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某種意義上講,17世紀冶煉鋼鐵這門生意,與鑄造銅錢、開采金銀礦山,沒有本質的區別。因為,這是一個鋼鐵,也能被當做錢使用的時代。
中國、朝鮮、日本、歐洲等等文明國家,普通的小家族僅儲備金銀貨幣,而一些上檔次的家族更樂意與儲備鋼鐵。尤其是鋼——五斤鋼至少能換一斤銀,用先進的技術煉鋼,甚至比西班牙人在墨西哥殖民地冶煉金銀,更加有前途。
工匠選擇將銀子折算成天津鋼鐵公司的股票,毫無疑問是非常有遠見的買賣。肖圖白對於他們的選擇,更表示讚賞。
因為,這標誌著股份製文化,在特區已經深入人心使然,也標誌著特區政府的信譽,甚至是高於大明朝廷的。崇禎年間缺錢,製造了一堆劣質銅錢,以至於商家幾乎拒收崇禎通寶。而崇禎皇帝想過恢複寶鈔印製,召集一些富戶,用一折的低價將印刷的寶鈔發給商人,結果商人們紛紛避而不見,因為大明的寶鈔,信譽早就破產,連廢紙也不如。
而在特區,一些國營企業公司發行的股票,成為了商人、官員、員工們踴躍拿著真金白銀搶購的稀缺物資。雖然,特區沒有成立專門的股票交易所,但是股份製的信譽,已經是深入人心,人們相信這些股票不是廢紙,而是代表某個公司的權益份額。
當然,私營企業的股票,暫時還未獲得民眾信任。但是,特區政府所設立的一些企業,股票甚至能夠當做貨幣去使用。
盡管股份製發展的非常迅猛,但是肖圖白還未成立專門的股票交易市場。股份製是好東西,但是股票市場並不是好東西。
因為,股票市場一旦成立,人心就會變得更浮躁。人們熱衷不斷的買進、賣出倒騰股票,而不是股權當做恆產一般持有。
特區的股份製文化,更多是將公司的股權視為“恆產”,希望持有股票的人,應該是公司的合夥人以及員工。
尤其是,讓員工們持股意義更是重大,讓員工感覺到公司有自己一份,每天的勞動,也是給自己的股權創造效益。
肖圖白暫時不準備成立股票交易市場,這倒不是對於投機者的反感,反而是對投機者的同情和保護。一旦證券市場開啟,投機者們熱衷於不斷交易,每一次交易都是要上繳印花稅和手續費的。事實上,證券市場的投機者,絕大多數都處於輸的概率。輸並不僅僅是判斷錯了漲跌行情,而是一次次的向市場繳納手續費。如果按照每次交易需要千分之二的手續費來算,一年250次交易日,每天都做出一次買進和賣出。那麽,一天上繳千分之四手續費,一年上繳相當於本金的百分之百的手續費。投機者如果不能賺到比手續費更多的差價,便會導致虧本。熱衷於不斷交易的投機者,哪怕時常中有無數優秀公司的股票,但是他們依然會敗給手續費,或者說敗給自己。
與勤勞的投機者們概率偏輸相對。“懶惰”的投資者們,概率偏贏。因為,投資者投資一家好公司後,往往經常研究公司的經營狀況,但是隻看而不輕易買賣,減少了向市場繳納手續費的次數。於是,投資者輸贏概率主要是和公司的盈利相關。
員工持股,一般都屬於長期投資者,概率偏贏!事實上,一家公司的股票是否值得持有,一家公司的員工是最清楚。願意持有一家公司股票的員工,皆是對公司前景有著樂觀的看法。
而讓員工持股,也能淡化資本與工人之間的區別。並且,優秀公司的股票,能夠孵化大量的資本家。哪怕是一名微不足道的員工,如果能夠跟隨公司成長。假設一家公司每年盈利25%,十年即可增長十倍,而三十年能夠增長一千倍。這樣的公司,在公司規模很小的時候持有股票,退休的時候,哪怕小股東也紛紛成為了資本家。工業時代,很多行業發展是看不到瓶頸的,有生之年看到資本增長一千倍一萬倍,並不是不可能。
而農業社會,一名佃農根本不能分享地主兼並擴張的成果,也不能做到年輕時候有一畝地,年老的時候通過經營一畝地複合增長至1000畝地。
事實上,肖圖白認為,中國古代曆次資本主義萌芽,未蛻變為真正的資本主義,除了對於工業和科技的重視不足之外,更重要的沒有產生大量孵化資本家的製度。股份製利用得當,其實是可以大量孵化資本家的,從而推進農業社會向資本社會轉型。
從某種意義而言,股份製對於資本社會的重要性。如同中國儒家社會以科舉製為基石一般。
中國的儒家社會出現的科舉製,令很多原本寒門子弟,擁有了當官變成了官紳地主階級的機遇。於是,寒門子弟中的精英,紛紛轉化為儒家社會秩序的維護者。曆朝曆代,這些地主官紳,皆成為了鎮壓農民起義的主力軍。
同樣,股份製的出現,能夠大量的孵化資本家,他們也是資本社會的維護者。歐洲的曆史證明了,資產階級是傳統地主貴族們的掘墓人。自資本勢力壯大後,資產階級為了爭奪自己的利益和話語權,粉碎了傳統農業貴族們的統治,讓歐洲進入嶄新的資本時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中國的資本主義萌芽,每次皆不能開花結果,是資本力量還太弱小,沒有向地主集團爭取話語權的資格和勇氣。甚至,中國農業社會的規則太過於頑固,使得很多擁有資本的商人,大多是選擇迴歸鄉村變成了地主官紳。
當然,“天津鋼鐵集團公司”的成立,也是特區政府稅收製度的新機遇。按照洪武皇帝頒布的稅率,鋼鐵冶煉的稅率是“三十稅其二”。比之普通的商業稅“三十稅其一”,要高了一倍。也就是說,鋼鐵廠能夠征收6.66%的稅率,這是政府稅收的突破性進展。
實際上,明朝如果能嚴格按照6.66%的稅收,對全國的鋼鐵工廠進行征稅,那麽大明朝廷的財政根本不會缺乏。
明朝一年鋼鐵冶煉的收入能夠達到4000萬兩白銀的價值,按照法定的稅率,理論上可以征收到260萬兩稅銀。
但是,明末的礦稅已經名存實亡,一個省僅能收到幾千兩礦稅,全國的礦稅加起來收到的不超過20萬兩。而之所以稅製敗壞至此,也是因為明朝士大夫與皇帝利益不一致。士大夫們與地方豪強勾結,以抗稅漏稅為榮。朝廷向地方上的豪門收取合法稅收,則被認為的魚肉鄉民。最終,豪門抗稅節節勝利,朝廷不斷廢除所謂的“惡政”。然後,底層的農民就活不下去了,有錢人都不交稅,自然就將負擔壓在社會底層。
說句誅心話,自古叫嚷不要與民爭利者,皆是豪門權貴。因為,自古以來隻有權貴是“民”,老百姓是泥腿子,一般是被忽視的。
真正意義上講,與泥腿子爭利,才是罪大惡極。與“民”爭利的行為,要大大鼓勵,因為從“民”身上刮到更多利益,泥腿子們的負擔就輕了。而且,朝廷不與“民”爭利,就意味著朝廷已經被這些“民”控製了,真正底層的泥腿子們就會遭殃了。
古代任何一次朝廷向“民”妥協,都是亡國的朕兆。這些占據全國人口不足10%的“民”越是被喂飽了,國家就朝亡國的深淵邁進了一大步。
天津的特區,征收礦稅、商稅,其實僅是嚴格執行大明的稅法。這年頭,除了特區以外,恐怕沒有那個地方政府在認真執行理論上的稅法。
———————
穿越明末,最初一段時間肖圖白一心想要逃到南方。但是,隨著對於天津的經營發展後,去南方的心思逐漸淡了。
讓皇帝分身去南方,僅是為了掌控住中央的權勢,利用皇權來給特區的發展保駕護航。此時的肖圖白,對於明朝的文官、武將,皆無所畏懼。
事實上,連滿清肖圖白也並不是很怕,更別說其他的軍事威脅。
正常情況下,皇家新軍野戰中,能與清兵一比一戰損。有工事可守的情況下,皇家新軍能抵禦5倍以上韃子的進攻,並且在防禦戰中,讓韃子流盡鮮血。
如果不是滿清擁有20萬八旗兵,以及能夠從蒙古調動30萬仆從軍隊,在人數上擁有巨大的優勢。肖圖白早就提兵去北方掃清偽清勢力。
連亞洲最強盛的滿清軍事集團,肖圖白也絲毫不畏。更別提農民軍和明軍了。
以李自成為代表的農民軍,戰鬥力其實很渣的!之所以剿不滅,是因為天災造成大量農民破產。每次農民軍被殺的七零八落,又會有新的破產農民加入。也正是李自成他們並非是硬仗錘煉出來的,而是天災幫助才造成的聲勢,所以遇到關寧軍和滿清軍隊,短短幾個月就就迅速席卷天下變成灰飛煙滅。
而明軍在數量和規模上,此時擁有150萬人,但是分散全國各地駐守。一次最多能夠抽調出20萬機動的兵力。而且,大明至少有一半是軍閥化了,在名義上有朝廷大義壓製,令他們不能合法對天津產生威脅。
哪怕軍閥部隊冒著天下大不韙,進攻天津特區,恐怕也會陷入目前20多座大型棱堡城市群組成的屠宰場中。棱堡之間,交叉活力向城外任何一處空隙投射子彈、炮火。進入了棱堡群,哪怕有十倍軍力,也之隻能不斷承受飽和火力的地毯式屠殺。
葛沽、鹹水沽的棱堡,已經初具規模。而漢沽、塘沽的棱堡,還在破土動工,未來關是這四個地區的棱堡,加起來恐怕會超過60座。這將成為遠東最恐怕的棱堡要塞群。當然,棱堡僅是外層有城牆,內部還是花園式的工業城鎮。完全按照幾何圖形規劃,如果能夠從高空俯視,每一座棱堡,皆是一座建築藝術的精品。
雖然,棱堡的城牆,對於交通是有一定程度的妨礙。但是,為了軍事安全的目的,棱堡城牆,是利大於弊的。
“天津鋼鐵集團公司”的成立,也是肖圖白天津的防禦能力有信心的標誌。否則,他也不敢將“坩堝鋼”這種逆天的工藝提前弄出來。
肖圖白對於天津周邊安全形勢的信心,除了因為棱堡之外,更重要的是軍隊本身的素質和特區的軍事動員潛力。
以皇家新軍和天津水師為主力的特區軍隊,除了采用近代化的武器和訓練之外,更重要不斷有退伍老兵,加入機關、企業、學校,擔任“體育”、“軍訓”教官。整個特區不斷興起的工廠、學校,每個月皆會抽出3天時間,讓學生、工人進行軍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些軍訓,表麵上是以“強身健體”、“培養團隊精神”為理由。但是,卻是增強了特區全民的軍事素養,一旦遇到緊急的戰爭狀態,特區隨時能夠從20萬人口中,抽調出5萬青壯年,最快速度完成擴軍。
這種動員力,也是來自於工業化集體勞動,和近代化的學校生活。
用肖圖白的眼光來看,工廠的管理模式與軍事是非常接近的,工人稍微適應一下,就是合格的火器時代的優秀兵員。
學生情況也類似,城市中近代化學校,和軍營的氛圍也較為接近。而學生兵,在後世稍微鼓動一下,就能夠成為精神狂熱、悍不畏死的軍人。
以後世的德國**兵員而言,一個德國**兵,能抵得上三名蘇俄兵或者美國兵。原因就是德國的士兵人均受教育程度高,不少都是年輕的學生。用思想煽動的手段,很容易將青少年學生的戰鬥力,鼓舞到超越成年人的程度。
而中國的近代史上,清末民國很多次的革命,經過思想改造的學生被武裝起來後,其戰鬥力比之職業軍人更強。這也充分證明,新式的學校,裏麵蘊含著極高的軍事動員潛力。
當然,戰爭來臨後正規軍可以應付,則用正規軍對付。敵人數量過多,正規軍無法應付時,開始動員一些非軍工體係的工人加入軍隊。如果動員了工人,也無法應對戰事,那麽殺手鐧——先洗腦,再動員學生軍!狂熱的學生軍,想必不會遜色皇家新軍。
當然了,能不動員學生兵最好。因為,特區的學生,進行了一些數理化啟蒙,最能發揮其用處的是工廠、實驗室,而不是去戰場當炮灰!
中國、朝鮮、日本、歐洲等等文明國家,普通的小家族僅儲備金銀貨幣,而一些上檔次的家族更樂意與儲備鋼鐵。尤其是鋼——五斤鋼至少能換一斤銀,用先進的技術煉鋼,甚至比西班牙人在墨西哥殖民地冶煉金銀,更加有前途。
工匠選擇將銀子折算成天津鋼鐵公司的股票,毫無疑問是非常有遠見的買賣。肖圖白對於他們的選擇,更表示讚賞。
因為,這標誌著股份製文化,在特區已經深入人心使然,也標誌著特區政府的信譽,甚至是高於大明朝廷的。崇禎年間缺錢,製造了一堆劣質銅錢,以至於商家幾乎拒收崇禎通寶。而崇禎皇帝想過恢複寶鈔印製,召集一些富戶,用一折的低價將印刷的寶鈔發給商人,結果商人們紛紛避而不見,因為大明的寶鈔,信譽早就破產,連廢紙也不如。
而在特區,一些國營企業公司發行的股票,成為了商人、官員、員工們踴躍拿著真金白銀搶購的稀缺物資。雖然,特區沒有成立專門的股票交易所,但是股份製的信譽,已經是深入人心,人們相信這些股票不是廢紙,而是代表某個公司的權益份額。
當然,私營企業的股票,暫時還未獲得民眾信任。但是,特區政府所設立的一些企業,股票甚至能夠當做貨幣去使用。
盡管股份製發展的非常迅猛,但是肖圖白還未成立專門的股票交易市場。股份製是好東西,但是股票市場並不是好東西。
因為,股票市場一旦成立,人心就會變得更浮躁。人們熱衷不斷的買進、賣出倒騰股票,而不是股權當做恆產一般持有。
特區的股份製文化,更多是將公司的股權視為“恆產”,希望持有股票的人,應該是公司的合夥人以及員工。
尤其是,讓員工們持股意義更是重大,讓員工感覺到公司有自己一份,每天的勞動,也是給自己的股權創造效益。
肖圖白暫時不準備成立股票交易市場,這倒不是對於投機者的反感,反而是對投機者的同情和保護。一旦證券市場開啟,投機者們熱衷於不斷交易,每一次交易都是要上繳印花稅和手續費的。事實上,證券市場的投機者,絕大多數都處於輸的概率。輸並不僅僅是判斷錯了漲跌行情,而是一次次的向市場繳納手續費。如果按照每次交易需要千分之二的手續費來算,一年250次交易日,每天都做出一次買進和賣出。那麽,一天上繳千分之四手續費,一年上繳相當於本金的百分之百的手續費。投機者如果不能賺到比手續費更多的差價,便會導致虧本。熱衷於不斷交易的投機者,哪怕時常中有無數優秀公司的股票,但是他們依然會敗給手續費,或者說敗給自己。
與勤勞的投機者們概率偏輸相對。“懶惰”的投資者們,概率偏贏。因為,投資者投資一家好公司後,往往經常研究公司的經營狀況,但是隻看而不輕易買賣,減少了向市場繳納手續費的次數。於是,投資者輸贏概率主要是和公司的盈利相關。
員工持股,一般都屬於長期投資者,概率偏贏!事實上,一家公司的股票是否值得持有,一家公司的員工是最清楚。願意持有一家公司股票的員工,皆是對公司前景有著樂觀的看法。
而讓員工持股,也能淡化資本與工人之間的區別。並且,優秀公司的股票,能夠孵化大量的資本家。哪怕是一名微不足道的員工,如果能夠跟隨公司成長。假設一家公司每年盈利25%,十年即可增長十倍,而三十年能夠增長一千倍。這樣的公司,在公司規模很小的時候持有股票,退休的時候,哪怕小股東也紛紛成為了資本家。工業時代,很多行業發展是看不到瓶頸的,有生之年看到資本增長一千倍一萬倍,並不是不可能。
而農業社會,一名佃農根本不能分享地主兼並擴張的成果,也不能做到年輕時候有一畝地,年老的時候通過經營一畝地複合增長至1000畝地。
事實上,肖圖白認為,中國古代曆次資本主義萌芽,未蛻變為真正的資本主義,除了對於工業和科技的重視不足之外,更重要的沒有產生大量孵化資本家的製度。股份製利用得當,其實是可以大量孵化資本家的,從而推進農業社會向資本社會轉型。
從某種意義而言,股份製對於資本社會的重要性。如同中國儒家社會以科舉製為基石一般。
中國的儒家社會出現的科舉製,令很多原本寒門子弟,擁有了當官變成了官紳地主階級的機遇。於是,寒門子弟中的精英,紛紛轉化為儒家社會秩序的維護者。曆朝曆代,這些地主官紳,皆成為了鎮壓農民起義的主力軍。
同樣,股份製的出現,能夠大量的孵化資本家,他們也是資本社會的維護者。歐洲的曆史證明了,資產階級是傳統地主貴族們的掘墓人。自資本勢力壯大後,資產階級為了爭奪自己的利益和話語權,粉碎了傳統農業貴族們的統治,讓歐洲進入嶄新的資本時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中國的資本主義萌芽,每次皆不能開花結果,是資本力量還太弱小,沒有向地主集團爭取話語權的資格和勇氣。甚至,中國農業社會的規則太過於頑固,使得很多擁有資本的商人,大多是選擇迴歸鄉村變成了地主官紳。
當然,“天津鋼鐵集團公司”的成立,也是特區政府稅收製度的新機遇。按照洪武皇帝頒布的稅率,鋼鐵冶煉的稅率是“三十稅其二”。比之普通的商業稅“三十稅其一”,要高了一倍。也就是說,鋼鐵廠能夠征收6.66%的稅率,這是政府稅收的突破性進展。
實際上,明朝如果能嚴格按照6.66%的稅收,對全國的鋼鐵工廠進行征稅,那麽大明朝廷的財政根本不會缺乏。
明朝一年鋼鐵冶煉的收入能夠達到4000萬兩白銀的價值,按照法定的稅率,理論上可以征收到260萬兩稅銀。
但是,明末的礦稅已經名存實亡,一個省僅能收到幾千兩礦稅,全國的礦稅加起來收到的不超過20萬兩。而之所以稅製敗壞至此,也是因為明朝士大夫與皇帝利益不一致。士大夫們與地方豪強勾結,以抗稅漏稅為榮。朝廷向地方上的豪門收取合法稅收,則被認為的魚肉鄉民。最終,豪門抗稅節節勝利,朝廷不斷廢除所謂的“惡政”。然後,底層的農民就活不下去了,有錢人都不交稅,自然就將負擔壓在社會底層。
說句誅心話,自古叫嚷不要與民爭利者,皆是豪門權貴。因為,自古以來隻有權貴是“民”,老百姓是泥腿子,一般是被忽視的。
真正意義上講,與泥腿子爭利,才是罪大惡極。與“民”爭利的行為,要大大鼓勵,因為從“民”身上刮到更多利益,泥腿子們的負擔就輕了。而且,朝廷不與“民”爭利,就意味著朝廷已經被這些“民”控製了,真正底層的泥腿子們就會遭殃了。
古代任何一次朝廷向“民”妥協,都是亡國的朕兆。這些占據全國人口不足10%的“民”越是被喂飽了,國家就朝亡國的深淵邁進了一大步。
天津的特區,征收礦稅、商稅,其實僅是嚴格執行大明的稅法。這年頭,除了特區以外,恐怕沒有那個地方政府在認真執行理論上的稅法。
———————
穿越明末,最初一段時間肖圖白一心想要逃到南方。但是,隨著對於天津的經營發展後,去南方的心思逐漸淡了。
讓皇帝分身去南方,僅是為了掌控住中央的權勢,利用皇權來給特區的發展保駕護航。此時的肖圖白,對於明朝的文官、武將,皆無所畏懼。
事實上,連滿清肖圖白也並不是很怕,更別說其他的軍事威脅。
正常情況下,皇家新軍野戰中,能與清兵一比一戰損。有工事可守的情況下,皇家新軍能抵禦5倍以上韃子的進攻,並且在防禦戰中,讓韃子流盡鮮血。
如果不是滿清擁有20萬八旗兵,以及能夠從蒙古調動30萬仆從軍隊,在人數上擁有巨大的優勢。肖圖白早就提兵去北方掃清偽清勢力。
連亞洲最強盛的滿清軍事集團,肖圖白也絲毫不畏。更別提農民軍和明軍了。
以李自成為代表的農民軍,戰鬥力其實很渣的!之所以剿不滅,是因為天災造成大量農民破產。每次農民軍被殺的七零八落,又會有新的破產農民加入。也正是李自成他們並非是硬仗錘煉出來的,而是天災幫助才造成的聲勢,所以遇到關寧軍和滿清軍隊,短短幾個月就就迅速席卷天下變成灰飛煙滅。
而明軍在數量和規模上,此時擁有150萬人,但是分散全國各地駐守。一次最多能夠抽調出20萬機動的兵力。而且,大明至少有一半是軍閥化了,在名義上有朝廷大義壓製,令他們不能合法對天津產生威脅。
哪怕軍閥部隊冒著天下大不韙,進攻天津特區,恐怕也會陷入目前20多座大型棱堡城市群組成的屠宰場中。棱堡之間,交叉活力向城外任何一處空隙投射子彈、炮火。進入了棱堡群,哪怕有十倍軍力,也之隻能不斷承受飽和火力的地毯式屠殺。
葛沽、鹹水沽的棱堡,已經初具規模。而漢沽、塘沽的棱堡,還在破土動工,未來關是這四個地區的棱堡,加起來恐怕會超過60座。這將成為遠東最恐怕的棱堡要塞群。當然,棱堡僅是外層有城牆,內部還是花園式的工業城鎮。完全按照幾何圖形規劃,如果能夠從高空俯視,每一座棱堡,皆是一座建築藝術的精品。
雖然,棱堡的城牆,對於交通是有一定程度的妨礙。但是,為了軍事安全的目的,棱堡城牆,是利大於弊的。
“天津鋼鐵集團公司”的成立,也是肖圖白天津的防禦能力有信心的標誌。否則,他也不敢將“坩堝鋼”這種逆天的工藝提前弄出來。
肖圖白對於天津周邊安全形勢的信心,除了因為棱堡之外,更重要的是軍隊本身的素質和特區的軍事動員潛力。
以皇家新軍和天津水師為主力的特區軍隊,除了采用近代化的武器和訓練之外,更重要不斷有退伍老兵,加入機關、企業、學校,擔任“體育”、“軍訓”教官。整個特區不斷興起的工廠、學校,每個月皆會抽出3天時間,讓學生、工人進行軍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些軍訓,表麵上是以“強身健體”、“培養團隊精神”為理由。但是,卻是增強了特區全民的軍事素養,一旦遇到緊急的戰爭狀態,特區隨時能夠從20萬人口中,抽調出5萬青壯年,最快速度完成擴軍。
這種動員力,也是來自於工業化集體勞動,和近代化的學校生活。
用肖圖白的眼光來看,工廠的管理模式與軍事是非常接近的,工人稍微適應一下,就是合格的火器時代的優秀兵員。
學生情況也類似,城市中近代化學校,和軍營的氛圍也較為接近。而學生兵,在後世稍微鼓動一下,就能夠成為精神狂熱、悍不畏死的軍人。
以後世的德國**兵員而言,一個德國**兵,能抵得上三名蘇俄兵或者美國兵。原因就是德國的士兵人均受教育程度高,不少都是年輕的學生。用思想煽動的手段,很容易將青少年學生的戰鬥力,鼓舞到超越成年人的程度。
而中國的近代史上,清末民國很多次的革命,經過思想改造的學生被武裝起來後,其戰鬥力比之職業軍人更強。這也充分證明,新式的學校,裏麵蘊含著極高的軍事動員潛力。
當然,戰爭來臨後正規軍可以應付,則用正規軍對付。敵人數量過多,正規軍無法應付時,開始動員一些非軍工體係的工人加入軍隊。如果動員了工人,也無法應對戰事,那麽殺手鐧——先洗腦,再動員學生軍!狂熱的學生軍,想必不會遜色皇家新軍。
當然了,能不動員學生兵最好。因為,特區的學生,進行了一些數理化啟蒙,最能發揮其用處的是工廠、實驗室,而不是去戰場當炮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