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檜這一次沒有走官方程序,顯然秦檜還鎮不住朝堂。
趙構希望和談,所以秦檜成為唯一的宰相,但主戰派的勢力並未削弱,而是在地方上越來越強勢。長江沿線的呂頤浩,荊湖南路的張浚,都擁有極高的威望和權勢。
呂頤浩自己手裏就有五萬兵馬,在建康府路大權在握,名義上甚至能節製所有沿江部隊;張浚通過監督嶽飛剿匪,先後平定了荊湖北路的李成、荊湖南路的鍾相楊幺、兩廣交界的曹成等巨寇和農民起義,嶽飛手下兵馬也得到大大擴充。
另外,所謂的官軍,全都在劉光世、張俊、韓世忠這些西軍將門手中掌控,他們都是主戰派。
秦檜可以依賴的軍事力量,到頭來竟然隻有李慢侯。
發現情況發展到這種局麵,李慢侯自己都怕了,跟秦檜這貨拉上關係,他一世英名豈不是要毀的幹幹淨淨。
撤軍當然是不可能的。不僅僅出於不願意跟秦檜合作的情感,而是他的立場如此。
他繼續表示,撤軍的前提是和談,他可以支持秦檜先去和談,談成約定撤軍。提前撤軍也不是不可以,但必須對等,金軍也得從目前的交戰區後撤,從陝西、河南一帶撤走。
他的要求不過分,一點都不極端,否則他就該提出要金軍從河北、山東全部撤軍。
秦檜的使者迴去了,很快公主的私信來了,公主也希望李慢侯撤軍。原因是,如果不撤軍的話,很可能今年金軍又會南下報複,去年都打到了長江邊,長江以北的官兵倉惶潰逃,滿朝驚恐,皇帝險些再次逃到海上去。結果金軍沒來得及過江,今年如果再來,誰敢保證金軍不過江?
從公主的字裏行間,李慢侯分明感受到了趙構的驚恐。顯然這信不是公主自己要寫的,而是趙構在通過公主向李慢侯傳達意思。
當朝宰相和皇帝都希望李慢侯結束遼東的軍事行動,李慢侯當然可以以藩鎮軍興自便的權力堅持。但得罪這樣的高層,將會讓他以後的其他行動,很難順利的展開。
李慢侯的目標可不僅僅是保住半壁江山,如果是這樣的話,他早就跑去江南逍遙自在去了,沒事勾搭勾搭公主,做做生意,搞搞小科研,這輩子也能活的很瀟灑。可他要的是恢複舊山河,重構宋文明。這是一個非常宏大的係統工程,需要持之以恆的長期投入。沒有來自高層的支持,幾乎很難完成,一旦高層處處掣肘你,不可能完成。
一個是李慢侯看不上的皇帝,一個是李慢侯厭惡的宰相,可這樣的人,卻偏偏是他無法得罪的。
趙構的地位是他血脈裏帶來的,李慢侯動不了,除非他造反,但那樣一來,局麵會比現在還壞。一旦沒有趙構這杆殘破的旗幟,很難想象江南半壁能夠穩定。現在已經很亂,沒有了趙構,根本不可能有人能將目前的各路勢力勉強捏合到一起。李慢侯不可能號令張俊、嶽飛、劉光世和韓世忠這些人,李慢侯甚至都調不動林永集團,到時候各行其是,金兵打過來之後,恐怕投敵的不止一個。局麵可就不是現在的局麵,就成了蒙古人滅南宋的局麵。
但秦檜還是動的了的,秦檜不過是一個宰相,一個趙構用來和談的工具。之所以呂頤浩和張浚這樣的人隻能在地方上施展抱負,不是因為他們的能力差,威望低,隻是因為他們的主張得不到趙構的認可。換一個同樣主和的,並且有操守的官員,趙構未必不能接受,隻要比秦檜更能主和就行。
這樣的人不好找,有能力的文臣很多。趙鼎是最強的,雖然跟呂頤浩關係不睦,但都是主戰的。同為主戰派,張浚的執行力很強,膽子很大,但趙鼎更有謀略。
史上發生過一件事,劉豫在山東散布謠言,說趙構身邊的大太監在收集信鴿,傳到南宋朝堂上後,張浚立刻建議殺了太監,澄清謠言,這家夥一副傲慢,殺武將都跟殺狗一樣,太監就更不當人了;但趙鼎卻力主將馮益流放,張浚不理解。趙鼎解釋說,皇帝不除馮益,別人會懷疑到皇帝頭上,但要殺馮益,宦官群體會擔心皇帝以後會常用這種殺太監證清白的方法,肯定會力保馮益。結果會讓宦官抱團,形成閹黨。如果流放了大太監馮益呢,皇帝也能證明清白,太監們不但不會抱團,反而會眼紅爭奪馮益留下的位置,更加的分散。
可惜這樣一個人,卻是一個堅定的主戰派,而且是那種無法像現實妥協的人。當初形勢危急,皇帝都被扣了,他依然不同意割讓河間、中山、太原三鎮給金國換取和談。後來金兵威脅朝臣要他們簽字同意立張邦昌為皇帝,趙鼎不肯簽字,跟張浚一起逃到太學躲起來。
這樣一個有謀略的人,同樣因為堅定的主張帶來的無法動搖的立場,而讓自己強硬,從而變成了被政敵利用的弱點。最後被秦檜逼的絕世而死。
而且目前的情況下,李慢侯需要的一個能帶來短暫和平的人,趙構也不會接受一個主張北伐的人。可惜在主和派中,很難找到意誌堅定,像範宗尹那樣的人。真有,卻又太極端,跟李慢侯無法合作。
或許得找一個自己人,李慢侯評價著他目前的能量,左右朝政還不行,但捧一個自己人入朝,已經可以做到。與其讓秦檜這樣的人利用自己的軍功獲利,不如換取一個自己人入朝充當喉舌。
這個人其實也沒得選,他是公主府的背景,跟官僚係統沒有瓜葛,科舉出身的文官,又一個個清高自傲,有可能結交,但絕不會唯命是從,甚至一邊合作,一邊心理還看不起李慢侯。李慢侯目前唯一能信任,且能合作的高級文官,也就是晏孝廣。主要還是晏孝廣並非科舉出身的文官,是靠著門第,加上功勞,躋身文官之列。兩人以前就能合作,現在更能合作了,因為李慢侯到底是晏孝廣的女婿,這是天然的紐帶。晏孝廣入朝必然要為李慢侯說話,因為兩人是綁在一起的,李慢侯如果出問題,他這個嶽丈會受到牽連,在彈劾之下隻能灰溜溜的離開中樞。
而且晏孝廣入朝的操作空間很大,他是宰相門第出身,雖然沒有科舉背景,但這個門第足以讓他被其他文官接受,加上他在揚州的功績,已經足以支撐他入朝。缺的隻是臨門一腳了,操作很簡單,找人舉薦一下,走走程序,基本上不可能有文官會反對,皇帝再意思一下,就可以安排一個禦史之類的閑官先做著,等待禦史中丞、待禦史之類的準宰相出缺。
現在皇帝通過公主的渠道來向李慢侯提要求,這也就是趙構這種毫無威望的皇帝,才不得已這麽幹。就好像劉豫造個謠,趙構就必須證明一下,否則民間和官僚群體就可能懷疑到皇帝身上,會懷疑是皇帝指使太監暗通偽齊,是不打算收複偽齊控製的祖宗土地。
要李慢侯撤軍,同樣麵臨這樣的困境,李慢侯打擊的是女真人,現在有無數人為李慢侯叫好,皇帝說讓他退兵,肯定有一批政治勢力站出來抨擊皇帝,拿祖宗製度壓他。
所以皇帝才通過這種私人的渠道,試圖讓李慢侯先退兵,安撫女真人,讓秦檜那邊繼續操作和談。
皇帝提了要求,李慢侯做了,晏孝廣入朝,皇帝不可能不答應,這就是政治,是實力的博弈,是利益的互換。
於是李慢侯派人將薑滑先招迴來商議。
“薑統製,辛苦了!”
李慢侯派薑滑去的時候,沒想到薑滑能玩的這麽好,鬧的這麽兇,都影響到金國朝堂的政局走向了。之前他隻是希望薑滑能在覺華島立足,然後不定期的去騷擾金國海岸,讓他們不能從容調集力量南下。沒想到薑滑竟然將遼東數百裏攪的一團混亂,釋放了十萬奴隸,武裝了三萬奴隸軍團。
“不辛苦。都是太尉的計謀高妙。”
薑滑笑道,一點都不居功,這是一個油滑之人。
李慢侯歎道:“你做的比我設計的好。之前我向朝廷保薦你在遼東開鎮,可惜朝廷不許,你有什麽想法?”
收到契丹人在大連一帶立足的情報後,李慢侯向朝廷提出要在遼東開藩鎮,但朝廷迴複說,以後不再設藩鎮了。
結果是去年在徐州開鎮的牛仲,竟然成了最後一個開藩的藩鎮。
“卑職全聽大人安排!”
薑滑說道。
李慢侯道:“契丹人在遼南半島上占了一塊地方,現在鬧的很厲害,一直在攻城略地,連路治都打下來了。你在哪裏最了解情況,你覺得他們能成事嗎?”
薑滑搖頭:“契丹人瘋了。他們占了區區尺寸之地,就打出了複國的旗號。現在遙尊耶律大石為遼國皇帝,耶律破金和蕭滅女真各領南北兩院,自稱大王。招降納叛,聚攏了兩萬多烏合之眾。我看他們過不了這個冬天,就要被女真人弄死。”
李慢侯點點頭,女真人的主力逐步迴援,田平那個狡詐的家夥早早收手,契丹人卻看不到任何勢頭,還在瘋狂擴張,女真人一旦騰出手,肯定會重點照顧他們。
“那他們就沒有一點機會?”
李慢侯問道。
薑滑道:“要是收起現在的瘋勁。踏踏實實守合廝罕關,能保住南邊一小塊地方。我去看過了,那裏背山臨海。要是有水軍支撐,守下去沒問題。最不濟還能退守海島。”
李慢侯點點頭:“你再去一趟遼東。親自跟他們談談,我們得撤了。叫他們做好守備,我給他們留一百艘戰船。以後能不能活,就看他們自己了。”
薑滑驚訝:“我們要撤?”
李慢侯點點頭:“留足夠的人手守著覺華島。打契丹人的旗號,跟我們自己留個後門,也給契丹人留個後路。其他人都撤迴來!”
薑滑道:“怕不好撤迴來。那些人,以前要報仇,現在……”
李慢侯道:“我知道,搶上癮了。不願意迴來的,就留下。多少都行,讓他們打著契丹人的旗號。你帶著官兵得迴來,能帶迴來多少是多少。”
薑滑又道:“不知太尉讓我帶兵迴來,如何安排?”
這家夥剛才說都聽李慢侯的,現在又問怎麽安排,模棱兩可,安排可以解釋成安排他的兵,也可以解釋成安排他的人。
李慢侯笑道:“劉豫最近跳的很兇,該給他一點顏色嚐嚐。朝廷不開藩鎮,你立下了大功。當個知州還是可以的,你的兵都習水戰,正好去收複登州!”
兵和人的安排,李慢侯早就想到了。
趙構希望和談,所以秦檜成為唯一的宰相,但主戰派的勢力並未削弱,而是在地方上越來越強勢。長江沿線的呂頤浩,荊湖南路的張浚,都擁有極高的威望和權勢。
呂頤浩自己手裏就有五萬兵馬,在建康府路大權在握,名義上甚至能節製所有沿江部隊;張浚通過監督嶽飛剿匪,先後平定了荊湖北路的李成、荊湖南路的鍾相楊幺、兩廣交界的曹成等巨寇和農民起義,嶽飛手下兵馬也得到大大擴充。
另外,所謂的官軍,全都在劉光世、張俊、韓世忠這些西軍將門手中掌控,他們都是主戰派。
秦檜可以依賴的軍事力量,到頭來竟然隻有李慢侯。
發現情況發展到這種局麵,李慢侯自己都怕了,跟秦檜這貨拉上關係,他一世英名豈不是要毀的幹幹淨淨。
撤軍當然是不可能的。不僅僅出於不願意跟秦檜合作的情感,而是他的立場如此。
他繼續表示,撤軍的前提是和談,他可以支持秦檜先去和談,談成約定撤軍。提前撤軍也不是不可以,但必須對等,金軍也得從目前的交戰區後撤,從陝西、河南一帶撤走。
他的要求不過分,一點都不極端,否則他就該提出要金軍從河北、山東全部撤軍。
秦檜的使者迴去了,很快公主的私信來了,公主也希望李慢侯撤軍。原因是,如果不撤軍的話,很可能今年金軍又會南下報複,去年都打到了長江邊,長江以北的官兵倉惶潰逃,滿朝驚恐,皇帝險些再次逃到海上去。結果金軍沒來得及過江,今年如果再來,誰敢保證金軍不過江?
從公主的字裏行間,李慢侯分明感受到了趙構的驚恐。顯然這信不是公主自己要寫的,而是趙構在通過公主向李慢侯傳達意思。
當朝宰相和皇帝都希望李慢侯結束遼東的軍事行動,李慢侯當然可以以藩鎮軍興自便的權力堅持。但得罪這樣的高層,將會讓他以後的其他行動,很難順利的展開。
李慢侯的目標可不僅僅是保住半壁江山,如果是這樣的話,他早就跑去江南逍遙自在去了,沒事勾搭勾搭公主,做做生意,搞搞小科研,這輩子也能活的很瀟灑。可他要的是恢複舊山河,重構宋文明。這是一個非常宏大的係統工程,需要持之以恆的長期投入。沒有來自高層的支持,幾乎很難完成,一旦高層處處掣肘你,不可能完成。
一個是李慢侯看不上的皇帝,一個是李慢侯厭惡的宰相,可這樣的人,卻偏偏是他無法得罪的。
趙構的地位是他血脈裏帶來的,李慢侯動不了,除非他造反,但那樣一來,局麵會比現在還壞。一旦沒有趙構這杆殘破的旗幟,很難想象江南半壁能夠穩定。現在已經很亂,沒有了趙構,根本不可能有人能將目前的各路勢力勉強捏合到一起。李慢侯不可能號令張俊、嶽飛、劉光世和韓世忠這些人,李慢侯甚至都調不動林永集團,到時候各行其是,金兵打過來之後,恐怕投敵的不止一個。局麵可就不是現在的局麵,就成了蒙古人滅南宋的局麵。
但秦檜還是動的了的,秦檜不過是一個宰相,一個趙構用來和談的工具。之所以呂頤浩和張浚這樣的人隻能在地方上施展抱負,不是因為他們的能力差,威望低,隻是因為他們的主張得不到趙構的認可。換一個同樣主和的,並且有操守的官員,趙構未必不能接受,隻要比秦檜更能主和就行。
這樣的人不好找,有能力的文臣很多。趙鼎是最強的,雖然跟呂頤浩關係不睦,但都是主戰的。同為主戰派,張浚的執行力很強,膽子很大,但趙鼎更有謀略。
史上發生過一件事,劉豫在山東散布謠言,說趙構身邊的大太監在收集信鴿,傳到南宋朝堂上後,張浚立刻建議殺了太監,澄清謠言,這家夥一副傲慢,殺武將都跟殺狗一樣,太監就更不當人了;但趙鼎卻力主將馮益流放,張浚不理解。趙鼎解釋說,皇帝不除馮益,別人會懷疑到皇帝頭上,但要殺馮益,宦官群體會擔心皇帝以後會常用這種殺太監證清白的方法,肯定會力保馮益。結果會讓宦官抱團,形成閹黨。如果流放了大太監馮益呢,皇帝也能證明清白,太監們不但不會抱團,反而會眼紅爭奪馮益留下的位置,更加的分散。
可惜這樣一個人,卻是一個堅定的主戰派,而且是那種無法像現實妥協的人。當初形勢危急,皇帝都被扣了,他依然不同意割讓河間、中山、太原三鎮給金國換取和談。後來金兵威脅朝臣要他們簽字同意立張邦昌為皇帝,趙鼎不肯簽字,跟張浚一起逃到太學躲起來。
這樣一個有謀略的人,同樣因為堅定的主張帶來的無法動搖的立場,而讓自己強硬,從而變成了被政敵利用的弱點。最後被秦檜逼的絕世而死。
而且目前的情況下,李慢侯需要的一個能帶來短暫和平的人,趙構也不會接受一個主張北伐的人。可惜在主和派中,很難找到意誌堅定,像範宗尹那樣的人。真有,卻又太極端,跟李慢侯無法合作。
或許得找一個自己人,李慢侯評價著他目前的能量,左右朝政還不行,但捧一個自己人入朝,已經可以做到。與其讓秦檜這樣的人利用自己的軍功獲利,不如換取一個自己人入朝充當喉舌。
這個人其實也沒得選,他是公主府的背景,跟官僚係統沒有瓜葛,科舉出身的文官,又一個個清高自傲,有可能結交,但絕不會唯命是從,甚至一邊合作,一邊心理還看不起李慢侯。李慢侯目前唯一能信任,且能合作的高級文官,也就是晏孝廣。主要還是晏孝廣並非科舉出身的文官,是靠著門第,加上功勞,躋身文官之列。兩人以前就能合作,現在更能合作了,因為李慢侯到底是晏孝廣的女婿,這是天然的紐帶。晏孝廣入朝必然要為李慢侯說話,因為兩人是綁在一起的,李慢侯如果出問題,他這個嶽丈會受到牽連,在彈劾之下隻能灰溜溜的離開中樞。
而且晏孝廣入朝的操作空間很大,他是宰相門第出身,雖然沒有科舉背景,但這個門第足以讓他被其他文官接受,加上他在揚州的功績,已經足以支撐他入朝。缺的隻是臨門一腳了,操作很簡單,找人舉薦一下,走走程序,基本上不可能有文官會反對,皇帝再意思一下,就可以安排一個禦史之類的閑官先做著,等待禦史中丞、待禦史之類的準宰相出缺。
現在皇帝通過公主的渠道來向李慢侯提要求,這也就是趙構這種毫無威望的皇帝,才不得已這麽幹。就好像劉豫造個謠,趙構就必須證明一下,否則民間和官僚群體就可能懷疑到皇帝身上,會懷疑是皇帝指使太監暗通偽齊,是不打算收複偽齊控製的祖宗土地。
要李慢侯撤軍,同樣麵臨這樣的困境,李慢侯打擊的是女真人,現在有無數人為李慢侯叫好,皇帝說讓他退兵,肯定有一批政治勢力站出來抨擊皇帝,拿祖宗製度壓他。
所以皇帝才通過這種私人的渠道,試圖讓李慢侯先退兵,安撫女真人,讓秦檜那邊繼續操作和談。
皇帝提了要求,李慢侯做了,晏孝廣入朝,皇帝不可能不答應,這就是政治,是實力的博弈,是利益的互換。
於是李慢侯派人將薑滑先招迴來商議。
“薑統製,辛苦了!”
李慢侯派薑滑去的時候,沒想到薑滑能玩的這麽好,鬧的這麽兇,都影響到金國朝堂的政局走向了。之前他隻是希望薑滑能在覺華島立足,然後不定期的去騷擾金國海岸,讓他們不能從容調集力量南下。沒想到薑滑竟然將遼東數百裏攪的一團混亂,釋放了十萬奴隸,武裝了三萬奴隸軍團。
“不辛苦。都是太尉的計謀高妙。”
薑滑笑道,一點都不居功,這是一個油滑之人。
李慢侯歎道:“你做的比我設計的好。之前我向朝廷保薦你在遼東開鎮,可惜朝廷不許,你有什麽想法?”
收到契丹人在大連一帶立足的情報後,李慢侯向朝廷提出要在遼東開藩鎮,但朝廷迴複說,以後不再設藩鎮了。
結果是去年在徐州開鎮的牛仲,竟然成了最後一個開藩的藩鎮。
“卑職全聽大人安排!”
薑滑說道。
李慢侯道:“契丹人在遼南半島上占了一塊地方,現在鬧的很厲害,一直在攻城略地,連路治都打下來了。你在哪裏最了解情況,你覺得他們能成事嗎?”
薑滑搖頭:“契丹人瘋了。他們占了區區尺寸之地,就打出了複國的旗號。現在遙尊耶律大石為遼國皇帝,耶律破金和蕭滅女真各領南北兩院,自稱大王。招降納叛,聚攏了兩萬多烏合之眾。我看他們過不了這個冬天,就要被女真人弄死。”
李慢侯點點頭,女真人的主力逐步迴援,田平那個狡詐的家夥早早收手,契丹人卻看不到任何勢頭,還在瘋狂擴張,女真人一旦騰出手,肯定會重點照顧他們。
“那他們就沒有一點機會?”
李慢侯問道。
薑滑道:“要是收起現在的瘋勁。踏踏實實守合廝罕關,能保住南邊一小塊地方。我去看過了,那裏背山臨海。要是有水軍支撐,守下去沒問題。最不濟還能退守海島。”
李慢侯點點頭:“你再去一趟遼東。親自跟他們談談,我們得撤了。叫他們做好守備,我給他們留一百艘戰船。以後能不能活,就看他們自己了。”
薑滑驚訝:“我們要撤?”
李慢侯點點頭:“留足夠的人手守著覺華島。打契丹人的旗號,跟我們自己留個後門,也給契丹人留個後路。其他人都撤迴來!”
薑滑道:“怕不好撤迴來。那些人,以前要報仇,現在……”
李慢侯道:“我知道,搶上癮了。不願意迴來的,就留下。多少都行,讓他們打著契丹人的旗號。你帶著官兵得迴來,能帶迴來多少是多少。”
薑滑又道:“不知太尉讓我帶兵迴來,如何安排?”
這家夥剛才說都聽李慢侯的,現在又問怎麽安排,模棱兩可,安排可以解釋成安排他的兵,也可以解釋成安排他的人。
李慢侯笑道:“劉豫最近跳的很兇,該給他一點顏色嚐嚐。朝廷不開藩鎮,你立下了大功。當個知州還是可以的,你的兵都習水戰,正好去收複登州!”
兵和人的安排,李慢侯早就想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