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為防盜章, 訂閱不足百分之六十顯示防盜章內容, 48小時後替換 謝珝見他這幅樣子便不由得想起了前世上高中時, 沒做完作業的同學們總是偷著在早自習上補作業的情形, 忍俊不禁之餘又生出些許悵然,那個生活了那麽多年的現代, 終究是迴不去了。
也不去打擾顧延齡,在自己的位子上落座後就翻開書本看了起來, 看了會兒就闔上書頁閉眼在心裏默背。
不一會兒, 太子也過來了。
聽到門口的小太監問安的聲音之時, 謝珝便睜開了眼睛, 還順手推了推旁邊還在單手撐著腦袋睡覺的蕭翌。
這家夥, 昨日怕是為了躲景明公主給累個不輕。
謝珝心裏琢磨著,便不由得有些樂,麵上卻分毫不顯, 偏過頭對上蕭翌那雙明顯還困倦著的眼睛, 淡聲提醒他:“表哥,殿下來了。”
蕭翌驀然被推醒,還有點兒懵, 一聽謝珝這話, 那點兒困意頓時飛到九霄雲外去了,坐直了身子, 伸手理了理微亂的領口, 剛整理好, 太子楊祀便走了進來。
謝珝幾人站起身來, 躬身向他行禮,口中齊道:“見過太子殿下。”
因沈行舟和顧延齡身上還各自有個錦衣衛千戶和奉恩將軍的虛銜兒,還能勉強自稱一聲臣,謝珝和蕭翌這樣並非勳貴,又還未考取功名的,就隻能以名自稱了。
太子楊祀長得同皇帝很像,劍眉星目,雖然現在年歲還不大,卻足以可見到日後的疏闊大氣,照謝珝的想法,這是一種看著就很皇帝的長相。
楊祀性子也並不高傲,相反看著還很隨和,暫時還沒有變得剛愎自用,目下無塵的預兆,此時也笑著對他們幾人道:“免禮,都說過多少次了,孤同你們也是同窗,何必每次都如此見外。”
謝珝沒說話,心中卻失笑,就衝你這個“孤”的自稱,我們也不敢同你不見外。
他不開口自然有旁人開口,沈行舟便道:“殿下,禮不可廢。”
“罷了罷了。”太子聽了便無奈地擺擺手,又道:“你們方才在做什麽就繼續吧,孤瞧著延齡的課業又沒做完?”
他話音剛落,顧延齡整個人就蔫兒了,頓時垂頭喪氣地像隻鬥敗的公雞,還是淋過雨的那種,便有氣無力地對太子開口道:“殿下,我怕是補不完了,待會兒方太傅要是罰我的話,您可得替我求求情啊。”
提起方太傅,哪怕是太子也有點兒怵,忙不迭拒絕了顧延齡,還道:“不是孤不幫你,隻是方太傅這兒的難度委實是有些大。”
蕭翌也笑眯眯地拍拍顧延齡的肩膀,“是啊,我們這幾個人裏麵,有哪個人沒被太傅痛批過的?你還是自求多福吧。”
聽罷,顧延齡又將希冀的目光投向了一直沒開口的謝珝與沈行舟,卻見他們一個用疑惑的眼神看著他,好似在問他想說什麽,另一個隻咳了一聲就轉開了頭,裝作看不到他求救的目光。
靠!
顧延齡悲痛欲絕,隻能哭喪著臉迴了座位,繼續補作業。
隻不過在方太傅過來上課之前,他還是沒補完,果不其然地被狠批了一通,還被罰抄《大學章句》十遍。
《大學章句》不算章節名,共有三千零一十個字,十遍就是三萬多字,對於壓根兒不愛讀書的顧延齡來說更是好比天文數字,真慘,太慘了。
謝珝不厚道地想著。
待到方太傅講完課,又留下新的課業離開後,顧延齡立馬沒骨頭似的趴到桌上,不停地哀歎著。
沈行舟實在看不下去,索性過來坐到謝珝這兒,對他和蕭翌道:“等會兒出宮後一塊兒去泰康坊吧,那兒新開了家店叫千重園,裏頭的菜都挺不錯的。”
見太子也好奇的轉過身來,又問:“殿下去嗎?”
楊祀有些心動,他也許久沒出宮了,稍猶豫了一下便點點頭:“去。”
謝珝同蕭翌便也答應下來。
顧延齡頓時顧不上哀歎了,扯了扯沈行舟的袖子問他:“那我呢?我呢我呢?”
沈行舟聞言便挑了挑眉,不厚道地笑了:“我有說不讓你去嗎?”
顧延齡:……
泰康坊在內城,距離皇宮也並不太遠,與倚桂坊是盛京城中最有名的紅燈區一樣,泰康坊就是盛京裏名聲最大的美食區,裏麵有酒樓有園子,有數不清的小食鋪子與路邊食肆,一走進坊裏,鼻端就充斥著各色美食的香味。
沈行舟所說的那家千重園位置不錯,雖然在人流量最多的地方,可謝珝太子幾人走進去便發現,園子裏布置得十分雅致,環境清幽,頗有些鬧中取靜的意味。
太子出宮時已是盡量低調,可作為皇帝最疼愛的兒子,再低調又能低調到哪兒去?
光是侍衛便帶了六個。
千重園的掌櫃一看這陣仗,縱然不認識他,也認識他身邊的鎮國公長子沈行舟,這位最近可是來了不少次,至於謝珝,蕭翌和顧延齡則是第一迴來,掌櫃同樣不認識。
可能同鎮國公的長子一塊兒來的能是什麽一般人?做生意的,心裏自有一把算盤,算的清清楚楚的,當下便迎了上來,恭敬地親自將他們送進二樓的雅間。
幾人進去,太子自然上座,沈行舟與顧延齡陪坐在下首閑聊著,蕭翌則是四處轉悠著,打量著這雅間裏的布置。
還沒上菜,謝珝也無意入席,便負著手不疾不徐地走到窗邊的棋盤旁坐下,那幾人閑聊的話題,他也是興致缺缺,索性拈起棋子,同自己對弈了起來。
替謝珝這間考場監考的這位先生,場中的考生們都不認得,可若是已在書院之中就讀的學生過來,定然識得,皆因這位先生姓譚名淵,號南山,同薑維一樣是林行道的師兄,亦是當世大儒之一。
謝珝一開始見到崔知著的時候,便心中有所懷疑,這是否是林先生特意安排的,其實他猜的不錯,將他們兩個放在同一間考場之中這件事,確實是林行道交代下去的。
不僅如此,他還知道自家譚師兄會去這間考場做監考,便順手將這倆人丟了進來,心中想著若是他們沒能做同門師兄弟,其中一個能被譚師兄看得上也不錯。
若是謝珝知道林先生為了自己與崔知著這般用心,約莫會大受感動,隻可惜他現在並不知曉。
譚淵其人,性子比之林行道還要板正,最不喜偷奸耍滑,不肯腳踏實地之人,此時見謝珝提前這麽早便起身交卷,眉頭便不由得皺了起來,因他師弟早年便是因神童而聞名,他自然不會以謝珝年紀小便有偏見,認為他肚內無物。
隻是譚淵一向認為年輕人還是應當穩妥一些得好,像謝珝提早交卷的行為,在他眼中,自然覺得他性子浮躁,還需多加沉澱。
不過謝珝的考卷也已經雙手遞了上來,譚淵再心下不喜,還是接了過來。
隻是這接過來望了一眼,他便有些呆住了。
他萬萬沒想到,在自己心中認為性子浮躁的這位考生,竟然能寫出如同經年的書生似的整齊的卷麵,光看這一筆工工整整,端莊嚴謹的台閣體,就像是猶如工坊印刷出來的一般,讓他想要挑出來些毛病的心思歇了個一幹二淨。
不說這隻是廣陵書院招考學生的初試,就此人這一筆字,隻要文章不是寫得亂七八糟毫無章法,哪怕去考個生員都足夠了。畢竟小小年紀就能寫出這樣端方之字的人,至少是個耐得下心思,又刻苦律己的人,取得功名也隻是早晚的事。
欣賞了一會兒,譚淵才終於舍得將注意力從字上轉移到考卷的內容上,三十道帖經題,全部答出,無一處錯漏,他心中暗暗點了點頭,這樣雖是難得,卻也不稀奇,不過至少能證明這個謝珝確實是個踏實的。
待到他看向第二道題,不免心下更加吃驚,嚴肅的麵容上甚至有了一絲震動,隻在刹那間,便將自己原本對謝珝的看法給推翻了個徹底。
隻見這篇文章不但作的四平八穩,言之有物,行文間更是詞華典瞻,字字珠璣,若不是文章的主人此時正立在他麵前,譚淵定然會以為這是個秀才甚至舉人所作。
再看最後的詩賦,則又是文藻清麗,雅致婉約,根本讓人挑不出一點兒毛病來。
心中不免喟歎一聲,暗道書院這次就算隻收到這麽一個學生,也該滿足了。
隻是譚淵卻不了解謝珝,他在盛京時便由祖父謝閣老親自開蒙,祖母鄭老夫人和母親喬氏也是才女,在他幼時便對他耳濡目染,稍微大些又是父親和宋先生輪番教導,再後來,在宮中伴讀時又是由學富五車的方太傅講習經典,不僅如此,他還時不時地能去謝氏的藏書樓借閱抄讀,開個小灶。
如此巨大的師資力量,再加上他內心還有個兩世為人的靈魂,若是還不能有所成,那他自己恐怕就是個棒槌了。
也不去打擾顧延齡,在自己的位子上落座後就翻開書本看了起來, 看了會兒就闔上書頁閉眼在心裏默背。
不一會兒, 太子也過來了。
聽到門口的小太監問安的聲音之時, 謝珝便睜開了眼睛, 還順手推了推旁邊還在單手撐著腦袋睡覺的蕭翌。
這家夥, 昨日怕是為了躲景明公主給累個不輕。
謝珝心裏琢磨著,便不由得有些樂,麵上卻分毫不顯, 偏過頭對上蕭翌那雙明顯還困倦著的眼睛, 淡聲提醒他:“表哥,殿下來了。”
蕭翌驀然被推醒,還有點兒懵, 一聽謝珝這話, 那點兒困意頓時飛到九霄雲外去了,坐直了身子, 伸手理了理微亂的領口, 剛整理好, 太子楊祀便走了進來。
謝珝幾人站起身來, 躬身向他行禮,口中齊道:“見過太子殿下。”
因沈行舟和顧延齡身上還各自有個錦衣衛千戶和奉恩將軍的虛銜兒,還能勉強自稱一聲臣,謝珝和蕭翌這樣並非勳貴,又還未考取功名的,就隻能以名自稱了。
太子楊祀長得同皇帝很像,劍眉星目,雖然現在年歲還不大,卻足以可見到日後的疏闊大氣,照謝珝的想法,這是一種看著就很皇帝的長相。
楊祀性子也並不高傲,相反看著還很隨和,暫時還沒有變得剛愎自用,目下無塵的預兆,此時也笑著對他們幾人道:“免禮,都說過多少次了,孤同你們也是同窗,何必每次都如此見外。”
謝珝沒說話,心中卻失笑,就衝你這個“孤”的自稱,我們也不敢同你不見外。
他不開口自然有旁人開口,沈行舟便道:“殿下,禮不可廢。”
“罷了罷了。”太子聽了便無奈地擺擺手,又道:“你們方才在做什麽就繼續吧,孤瞧著延齡的課業又沒做完?”
他話音剛落,顧延齡整個人就蔫兒了,頓時垂頭喪氣地像隻鬥敗的公雞,還是淋過雨的那種,便有氣無力地對太子開口道:“殿下,我怕是補不完了,待會兒方太傅要是罰我的話,您可得替我求求情啊。”
提起方太傅,哪怕是太子也有點兒怵,忙不迭拒絕了顧延齡,還道:“不是孤不幫你,隻是方太傅這兒的難度委實是有些大。”
蕭翌也笑眯眯地拍拍顧延齡的肩膀,“是啊,我們這幾個人裏麵,有哪個人沒被太傅痛批過的?你還是自求多福吧。”
聽罷,顧延齡又將希冀的目光投向了一直沒開口的謝珝與沈行舟,卻見他們一個用疑惑的眼神看著他,好似在問他想說什麽,另一個隻咳了一聲就轉開了頭,裝作看不到他求救的目光。
靠!
顧延齡悲痛欲絕,隻能哭喪著臉迴了座位,繼續補作業。
隻不過在方太傅過來上課之前,他還是沒補完,果不其然地被狠批了一通,還被罰抄《大學章句》十遍。
《大學章句》不算章節名,共有三千零一十個字,十遍就是三萬多字,對於壓根兒不愛讀書的顧延齡來說更是好比天文數字,真慘,太慘了。
謝珝不厚道地想著。
待到方太傅講完課,又留下新的課業離開後,顧延齡立馬沒骨頭似的趴到桌上,不停地哀歎著。
沈行舟實在看不下去,索性過來坐到謝珝這兒,對他和蕭翌道:“等會兒出宮後一塊兒去泰康坊吧,那兒新開了家店叫千重園,裏頭的菜都挺不錯的。”
見太子也好奇的轉過身來,又問:“殿下去嗎?”
楊祀有些心動,他也許久沒出宮了,稍猶豫了一下便點點頭:“去。”
謝珝同蕭翌便也答應下來。
顧延齡頓時顧不上哀歎了,扯了扯沈行舟的袖子問他:“那我呢?我呢我呢?”
沈行舟聞言便挑了挑眉,不厚道地笑了:“我有說不讓你去嗎?”
顧延齡:……
泰康坊在內城,距離皇宮也並不太遠,與倚桂坊是盛京城中最有名的紅燈區一樣,泰康坊就是盛京裏名聲最大的美食區,裏麵有酒樓有園子,有數不清的小食鋪子與路邊食肆,一走進坊裏,鼻端就充斥著各色美食的香味。
沈行舟所說的那家千重園位置不錯,雖然在人流量最多的地方,可謝珝太子幾人走進去便發現,園子裏布置得十分雅致,環境清幽,頗有些鬧中取靜的意味。
太子出宮時已是盡量低調,可作為皇帝最疼愛的兒子,再低調又能低調到哪兒去?
光是侍衛便帶了六個。
千重園的掌櫃一看這陣仗,縱然不認識他,也認識他身邊的鎮國公長子沈行舟,這位最近可是來了不少次,至於謝珝,蕭翌和顧延齡則是第一迴來,掌櫃同樣不認識。
可能同鎮國公的長子一塊兒來的能是什麽一般人?做生意的,心裏自有一把算盤,算的清清楚楚的,當下便迎了上來,恭敬地親自將他們送進二樓的雅間。
幾人進去,太子自然上座,沈行舟與顧延齡陪坐在下首閑聊著,蕭翌則是四處轉悠著,打量著這雅間裏的布置。
還沒上菜,謝珝也無意入席,便負著手不疾不徐地走到窗邊的棋盤旁坐下,那幾人閑聊的話題,他也是興致缺缺,索性拈起棋子,同自己對弈了起來。
替謝珝這間考場監考的這位先生,場中的考生們都不認得,可若是已在書院之中就讀的學生過來,定然識得,皆因這位先生姓譚名淵,號南山,同薑維一樣是林行道的師兄,亦是當世大儒之一。
謝珝一開始見到崔知著的時候,便心中有所懷疑,這是否是林先生特意安排的,其實他猜的不錯,將他們兩個放在同一間考場之中這件事,確實是林行道交代下去的。
不僅如此,他還知道自家譚師兄會去這間考場做監考,便順手將這倆人丟了進來,心中想著若是他們沒能做同門師兄弟,其中一個能被譚師兄看得上也不錯。
若是謝珝知道林先生為了自己與崔知著這般用心,約莫會大受感動,隻可惜他現在並不知曉。
譚淵其人,性子比之林行道還要板正,最不喜偷奸耍滑,不肯腳踏實地之人,此時見謝珝提前這麽早便起身交卷,眉頭便不由得皺了起來,因他師弟早年便是因神童而聞名,他自然不會以謝珝年紀小便有偏見,認為他肚內無物。
隻是譚淵一向認為年輕人還是應當穩妥一些得好,像謝珝提早交卷的行為,在他眼中,自然覺得他性子浮躁,還需多加沉澱。
不過謝珝的考卷也已經雙手遞了上來,譚淵再心下不喜,還是接了過來。
隻是這接過來望了一眼,他便有些呆住了。
他萬萬沒想到,在自己心中認為性子浮躁的這位考生,竟然能寫出如同經年的書生似的整齊的卷麵,光看這一筆工工整整,端莊嚴謹的台閣體,就像是猶如工坊印刷出來的一般,讓他想要挑出來些毛病的心思歇了個一幹二淨。
不說這隻是廣陵書院招考學生的初試,就此人這一筆字,隻要文章不是寫得亂七八糟毫無章法,哪怕去考個生員都足夠了。畢竟小小年紀就能寫出這樣端方之字的人,至少是個耐得下心思,又刻苦律己的人,取得功名也隻是早晚的事。
欣賞了一會兒,譚淵才終於舍得將注意力從字上轉移到考卷的內容上,三十道帖經題,全部答出,無一處錯漏,他心中暗暗點了點頭,這樣雖是難得,卻也不稀奇,不過至少能證明這個謝珝確實是個踏實的。
待到他看向第二道題,不免心下更加吃驚,嚴肅的麵容上甚至有了一絲震動,隻在刹那間,便將自己原本對謝珝的看法給推翻了個徹底。
隻見這篇文章不但作的四平八穩,言之有物,行文間更是詞華典瞻,字字珠璣,若不是文章的主人此時正立在他麵前,譚淵定然會以為這是個秀才甚至舉人所作。
再看最後的詩賦,則又是文藻清麗,雅致婉約,根本讓人挑不出一點兒毛病來。
心中不免喟歎一聲,暗道書院這次就算隻收到這麽一個學生,也該滿足了。
隻是譚淵卻不了解謝珝,他在盛京時便由祖父謝閣老親自開蒙,祖母鄭老夫人和母親喬氏也是才女,在他幼時便對他耳濡目染,稍微大些又是父親和宋先生輪番教導,再後來,在宮中伴讀時又是由學富五車的方太傅講習經典,不僅如此,他還時不時地能去謝氏的藏書樓借閱抄讀,開個小灶。
如此巨大的師資力量,再加上他內心還有個兩世為人的靈魂,若是還不能有所成,那他自己恐怕就是個棒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