在家裏遊手好閑,坐不住,還要被別人說閑話,他就想自己弄點事做。”
“別人愛說閑話就讓他們說去,這有什麽關係,難道還能夠堵住他們的嘴?”蘇醒沒有這個看法,“你哪怕過得再好,賺再多的錢,人家也會說你,嘴長到別人口上,堵不住,自己過舒服了就好。”
“聽的多了,心裏也總會有疙瘩。”王春蘭說,“好多人都是開玩笑,但你一句我一句,就算是玩笑話,聽在耳朵裏也難受。你爸這個人也好麵子,你看他什麽時候主動找你要過錢?”
“沒有。”蘇昌民還真的沒主動找蘇醒要過錢,“他要缺錢用,直接說就是,不好找我要,找你要也一樣。”
“別提那事。”蘇昌民有點燥,“人家住在城裏,吃得好,穿得好,誰能夠想到城裏跟村裏差不多,隻是工作穩定一些,實際也沒有那麽富裕。我就是想著求人辦事,送禮得要讓人家滿意,這樣別人才會幫你的忙,否則隨隨便便送個禮,不僅不可能讓別人幫忙,反而還可能得罪別人。”
“那最後呢?你送過去了,別人幫上忙了嗎?”王春蘭說,“這麽大的人了,一點都不曉得事,人家分明是在騙你,醒子那個成績到二中去哪還用得著他們幫忙?二中老師巴不得他到二中去。”
“別說了。”蘇昌民沒臉,“一直在農村呆著,又沒有出去走動過,誰能夠知道這些事情。還不都是這打聽那打聽,有了一點途徑,然後就去做嗎?”
“下次遇到這樣的事情,你打聽清楚了再去做,跟我們娘倆商量商量,別一股腦熱就跑去了。”王春蘭提醒。
“我不是不想商量。”蘇昌民說,“我要提前說了你能舍得?那也是擔心你不同意,我才先斬後奏。”
“先斬後奏個鬼,錢不見了,我問你到哪裏去了,你還不說。”王春蘭說。
家庭定位跟經濟地位有一定聯係,王春蘭眼界寬了,鎮上管著十來家商鋪,腰包足了,說起話來也非常有底氣,說的蘇昌民無話反駁。
“我現在不是和你們商量嗎?”蘇昌民說,“我想著和強民兩個人合夥一起開個小餐館,也不做大,有三四張桌子就可以,太大了我們也忙不過來,就在馬橋湖邊上,起一棟房子,不需要做的那麽好,占地麵積也不是很大,擺上三四張桌子,再有個廚房就可以,重要的是意境,城裏人來一看,遠遠的瞧見房子,就覺得房子不錯,有農村的味道,就想著到裏麵來吃飯。”
王春蘭笑著將菜盛起來。
“你笑什麽?”蘇昌民覺得自尊受到了打擊,“我難道說錯了嗎?”
“你還知道意境?”王春蘭笑的是這兩個字。
“我怎麽就不能知道意境了?人家城裏好多餐廳飯館做的菜其實也不怎麽好吃,就那個樣子,但裝修的好,各有各的風格,有的還特意學農村的樣子,把一些陶陶罐罐造舊,那不就是意境嗎?”蘇昌民說,“人家就想看看農村風景,看看自然的景色,吃點農家飯,這不就是意境?”
“你真想做?”蘇醒問。
“想做。”蘇昌民點頭,“我已經跟村長打招唿了,他答應讓我在湖邊弄塊地起房子,手續的事情他幫著跟鎮上打聲招唿。”
村裏的經濟狀況改善了不少,圍著馬橋湖,相關的產業一個跟著一個起來,除了種植,養殖之外,還有旅遊。
村子遠離城市,二三十裏的路,即便拆遷也賠不了多少錢,而且還不知道何年何月會拆到這裏。為什麽好多農村的人希望拆遷,而且越是離著城裏遠的反而越喜歡拆遷?明明離著城市近,拆遷的補償費用要多一些,但實際情況是離著城市近的人他不慌,坐地起價,再等幾年,手上的地說不定更值錢,拆遷的時候這些人中有些人往往會成為釘子戶,覺得自己的地早賣了吃虧了,想要多一些錢,拖一拖就可能多賺個幾百萬甚至上千萬。
但是離城裏遠的農村不一樣,補償的費用不同,一平米可能就兩三百塊錢,這點錢放在城裏人眼中不當迴事,但是對於農村,特別是一家平均分的土地隻有兩三畝的農村人而言,錢少也是錢,總比種地要強。
兩三畝的地勞作一年,還不如外出打工幾個月來的多,既然如此,為什麽不將地賣給國家,獲得一些拆遷款?
如沒有變化,蘇醒村裏的路基本就是按照這個模式走,人人都期盼著拆遷,能夠用拋荒的土地換取一點拆遷款,不過現在村裏的條件改善了,土地的利用價值高,產生的效益高,自然就值錢。相較拆遷的效益,這些土地用來種植,養殖,搞旅遊得來的並不少,還很持續。
再要拆遷,就沒那麽多人同意了。
往常誰家要蓋個房子,修個院子,可以先斬後奏,村裏鎮上最後基本上都會同意,但現在不行,得先要經過村長的同意,由村長到鎮上去走程序,或者自己去走程序,得到批準之後才能蓋。
“那行吧,既然你想搞這個,那就搞。”蘇醒點頭。
“那就這麽說好了。”蘇昌民見蘇醒同意,很高興,“我去跟強民說一說,他也想賺點錢,現在種地不賺錢,搞點別的才行。”
蘇昌民風風火火走了,王春蘭喊了一句:“你快點迴來,飯菜都熟了。”
“知道,知道,你們先吃,不用等我。”蘇昌民已經跑出老遠。
“你爸這是被刺激到了。”王春蘭將飯菜端到桌上,“看到咱們娘倆賺錢,他一個大老爺們在家裏遊手好閑,坐不住,還要被別人說閑話,他就想自己弄點事做。”
“別人愛說閑話就讓他們說去,這有什麽關係,難道還能夠堵住他們的嘴?”蘇醒沒有這個看法,“你哪怕過得再好,賺再多的錢,人家也會說你,嘴長到別人口上,堵不住,自己過舒服了就好。”
“聽的多了,心裏也總會有疙瘩。”王春蘭說,“好多人都是開玩笑,但你一句我一句,就算是玩笑話,聽在耳朵裏也難受。你爸這個人也好麵子,你看他什麽時候主動找你要過錢?”
“沒有。”蘇昌民還真的沒主動找蘇醒要過錢,“他要缺錢用,直接說就是,不好找我要,找你要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