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柳宗桓就知道馮梓真的沒吹牛。
馮梓讓他命令所有軍士全部先去砍樹。等那些浮戶壯年趕到後,又分出一半專門搭建木棚,而另外一半則被他帶著去海上的泥灘去挖螺。雖然人手挖螺很傷手,但能聽說能吃。這些以已經餓了好幾天的災民挖到螺恨不得馬上就吃了。
馮梓見狀嚇得連忙喝止了,用瘟疫這樣的話嚇唬他們。他們才忍著餓不敢去吃。
天快全黑了,馮梓他們才迴到岸上,在那片水窪地將那些螺都清洗幹淨了。
那些螺原本這時候是還不能吃的。但剛又來了三千多的青壯年,那三百石糧食能吃多久。而且隻吃粥也不能頂什麽事。
明天開始這些人都要幹重活,如果吃不飽幹活效率也低,所以他讓人將這些螺都一起熬粥。
雖然帶著腥味,還有一些泥沙,但那些人似乎還是吃的很開心。
馮梓是沒吃那些粥,一口粥一口泥沙的,他怎能吃的下嘴?他隻吃了一些白粥和一點幹糧就算了。
這一夜果然下了一場雨。災民們在各個木棚裏擠成一團,但好歹沒淋雨。這讓柳宗桓對馮梓又信服了一分。
如果他提出讓軍士在災民青壯到來之前伐木,等那些人來到後天黑了想伐木也難。如今還是十幾個人擠在一個一個木棚了,若是再延誤一些時間,今天他們能搭建的木屋恐怕也擠不下如此多的人。
他那知道那不過是一種簡單的統籌而已。
從第二天開始,胡參軍給災民登記戶籍。其他人也不用等著,和那些軍士繼續砍木頭,會築窯的就帶著人去築窯。準備日後在這些地方燒磚建房。
那也是馮梓提出來的,這裏是海邊木屋草屋都不算安全。木棚子隻能是暫時安置的地方。等樹木砍開了,讓這些災民將房子見到地勢比較平坦的背風山坡,日後就算再打台風,也能比較安全一些,至少不會因為暴雨衝毀房子。也不用占用平地的田地。
胡參軍隻負責編撰戶籍和授田。而災民的實際安置主要還是由柳宗桓負責。而柳宗桓一開始什麽都問馮梓。不過在後來幾天裏,他也知道該怎麽做,指揮得整整有條。
馮梓也一直在海邊呆了十天。他們帶來的糧食在第四天就吃完了,在那之後他們就開始吃野菜和那些泥蚶煮的湯。
他先是讓人在岸上挖了一些坑,然後將捉迴來的貝類放到這些坑中用海水浸泡一日,那樣也能去掉一些泥。如果捉的多了吃不完,便讓他們直接將那些螺用水燙熟挖出螺肉放樹葉上曬幹儲存起來。
第十天,新的糧食終於來了。這次來的糧食有五百石,據說日後每天都大概會有這麽多。不過最多隻有五千石。日後就要靠這些災民自己了。
馮梓讓柳宗桓找人買一些可以用來做成船的陰幹的木材,好讓這些災民自己做成船。那樣他們過些時間也可以出海捕魚,也不至於吃完了糧食挨餓。
這筆錢他出了。就當時收買人心。日後他也好進行他的計劃。
不過他也沒繼續在這海邊呆著。這裏已經上正軌,他留下來也是白搭。等這些災民安頓下來了,他才有可能將這裏剛買下的土地弄成自己想要的模樣。現在他不可能找到人手。
他隨著送糧來的車隊返迴了福州。迴到福州後,他發現福州已經恢複了平靜。那些被風吹毀的房屋大部分已經清理出來,屋主正在原地建新房子。當然,也有一些沒有任何動靜。想來是沒錢再蓋房子。
迴到白家別院,他發現白素素又來了。
見到他,白素素的眼睛就紅了:“郎君,你瘦了!”
馮梓不由摸了一下自己的臉,沒感覺自己瘦了。不過天天在海邊曬太陽,黑了倒是有的。
他被迎進正堂後,白素素說了這次她迴去長壽縣發生的事。馮家果然吃了馮梓的威脅,將馮九娘的親事退了。用的正是馮梓說的為母守孝的借口。馮府是怎麽退的親,白素素也部知道內情,不過馮府將聘禮退了迴去是全縣人都看到的。
馮梓也不想知道其中發生了什麽事。他隻要這具身體的胞妹不至於落入那個姓鄭的火坑就好。
他問:“九娘如今在何處?”
“她已經先行隨玄靜觀主去了紫徽觀。”白素素解釋道:“雖說隻是暫避風頭,然而做戲也要做全套,九姑奶奶還是要去觀中住上一段時間才好,等家中靜室修好,便可將她接迴家中修行。若是郎君想念姑奶奶,我們明日去去紫徽觀探望。”
馮梓點頭說:“好。”
白素素又說:“郎君在長壽縣的那片地可定好了如何修莊園了?爹爹已經尋得燒窯匠,隨時可以瓦窯燒磚了。”
馮梓一聽,說:“後日某便去選定瓦窯的地方。”這眼看著就是冬天了。雖說南方冬天蓋房也可以,然而沒有磚也是白搭。
他看這天,想著興許一個冬天,磚窯也能少出足夠的磚。
翌日,白素素陪著馮梓去了一趟紫徽觀。馮梓也見到這具身體的胞妹。隻是兩人都似乎相對陌生。相對竟然也沒幾句話可說。
不過馮梓看她在紫徽觀似乎也沒受到委屈,他也便放心了。
他臨離開時對馮九娘說:“九妹你且在此處暫留些時日。等家中修好靜室,三哥就來人接你迴家。等日後風頭過了,三哥再做主幫你尋門好親事。”
馮九娘紅著臉低頭說:“嗯,小九聽三哥的!”她從馮府被接出來後就知道之前嫡母給她尋的親很是不堪。
她早聽嫂嫂說了,如今她隻是在觀中暫避風聲,日後再尋個名頭讓她還俗。
因為馮梓此時說這些她也不覺的突兀。
馮梓又對她說:“日後你便隨母親姓劉。等你還俗後,三哥便幫你立一個女戶。再也不用受馮家的鉗製。”
馮九娘在馮府長大,見多了齷蹉事,又親見自己胞兄被強迫入贅,自己差點被推入火坑。這時也知道馮家是靠不住的。那樣的娘家沒有好過有。況且,她現在還有眼前這個三哥。
之前這個三哥不成器。可如今的三哥,雖然是入贅,她發現嫂嫂很尊重三哥。要不然也不會待她那麽和善。
她又聽白素素說過,馮梓如今有本事,連長公主都看重他。日後她靠著這個親兄長就好,再也不用去依附那要賣了她的馮府之人。
她聽馮梓那麽說,咬著嘴唇點頭說:“小九聽三哥的,從今日起,小九隨娘親姓劉,叫劉九娘!”
自紫徽觀迴到福州城後,馮梓便有開始忙活起來。
他多次跑去長壽縣帶著人去李鈺賞給他的那片地溜達,請了人開挖磚窯,並且砍伐一些樹木。如此忙活了十多天,磚窯也挖了三口。不過它們隻能燒紅磚。因為附近的水田太少,馮梓也部打算用水田的泥來燒青磚。
請了人在那裏燒磚,那些沒有用的雜木正好用做柴火,有用的木材就被他留下。看建莊子的時能部能用上。
等他迴到福州,城內也恢複了一些人氣。但是乞丐也多了不少。這當是受災後附近的失去田地家園的人。
不過如今長公主正在城中施粥,想來這些人會有一個難過的冬天,但大概不會因為沒吃的就餓死。
說起來長公主施粥也有一部分是他的錢呢。
在這次救災中,他捐出了上萬貫的銅錢。大概還有。
一萬貫銅錢在這時是已經相當大的一筆財富。要知道這時代形容巨富用就是腰纏萬貫。一萬貫至少相當千萬身價。
不過馮梓雖然捐了一萬貫出去,但實際上那些錢並不是從他口袋中直接流出去的,而是從那些買了粹寶閣東西,卻還未結款的人家那裏將賬務轉了過去。
當然那也是馮梓的錢。
之前他隻是覺得自己該出一份力。不過這天他從長壽縣迴來,沿途遇到的人見到他,不僅笑麵相應,還頗為恭敬地稱他一聲“馮三郎君”。
如此待遇他可是從未受過的,很是讓他受寵若驚了一番。
等他迴到白家別院,才知道他離開福州這段時間內,福州救災基本結束。官府出了通告,將城中捐錢捐物救災的善心善事一一列明。
而他馮梓的名字名列榜首。
他不僅捐出了一萬一千貫,還出了木筏子的計策救人無數,並出資讓城中百姓接濟災民。
那如何讓城中百姓對他不刮目相看?
馮梓讓他命令所有軍士全部先去砍樹。等那些浮戶壯年趕到後,又分出一半專門搭建木棚,而另外一半則被他帶著去海上的泥灘去挖螺。雖然人手挖螺很傷手,但能聽說能吃。這些以已經餓了好幾天的災民挖到螺恨不得馬上就吃了。
馮梓見狀嚇得連忙喝止了,用瘟疫這樣的話嚇唬他們。他們才忍著餓不敢去吃。
天快全黑了,馮梓他們才迴到岸上,在那片水窪地將那些螺都清洗幹淨了。
那些螺原本這時候是還不能吃的。但剛又來了三千多的青壯年,那三百石糧食能吃多久。而且隻吃粥也不能頂什麽事。
明天開始這些人都要幹重活,如果吃不飽幹活效率也低,所以他讓人將這些螺都一起熬粥。
雖然帶著腥味,還有一些泥沙,但那些人似乎還是吃的很開心。
馮梓是沒吃那些粥,一口粥一口泥沙的,他怎能吃的下嘴?他隻吃了一些白粥和一點幹糧就算了。
這一夜果然下了一場雨。災民們在各個木棚裏擠成一團,但好歹沒淋雨。這讓柳宗桓對馮梓又信服了一分。
如果他提出讓軍士在災民青壯到來之前伐木,等那些人來到後天黑了想伐木也難。如今還是十幾個人擠在一個一個木棚了,若是再延誤一些時間,今天他們能搭建的木屋恐怕也擠不下如此多的人。
他那知道那不過是一種簡單的統籌而已。
從第二天開始,胡參軍給災民登記戶籍。其他人也不用等著,和那些軍士繼續砍木頭,會築窯的就帶著人去築窯。準備日後在這些地方燒磚建房。
那也是馮梓提出來的,這裏是海邊木屋草屋都不算安全。木棚子隻能是暫時安置的地方。等樹木砍開了,讓這些災民將房子見到地勢比較平坦的背風山坡,日後就算再打台風,也能比較安全一些,至少不會因為暴雨衝毀房子。也不用占用平地的田地。
胡參軍隻負責編撰戶籍和授田。而災民的實際安置主要還是由柳宗桓負責。而柳宗桓一開始什麽都問馮梓。不過在後來幾天裏,他也知道該怎麽做,指揮得整整有條。
馮梓也一直在海邊呆了十天。他們帶來的糧食在第四天就吃完了,在那之後他們就開始吃野菜和那些泥蚶煮的湯。
他先是讓人在岸上挖了一些坑,然後將捉迴來的貝類放到這些坑中用海水浸泡一日,那樣也能去掉一些泥。如果捉的多了吃不完,便讓他們直接將那些螺用水燙熟挖出螺肉放樹葉上曬幹儲存起來。
第十天,新的糧食終於來了。這次來的糧食有五百石,據說日後每天都大概會有這麽多。不過最多隻有五千石。日後就要靠這些災民自己了。
馮梓讓柳宗桓找人買一些可以用來做成船的陰幹的木材,好讓這些災民自己做成船。那樣他們過些時間也可以出海捕魚,也不至於吃完了糧食挨餓。
這筆錢他出了。就當時收買人心。日後他也好進行他的計劃。
不過他也沒繼續在這海邊呆著。這裏已經上正軌,他留下來也是白搭。等這些災民安頓下來了,他才有可能將這裏剛買下的土地弄成自己想要的模樣。現在他不可能找到人手。
他隨著送糧來的車隊返迴了福州。迴到福州後,他發現福州已經恢複了平靜。那些被風吹毀的房屋大部分已經清理出來,屋主正在原地建新房子。當然,也有一些沒有任何動靜。想來是沒錢再蓋房子。
迴到白家別院,他發現白素素又來了。
見到他,白素素的眼睛就紅了:“郎君,你瘦了!”
馮梓不由摸了一下自己的臉,沒感覺自己瘦了。不過天天在海邊曬太陽,黑了倒是有的。
他被迎進正堂後,白素素說了這次她迴去長壽縣發生的事。馮家果然吃了馮梓的威脅,將馮九娘的親事退了。用的正是馮梓說的為母守孝的借口。馮府是怎麽退的親,白素素也部知道內情,不過馮府將聘禮退了迴去是全縣人都看到的。
馮梓也不想知道其中發生了什麽事。他隻要這具身體的胞妹不至於落入那個姓鄭的火坑就好。
他問:“九娘如今在何處?”
“她已經先行隨玄靜觀主去了紫徽觀。”白素素解釋道:“雖說隻是暫避風頭,然而做戲也要做全套,九姑奶奶還是要去觀中住上一段時間才好,等家中靜室修好,便可將她接迴家中修行。若是郎君想念姑奶奶,我們明日去去紫徽觀探望。”
馮梓點頭說:“好。”
白素素又說:“郎君在長壽縣的那片地可定好了如何修莊園了?爹爹已經尋得燒窯匠,隨時可以瓦窯燒磚了。”
馮梓一聽,說:“後日某便去選定瓦窯的地方。”這眼看著就是冬天了。雖說南方冬天蓋房也可以,然而沒有磚也是白搭。
他看這天,想著興許一個冬天,磚窯也能少出足夠的磚。
翌日,白素素陪著馮梓去了一趟紫徽觀。馮梓也見到這具身體的胞妹。隻是兩人都似乎相對陌生。相對竟然也沒幾句話可說。
不過馮梓看她在紫徽觀似乎也沒受到委屈,他也便放心了。
他臨離開時對馮九娘說:“九妹你且在此處暫留些時日。等家中修好靜室,三哥就來人接你迴家。等日後風頭過了,三哥再做主幫你尋門好親事。”
馮九娘紅著臉低頭說:“嗯,小九聽三哥的!”她從馮府被接出來後就知道之前嫡母給她尋的親很是不堪。
她早聽嫂嫂說了,如今她隻是在觀中暫避風聲,日後再尋個名頭讓她還俗。
因為馮梓此時說這些她也不覺的突兀。
馮梓又對她說:“日後你便隨母親姓劉。等你還俗後,三哥便幫你立一個女戶。再也不用受馮家的鉗製。”
馮九娘在馮府長大,見多了齷蹉事,又親見自己胞兄被強迫入贅,自己差點被推入火坑。這時也知道馮家是靠不住的。那樣的娘家沒有好過有。況且,她現在還有眼前這個三哥。
之前這個三哥不成器。可如今的三哥,雖然是入贅,她發現嫂嫂很尊重三哥。要不然也不會待她那麽和善。
她又聽白素素說過,馮梓如今有本事,連長公主都看重他。日後她靠著這個親兄長就好,再也不用去依附那要賣了她的馮府之人。
她聽馮梓那麽說,咬著嘴唇點頭說:“小九聽三哥的,從今日起,小九隨娘親姓劉,叫劉九娘!”
自紫徽觀迴到福州城後,馮梓便有開始忙活起來。
他多次跑去長壽縣帶著人去李鈺賞給他的那片地溜達,請了人開挖磚窯,並且砍伐一些樹木。如此忙活了十多天,磚窯也挖了三口。不過它們隻能燒紅磚。因為附近的水田太少,馮梓也部打算用水田的泥來燒青磚。
請了人在那裏燒磚,那些沒有用的雜木正好用做柴火,有用的木材就被他留下。看建莊子的時能部能用上。
等他迴到福州,城內也恢複了一些人氣。但是乞丐也多了不少。這當是受災後附近的失去田地家園的人。
不過如今長公主正在城中施粥,想來這些人會有一個難過的冬天,但大概不會因為沒吃的就餓死。
說起來長公主施粥也有一部分是他的錢呢。
在這次救災中,他捐出了上萬貫的銅錢。大概還有。
一萬貫銅錢在這時是已經相當大的一筆財富。要知道這時代形容巨富用就是腰纏萬貫。一萬貫至少相當千萬身價。
不過馮梓雖然捐了一萬貫出去,但實際上那些錢並不是從他口袋中直接流出去的,而是從那些買了粹寶閣東西,卻還未結款的人家那裏將賬務轉了過去。
當然那也是馮梓的錢。
之前他隻是覺得自己該出一份力。不過這天他從長壽縣迴來,沿途遇到的人見到他,不僅笑麵相應,還頗為恭敬地稱他一聲“馮三郎君”。
如此待遇他可是從未受過的,很是讓他受寵若驚了一番。
等他迴到白家別院,才知道他離開福州這段時間內,福州救災基本結束。官府出了通告,將城中捐錢捐物救災的善心善事一一列明。
而他馮梓的名字名列榜首。
他不僅捐出了一萬一千貫,還出了木筏子的計策救人無數,並出資讓城中百姓接濟災民。
那如何讓城中百姓對他不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