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為防盜章,訂閱不足百分之六十顯示防盜章內容, 72小時後替換  喬氏與王氏也在說這件事, 從謝老夫人的院中迴來以後, 放兩個小姑娘去逛園子,姑嫂二人便在房裏說起悄悄話來。


    王氏嫁入喬家的時候, 喬氏還沒出嫁, 一個性子利爽一個柔和,都不是難相處的人, 當年那段時間關係便還不錯。


    此時喬氏便正問起王氏的兒子來:“大嫂, 我記得成蹊今年也十二了吧, 現在在哪裏讀書?”


    王氏一聽到兒子的名字頭就不住的疼, 太陽穴都跳將起來,抬起手揉了揉, 才跟小姑子說道:


    “過了今年的生辰就滿十二了,被他爹扔到族學裏讀著呢, 也是去一天不去一天的,整日想著要去投軍, 考武舉……小姑你說, 我們喬家怎麽就出了他這麽個不著調的?”


    不說還好, 越說王氏就越來氣。


    在一邊兒聽著的喬氏也不免有些發怔,委實不知該說些什麽好,且不說世家子弟有幾個去考武舉的, 最關鍵的是由於開國皇帝本事太大, 當初一統大永後隨即就把周邊不安分的幾個國家給打殘了, 不但急忙投降,最後還被迫割地納貢。


    直到現在,那幾個周國都還沒緩過氣兒來,萎縮在一邊兒不敢動彈呢。


    所以這大侄子想去投軍建功,可首先也得有仗給你打才成啊!


    喬氏覺得有些不能理解侄子的腦迴路。


    不過若是謝珝在這兒的話,就一定懂得喬表哥這叫“中二期”,指的便是一種青春期少年特有的自以為是的思想、行動和價值觀。


    用四句話來總結這一時期,那就是:


    ——我與別人是不同的。


    ——錯的不是我,是世界。


    ——這才是真正的智慧。


    ——如果有反例,就參看上麵三條。


    參上。


    也幸好他此刻並不在場,若是在場,就會明白,古代世家中培養出來的孩子不光都是精英,還會有另外一種可能性


    ——棒槌。


    喬氏楞過便開口安慰嫂子:“孩子還小,活潑些也沒什麽不好,等他再大些就穩重了……”


    她這話說罷,王氏就歎了口氣,便道:“希望如此吧,他若是有你家的珝哥兒一半懂事,我也就不用頭疼了,真是白長了這麽些歲數。”


    我家阿珝自然是極好的,喬氏心中如此這般想著。


    但嘴裏卻不能順著王氏說,畢竟身為父母能數落自家孩子的不好,可外人要是也跟著說了,那就是不長心了。


    “成蹊那孩子我又不是沒見過,長得又好,也聰明,成材是早晚的事兒,嫂子也不必太過擔憂了。”心中略一思量,喬氏便笑著對王氏道。


    喬氏的聲音輕柔溫和,似一道清泉浸過王氏方才有些焦灼的內心,讓她的心情也舒緩了許多,也有心思聊些其他的事兒了,舒了一口氣便語氣輕鬆地問喬氏:“你家珝哥兒也十歲了,明年應當就不用再去宮中給太子伴讀了罷?”


    “約莫是這樣。”說起這件事,喬氏也心情愉悅了許多,麵上愈發柔和。


    兒子在宮中做伴讀,有些人或許會覺得這是多麽大的榮耀,可他們謝家,還未必將這件事看得多重。都說伴君如伴虎,太子雖說隻是儲君,可也是頭幼虎了,自阿珝七歲進宮伴讀起,喬氏看著他一日沉靜過一日,一日穩重過一日,處事成熟地不像個孩子,讓她內心驕傲的同時又覺難過。


    她的阿珝,練字讀書向來自律,從不讓他們操心,四歲時開蒙,七歲始學四書五經,九歲便會自己作詩,才學分明與蕭翌不相上下,每旬校考卻隻能在第三……


    她作為一個母親,有時心疼得不行,也隻能轉頭吩咐小廚房替他做些湯水,而不能讓他停下來,都說慣子如殺子,同樣世家出身的喬氏不能更明白了。


    在八大家之中,能力才是判定一個人最主要的條件,甚至在當能力達到一定程度時,連嫡庶的鴻溝也能被跨過,大永的開國皇帝便是個最能證明這一點的例子,隴西楊氏旁支庶子出身,最終問鼎大寶。


    雖說謝氏家風一貫清正,夫君謝臻對她這數十年來也情深義重,可往後的事,誰又說得準呢?誰又能保證謝氏的旁支中,就不會出一個天資卓越的後輩呢?


    所以哪怕她有再多的不舍,也不會去妨礙兒子,而是會利用她掌握的資源,為她的阿珝不斷增添籌碼,直到他將謝氏未來家主的位置坐得穩穩的,任何人都無法動搖半分。


    若是日後不用再做伴讀,再找個好老師,以阿珝的資質,未必不能……


    於是她幾乎是一瞬就聽出了王氏這話似乎還有旁的意思。


    王氏聽了果然慢慢地頷了頷首,似在思索什麽一般,過了一會兒才接著道:“我有個幼妹,前幾年嫁到了九江,她的夫君便是九江書院的山長,她前些日子來信,說有個山長親傳弟子的名額,我家成蹊偏生不愛讀書,這個名額給了他也是浪費,我想著,倒還不如讓你家珝哥兒去。”


    喬氏聞言,先是謝過王氏,內心雖有意動,但卻沒有當即答應下來,隻推說這件事她也做不得主,還要問問公婆和夫君的意思。


    誰料到了晚間,一家子用過膳後,謝珝慢條斯理地放下手中的筷子,神色淡定地對他們開口:


    “爹,娘,等到年後兒子想去廣陵書院求學。”


    “嗯?”蕭翌又迷惑了,問道:“難道不用過去看看我們名字後麵有沒有標識嗎?”


    謝珝聞言便輕笑了一聲,道:“前十名是必進的。”


    “這也是細則上說的?”蕭翌又問。


    謝珝挑了挑眉:“然。”


    蕭翌開始一言不發,抬著頭望天,想要假裝自己剛才並沒有說話。


    榜單念得很快,許是這次招的人並不多的原因,沒有聽到自己名字的人中,多半不信邪,又拚命地擠進去,從頭找到尾,又從尾找到頭,仔仔細細,反反複複地看了許多遍,才終於肯相信自己沒有考上的事實,黯然離開。


    而考上的那些人,有的是原本心中沒底,卻錄中了,即使不能被先生們收為入門弟子也已經心滿意足,便興奮地拍上身旁之人的肩膀,預備迴去慶祝一番,而名字後邊有標識的那些,內心的情緒則是又勝一籌,喜悅與緊張混雜,不可言表。


    如此一來,在榜下圍著的人漸漸的便變少了,謝珝見狀,便抬步走了過去。


    因為前十名的考卷是張貼出來的,所以此時不光他自己,還有些人也在圍著,不光看,還一邊互相討論著,謝珝卻無心聽他們在說什麽,他一過來,便找到了崔知著的考卷,朝第二道截搭題凝目看去。


    隻是看了一眼,他便倏然明白了為何崔閣老要將崔知著從秦州帶迴盛京,還要替他改姓崔,當做親孫,崔閣老雖是一貫行事隨意,說不好聽點便是肆意,可入族譜這麽大的事兒,顯然不是隻有祖孫親情支撐就能做的。


    蓋因崔知著此人著實是個於讀書之道頗有天分之人,即便他這篇文章作的險之又險,觀點奇絕,堪稱詭道也,也不能否認他確實胸中有物,文采確實不錯。


    起碼比崔閣老家那幾個出了名不成器的孫子強多了。


    謝珝在一邊看著崔知著的文章,孰不知另一邊也有人在看他。


    正是那位方才替旁人讀榜的人,名叫王森。


    謝珝一開始沒有猜錯,王森確實是書院安排過來讀榜的,隻不過一開始安排的並不是他,他是主動請纓過來的,畢竟他作為竇先生的大弟子,這些事已經不需要他來做了。


    昨日中午,他與幾位同窗也在幫諸位先生們的忙。


    閱卷是不可能閱卷的,他們要做的便是檢查先生們罷落的考卷,其中是否有弄錯了的,也因此,恰好圍觀了諸位先生對前兩名究竟應該花落誰家的爭議,與最後林先生對這兩篇文章的點評。


    他還記得當時林先生喟歎了一聲,才對其他先生們道:“崔知著的這篇文章看似華彩出眾,若是不同謝珝這篇比較,隻同其他人的相比,自是可點為榜首。”


    說到這兒,大家也都明白了他的意思,便接著往下聽,隻見林先生伸手捋了捋胡須,又道:“隻是若是同謝珝這篇相較,卻不免失了些真實體悟,多了些年輕人無謂的異想天開,我暫且不論他們二人的行文風格,隻是從這一點上來看,謝珝的文章自是更勝一籌,甚至二者並不應該放在一塊來比較。”


    說著就又拿起了謝珝那份考卷,一邊看一邊搖頭:“看謝珝這一手端正的台閣體,穩健的行文風格,若不是譚師兄同我說起,我都要以為是哪位經年的秀才舉人來考我們書院了。”


    這話說罷,在場的先生們都笑了起來,方才還有些緊張的氣氛也消弭了,聽罷林先生這一席話,他們再看這兩份考卷,竟也品出了那麽幾分真意來,定下名次來便也順理成章了。


    在林先生評點崔知著所作文章的時候,王森就垂下眸子,在心中歎了一歎,像崔知著這般的人其實並不少,有些意氣,有些不通世務,卻又自覺才高,天賦卓絕,有一股鋒利的勢頭,總以為漫天星辰隨手可摘。


    如他之前,也是這般,直到後來經曆了幾次科考,才終於明白“穩重端方”這四個字是何含義,有多重要。


    也因此,難得遇到一個年紀還如此小,性情卻已經如斯沉穩的小少年,他便起了興趣,主動從被分派了讀榜任務的同窗手中接過這個差事,就是為了今日過來看看,這位叫做謝珝的少年。


    所以眼前這位身穿淡青直綴,眉目如玉的小公子走到榜前,第一眼不去看榜首的文章,卻凝目往第二名崔知著的考卷上看去,王森見狀,便能大致確定這位,就是得到了眾多先生們讚揚的謝珝了。


    果然,就算隻看外貌氣度,也非同常人。


    王森看過便罷,收迴了視線,並沒有上前搭話,這位日後定然是要在同一所書院中讀書的,便是同窗,總有相處的機會。


    謝珝看過崔知著的考卷,又將後麵幾位的考卷都細細看過,才轉過身走迴蕭翌身邊。


    蕭翌已是等得百無聊賴了。


    謝珝見狀便笑了笑,叫過他一塊兒往先生們複試的地方行去。


    複試的地方是林行道在廣陵書院中的小樓,也就是那日他同竇淮等人發生爭議的地方,名字簡直簡約到了極致,或許是因為是一座竹樓,因此名字便叫做——翠竹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長子嫡孫(科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成白社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成白社並收藏長子嫡孫(科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