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局中迷,人總是很難看清自己。


    李慢侯從沒想過,這一兩年各種詭異的局麵會跟他有關。


    原因是東藩的分量已經足夠重,足以影響大局。


    兀術之所以不敢進攻撻懶,恐怕擔心東藩會援助,兀術麵對撻懶的勝麵比較大,但如果加上一個東藩,就毫無勝算。撻懶則是不敢主動進攻,因為他比較弱勢,守則有餘,攻則不足。


    遼東的局麵容易理解,朝廷方麵,就有些複雜了,那些文臣把事情玩的複雜到李慢侯需要抽絲剝繭才能找到一點蛛絲馬跡。


    朝廷想削藩是肯定的,換了李慢侯也想。朝廷想收兵權,也是肯定的,老趙家的傳統,其實也無可厚非,君權時代,皇帝就是國家,皇帝要把兵權抓在手裏,也是理所應當的。


    有一個杯酒死兵權的結果,對韓世忠、嶽飛這些武將來說,也不算遺憾。可問題是,現在還不是杯酒釋兵權的時候啊。匈奴未滅,竟要自剪羽翼!


    李慢侯弄清這些的時候,立刻派人去向韓世忠、嶽飛提出建議,希望兩人不要還朝。兩人都沒有迴話,韓世忠確實拖著不想還朝,可嶽飛反而很積極,好像真的相信朝廷讓他還朝是為了讓他統籌全局。


    嶽飛如今才三十七歲,正是一個男人的巔峰狀態,精力還未消退,經驗已經豐富,正是該建功立業的好年華。作為一個武將,更上一層樓,無非是統領全局,封狼居胥。所以這幾年嶽飛一直積極主戰,卻一直沒有機會。鎮守河東後,就更是無用武之地,他多次請求出關作戰,剪滅殘敵,迎迴三聖。也多次申請入潼關,討伐劉豫。可惜都因為各種情況,被按在原地。


    最大的原因,恐怕就是朝廷更不放心藩鎮,之前總是將嶽飛、韓世忠頂在藩鎮周邊。嶽飛在京西,鎮壓的就是淮西江藩,韓世忠在開封,對淮東江藩產生震懾。一旦江藩不軌,韓嶽軍擊於北,朝廷攻於南。另外韓世忠部,還起到抵禦東藩的作用,開封府以東的大名府一直也是他的轄區。


    關於還朝這件事,韓世忠跟嶽飛之間,肯定也有溝通。但兩人達不成一致,嶽飛積極還朝的話,韓世忠也不能不去,畢竟他們是官軍,不奉召就是不忠。而且現在不是戰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那一套也不適用。


    所以兩人還是一起還朝了。李慢侯派人給他們送行,告訴他們,要小心朝廷鬥爭,萬一不利,不要硬撐,少做事,少說話。如果需要援手的話,可以去找兩個公主。晏孝廣父子也可以求助。


    韓世忠應該問題不大,李慢侯主要擔心嶽飛,這人是會說一些別人都不喜歡聽的話的。有人試圖論證嶽飛情商不低,但嶽飛會負氣做事,做出一些出格的行為,這是毫無疑問的。他可以因為跟宰相鬧矛盾,就放棄軍隊給母親去守孝,但從這一點來看,絕不是什麽情商高的滑頭。他這種性格,能活到現在,真的很難得。


    李慢侯心想,有他的支持,兩個英雄的命運應該不會那麽慘。畢竟現在兩人頭上的光芒,也沒那麽耀眼。很多光環都被趙立、李慢侯給分走。尤其是嶽飛,事實上還沒打過什麽值得稱道的大戰,一直徘徊在主要戰場邊緣,沒有施展的空間。


    目前真正打過硬仗的,除了已經死去的趙立,也就是李慢侯跟吳階。曆史上吳階的地位似乎一直不高,被韓世忠、嶽飛這些人物完全遮住了光芒,可事實上吳階的軍事才能和貢獻,有可能更大。


    當初張浚兵敗富平,十幾萬西軍潰敗。西軍將領不是投降,就是潰退到後方,隻有吳階兄弟用戰略的眼光看到,金軍肯定要入川。看到這個目的不難,難得是為此付出行動。在一片混亂中,吳階兄弟收攏了幾千殘兵,退守和尚原、大散關一帶。


    當時的局麵非常危機,而吳階的局麵最為危機。他幾乎遭遇了一切兵敗後的危機,人心不穩,甚至有手下想綁了吳階獻給女真人;最大的困境是,他坐守和尚原,跟其他部隊完全失去聯係,連朝廷都聯係不上,幾乎是一隻孤軍。吳階性格圓滑,但那一刻他卻認定,隻要他守在這裏,女真人就不敢入川,因為他很容易就能切斷女真人的後路。女真人要入川,一定會先過他這一關。這一刻,吳階是個英雄。


    之後幾年,吳階以和尚原一隅之地,跟女真人的主力纏鬥,不提和尚原等戰役勝負,關鍵是吳階一直在這裏,這就擋住了女真人入川的腳步,當然和尚原等戰役打的也很漂亮,依托有利地形,發揮西軍善守的長處,以少勝多,野戰中戰勝金軍。


    如果當時沒有吳階,女真人趁勢拿下四川,接著沿江而下,趙構隻能繼續逃亡。


    用一個鎮撫使獎勵吳階,一點都不為過。


    當然朝廷要削藩,作為一種國家政策,李慢侯認為沒錯。有正當的理由,合理的程序,削藩就隻是一種政策調整。


    但吳階顯然不這麽看,當看到朝廷調嶽家軍、韓家軍兩大首領還朝,立刻察覺到朝廷要動手了,吳階為了自保,立刻對西夏人動手。這很高明,是武將自保的陽謀。一旦跟西夏人開戰,西軍必然是主力,作為西軍首領,吳階就沒人能動。就好像當年金軍在陝西,吳階就權勢熏天。


    隻是吳階沒想到,他這樣的行動,反而讓朝廷擁有了更合理調動韓世忠、嶽飛入朝的理由,接著讓王貴、張憲統帶嶽家軍攻潼關,讓崔德明、唿延通帶韓家軍移防河東。


    王貴、張憲誠然都是嶽家軍大將,可兩人卻有所不同,王貴跟嶽飛有怨,曾經因為違反軍律,險些被嶽飛殺掉,張憲卻是嶽飛的死忠,讓這兩人分掌嶽家軍,分的是嶽飛的權勢,朝廷製衡玩的很好。韓世忠部就更是如此,崔德明、唿延通也都是大將,但這兩人有私仇。而且之前唿延通因為得罪韓世忠,被韓世忠貶為小卒,發到崔德明帳下,讓崔德明好好整治唿延通。而韓世忠跟唿延通翻臉的原因很可笑,是韓世忠跑到唿延通家裏喝酒,非得讓人家妻妾陪酒,惹惱了唿延通,險些動手要殺韓世忠。


    韓世忠這種事幹的不少,甚至傳言他跟嶽飛的前妻有染。實際上是他的一個部下,娶了嶽飛的前妻。但韓世忠名聲不好,別人都以為是韓世忠做的,韓世忠寫信給嶽飛解釋,並詢問嶽飛的態度,如果嶽飛不允許,他就讓手下跟嶽飛前妻合離。嶽飛會信說,前妻跟他的時候,他還很窮困,朝不保夕,他不怪她,但怪前妻不肯侍養公婆,兩人感情已盡。嶽飛表示,不在意前妻的事情。


    唿延通因為妻妾的事情,得罪韓世忠,後來被整的很慘,為此趁著韓世忠過壽,跑過去想和好,結果韓世忠見了他,直接就迴軍帳了。唿延通在外麵哭的慘極了,結果迴頭就被崔德明以擅離軍營打了一頓,氣不過跳河死了。


    現在突然唿延通官複原職,並分了一半韓家軍,可想而知,崔德明和唿延通是不可能和好的,韓家軍分裂的很徹底,於是讓他們分駐河東,而不是直接去參戰,朝廷也清楚,他們不鬧內訌就不錯了,打仗還是讓嶽飛的人來。


    “果然是要先殺韓世忠嗎?”


    看到朝廷之後的一係列部署,李慢侯不由的懷疑起來,史書中記載,秦檜最先想動的是韓世忠,羅織了很多罪名,最後是趙構不忍心,韓世忠對趙構可是有救駕之功的,因此趙構出麵,赦免了韓世忠。之後秦檜才冤殺嶽飛。


    事實很合理,韓世忠是一個桀驁不馴的人,這種人身上的把柄很多,其實殺韓世忠,更容易找到罪證。而且韓世忠地位比嶽飛要高,秦檜不管是想立威也好,想收權也罷,韓世忠都比嶽飛合適。


    李慢侯沒想到自己一裁軍,竟然引起了這麽多連鎖反應。但裁軍還得裁,這是正確的決策,已經決定,就沒道理朝令夕改。軍隊早就給重整了,軍官沒有鬥誌,士兵嚴重厭戰,部隊失去了奮鬥的精神。


    軍官沒鬥誌,主要是該有的都有了,不像嶽飛,李慢侯出手闊綽,信奉激賞重罰的原則,賞的很重,罰的很嚴,都指斥人心。可這不是一個正常的現象,隻是為了在危局之中,盡可能多的利用人性中的趨利避害本能,讓軍隊產生戰鬥力。後遺症就是,激勵是會疲勞的,當一個浙東山民,拿到第一筆豐厚軍餉的時候,他會激動的睡不著覺,等過了幾年,即便拿到一年的軍餉獎勵,他也不會有什麽太大的刺激。


    之前的激賞重罰,隻是特殊手段,是為了救亡。目前危局已經過去,女真人被趕出了邊牆之外,並且日益困窘,所以李慢侯不得不進行調整。接下來如果繼續開戰,打的可就不是保衛戰了。對宋朝,對東藩來說,這是剿滅殘敵,可對女真人來說,就是反抗侵略,到時候精神狀態逆位,女真人又已經縮迴遼東,李慢侯必須有精神意誌更加持久的軍隊,才有可能在苦寒的遼東,將女真勢力剿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宋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狂人阿Q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狂人阿Q並收藏宋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