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榛和其他四位公主都搬進了宮中。


    皇宮大部分的宮舍都閑著,伺候趙榛的宦官建議趙榛在民間甄選適齡的男孩女孩送中宮中。


    然後……嘿嘿嘿。


    畢竟作為大宋的皇家,隻有幾十個宮人……太過於寒酸。


    並且趙榛年紀早就夠了,還應該考慮選妃的事項。


    這可是帝國的大事!趙家人都被抓沒了,趙榛作為為數不多的活下來的趙家男子。


    應當為了家族的複興……貢獻出全部的精力……去大量的生產皇子皇女。


    但這樣的建議,趙榛暫時沒去考慮。


    畢竟金人雖走。


    趙構的問題還沒解決。


    至少在他的皇位坐穩之後,才會去考慮解決自己的私人問題。


    當前最重要的是穩定住目前的局麵。


    那些偽楚官員,大部分繼續續用,雖然趙榛對於他們的變節行為十分厭惡,但在百廢待興的現在,他們還有著利用價值。


    而續用他們的結果,讓這些可憐巴巴的官員們一頓感激涕零。


    發誓以後一定忠於大宋,熱愛大宋雲雲。


    辦公室從偽楚的文德殿,挪迴了垂拱殿,以彰顯趙榛對於自己皇位的自信和合法。


    文武百官分列兩側。


    趙構即將揮兵二十萬入京的事情,早已傳的沸沸揚揚,人盡皆知。


    能夠當官員的人都不算太笨,能夠活下來的官員更是一個個人精。


    趙構大軍不去截擊金兵,反而準備壓入京城。


    那意思顯而易見,就是在趙桓趙佶被擄走的現在,想要爭奪皇位的繼承。


    趙榛也是皇位的爭奪者,但現在趙榛手中的資源有限,加上趙佶隻擁立趙榛為代皇帝。


    誰能夠當真正的皇帝,還真不好說。


    現在就是一個站隊的過程。


    擺在百官,或者擺在整個天下麵前的選擇就是,支持趙榛……還是支持趙構。


    站對了隊列,以後加官進爵不在話下,站錯了的話,那即使不被幹死,大概率也會被流放到,海南島那種鳥不拉屎的地方。


    這就是一場賭注,輸贏決定命運的賭注。


    但到目前為止,大部分的官員,都並不看好趙榛。


    雖然代皇帝之名已經坐穩,但萬人的軍隊,如何能硬抗康王的二十萬大軍。


    怕是康王的二十萬軍壓到京城,整個汴京便毫無例外的落入康王手中。


    “如今金人北去,天下方安,還應要做打算,擁立新君登極,以安定天下,則社稷幸甚,百姓幸甚。”大理寺卿周懿文帶頭引起話題。


    話中隻說明擁立新君,並沒有指出擁立趙榛還是趙構。


    但在趙榛的當麵這樣說,意思已經算是向趙構黨一方傾斜。


    “陛下蒙太上皇所托,領代皇帝之位,然金人已去,還應早定天下為好。”翰林學士莫鑄也出班言道。


    話依然沒有挑明。


    但言下之意應當是,你趙榛心裏也有點逼數,人家趙構帶著二十萬人馬快過來了,你拿什麽跟人家爭皇位?還不趕緊主動下台,擁立趙構為帝。


    那樣大家就不用擔心可能會打起來的危險。


    你安安心心的當王爺,不愁吃喝,何必去自討苦吃呢?


    兩個出言的人都沒有把話挑明,為的是讓趙榛自己辭職,這也算是顧及趙榛的麵子。


    他們覺得對待趙榛已經是仁至義盡了,不要在繼續執迷不悟,耽誤他們的大好前程。


    趙榛能聽出來他們的意思,卻沒有立刻表態,隻是沒想到,這些變節的臣子臉比翻書還快。


    “周學士和莫學士所言極是,陛下還應早登大寶,乂安天下。”張浚覺得在這種時候,及時的表態為趙榛解圍很重要。


    更早的表明態度,風險很大,同樣收益也大。


    張浚選擇站隊趙榛,並借著周懿文和莫鑄的話勸說趙榛順利成章的登基為帝。


    周莫二人沒料到張浚竟然表態的如此明確,並且還曲解他們的話,讓兩人有些下不來台。


    “萬萬不可啊!”但心態上支持趙構的人並不在少數,尚書左丞吳開出班唿籲。“長幼有序,本為古製,康王年長,信王年幼,太上皇雖封信王殿下為代皇帝,但若為皇者,應當以長者為先,不然長幼無序,天下難安啊!”


    “混賬!陛下乃是太上皇親點的代皇帝,上有經天緯地之才,下有安撫百姓之德,三合山一戰,以區區弱兵勝敵十萬,哪怕是秦皇漢武在世,也未有如此,今金人之危迫在眉睫,若是扔執迷不悟,妄立庸君,則國家淪喪,他日再有汴京之禍!”


    張浚極為硬氣的和其他的那些有意支持趙構的人吵了起來。


    說到底,張浚的口才還是極有技巧的,馬屁拍在趙榛身上,又顯得很自然,讓趙榛找不到不舒服的地方。


    並且,趙榛也覺得自己年幼,真和趙構競爭皇帝,有很大的劣勢。


    但張浚竟然隻靠一人的力量,硬生生的把一群官僚壓住,著實讓趙榛十分佩服,隻要不給他封疆大吏類的職位,把張浚留在身邊還是很有用的。


    但是爭吵並沒有太大意義。


    因為無論是張浚,還是其他的官僚都無法說服對方,就算是嘴硬,也絕對不可能被對方說服。


    他們表麵上用立長立賢之類的理由辯論,但實際上,影響他們支持誰的關鍵愛你不在於誰長,誰賢。


    而在於誰更強!


    當他們覺得趙構的二十萬大軍足夠推平趙榛後,那就算理屈,也不可能支持趙榛。


    “和他們爭吵沒用的,他們不過是牆頭草而已,等到趙構的二十萬大軍被輕易擊潰,他們便會重新倒向朕這裏。”


    當散朝之後,趙榛把張浚專門留下來如此說道。


    但,聽到這些話,張浚有些疑惑。“陛下能擊潰趙構的二十萬軍?”


    言下之意,張浚也不覺得趙榛可能打的過趙構。


    “卿不覺得朕能贏?為何力排眾議,支持朕當此皇位?”趙榛笑了起來。


    “微臣之時覺得,隻有陛下當政,大宋才能再不受外敵欺辱。”


    主戰派的張浚,對於擁兵自重不願來援的趙構沒有半分好感。


    為了家國複興,哪怕是無視長幼製度,也應當擁立像趙榛這樣剛硬皇子當皇帝才是,那將會給所有主戰人士堅持愛國的希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北宋不南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那日十月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那日十月十並收藏北宋不南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