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王奪得了屬於晉國的礦脈,正是誌得意滿之時,便不顧相邦陶原的勸阻,決定出兵助趙。
在得知梁國與趙陳聯合起來攻打西陵關的同時,蕭燁和朝中眾臣就加快了運作速度,一麵遊說周邊小國共同抗擊三國聯軍,一麵則是加快分化擾亂梁國朝堂的速度。
梁王喜奢華好美色,晉國就投其所好,以感激梁王不殺之名贈給梁王寶物無數,以及數名傾國傾城的美人,用來迷惑梁王。
英雄尚且難過美人關,更何況是對美人沒什麽抵抗力的梁王,在接手了晉國進獻的美人後,梁王很快就沉溺在她們的鶯歌燕語溫柔鄉中了。
相邦陶原再三勸告,奈何梁王明麵上對他千依百順,萬般表示對那些女人隻寵不信不愛,暗中卻還是在溫柔鄉中越陷越深,且隱約對陶原的管束起了不滿之心。
此外,為了能擁有與陸珩對抗的力量,薛統也在梁都中不斷的攪弄風雨,大肆排除異己。
短短時間,他就想辦法除去了相邦陶原的左右手,並且讓陶原失去了梁王的信任,還藉助梁王的手將他貶謫,讓他再也不能在梁都隻手遮天。
陶原似乎早就料到了自己會有如此結局,在接到梁王旨意的時候表情非常平靜。
平靜的收拾好了行禮,平靜的遣散了府中僕役,平靜的與往日同僚告別。
然而,在前往貶謫地之前,他還是再進了梁宮,想向梁王提出些建議,奈何梁王根本不願意見他。他在王宮中守了大半日,也沒見到梁王的蹤影,倒是宮中的歡歌笑語,依稀從四麵八方傳來,入了他的耳,冷了他的心。
陶原朝著梁王宮殿的方向深深一拜,而後頭也不迴的離去,麵上帶著濃厚的哀傷和無能為力。
到底還是辜負了先王的囑託!
在走出王宮時,薛統乘坐馬車迎麵而來,他的馬車在他跟前落定,他則是居高臨下的看著他,神情譏誚輕蔑。
薛統的右手已經廢了,所以他隻是拿左手裝模作樣的做了個揖,笑道:「聽聞相邦還未離開,下臣特來相送。」
陶原收斂了表情,深吸了兩口氣,側身走開。
他一生忠心不二,不與亂臣賊子多言!
他輸的不是薛統這個奸佞小人,他輸給的是他忠於的大王,是他的不忍心!
薛統卻並不放過陶原,繼續道:「此去天高路遠,相邦又年邁體衰,還請您多保重,望來日還有相見時。」
若這話是別人說的,陶原相信說話人是真心的,可說這話的是薛統,他在聽話的時候就要考慮話語的下麵是不是藏著幾把鋒利的刀劍,是不是想刺死他。
薛統道:「相邦放心,您不會寂寞的,等過些時日,我便請與您交好的大人前去陪您,讓你們可以和以前一樣商議談笑。」
陶原終究忍不住,怒斥道:「你個賊人,是想毀了梁國嗎?」
薛統輕笑一聲,說道:「相邦哪裏話,薛某也是梁臣,自然是想梁國好的,怎會毀了梁國?隻是,在薛某看來,以前的梁國太過刻板,不利於大王的偉業,想做些改變罷了!」
「相邦想以仁得天下,可有求仁得仁?」
陶原心中的鬱結悲哀越發的濃重,他好像看到了梁國在他眼前覆亡,梁國的君成為了亡國君,梁國的臣成了別國的臣,梁國的民任人魚肉。
陶原忽然就不想走了,他憤慨的轉過身,重新朝著王宮走去。
薛統見狀,立刻下令:「還愣著做甚,該請相邦上路了,若是耽擱了良辰吉日,爾等承擔得起麽?」
陶原還沒走幾步就被人攔了下來,被架著離開。
兩日後,陶原被送離梁都。
又三日,陶原在前往貶謫地的路上不甚落水,被救起來時已經沒了氣。
梁王在得知相邦離世的消息後沉默了幾天,可在美人和多半朝臣的安撫下又恢復如常,並提了數名得他心的人到前朝,其中少府薛統位居大夫,將軍李凱擢為鎮國大將軍。
而與陶原交好的朝臣,在陶原被貶謫時就存了兔死狐悲之心,也想到了會步上陶原的後路。但沒有人想到會這麽快,相邦剛去世,他們這些老臣就陸續被貶謫,被削去官職,或者被誅殺。
也有以死明誌的,可梁王連輔佐兩王的相邦都不在意,又怎麽會在乎他們這些臣子?
很多大臣都明白了相邦被貶謫時的無奈與絕望,他們在想,也許相邦在死的時候也是鬆了一口氣的,因為這樣就不用眼睜睜的看著梁國被奸佞掌控,看著梁國頹敗而無能為力。
梁國氣數已盡!
在眾多賢臣離去後,梁王在薛統等人的巧言令色下逐漸變得昏庸,整個朝堂幾乎成了薛統和李凱的天下。這兩人向來不和,不管誰抬手頓足都能叫梁國的朝臣們膽顫心驚。
李凱為再立奇功,力壓薛統,主動向梁王請命,親自帶二十萬兵馬協助趙國攻打晉國。
梁王早已將天下視作自己囊中物,攻打晉國的事他也沒放在心上,大手一揮,就準了李凱的奏請。
在一頓好酒好肉的宮宴後,李凱便帶領二十萬梁軍趕往西陵關與趙國將軍趙明信匯合,與他同行的,還有頗的他信任的軍師羅言鳴。
要說這羅言鳴,是真聰明絕頂,他能當上鎮國大將軍全靠他的計謀。此外,他還頗懂兵法策略,有他在側,相信此行定然順利。
</br>
在得知梁國與趙陳聯合起來攻打西陵關的同時,蕭燁和朝中眾臣就加快了運作速度,一麵遊說周邊小國共同抗擊三國聯軍,一麵則是加快分化擾亂梁國朝堂的速度。
梁王喜奢華好美色,晉國就投其所好,以感激梁王不殺之名贈給梁王寶物無數,以及數名傾國傾城的美人,用來迷惑梁王。
英雄尚且難過美人關,更何況是對美人沒什麽抵抗力的梁王,在接手了晉國進獻的美人後,梁王很快就沉溺在她們的鶯歌燕語溫柔鄉中了。
相邦陶原再三勸告,奈何梁王明麵上對他千依百順,萬般表示對那些女人隻寵不信不愛,暗中卻還是在溫柔鄉中越陷越深,且隱約對陶原的管束起了不滿之心。
此外,為了能擁有與陸珩對抗的力量,薛統也在梁都中不斷的攪弄風雨,大肆排除異己。
短短時間,他就想辦法除去了相邦陶原的左右手,並且讓陶原失去了梁王的信任,還藉助梁王的手將他貶謫,讓他再也不能在梁都隻手遮天。
陶原似乎早就料到了自己會有如此結局,在接到梁王旨意的時候表情非常平靜。
平靜的收拾好了行禮,平靜的遣散了府中僕役,平靜的與往日同僚告別。
然而,在前往貶謫地之前,他還是再進了梁宮,想向梁王提出些建議,奈何梁王根本不願意見他。他在王宮中守了大半日,也沒見到梁王的蹤影,倒是宮中的歡歌笑語,依稀從四麵八方傳來,入了他的耳,冷了他的心。
陶原朝著梁王宮殿的方向深深一拜,而後頭也不迴的離去,麵上帶著濃厚的哀傷和無能為力。
到底還是辜負了先王的囑託!
在走出王宮時,薛統乘坐馬車迎麵而來,他的馬車在他跟前落定,他則是居高臨下的看著他,神情譏誚輕蔑。
薛統的右手已經廢了,所以他隻是拿左手裝模作樣的做了個揖,笑道:「聽聞相邦還未離開,下臣特來相送。」
陶原收斂了表情,深吸了兩口氣,側身走開。
他一生忠心不二,不與亂臣賊子多言!
他輸的不是薛統這個奸佞小人,他輸給的是他忠於的大王,是他的不忍心!
薛統卻並不放過陶原,繼續道:「此去天高路遠,相邦又年邁體衰,還請您多保重,望來日還有相見時。」
若這話是別人說的,陶原相信說話人是真心的,可說這話的是薛統,他在聽話的時候就要考慮話語的下麵是不是藏著幾把鋒利的刀劍,是不是想刺死他。
薛統道:「相邦放心,您不會寂寞的,等過些時日,我便請與您交好的大人前去陪您,讓你們可以和以前一樣商議談笑。」
陶原終究忍不住,怒斥道:「你個賊人,是想毀了梁國嗎?」
薛統輕笑一聲,說道:「相邦哪裏話,薛某也是梁臣,自然是想梁國好的,怎會毀了梁國?隻是,在薛某看來,以前的梁國太過刻板,不利於大王的偉業,想做些改變罷了!」
「相邦想以仁得天下,可有求仁得仁?」
陶原心中的鬱結悲哀越發的濃重,他好像看到了梁國在他眼前覆亡,梁國的君成為了亡國君,梁國的臣成了別國的臣,梁國的民任人魚肉。
陶原忽然就不想走了,他憤慨的轉過身,重新朝著王宮走去。
薛統見狀,立刻下令:「還愣著做甚,該請相邦上路了,若是耽擱了良辰吉日,爾等承擔得起麽?」
陶原還沒走幾步就被人攔了下來,被架著離開。
兩日後,陶原被送離梁都。
又三日,陶原在前往貶謫地的路上不甚落水,被救起來時已經沒了氣。
梁王在得知相邦離世的消息後沉默了幾天,可在美人和多半朝臣的安撫下又恢復如常,並提了數名得他心的人到前朝,其中少府薛統位居大夫,將軍李凱擢為鎮國大將軍。
而與陶原交好的朝臣,在陶原被貶謫時就存了兔死狐悲之心,也想到了會步上陶原的後路。但沒有人想到會這麽快,相邦剛去世,他們這些老臣就陸續被貶謫,被削去官職,或者被誅殺。
也有以死明誌的,可梁王連輔佐兩王的相邦都不在意,又怎麽會在乎他們這些臣子?
很多大臣都明白了相邦被貶謫時的無奈與絕望,他們在想,也許相邦在死的時候也是鬆了一口氣的,因為這樣就不用眼睜睜的看著梁國被奸佞掌控,看著梁國頹敗而無能為力。
梁國氣數已盡!
在眾多賢臣離去後,梁王在薛統等人的巧言令色下逐漸變得昏庸,整個朝堂幾乎成了薛統和李凱的天下。這兩人向來不和,不管誰抬手頓足都能叫梁國的朝臣們膽顫心驚。
李凱為再立奇功,力壓薛統,主動向梁王請命,親自帶二十萬兵馬協助趙國攻打晉國。
梁王早已將天下視作自己囊中物,攻打晉國的事他也沒放在心上,大手一揮,就準了李凱的奏請。
在一頓好酒好肉的宮宴後,李凱便帶領二十萬梁軍趕往西陵關與趙國將軍趙明信匯合,與他同行的,還有頗的他信任的軍師羅言鳴。
要說這羅言鳴,是真聰明絕頂,他能當上鎮國大將軍全靠他的計謀。此外,他還頗懂兵法策略,有他在側,相信此行定然順利。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