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為防盜章, 訂閱不足百分之六十顯示防盜章內容, 48小時後替換 三十、月夕朝
這位來送信的娃娃臉少年姓林名梓, 正是去年書院收人之時考進來的, 亦是範陽林氏的子弟,與林先生同為一宗。
隻見他聽謝珝這麽一說, 便忙擺擺手, 連聲道:“謝師兄太過客氣了……”
謝珝聞言,便勾唇笑了笑,沒有再說話。
林梓去歲進入書院之前, 就聽說過眼前這位師兄, 當年以十歲之齡考入書院, 且高居榜首。身為土生土長的廣陵人,林梓自然清楚想要考進來有多大的難度,更別說頭名了。
而當他後來真正見到謝珝並與之有過接觸後, 師兄師兄倒是叫的十分順口,甚至經常自己找時間找借口, 就想往謝珝住的竹舍跑,要不就是來問功課,要不就是來替林先生傳話,搞得林先生都快看不下去了, 他還是樂此不疲。
活脫脫一個小迷弟。
也幸而謝珝並不嫌林梓煩, 不得不說他這張娃娃臉占了很大的優勢, 使得謝珝總是將他當做弟弟看待, 替他講解功課時也由淺及深, 十分用心。
今天也是,林梓說完事兒,就順勢又留下來請教功課。
謝珝見之不免有點兒無奈,但還是由他去了。
===========================
翌日,晨間的第一抹曦光從窗柩中溜進來時,謝珝便睜開了眼,複又闔上,等到再次睜開的時候,眼中便再無一絲困倦之色,他望著頭頂的青色床帳,半晌後才緩緩地唿出一口氣,從床上起身。
書院之中是不允許帶仆從的,幸而謝珝從前在家中時,就並不怎麽被人服侍,大多事都是自己親力親為的,因此在一開始住進書院之後,他便適應得極快,隻苦了他那些師弟中的某些人,分明比他年齡更大,在日常方麵卻做得還沒有他好,又是一番挫敗。
洗漱過後,謝珝今日穿的還是白底紫斕的院服,隻不過不是昨日那套,因為書院中要求學生們身著院服,他索性多做了幾套,方便換洗。
他立在窗前,一邊望向外頭,一手係著領口。
隨即收迴目光,套上外衫,便踏出房間。
廣陵書院雖然有範楊林氏在背後做支撐,但也沒有闊綽到學生都是單人間的程度,他們甲班的倒好些,總的人數不多,一般都是兩人一間,到後麵的乙班丙班,就是四人一間甚至六人一間。
謝珝原本是跟崔知著被分到同一間房的,二人便冷冷淡淡地相處著,沒什麽明顯的矛盾,也不見師兄弟感情熱絡,後來隨著朝堂之上他祖父同崔閣老之間的矛盾愈發激烈,林先生便做主將他們二人分開了,或許是怕他們因為長輩間的事兒不小心打起來?
這個倒是無從探究。
謝珝走出竹舍,抬眼往前麵看去,果不其然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正手裏拿著一塊兒點心,沒甚麽形象地蹲在魚池邊的台階上喂魚。
見到這一幕,謝珝不由得輕笑了一聲,出聲喚道:“表哥。”
魚池旁的人聞聲轉頭,露出一張長眉入鬢,漸顯棱角的臉來,隨即便將手中所剩無幾的那塊點心揉碎了,扔進魚池中,隨意地拍了拍手,就從台階上跳了下來。
幾步走到謝珝邊上,蕭翌才挑了挑眉,開口問他:“走嗎?”
上哪兒?
自是林梓昨日說的普濟寺。
謝珝聞言便點點頭,“嗯”了一聲。
寬大的衣擺劃過一道優美的弧度。
二人一同出了書院,往普濟寺走去。
==============
今日是二月十二日,走到街上,謝珝便發現多出了許多賣花的小販,在沿街叫賣,之前便提到過本朝風氣開放,男女大防並不嚴格,因此這時的街上,還有不少一看便是精心打扮過的少女們,正三五成群地結伴出遊。
直到這時,謝珝才想起來,今日正是花朝節,春序正中,百花竟放,正是出門賞花的好時節,南方的花朝節比他們北方提前幾日,來了這麽幾年了,他竟還沒習慣。
隻不過這花朝節如今已漸漸成為女兒家們的節日,他記得不甚清楚倒也實屬正常。
二人又行了一段路,快到達普濟寺的山腳處時,遠遠地就瞧見道路兩旁皆是擺攤的,攤前又站著不少人,熙熙攘攘,摩肩接踵,一片熱鬧景象。
蕭翌跟謝珝說話的時候,謝珝正瞥到旁邊攤子上的幾根桃木簪,做工雖一般,卻勝在造型新鮮有趣,便駐足下來,饒有興致地打量著。
“誒阿珝,你今年要下場吧?”
蕭翌這聲隨意的問話在一片喧鬧中,還是清楚地飄入了謝珝耳中。
謝珝一邊伸手挑著前麵的桃木簪,一邊點點頭答了蕭翌的話:“是今年。”
他一氣挑了五根才作罷,這才抬起頭來,對攤主溫煦地笑了笑,問道:“請問,這簪子怎麽賣?”
謝珝態度溫和有禮,又生的一副好模樣,這攤主是個十幾歲的小姑娘,當即就被他這一笑給晃花了眼,一抹紅霞慢慢攀上臉頰,半晌後才輕聲迴他:“一根兩個銅板……”
謝珝對這種情況已經習以為常了,聞言便數出十個付了錢。
自從開始在書院中讀書,月朗就特意去換了許多銅板,給他帶在身上,生怕自家公子一碗麵就撒出去幾兩銀子。
謝珝對於他這個想法十分無語,難道自己就長得這麽像冤大頭嗎?
付過錢,謝珝便將這幾根簪子帶好,拍了拍蕭翌的肩,示意他可以繼續走了。
也不知道蕭翌在想什麽,方才聽到謝珝的迴答之後就沉默了下來,開始發呆,這會兒被拍了一把才反應過來。
不過片刻後他就又恢複了那副不甚正經的模樣,二人走出一段路,他便眯了眼睛看著謝珝,拉長了調子悠悠地道:“阿珝這幾根簪子……都是買給誰的啊?”
忽略了蕭翌話中的調侃,謝珝開口便道:“自然是買給母親,阿琯,還有師母跟師妹的。”
蕭翌聞言便道:“那攤子上的桃木簪都是些兔子啊,貓啊什麽的模樣,阿琯那丫頭也就罷了,舅母和林夫人真能喜歡這種?”
語氣中滿是一種“你就騙我吧”的意思。
謝珝聽罷,便笑而不語,他自然不會告訴謝珝,女人這種生物,不管是多大年齡,內心都是個少女。
見他不再反駁,蕭翌反而更來勁了,又拉長了調子道:“哦~其他人喜歡與否我是不知道,不過師妹肯定是喜歡的。”
說罷還又看了謝珝一眼,眼中頗有意味。
他這話落到謝珝耳中,不免讓謝珝麵上神色無奈了又無奈,站住步子轉過身同蕭翌說道:“表哥,阿遇才十歲。”
“嘖嘖嘖。”蕭翌聞言也不迴應,隻嘖了幾聲。
謝珝雖然已經能夠適應自己如今男子的身體和身份,但是對於女子卻還是產生不了什麽想法,或許過了自己心裏那道坎兒還需要時間。
他們方才口中的師妹,是林先生的女兒林遇,也就是他十歲那年在普濟寺中救下的小女孩兒,今年也才剛剛十歲,在謝珝眼裏,十五歲的女子都還不算大,更何況林遇?
那還是個孩子呢。
自己過來廣陵讀書,便與親妹妹阿琯少了許多相處的時日,恰好在這兒有阿遇這個師妹,他便將她當做妹妹疼了。
不過他也知道,蕭翌調侃他向來是隨口一說,若是真同他較真,實為不智。
想通之後,謝珝便不再理會這個話題,隻同蕭翌道:“林先生與竇先生他們恐怕已經到了,我們也快點兒過去吧。”
蕭翌聞言終於放過了他,便點了點頭,表兄弟二人一塊兒加快了步子,往普濟寺走去。
等他們二人到了一看,林行道與竇淮果然已經到了,也不求簽,正背著手在大殿內轉悠,時不時地問簽筒旁的小沙彌幾個問題。
可憐的小沙彌,看樣子被這兩位大儒給問的都快哭出來了。
謝珝與蕭翌見狀便忍俊不禁,隨即上前見禮。
等到了自家的學生,兩位先生便不再折磨大殿裏的小沙彌了,互相頷了頷首後就各自帶著各自的學生出去了。
林行道腳下不疾不徐地走著,謝珝便同他保持著一樣的速度,跟在他身側。
師徒倆都沒說話,直到走出一會兒,林行道才偏過頭看向自家愛徒,悠悠地開口道:“阿珝啊,今年你可要下場一試?”
這已經是今天第二個人問他這個問題了,然而謝珝的答案亦是不變,他微微躬身,麵上神色沉靜如常,答道:“迴師父,弟子恰有此意。”
這位來送信的娃娃臉少年姓林名梓, 正是去年書院收人之時考進來的, 亦是範陽林氏的子弟,與林先生同為一宗。
隻見他聽謝珝這麽一說, 便忙擺擺手, 連聲道:“謝師兄太過客氣了……”
謝珝聞言,便勾唇笑了笑,沒有再說話。
林梓去歲進入書院之前, 就聽說過眼前這位師兄, 當年以十歲之齡考入書院, 且高居榜首。身為土生土長的廣陵人,林梓自然清楚想要考進來有多大的難度,更別說頭名了。
而當他後來真正見到謝珝並與之有過接觸後, 師兄師兄倒是叫的十分順口,甚至經常自己找時間找借口, 就想往謝珝住的竹舍跑,要不就是來問功課,要不就是來替林先生傳話,搞得林先生都快看不下去了, 他還是樂此不疲。
活脫脫一個小迷弟。
也幸而謝珝並不嫌林梓煩, 不得不說他這張娃娃臉占了很大的優勢, 使得謝珝總是將他當做弟弟看待, 替他講解功課時也由淺及深, 十分用心。
今天也是,林梓說完事兒,就順勢又留下來請教功課。
謝珝見之不免有點兒無奈,但還是由他去了。
===========================
翌日,晨間的第一抹曦光從窗柩中溜進來時,謝珝便睜開了眼,複又闔上,等到再次睜開的時候,眼中便再無一絲困倦之色,他望著頭頂的青色床帳,半晌後才緩緩地唿出一口氣,從床上起身。
書院之中是不允許帶仆從的,幸而謝珝從前在家中時,就並不怎麽被人服侍,大多事都是自己親力親為的,因此在一開始住進書院之後,他便適應得極快,隻苦了他那些師弟中的某些人,分明比他年齡更大,在日常方麵卻做得還沒有他好,又是一番挫敗。
洗漱過後,謝珝今日穿的還是白底紫斕的院服,隻不過不是昨日那套,因為書院中要求學生們身著院服,他索性多做了幾套,方便換洗。
他立在窗前,一邊望向外頭,一手係著領口。
隨即收迴目光,套上外衫,便踏出房間。
廣陵書院雖然有範楊林氏在背後做支撐,但也沒有闊綽到學生都是單人間的程度,他們甲班的倒好些,總的人數不多,一般都是兩人一間,到後麵的乙班丙班,就是四人一間甚至六人一間。
謝珝原本是跟崔知著被分到同一間房的,二人便冷冷淡淡地相處著,沒什麽明顯的矛盾,也不見師兄弟感情熱絡,後來隨著朝堂之上他祖父同崔閣老之間的矛盾愈發激烈,林先生便做主將他們二人分開了,或許是怕他們因為長輩間的事兒不小心打起來?
這個倒是無從探究。
謝珝走出竹舍,抬眼往前麵看去,果不其然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正手裏拿著一塊兒點心,沒甚麽形象地蹲在魚池邊的台階上喂魚。
見到這一幕,謝珝不由得輕笑了一聲,出聲喚道:“表哥。”
魚池旁的人聞聲轉頭,露出一張長眉入鬢,漸顯棱角的臉來,隨即便將手中所剩無幾的那塊點心揉碎了,扔進魚池中,隨意地拍了拍手,就從台階上跳了下來。
幾步走到謝珝邊上,蕭翌才挑了挑眉,開口問他:“走嗎?”
上哪兒?
自是林梓昨日說的普濟寺。
謝珝聞言便點點頭,“嗯”了一聲。
寬大的衣擺劃過一道優美的弧度。
二人一同出了書院,往普濟寺走去。
==============
今日是二月十二日,走到街上,謝珝便發現多出了許多賣花的小販,在沿街叫賣,之前便提到過本朝風氣開放,男女大防並不嚴格,因此這時的街上,還有不少一看便是精心打扮過的少女們,正三五成群地結伴出遊。
直到這時,謝珝才想起來,今日正是花朝節,春序正中,百花竟放,正是出門賞花的好時節,南方的花朝節比他們北方提前幾日,來了這麽幾年了,他竟還沒習慣。
隻不過這花朝節如今已漸漸成為女兒家們的節日,他記得不甚清楚倒也實屬正常。
二人又行了一段路,快到達普濟寺的山腳處時,遠遠地就瞧見道路兩旁皆是擺攤的,攤前又站著不少人,熙熙攘攘,摩肩接踵,一片熱鬧景象。
蕭翌跟謝珝說話的時候,謝珝正瞥到旁邊攤子上的幾根桃木簪,做工雖一般,卻勝在造型新鮮有趣,便駐足下來,饒有興致地打量著。
“誒阿珝,你今年要下場吧?”
蕭翌這聲隨意的問話在一片喧鬧中,還是清楚地飄入了謝珝耳中。
謝珝一邊伸手挑著前麵的桃木簪,一邊點點頭答了蕭翌的話:“是今年。”
他一氣挑了五根才作罷,這才抬起頭來,對攤主溫煦地笑了笑,問道:“請問,這簪子怎麽賣?”
謝珝態度溫和有禮,又生的一副好模樣,這攤主是個十幾歲的小姑娘,當即就被他這一笑給晃花了眼,一抹紅霞慢慢攀上臉頰,半晌後才輕聲迴他:“一根兩個銅板……”
謝珝對這種情況已經習以為常了,聞言便數出十個付了錢。
自從開始在書院中讀書,月朗就特意去換了許多銅板,給他帶在身上,生怕自家公子一碗麵就撒出去幾兩銀子。
謝珝對於他這個想法十分無語,難道自己就長得這麽像冤大頭嗎?
付過錢,謝珝便將這幾根簪子帶好,拍了拍蕭翌的肩,示意他可以繼續走了。
也不知道蕭翌在想什麽,方才聽到謝珝的迴答之後就沉默了下來,開始發呆,這會兒被拍了一把才反應過來。
不過片刻後他就又恢複了那副不甚正經的模樣,二人走出一段路,他便眯了眼睛看著謝珝,拉長了調子悠悠地道:“阿珝這幾根簪子……都是買給誰的啊?”
忽略了蕭翌話中的調侃,謝珝開口便道:“自然是買給母親,阿琯,還有師母跟師妹的。”
蕭翌聞言便道:“那攤子上的桃木簪都是些兔子啊,貓啊什麽的模樣,阿琯那丫頭也就罷了,舅母和林夫人真能喜歡這種?”
語氣中滿是一種“你就騙我吧”的意思。
謝珝聽罷,便笑而不語,他自然不會告訴謝珝,女人這種生物,不管是多大年齡,內心都是個少女。
見他不再反駁,蕭翌反而更來勁了,又拉長了調子道:“哦~其他人喜歡與否我是不知道,不過師妹肯定是喜歡的。”
說罷還又看了謝珝一眼,眼中頗有意味。
他這話落到謝珝耳中,不免讓謝珝麵上神色無奈了又無奈,站住步子轉過身同蕭翌說道:“表哥,阿遇才十歲。”
“嘖嘖嘖。”蕭翌聞言也不迴應,隻嘖了幾聲。
謝珝雖然已經能夠適應自己如今男子的身體和身份,但是對於女子卻還是產生不了什麽想法,或許過了自己心裏那道坎兒還需要時間。
他們方才口中的師妹,是林先生的女兒林遇,也就是他十歲那年在普濟寺中救下的小女孩兒,今年也才剛剛十歲,在謝珝眼裏,十五歲的女子都還不算大,更何況林遇?
那還是個孩子呢。
自己過來廣陵讀書,便與親妹妹阿琯少了許多相處的時日,恰好在這兒有阿遇這個師妹,他便將她當做妹妹疼了。
不過他也知道,蕭翌調侃他向來是隨口一說,若是真同他較真,實為不智。
想通之後,謝珝便不再理會這個話題,隻同蕭翌道:“林先生與竇先生他們恐怕已經到了,我們也快點兒過去吧。”
蕭翌聞言終於放過了他,便點了點頭,表兄弟二人一塊兒加快了步子,往普濟寺走去。
等他們二人到了一看,林行道與竇淮果然已經到了,也不求簽,正背著手在大殿內轉悠,時不時地問簽筒旁的小沙彌幾個問題。
可憐的小沙彌,看樣子被這兩位大儒給問的都快哭出來了。
謝珝與蕭翌見狀便忍俊不禁,隨即上前見禮。
等到了自家的學生,兩位先生便不再折磨大殿裏的小沙彌了,互相頷了頷首後就各自帶著各自的學生出去了。
林行道腳下不疾不徐地走著,謝珝便同他保持著一樣的速度,跟在他身側。
師徒倆都沒說話,直到走出一會兒,林行道才偏過頭看向自家愛徒,悠悠地開口道:“阿珝啊,今年你可要下場一試?”
這已經是今天第二個人問他這個問題了,然而謝珝的答案亦是不變,他微微躬身,麵上神色沉靜如常,答道:“迴師父,弟子恰有此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