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慢侯搖頭:“應該是以訛傳訛。柔福公主如今就在揚州。戰事結束,二位可以去拜見一下公主。延慶公主已經獲封吳國長公主,如今在杭州。太湖裏怎麽可能有公主!”
嶽飛說道:“該是如此。也有人說兩公主指的是太湖裏的兩座山。某還以為,道君皇帝公主還有逃出汴京的。”
李慢侯無奈笑道:“你說的是東山和西山,不知怎麽就變成東公主山和西公主山了。”
名人效應總是如此,好好一個南潯鎮,硬生生變成了公主集。此時的太湖東山和西山還不太出名,否則不會用東西這樣的泛稱來命名,許多不知名的山都叫東山西山南山北山之類的方位名字,隻因山北或山南山東山西有人,而其他地方無人而已。
胥母山牽強附會的傳說,能扯到戰國時的伍子胥,可年代太久遠,文化中心又不在此,因此並不出名。直到南宋東西二山其實才開始有了名氣,主要還是因為這裏環境安全,大批官員攜帶家人移居到了這裏,建起了有名的陸港古村。南宋又在杭州建都,太湖周邊發展成了繁華勝地,有無數文人墨客為這裏潑墨揮毫,名氣才大了起來。
這些避難的文官的遷入,也為這裏帶來了繁盛的讀書文化,發展到明清時期,終於醞釀出了巨大的人文力量,據統計東山明清兩代出了兩個狀元、一個探花、四十四名進士和一百四十九名知縣以上的官員,成為有名的進士之鄉。進入現代,這裏的學風依然很盛,一個村子,竟出了多名院士,一百多教授。如果孟母晚生幾千年,搬家一定會選擇這裏。
而在南宋之前,這裏連漁村都沒有,太湖周邊還沒有完全開發完,誰會往湖裏跑!
嶽飛之前跟著金軍的蹤跡,主要在金軍占領的溧陽、建平和廣德軍一帶活動,這裏都緊鄰宜興,金兀術卻無暇顧及。宜興不但是嶽飛剿匪和擴軍的地方,也是他抗金活動的基地,不過距離潯溪村還有段距離,幾乎正好位於太湖兩岸。
李慢侯建議道:“嶽統製若有時間,可以去公主集看看。若是缺了軍費,也可以去公主別院借糧。我給你手書一封,提十萬石軍糧不是問題!”
嶽飛歎了口氣:“說起公主集,我倒是想起來,聽說那裏被燒了。”
李慢侯舉著酒杯的手僵住了:“燒了?誰幹的?”
嶽飛道“聽說給金兵一把火燒了,也有說是潰兵燒的。”
“燒了?”
李慢侯停下了酒杯。
歎息道:“燒就燒了。沒什麽可惜的。皇帝家不也給燒了!”
嶽飛怒道:“真真奇恥大辱!”
李慢侯看了他一眼,眉目中流露不出的怒火,怒發衝冠就從這來的吧。但似乎他跟李慢侯的感覺不太一樣,李慢侯是怒趙構之不爭,嶽飛是恨國運之不幸。
“公主別院,是李統製家吧?”
始終在一旁給三個男人斟酒的梁紅玉關切道。
上次跟韓世忠兩口子聊起過這些事情,告訴過他們實情,公主別院隻是掛著公主招牌,住的都是李慢侯的家人。
李慢侯也有一些憂色。
歎道:“國破家亡,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天下殘破之家多了!”
梁紅玉歎道:“不知統製家人還安好?”
關於這點,李慢侯卻比較自信:“房子可以燒了,人是可以跑的。謝夫人掛念,家人已經平安!”
關於安全,李慢侯一直很重視,雖然潯溪村這個具體的位置,是公主的人選擇的,但是太湖這個大位置卻是李慢侯指定的。因為他以前去過太湖玩過,知道這裏一些特殊曆史。
兩宋代際之間,江南整體是比較穩定的,而太湖則最為安定,除了因為金兀術搜山檢海,打破了周邊的州縣,包括蘇州、杭州都殘破了,太湖周邊也出現了大量潰兵作亂,可太湖裏卻相對安定,沒有出現嚴重匪患,那些潰兵根本下不了水,能下水的周邊漁民,並沒有正麵遭受金兵衝擊。這就是為什麽,大量南遷的官員,將家安到了太湖邊的東山、西山,因為這裏是亂世之中一片難得的桃花源。
李慢侯還有詳細的應對機製,一旦出現危險,全家一起往太湖裏一鑽,湖水湯湯,誰也威脅不了他們。他還派了李忠,帶著三百鐵甲,就算太湖裏真有水匪,別說動他們,得先怕被剿了!
嶽飛這時候說道:“某下次去宜興,抽空去看一看。”
說完看著李慢侯,也不說話,就是神色有些不自在。
李慢侯明白意思,嶽飛到底比韓世忠要耿直一些,找別人要東西,還是有些拉不下臉。他的處境比韓世忠更差,頂頭上司陳萃戰死,上司的上司杜充投降,他一個低級軍官,好容易攏住一批亂兵,無錢無餉,全靠剿匪支撐,還要嚴格軍紀,“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對這樣一支軍隊來說,實在是太殘酷的自律行為。
李慢侯站起來:“嶽統製稍待。”
去書房裏寫了一封書信,迴來交給嶽飛。
“某的家信。嶽統製若見到我家小,請帶我轉交。”
嶽飛接過信道:“李統製放心。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嶽飛心裏明白,信裏的內容,肯定是關於軍餉的。真要送信,李慢侯這麽有權勢的官,自己送個信不需要托人。
說完他也站起來:“軍務在身,不敢耽擱。還望李統製言而有信,盡快發兵!”
李慢侯愣了愣:“發什麽兵?”
他們剛才談了大量軍事計劃,約定互相之間的配合,李慢侯的主要任務依然沒變,就是在揚州地區攔截金兵,他的步騎在當前都派不上用場。
嶽飛瞪著眼睛:“莫非統製要食言?不肯借兵與某?”
李慢侯啊了一聲,這也太直了吧,說借兵給他,他就當真了?
剛才李慢侯是下意識的一說,他有一萬多步兵,都借給嶽飛,他還打不打仗了?
借肯定是要借的,這不是礙於情麵,也不是出於崇敬,而是嶽飛哪裏確實很難,而且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但不能全都借給嶽飛,想必嶽飛也不可能全都要,他養不起。
李慢侯問道:“不知道嶽統製要借多少兵?”
嶽飛道:“兵貴精不貴多,若能有三千精兵,可就能派上大用場!”
嶽飛手下其實已經有不少軍隊,但真正能死戰的強兵不多,杜充帶來好幾萬軍隊,嶽飛收攏好幾千人,但大多數不堪大用,他一直在認真訓練,但受限於物資,進展很慢。嶽家軍能打仗,除了官兵用命之外,也是用真金白銀堆出來的。
李慢侯點頭:“好。就借你三千甲兵。三日內發兵,還請嶽統製屆時到江邊接應一下。”
嶽飛道:“這是自然!”
現在嶽飛控製著牛頭山一帶的山地,金兵雖然有好幾萬,但這些軍隊攻城拔寨容易,控製地方還不夠。大多數隻能窩在建康城裏,金陵一帶鄉村不可能派兵駐守,山區更不可能。否則不會讓嶽飛就在秦淮河南邊的牛頭山一帶活動。正因為控製不了廣袤的鄉村,嶽飛才可以通過周邊鄉民,得到一些補給,不斷在金兵四周活動,瞅準機會就上去猛咬一口。但嶽飛可以通過無數鄉間小路在敵後活動,李慢侯派去的兵人生地不熟,可找不到路。
現在嶽飛屯兵牛頭山一帶,築壘堅守,韓世忠、張榮在江心洲搭建水寨,控製江麵,一水一陸,牽製著金兀術大量兵力,嶽飛手裏的兵力如果更足一些,會把金兀術拖得更久。金兀術一日不過江,金兵駐紮江北的軍隊就不敢撤走,也會被死死拖在江北。揚州地區就能獲得足夠的時間搶收莊稼了。
還真是,就為了一茬莊稼,李慢侯竟然搞出了這麽大的陣仗,把嶽飛、韓世忠都卷了進來,形成了一個北到楚州,南到建康,千裏見方的一個龐大戰場。
嶽飛拱手作別。
韓世忠卻沒走。
笑了笑道:“李統製,騎兵的事情,是不是可以考慮考慮?”
嶽飛需要步兵,韓世忠一直對騎兵念念不忘。
但這兩人的出發點完全不同,嶽飛現在是需要兵力,而韓世忠則完全是見了好處,心癢癢。
李慢侯歎道:“韓少保。你現在打的是水仗,你借騎兵幹什麽?”
韓世忠道:“這不早晚用得上。”
李慢侯苦笑:“等你上岸了,再說借兵的事情。”
韓世忠笑道:“一言為定!”
李慢侯看到韓世忠的樣子,突然有些擔憂起來,也不知道這家夥在憋什麽壞。
“到時再說。”
李慢侯還真不敢答應下來。
韓世忠道:“統製快言快語,就這麽說定了。”
說完馬上給梁紅玉使個眼色,梁紅玉馬上屈膝,韓世忠抱拳。
“軍務緊急。統製等某的好消息!”
嶽飛說道:“該是如此。也有人說兩公主指的是太湖裏的兩座山。某還以為,道君皇帝公主還有逃出汴京的。”
李慢侯無奈笑道:“你說的是東山和西山,不知怎麽就變成東公主山和西公主山了。”
名人效應總是如此,好好一個南潯鎮,硬生生變成了公主集。此時的太湖東山和西山還不太出名,否則不會用東西這樣的泛稱來命名,許多不知名的山都叫東山西山南山北山之類的方位名字,隻因山北或山南山東山西有人,而其他地方無人而已。
胥母山牽強附會的傳說,能扯到戰國時的伍子胥,可年代太久遠,文化中心又不在此,因此並不出名。直到南宋東西二山其實才開始有了名氣,主要還是因為這裏環境安全,大批官員攜帶家人移居到了這裏,建起了有名的陸港古村。南宋又在杭州建都,太湖周邊發展成了繁華勝地,有無數文人墨客為這裏潑墨揮毫,名氣才大了起來。
這些避難的文官的遷入,也為這裏帶來了繁盛的讀書文化,發展到明清時期,終於醞釀出了巨大的人文力量,據統計東山明清兩代出了兩個狀元、一個探花、四十四名進士和一百四十九名知縣以上的官員,成為有名的進士之鄉。進入現代,這裏的學風依然很盛,一個村子,竟出了多名院士,一百多教授。如果孟母晚生幾千年,搬家一定會選擇這裏。
而在南宋之前,這裏連漁村都沒有,太湖周邊還沒有完全開發完,誰會往湖裏跑!
嶽飛之前跟著金軍的蹤跡,主要在金軍占領的溧陽、建平和廣德軍一帶活動,這裏都緊鄰宜興,金兀術卻無暇顧及。宜興不但是嶽飛剿匪和擴軍的地方,也是他抗金活動的基地,不過距離潯溪村還有段距離,幾乎正好位於太湖兩岸。
李慢侯建議道:“嶽統製若有時間,可以去公主集看看。若是缺了軍費,也可以去公主別院借糧。我給你手書一封,提十萬石軍糧不是問題!”
嶽飛歎了口氣:“說起公主集,我倒是想起來,聽說那裏被燒了。”
李慢侯舉著酒杯的手僵住了:“燒了?誰幹的?”
嶽飛道“聽說給金兵一把火燒了,也有說是潰兵燒的。”
“燒了?”
李慢侯停下了酒杯。
歎息道:“燒就燒了。沒什麽可惜的。皇帝家不也給燒了!”
嶽飛怒道:“真真奇恥大辱!”
李慢侯看了他一眼,眉目中流露不出的怒火,怒發衝冠就從這來的吧。但似乎他跟李慢侯的感覺不太一樣,李慢侯是怒趙構之不爭,嶽飛是恨國運之不幸。
“公主別院,是李統製家吧?”
始終在一旁給三個男人斟酒的梁紅玉關切道。
上次跟韓世忠兩口子聊起過這些事情,告訴過他們實情,公主別院隻是掛著公主招牌,住的都是李慢侯的家人。
李慢侯也有一些憂色。
歎道:“國破家亡,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天下殘破之家多了!”
梁紅玉歎道:“不知統製家人還安好?”
關於這點,李慢侯卻比較自信:“房子可以燒了,人是可以跑的。謝夫人掛念,家人已經平安!”
關於安全,李慢侯一直很重視,雖然潯溪村這個具體的位置,是公主的人選擇的,但是太湖這個大位置卻是李慢侯指定的。因為他以前去過太湖玩過,知道這裏一些特殊曆史。
兩宋代際之間,江南整體是比較穩定的,而太湖則最為安定,除了因為金兀術搜山檢海,打破了周邊的州縣,包括蘇州、杭州都殘破了,太湖周邊也出現了大量潰兵作亂,可太湖裏卻相對安定,沒有出現嚴重匪患,那些潰兵根本下不了水,能下水的周邊漁民,並沒有正麵遭受金兵衝擊。這就是為什麽,大量南遷的官員,將家安到了太湖邊的東山、西山,因為這裏是亂世之中一片難得的桃花源。
李慢侯還有詳細的應對機製,一旦出現危險,全家一起往太湖裏一鑽,湖水湯湯,誰也威脅不了他們。他還派了李忠,帶著三百鐵甲,就算太湖裏真有水匪,別說動他們,得先怕被剿了!
嶽飛這時候說道:“某下次去宜興,抽空去看一看。”
說完看著李慢侯,也不說話,就是神色有些不自在。
李慢侯明白意思,嶽飛到底比韓世忠要耿直一些,找別人要東西,還是有些拉不下臉。他的處境比韓世忠更差,頂頭上司陳萃戰死,上司的上司杜充投降,他一個低級軍官,好容易攏住一批亂兵,無錢無餉,全靠剿匪支撐,還要嚴格軍紀,“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對這樣一支軍隊來說,實在是太殘酷的自律行為。
李慢侯站起來:“嶽統製稍待。”
去書房裏寫了一封書信,迴來交給嶽飛。
“某的家信。嶽統製若見到我家小,請帶我轉交。”
嶽飛接過信道:“李統製放心。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嶽飛心裏明白,信裏的內容,肯定是關於軍餉的。真要送信,李慢侯這麽有權勢的官,自己送個信不需要托人。
說完他也站起來:“軍務在身,不敢耽擱。還望李統製言而有信,盡快發兵!”
李慢侯愣了愣:“發什麽兵?”
他們剛才談了大量軍事計劃,約定互相之間的配合,李慢侯的主要任務依然沒變,就是在揚州地區攔截金兵,他的步騎在當前都派不上用場。
嶽飛瞪著眼睛:“莫非統製要食言?不肯借兵與某?”
李慢侯啊了一聲,這也太直了吧,說借兵給他,他就當真了?
剛才李慢侯是下意識的一說,他有一萬多步兵,都借給嶽飛,他還打不打仗了?
借肯定是要借的,這不是礙於情麵,也不是出於崇敬,而是嶽飛哪裏確實很難,而且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但不能全都借給嶽飛,想必嶽飛也不可能全都要,他養不起。
李慢侯問道:“不知道嶽統製要借多少兵?”
嶽飛道:“兵貴精不貴多,若能有三千精兵,可就能派上大用場!”
嶽飛手下其實已經有不少軍隊,但真正能死戰的強兵不多,杜充帶來好幾萬軍隊,嶽飛收攏好幾千人,但大多數不堪大用,他一直在認真訓練,但受限於物資,進展很慢。嶽家軍能打仗,除了官兵用命之外,也是用真金白銀堆出來的。
李慢侯點頭:“好。就借你三千甲兵。三日內發兵,還請嶽統製屆時到江邊接應一下。”
嶽飛道:“這是自然!”
現在嶽飛控製著牛頭山一帶的山地,金兵雖然有好幾萬,但這些軍隊攻城拔寨容易,控製地方還不夠。大多數隻能窩在建康城裏,金陵一帶鄉村不可能派兵駐守,山區更不可能。否則不會讓嶽飛就在秦淮河南邊的牛頭山一帶活動。正因為控製不了廣袤的鄉村,嶽飛才可以通過周邊鄉民,得到一些補給,不斷在金兵四周活動,瞅準機會就上去猛咬一口。但嶽飛可以通過無數鄉間小路在敵後活動,李慢侯派去的兵人生地不熟,可找不到路。
現在嶽飛屯兵牛頭山一帶,築壘堅守,韓世忠、張榮在江心洲搭建水寨,控製江麵,一水一陸,牽製著金兀術大量兵力,嶽飛手裏的兵力如果更足一些,會把金兀術拖得更久。金兀術一日不過江,金兵駐紮江北的軍隊就不敢撤走,也會被死死拖在江北。揚州地區就能獲得足夠的時間搶收莊稼了。
還真是,就為了一茬莊稼,李慢侯竟然搞出了這麽大的陣仗,把嶽飛、韓世忠都卷了進來,形成了一個北到楚州,南到建康,千裏見方的一個龐大戰場。
嶽飛拱手作別。
韓世忠卻沒走。
笑了笑道:“李統製,騎兵的事情,是不是可以考慮考慮?”
嶽飛需要步兵,韓世忠一直對騎兵念念不忘。
但這兩人的出發點完全不同,嶽飛現在是需要兵力,而韓世忠則完全是見了好處,心癢癢。
李慢侯歎道:“韓少保。你現在打的是水仗,你借騎兵幹什麽?”
韓世忠道:“這不早晚用得上。”
李慢侯苦笑:“等你上岸了,再說借兵的事情。”
韓世忠笑道:“一言為定!”
李慢侯看到韓世忠的樣子,突然有些擔憂起來,也不知道這家夥在憋什麽壞。
“到時再說。”
李慢侯還真不敢答應下來。
韓世忠道:“統製快言快語,就這麽說定了。”
說完馬上給梁紅玉使個眼色,梁紅玉馬上屈膝,韓世忠抱拳。
“軍務緊急。統製等某的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