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之興亡首重——經濟、財政!
經濟和財政不出現問題,哪怕是大明傳統的體製,也能夠按照他們的辦法,完成大明的中興。
關鍵的問題是,賺取龐大的資本,令朝廷達到不差錢的程度。這並非傳統的儒家子弟的能力所長。
儒家子弟做到極限,也不過是像盧象升、孫傳庭一般出將入相,能夠屯田、練兵,勉強養幾萬人的精銳,也已經是極限。至於全國這盤棋,則是無能無力。
而肖圖白能夠源源不斷孵化出賺大錢的產業,這也是站在後世幾百年科技、經濟發展的成果上。
如果不是多了幾百年的見識,肖圖白本身的能力,甚至還不如明朝官場上的那些人精。也正是因為,肖圖白自認為自己玩不過大明傳統體製內的官員,這才會自建一套體係,自定義一套官場規則。
這樣,便是肖圖白利用體製玩別人,而不是別人利用體製玩他。
事實證明,特區的體製雖然不是以儒家的四書五經選拔人才,而是以做實事的能力來提拔有用之才。但是,特區的官場,也免不了迅速的開始體製化、官僚化。
大明傳統的體製,官員的合法收入非常微薄,在明朝中期開始,基層的官員合法收入已經不足以養家糊口,以至於朝廷隻能對於官員用非法手段撈錢的行為,睜一眼閉一眼。
特區的體製,則是提供了優厚的合法收入。在崇禎九年,特區人均收入達到15兩銀子每年。而特區體製內的人員,人均年收入達到45兩銀子。稍微有一點級別的官員,年收入可以達到百兩、千兩、萬兩。
與此同時,體製對於官員們的非法收入,則采取了零容忍和長期不懈的打擊。
總體而言,體製的既得利益來源不同,使得特區的特殊體製,變是非常排外。尤其是非常排斥大明傳統體製的官員,前來伸手掠奪特區的成果。
在特區官場的內部,也逐漸的顯得等級森嚴,一名官員入職後,首先要迎合體製,否則的話則會遭到整個體製的排斥,得不到重用和升遷。這種官場必然會形成的潛規則形成後,肖圖白並沒有感覺到失望,相反感覺到欣喜。
因此,這個體製越來越權威,越來越正規了。如果誰敢挑戰,那麽就不僅僅是與肖圖白為敵,而是與整個特區官僚體製作對。
體製給了官員們巨大的既得利益,而體製的壯大成長,能夠反饋給他們更多利益。所以,肖圖白發現,最積極維護特區一切成果和製度的,不是皇家新軍,也並不是接受新思想教育的百姓,而是這群特區的新生代官僚們。
是什麽讓官僚們,成為了特區建設成果和開明政策的最堅定捍衛者?——既得利益和體製而!
“觀魚,你認為我們事業能夠發展的根基是什麽?”肖圖白忽然問道。
陳觀魚沉思片刻道:“軍隊?”
“這並不全麵。”
“繁榮的工商業?”
“也不全麵!”
“黨員和政府?”
“還是不全麵。”
“好吧,雜家是猜不出來了!”
“是我們自成一格的體製,這個體製逐漸擁有了自己擴張的欲望。甚至,離開了我的推動,體製依然能夠利用慣性,在很長時間裏,維持發展動力。”
經濟特區得以欣欣向榮的發展壯大,在本質上也是激活了工業化怪獸,不斷擴張發展的本能。
而在崇禎十年的初年,經濟特區的工業規模,相對於整個時代來說,已經相當的龐大。整個特區擁有3000多家公司,產業工人規模達到4萬多人,工業產業逐漸成為了特區經濟的核心。
整個特區年生產力,能夠生產60萬噸糧食、150萬匹棉布、5000噸煤炭、200噸鋼鐵、50噸玻璃產品、10萬隻火銃、3000隻小型火炮、700噸火藥、30萬噸猛火油、10萬噸瀝青、30萬噸石蠟、200隻望遠鏡、50艘漁船……
進口原料、傾銷商品——這幾乎成為了特區這個工業怪獸的本能,而伴隨著吃進原料吐出產品這一過程,特區工業規模無時不刻不在成長。而限於運輸能力的製約,工業怪獸越發的發出了饑餓的嚎叫。
為了給工業怪獸提供足夠的“食物”,已經將工業怪獸“排泄物”清理出去。肖圖白分別成立了“天津運河公司”和“渤海運輸貿易公司”這兩大企業。
運河公司,自然是充分挖掘運河的貨物吞吐能力。鐵、銅、木材、棉花、食物、石塊等等各種材料被運輸到特區,而特區的工業成品沿著運河的脈絡,逐漸銷售到運河兩岸的許多港口城鎮,預計大運河未來能夠給特區增加萬噸以上的貨物吞吐,給特區未來每年帶來超過千萬兩的經濟增量。
渤海運輸貿易公司,更重視海外市場的開拓,充分利用海外的市場、資源,滿足天津特區這個工業怪獸的成長需求。
天津市舶司本身擁有一個漁政局,目前有4艘帆船炮艇,平時在渤海灣附近巡航、緝私和拯救海上遇難人員。在“渤海運輸貿易公司”成立後,漁政局劃撥了2艘海船建立了一個草台班子。
“渤海運輸貿易公司”的計劃,雖然是為停留在紙麵上的皇家海軍培訓人才。但是本身而言,海上的貿易和運輸就是非常賺錢的買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市舶司非常爽快的支持貿易公司的發展,並且投入了10萬兩的資本。讓貿易公司買船、招人,以及貿易正式啟動時候,購買貿易所需的貨物。
而有了這筆啟動資金後,渤海運輸貿易公司,隻需要來迴的走幾趟貿易。很快就能積累資本,壯大規模。
17世紀有哪一門生意的利潤,能夠超過海上貿易?哪怕是做糧食生意,從日本進口糧食販賣到大明,往返一次也是一倍的利潤。一條船裝載200石糧食為例,一次可以賺200兩銀子。
而日本和中國的貿易,一年可以往返十次。也就是說,一艘普通的商船,哪怕是倒騰微利的糧食,一年也能賺2000兩銀子。而倒騰更賺錢的絲綢、棉布、紙張、瓷器、玻璃等等物品,一船是商品一次貿易就能賺到數千兩銀子,一條船若是能夠安全往返,一年賺個數萬兩銀子,也是輕而易舉。
而貿易最大的風險,則是來自於海盜!
如果船隊不能擁有抵禦海盜的能力,貿易根本就難以展開。所以公司的主要管理層,並非僅僅是要擁有商業頭腦和管理能力,更重要的是擁有海上戰鬥的經驗。
在閱覽了公司大多數人的簡曆後,肖圖白準備讓擁有過“海盜”經曆的人,擔任公司的高管。事實上,也隻有曾經專業的海盜,也能夠理解海盜,才能更好的做好海上的貿易。
經過了肖圖白的精挑細選,還有錦衣衛的情報調查。最終,一名匪號“東海龍王”的王大誌,落入了肖圖白的法眼。
在十多年前,王大誌曾是縱橫東海的一名海盜,手下曾經有500多人,占據島嶼,襲擊過往的海商,獲得巨大的利益。而後因為得罪了鄭芝龍,被鄭家清剿。為了避難,王大誌帶著10多名弟兄,投奔了東江鎮總兵黃龍,被招安為一名把總。不過,黃龍的在旅順兵敗身亡,王大誌隻好躲迴皮島,每日出海打漁度日。
而肖圖白派鄭芝豹船隊,從皮島撤迴的首批人員,也包括這個王大誌。
今年三十七歲的王大誌,已經不複當年之勇,同樣匪性也已經徹底淡去。而且,王大誌此時也有了一個八歲的獨子王聰,也是被安置在特區學校讀書。因此。王大誌應聘到渤海公司,更多是為了賺錢,給兒子創立更好的環境。
“東海龍王?”肖圖白頗為玩味的問道。
王大誌黝黑的臉上苦笑道:“以前的匪號不值一提,王某在崇禎四年,就已經改邪歸正。而現在,僅僅想要找一份工作,養家糊口。”
肖圖白點頭道:“對於你的履曆,我並沒有任何的意見。相反,因為你做過海盜,應該知道,海上可是從來都不平靜,海上商人沒有幾分戰鬥能力,便無法做成生意。”
王大誌默然道:“大人信任小人,小人便不會辜負大人的期望。不敢說,每次出航都能保平安,但是遇到海上的打家劫舍的強人,我也必會奮戰到底。”
肖圖白點頭道:“正是因為,你對於海上規模的了解,我才用你做這個總經理。”
任命了王大誌後,肖圖白決定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確定了公司發展的方向。剩下的具體運營,皆是交給了王大誌為首的團隊去做。
王大誌建立了團隊後,準備再購買3艘海船,並且招募一些水手。4月份的時候,做一趟日本航線的貿易。
對於日本航線,王大誌是比較熟悉的。雖然,已經有將六年沒有做這條航線的生意,但是相信航線的變化應該不會太大。
經濟和財政不出現問題,哪怕是大明傳統的體製,也能夠按照他們的辦法,完成大明的中興。
關鍵的問題是,賺取龐大的資本,令朝廷達到不差錢的程度。這並非傳統的儒家子弟的能力所長。
儒家子弟做到極限,也不過是像盧象升、孫傳庭一般出將入相,能夠屯田、練兵,勉強養幾萬人的精銳,也已經是極限。至於全國這盤棋,則是無能無力。
而肖圖白能夠源源不斷孵化出賺大錢的產業,這也是站在後世幾百年科技、經濟發展的成果上。
如果不是多了幾百年的見識,肖圖白本身的能力,甚至還不如明朝官場上的那些人精。也正是因為,肖圖白自認為自己玩不過大明傳統體製內的官員,這才會自建一套體係,自定義一套官場規則。
這樣,便是肖圖白利用體製玩別人,而不是別人利用體製玩他。
事實證明,特區的體製雖然不是以儒家的四書五經選拔人才,而是以做實事的能力來提拔有用之才。但是,特區的官場,也免不了迅速的開始體製化、官僚化。
大明傳統的體製,官員的合法收入非常微薄,在明朝中期開始,基層的官員合法收入已經不足以養家糊口,以至於朝廷隻能對於官員用非法手段撈錢的行為,睜一眼閉一眼。
特區的體製,則是提供了優厚的合法收入。在崇禎九年,特區人均收入達到15兩銀子每年。而特區體製內的人員,人均年收入達到45兩銀子。稍微有一點級別的官員,年收入可以達到百兩、千兩、萬兩。
與此同時,體製對於官員們的非法收入,則采取了零容忍和長期不懈的打擊。
總體而言,體製的既得利益來源不同,使得特區的特殊體製,變是非常排外。尤其是非常排斥大明傳統體製的官員,前來伸手掠奪特區的成果。
在特區官場的內部,也逐漸的顯得等級森嚴,一名官員入職後,首先要迎合體製,否則的話則會遭到整個體製的排斥,得不到重用和升遷。這種官場必然會形成的潛規則形成後,肖圖白並沒有感覺到失望,相反感覺到欣喜。
因此,這個體製越來越權威,越來越正規了。如果誰敢挑戰,那麽就不僅僅是與肖圖白為敵,而是與整個特區官僚體製作對。
體製給了官員們巨大的既得利益,而體製的壯大成長,能夠反饋給他們更多利益。所以,肖圖白發現,最積極維護特區一切成果和製度的,不是皇家新軍,也並不是接受新思想教育的百姓,而是這群特區的新生代官僚們。
是什麽讓官僚們,成為了特區建設成果和開明政策的最堅定捍衛者?——既得利益和體製而!
“觀魚,你認為我們事業能夠發展的根基是什麽?”肖圖白忽然問道。
陳觀魚沉思片刻道:“軍隊?”
“這並不全麵。”
“繁榮的工商業?”
“也不全麵!”
“黨員和政府?”
“還是不全麵。”
“好吧,雜家是猜不出來了!”
“是我們自成一格的體製,這個體製逐漸擁有了自己擴張的欲望。甚至,離開了我的推動,體製依然能夠利用慣性,在很長時間裏,維持發展動力。”
經濟特區得以欣欣向榮的發展壯大,在本質上也是激活了工業化怪獸,不斷擴張發展的本能。
而在崇禎十年的初年,經濟特區的工業規模,相對於整個時代來說,已經相當的龐大。整個特區擁有3000多家公司,產業工人規模達到4萬多人,工業產業逐漸成為了特區經濟的核心。
整個特區年生產力,能夠生產60萬噸糧食、150萬匹棉布、5000噸煤炭、200噸鋼鐵、50噸玻璃產品、10萬隻火銃、3000隻小型火炮、700噸火藥、30萬噸猛火油、10萬噸瀝青、30萬噸石蠟、200隻望遠鏡、50艘漁船……
進口原料、傾銷商品——這幾乎成為了特區這個工業怪獸的本能,而伴隨著吃進原料吐出產品這一過程,特區工業規模無時不刻不在成長。而限於運輸能力的製約,工業怪獸越發的發出了饑餓的嚎叫。
為了給工業怪獸提供足夠的“食物”,已經將工業怪獸“排泄物”清理出去。肖圖白分別成立了“天津運河公司”和“渤海運輸貿易公司”這兩大企業。
運河公司,自然是充分挖掘運河的貨物吞吐能力。鐵、銅、木材、棉花、食物、石塊等等各種材料被運輸到特區,而特區的工業成品沿著運河的脈絡,逐漸銷售到運河兩岸的許多港口城鎮,預計大運河未來能夠給特區增加萬噸以上的貨物吞吐,給特區未來每年帶來超過千萬兩的經濟增量。
渤海運輸貿易公司,更重視海外市場的開拓,充分利用海外的市場、資源,滿足天津特區這個工業怪獸的成長需求。
天津市舶司本身擁有一個漁政局,目前有4艘帆船炮艇,平時在渤海灣附近巡航、緝私和拯救海上遇難人員。在“渤海運輸貿易公司”成立後,漁政局劃撥了2艘海船建立了一個草台班子。
“渤海運輸貿易公司”的計劃,雖然是為停留在紙麵上的皇家海軍培訓人才。但是本身而言,海上的貿易和運輸就是非常賺錢的買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市舶司非常爽快的支持貿易公司的發展,並且投入了10萬兩的資本。讓貿易公司買船、招人,以及貿易正式啟動時候,購買貿易所需的貨物。
而有了這筆啟動資金後,渤海運輸貿易公司,隻需要來迴的走幾趟貿易。很快就能積累資本,壯大規模。
17世紀有哪一門生意的利潤,能夠超過海上貿易?哪怕是做糧食生意,從日本進口糧食販賣到大明,往返一次也是一倍的利潤。一條船裝載200石糧食為例,一次可以賺200兩銀子。
而日本和中國的貿易,一年可以往返十次。也就是說,一艘普通的商船,哪怕是倒騰微利的糧食,一年也能賺2000兩銀子。而倒騰更賺錢的絲綢、棉布、紙張、瓷器、玻璃等等物品,一船是商品一次貿易就能賺到數千兩銀子,一條船若是能夠安全往返,一年賺個數萬兩銀子,也是輕而易舉。
而貿易最大的風險,則是來自於海盜!
如果船隊不能擁有抵禦海盜的能力,貿易根本就難以展開。所以公司的主要管理層,並非僅僅是要擁有商業頭腦和管理能力,更重要的是擁有海上戰鬥的經驗。
在閱覽了公司大多數人的簡曆後,肖圖白準備讓擁有過“海盜”經曆的人,擔任公司的高管。事實上,也隻有曾經專業的海盜,也能夠理解海盜,才能更好的做好海上的貿易。
經過了肖圖白的精挑細選,還有錦衣衛的情報調查。最終,一名匪號“東海龍王”的王大誌,落入了肖圖白的法眼。
在十多年前,王大誌曾是縱橫東海的一名海盜,手下曾經有500多人,占據島嶼,襲擊過往的海商,獲得巨大的利益。而後因為得罪了鄭芝龍,被鄭家清剿。為了避難,王大誌帶著10多名弟兄,投奔了東江鎮總兵黃龍,被招安為一名把總。不過,黃龍的在旅順兵敗身亡,王大誌隻好躲迴皮島,每日出海打漁度日。
而肖圖白派鄭芝豹船隊,從皮島撤迴的首批人員,也包括這個王大誌。
今年三十七歲的王大誌,已經不複當年之勇,同樣匪性也已經徹底淡去。而且,王大誌此時也有了一個八歲的獨子王聰,也是被安置在特區學校讀書。因此。王大誌應聘到渤海公司,更多是為了賺錢,給兒子創立更好的環境。
“東海龍王?”肖圖白頗為玩味的問道。
王大誌黝黑的臉上苦笑道:“以前的匪號不值一提,王某在崇禎四年,就已經改邪歸正。而現在,僅僅想要找一份工作,養家糊口。”
肖圖白點頭道:“對於你的履曆,我並沒有任何的意見。相反,因為你做過海盜,應該知道,海上可是從來都不平靜,海上商人沒有幾分戰鬥能力,便無法做成生意。”
王大誌默然道:“大人信任小人,小人便不會辜負大人的期望。不敢說,每次出航都能保平安,但是遇到海上的打家劫舍的強人,我也必會奮戰到底。”
肖圖白點頭道:“正是因為,你對於海上規模的了解,我才用你做這個總經理。”
任命了王大誌後,肖圖白決定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確定了公司發展的方向。剩下的具體運營,皆是交給了王大誌為首的團隊去做。
王大誌建立了團隊後,準備再購買3艘海船,並且招募一些水手。4月份的時候,做一趟日本航線的貿易。
對於日本航線,王大誌是比較熟悉的。雖然,已經有將六年沒有做這條航線的生意,但是相信航線的變化應該不會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