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坤大喜,笑道:“等丁丁到了成都,我安排一個捕魚打獵培訓班,讓丁丁做老師,教會大家捕魚打獵。”


    說實話,大鼎國的老百姓,除了工匠之外,大多數人,並不是很聰明。


    因為文化程度不高,老百姓不善於學習;又因為交通不便,技術和經驗的傳播,受到了限製。


    有些山裏的老百姓,連扁擔都不會用,隻會用背簍。


    這一點很搞笑,因為世界各國,直到智能工業社會,還有一大半不會使用扁擔。


    印度半島、非洲、中東、南亞,都是頭頂族,運輸方式就是用腦袋頂著東西。


    華夏國人能熟練使用扁擔,對於頭頂族來說,簡直就是神技!


    打獵捕魚,就更加屬於高技能職業了,大鼎國的普通老百姓,大多都不會。


    丁丁既然有這個本事,可以大力推廣,在部隊裏展開教學。這樣的話,野戰部隊的肉食,可以自己解決一部分。


    月娟笑道:“這個丁丁是誰,這麽厲害?”


    葉坤笑道:“是我的小師妹,以後介紹你們認識。”


    成都城裏,有一處小莊園,七八套房子,是月娟小姐的居所。


    馬嬌嬌和玉蓮春花,都住在這裏。


    葉坤白天處理政務,檢查各項工作,晚上陪著月娟嬌嬌等人。


    公孫二娘閑不住,到處瞎溜達。


    第二天晚上,公孫二娘來見葉坤,說道:


    “師兄,我發現一個事,可以改進一下,對老百姓大大有利,也能節約許多柴草。”


    “節約柴草?”葉坤立刻反應過來了,笑道:“師妹,你說的是改造鍋灶的事吧?”


    關於老百姓的鍋灶,軍營的鍋灶,葉坤早就想改動了。


    可是事情實在太多,顧不上。


    軍營駐地的鍋灶,是分散的小灶,因為技術限製,搞不出大鐵鍋。青銅大鍋可以製作,但是費錢,而且對身體有害。


    無論是軍營還是老百姓家裏,做飯還是用傳統的陶釜。


    鍋灶就更加簡單了,講究人會搭建專門的灶台;


    不講究的窮人家,直接弄幾塊小石頭,在地上圍成圍欄,把陶土鍋吊起來,在下麵燒柴就行了。


    這樣的烹飪方式,嚴重浪費柴草。


    葉坤打算等鐵鍋工藝再成熟一些,然後結合鐵鍋,改造鍋灶,所以一直在等待。


    公孫二娘點點頭:“對,我就是要說鍋灶的事。我們可以設計一個省草的鍋灶,上下通風,也省去了風箱。這種鍋灶省草,燒飯又快……”


    “我知道,這沒什麽技術難度。”


    葉坤點頭,隨手畫了一張簡圖:


    “普通人家做飯,本來就不需要風箱的。把灶膛加大一下,上麵設置煙囪。灶膛下麵深挖一尺半,利用熱氣上升的原理,從下方吸入空氣就行了。”


    對於古人的各項發明,葉坤認為,那個普通的民用風箱,最雞肋。


    燒飯用風箱,累人。


    而且一個風箱的造價,在古代可不便宜。


    穿越前,葉坤家鄉的風箱,就被全部淘汰了,都改成了下吸氣、上通風的簡易鍋灶。


    根據實際使用效果來看,這玩意比風箱灶好用。


    所以葉坤認為,除了打鐵、熬糖、磨豆腐等特殊行業,家用風箱沒有存在的必要。


    省下風箱的錢,給家裏老人孩子添一件衣服,不香嗎?


    公孫二娘看過葉坤的圖紙,很驚愕:“師兄,你怎麽和我想一起去了?”


    “我們師兄師妹,心有靈犀嘛。”葉坤嘻嘻一笑,又說道:


    “建造這樣的鍋灶,還需要一個鐵製的爐膛。我一直沒有推廣,就是因為鋼鐵不足。我算過,一個鐵製爐膛,小的需要一斤半鐵,大的需要三四斤鐵。”


    “沒有鐵,我們不能用磚頭代替嗎?”


    公孫二娘很鄙夷,翻白眼道:“燒製一批特製的磚頭,中間留出幾道平行的縫隙,一樣可以做爐膛。就算是普通的青磚,也能砌出合用的爐膛。”


    “呃……還是師妹聰明。”葉坤一愣,覺得這個辦法可行:


    “那麽這個事,我就交給師妹了,等我安排幾個會建造鍋灶的工人,和你一起做試驗,先從軍營開始。”


    難得師妹熱心,願意為自己分憂,葉坤也不能打擊人家的熱情啊。


    公孫二娘很開心:“好,我立刻去做新式鍋灶,保證好用。”


    葉坤很配合,給公孫二娘調撥了幾個助手,還讓老何父女去幫忙設計。


    次日。


    公孫二娘在做新式鍋灶,葉坤去看重慶西部平行嶺穀的修路情況。


    修路工程已經進行幾個月了,進展很快,超過了葉坤的預期。


    葉坤的規劃,是在重慶和成都之間,開辟一條高速公路出來。以後運兵運糧、發展商業,都會大有好處。


    現場查看的時候,葉坤發現,平行嶺穀的大多數山脈,開山修路很容易。


    因為山不高,而且岩石不堅硬。


    現場開采出來的岩石,都是紫砂石、紅砂石,用腳一踩就碎了。


    而且山上都是風化的紫紅色砂土,上麵草木蔥蘢。


    葉坤詢問開山的當地民夫:“大哥,這山上的紅砂土,好像能種莊稼吧?”


    民夫肯定地點頭:“山上的紫紅色砂土,都能種莊稼,就是經常滑坡。而且太遠了,人手不夠,也種不完的。”


    “真是好地方,沒有一寸廢土啊。”


    葉坤很開心,吩咐文奇:


    “重慶這邊,冬天不太冷,可以安排流民過來,在山上開荒。從山頭開始平整土地,做成梯田。雖然不能種植水稻,但是可以種小麥,還有豆子。芸苔子,也可以試驗一下。”


    如果能把平行嶺穀的荒山開發出來,麵積廣大,就等於再建半個成都平原了。


    再吸收幾十萬人,也不成問題。


    文奇不了解這一帶的生態,皺眉說道:


    “葉大人,要開荒,就要有配套的水利灌溉。這山頭上種地,一旦遇上幹旱,豈不是顆粒無收?”


    “這裏經常幹旱嗎?”葉坤一笑,詢問當地的民夫。


    民夫搖搖頭:“我們這裏雨水充足,幹旱的情況,十年九不遇。我們在山上種麥子和豆子,從來不需要澆水。”


    重慶還有個名字,叫做霧都。


    常年雲霧籠罩的地方,是不太可能發生幹旱的。


    葉坤看著文奇和成都隨行官吏:


    “文大人,各位大人,欲知山中事,要問山中人。你們作為重慶官吏,還是要深入民間,和鄉親們多多交流,才能全麵了解每個地方的情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史上第一豪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任公獨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任公獨釣並收藏史上第一豪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