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雅堂是福州最大的文玩鋪子,聚賢堂則是原本與福聚來起名的酒樓。隻後來福聚來得了新的菜式和餐具才將其拋在身後。但底子仍在。


    程家在福州各色商鋪有十幾家,在福州業內數一數二的鋪子,鋪麵大小和位置自然是不差的。馮梓如何會不願要?


    他也是長樂這是想以利拉攏他。這餌,他也就吞下了。


    兩輛馬車一前一後行駛,直到快要入城時,馮梓才從縣公府馬車中返迴自己的馬車。然後迴家。白素素與他同來的。


    馮梓便於白素素說了在成為與長樂商定的事:“十七家鋪子,共三千六百貫。等下便可與柳長吏交割。”


    “這價位定然是低了。”白素素自然知道程家原先的鋪子價值幾何,便隻聚賢堂便支兩千貫。“如此低價,可是……”


    馮梓輕笑道:“娘子你莫要多想。長公主是在補償我,我獻上曬鹽方子,雖拿到了鹽引,但也讓經略府多了一個大財源。乃至整個大齊也大有裨益。”


    白素素依然皺眉,說道:“我隻怕日後有人翻賬。”


    “不怕!午後我便去交割清楚,我要去浮戶村,你命人去查看那些鋪子。等我迴返,再想要做些什麽生意。”


    “好。”


    午後,馮梓運了兩車的錢便去尋了柳恆,一手交錢一手叫地契。十七個鋪子便到了手裏。


    那些鋪子有各色雜貨,有米糧鋪,還有客棧。馮梓看過地契後便交給了白素素。這地契都是新的,全歸他的名下。


    白素素一張張看過地契,麵上喜孜孜的,說道:“夫君安心去忙,奴明日便帶人去清點打掃。”


    這地契都是馮梓的,日後新宅子建好,馮府也算是名副其實了。也不會有人說馮梓是靠著白家吃飯。


    白素素深知人言可畏。馮梓此時不在意別人說,日後若是馮梓發家了卻還有人那他贅婿身份說事,又說他吃白家軟飯,馮梓心裏說不得會漸漸起了疙瘩。她可不願因此與馮梓生分了。


    此前馮梓雖然有了產業,但多是田地,如今馮梓有了商鋪,這根子也完全立穩,在也無人敢小瞧他了。


    馮梓不知白素素所想,次日一早他便啟程去浮戶村。


    待他去到地方,首先便是去看了鹽田。


    最早灌入海水的鹽田,已經析出大量的鹽。對此他是鬆了一口氣,如今天氣大概也不至於下雨。再有數天,這些鹽也便可以收了。


    他又去看來經略府的鹽田。浮戶村民倒是一絲不苟,並未偷奸使滑,部分鹽田已經在用石碾壓平。看起來再有一個月,便能完工了。


    兩處鹽田均無意外,他便在池塘邊上看了。如今池塘早已經進水,部分塘中也放了育苗,能在塘邊看到一些魚苗在水麵附近。水中情狀,他無法看到,不過塘基上的的桑枝葉片依然青綠。看來這桑樹大多是活了。


    馮梓在浮戶村住了數天,一天天看著鹽田中析出的鹽越來越多,便是最晚灌入海水的鹽田,水麵也浮著一層由細小鹽結晶結成的薄膜。這寫鹽田大概也快要析出鹽結晶了。


    而最早灌入海水的鹽田,此時鹽已經露出水麵。


    浮戶見到皆是滿臉的歡喜。隻要是因為這鹽田的鹽極多,鹽多了,他們吃鹽自然便不需要那麽多錢。


    況且,馮梓還要他們浮戶收鹽,這收鹽乃是按照產量計算工錢的。這鹽越多,他們收鹽所得工錢自然也便越多。


    馮梓又等了兩天,海邊風力強勁,日頭猛。眼看著鹽田中水要幹了,馮梓才讓浮戶開始收鹽。


    青壯正在建鹽田,這收鹽的自是老弱婦孺。隻是此時他說讓收鹽,浮戶卻沒馬上動手。一個村長杵著木扒子,說道:“馮郎,這海水眼看便要幹了,何不在等一日,等這海水全幹了再收?”


    馮梓這才明白為何他們不動手。原來是覺得浪費了鹵水。


    他笑道:“老丈有所不知。這海水若是幹透,鹽便要與鹽田中泥巴黏在一起,收了,鹽有泥沙,不妥。如今有少許水,收鹽更容易,且不用擔心鹽中混有泥沙。再則,這鹵水也不至於浪費,等收了鹽便再灌入海水便可。”


    馮梓說著看了一眼東邊還麵,又說:“如今已是五月,台風隨時要來。故此,曬好這次鹽之後,便要暫且挾著。這剩下的鹵水,若是幹了,亦能刮起一層鹽。”


    浮戶在海上飄了數十年,自然知道這福州一代海域也該進入台風季節了。深知馮梓說的沒錯。有聽說這時收鹽,鹽才是最好。便也不再遲疑,紛紛脫鞋洗淨腳下了鹽田。


    老人孩子拿著新做的木耙子將鹽耙成一堆堆,然後年輕婦人則將鹽挑到草席中堆放,等晾幹了,在裝袋。


    海鹽曬幹了自然也是粗鹽,其中含有的物質很多。吃著帶著苦味。隻是那也是無法,若要全部提純,馮梓做不到。那需要一個係統的工業。但他倒是少量提純,減少一些礦物,讓氯化鈉的純度更高。


    馮梓估摸著一畝鹽池能曬出三十擔鹽。


    這第一批收的,便有數百畝的鹽田。因擔心台風隨時要來。三個浮戶村的婦孺全部出動。挑鹽上岸的婦人絡繹不絕。


    等鹽幹之後,便被高進帶著車隊拉迴福州。


    白素素在福州租了倉庫存放。


    暫時無法拉走的鹽,自然是先在鹽田附近存放。因擔心下雨,浮戶在鹽堆上方搭建了棚子。


    不過白素素眼看著鹽太多,便多尋了騾車,共一百多輛車。每輛車每日兩趟,才看看將鹽都運走。


    馮梓的運鹽那麽多大的動靜,自然瞞不過人。


    最先得知的,是長樂長公主。得知馮梓鹽田開始收鹽,她便讓人看著。後來得知一畝鹽田可得三十擔鹽。麵上笑容甚是暢快。如此,朝廷鹽政便不再受世家掌控了。


    當馮梓第一批鹽運抵福州,長樂便遣了柳恆去看,並帶了一袋鹽返迴縣公府。


    長樂看著袋中粗鹽,轉身會書房寫了一封信,交給心腹:“定要親手送至聖上手中。”


    有了這鹽,皇家與世家之爭,便有多了一分底氣。且大齊鹽價也能落下幾分了。隻是這鹽田也瞞不了多久。若是不能及早多在海邊曬鹽。海邊適合曬鹽之地定然又要被世家霸占。


    若是朝廷能多建些鹽田,在下令民間未得許可不得私自曬鹽,鹽政便能由皇室控製。有了錢,便可建軍。皇室軍權占優,則世家便再強也要低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皇商萬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瘋二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瘋二神並收藏皇商萬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