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父親還笑著說,上山親兄弟,征戰父子兵,到時他們父子七人往戰場上一站,就把敵軍嚇得屁滾尿流不戰而敗了。
可是記憶中的愉快日子也沒持續多長時間,先是年長的兩位兄長被父親送到戰場磨礪,再是年幼的阿珩被送進雲門。
居中的三兄弟則是繼續待在晉都城外的軍營中訓練,從此後兄弟六人天南地北,各居一方,再沒齊聚過。
時間畢竟久遠,無論他怎麽將寶貴的記憶珍藏,隨著時間的流逝,戰場的廝殺,鮮血的洗滌,再美好的記憶也被磨得失去了曾經的顏色。更何況斯人已逝,記憶中的人影也早就模糊,他該如何去記住呢?
陸瑜緩緩抬起手,在身前比劃,他隱約還記得,阿珩被送走那年還不到他肩膀高,他當時很輕鬆的就能把他抱起來。而現在,當年小娃已經長成了風姿翩然的少年郎,身高也與他差不多了。
見陸瑜眼神恍惚,似是陷入了迴憶,就提高了聲音再次喚道:「四哥?」
陸瑜的神思被外來的聲音拉了迴來,他略微收斂了表情,朝著陸珩走去,在他對麵坐定,說道:「阿珩,你長大了。」
陸珩把手中的竹簡放下,拿過茶杯給陸瑜倒了杯熱茶,說道:「都十幾年了,四哥都從將軍府的四公子變成了西陵關的主將,我也該長大了。天氣冷,四哥喝口熱茶,暖暖身子。」
十幾年不見,曾經再深厚的兄弟情義也會變得生疏,再者陸瑜原就不是多話的人,他根本不知道該和陸珩說什麽。他從陸珩手中接過溫熱的茶水抿著,眼角的餘光不住的打量著陸珩,觀察他的精氣神。
阿珩身形清瘦,應該是沒有練過武術的。他就隨意坐著,姿態慵懶卻不失優雅,想必在雲門是受到了很好的教導的。他的周身,從上到下都幹淨整齊,也無絲毫血腥氣息,整個人都與西陵關格格不入。
陸瑜沉默少時,說道:「阿珩,我不管你來西陵關的目的是什麽,在將軍府修養兩天後,就啟程離開吧!迴晉都也好,迴雲門也罷,或是去別的地方也可以,盡快離開西陵關。」
他是西陵關的主將,是要與西陵關共存亡的,阿珩不同,他既不是將,也不是兵,沒必要給西陵關陪葬。
和父親兄長一樣,身為晉國的將軍,他無悔為晉國出生入死,但他也是尋常人,有著尋常人的私心。
他不想晉國陸家就此滅門,也不想讓阿珩,讓他僅剩的至親的血灑在西陵關的黃土中。不是他頹喪,而是現在的局麵著實容不得他樂觀,也許過幾日,西陵關就會徹底失守。
陸珩淡笑道:「我既決定來到西陵關,就沒想著要迴去,至少在趙陳兩國寫下降書之前,我不會迴去。四哥的顧慮我明白,可還沒到最後一步,誰敢定輸贏?」
陸瑜的眼中不由得浮現出幾許苦澀,現在還駐守在西陵關的將士,早就做好的殉城的準備,怎麽就還沒到最後一步?
虎符隨父親下落不明,調遣兵將作戰艱難。
除此之外,內有將領想渾水摸魚,以及士兵的人心惶惶,外有趙陳敵軍虎視眈眈,便是常年駐守西陵關的老將,在麵對此等境況時也束手無策。
若是有虎符在手,還能將西陵關附近的將士全都調遣起來,與敵軍決一死戰,西陵關或許還有一絲存留的可能。
見陸瑜沉默,陸珩就知道心底的猜測八成是真的,他遲疑了片刻,問道:「是父親出事了?」
自從阿珩被送進雲門後,陸瑜和其他兄弟就再沒見過他,隻是偶爾聽父親提起,說阿珩在雲門學得很是用功,或許會有天下之才。
當初他們也不明白何為天下之才,後來也沒有細想,如今在聽到陸珩一句話點明西陵關的局麵後,他倏地又想起了父親的話,以及父親那時格外高興驕傲的表情。
父親失蹤的消息已經被嚴禁外傳,剛到西陵關的阿珩肯定是沒有知曉的途徑的,那麽他是怎麽知道的?
陸瑜眯起眼睛,眸中流轉著幾絲思量:「父親偶感風寒,不幸抱恙,修養幾日就能大好,能出什麽事情?」
陸珩道:「若父親隻是抱恙修養,那麽西陵關的局麵未必就沒有扭轉的可能。來時見城中空曠寂寥,難覓人影,想來城中百姓多已疏散離去。天日漸冷,趙陳聯軍隨時可能攻打西陵關,而內外戒備卻沒見加強多少。兄長讓我盡早離開,是篤定我留下會命喪西陵關,你是做好了殉城的打算?所以最可能的原因,大概是父親和虎符都出事了,兄長和將領們沒辦法調動別處的將士與敵軍對戰。」
可是視死如歸,又何嚐不是另一種自暴自棄的方式?
陸瑜心底的震撼難以言述,他以為陸珩是從誰的口中聽得隻言片語,而後猜測父親出事的。
他著實沒有想到,陸珩竟然僅從城中百姓稀少,裏外戒備,和他兩三句話語就猜出了西陵關的現狀,以及他和將領們的打算,這究竟是怎樣的才能?
所謂的天下之才,便是有著謀算天下的奇才。
陸瑜還未從震撼中迴過神來,就聽得陸珩緩聲問道:「四哥,我說的對嗎?」
對上陸珩那仿佛看透了一切的雙眸,陸瑜實在無法搖頭否定他的猜測,隻得沉重而無奈的點頭,說道:「你說的沒有錯。」
他覺得可惜,可惜陸珩生在了晉國內憂外患的時候,若再早上幾年,晉國也許不會有現在的處境,西陵關不會屍橫遍野,無數的將士也不必以鮮血祭國難。
</br>
可是記憶中的愉快日子也沒持續多長時間,先是年長的兩位兄長被父親送到戰場磨礪,再是年幼的阿珩被送進雲門。
居中的三兄弟則是繼續待在晉都城外的軍營中訓練,從此後兄弟六人天南地北,各居一方,再沒齊聚過。
時間畢竟久遠,無論他怎麽將寶貴的記憶珍藏,隨著時間的流逝,戰場的廝殺,鮮血的洗滌,再美好的記憶也被磨得失去了曾經的顏色。更何況斯人已逝,記憶中的人影也早就模糊,他該如何去記住呢?
陸瑜緩緩抬起手,在身前比劃,他隱約還記得,阿珩被送走那年還不到他肩膀高,他當時很輕鬆的就能把他抱起來。而現在,當年小娃已經長成了風姿翩然的少年郎,身高也與他差不多了。
見陸瑜眼神恍惚,似是陷入了迴憶,就提高了聲音再次喚道:「四哥?」
陸瑜的神思被外來的聲音拉了迴來,他略微收斂了表情,朝著陸珩走去,在他對麵坐定,說道:「阿珩,你長大了。」
陸珩把手中的竹簡放下,拿過茶杯給陸瑜倒了杯熱茶,說道:「都十幾年了,四哥都從將軍府的四公子變成了西陵關的主將,我也該長大了。天氣冷,四哥喝口熱茶,暖暖身子。」
十幾年不見,曾經再深厚的兄弟情義也會變得生疏,再者陸瑜原就不是多話的人,他根本不知道該和陸珩說什麽。他從陸珩手中接過溫熱的茶水抿著,眼角的餘光不住的打量著陸珩,觀察他的精氣神。
阿珩身形清瘦,應該是沒有練過武術的。他就隨意坐著,姿態慵懶卻不失優雅,想必在雲門是受到了很好的教導的。他的周身,從上到下都幹淨整齊,也無絲毫血腥氣息,整個人都與西陵關格格不入。
陸瑜沉默少時,說道:「阿珩,我不管你來西陵關的目的是什麽,在將軍府修養兩天後,就啟程離開吧!迴晉都也好,迴雲門也罷,或是去別的地方也可以,盡快離開西陵關。」
他是西陵關的主將,是要與西陵關共存亡的,阿珩不同,他既不是將,也不是兵,沒必要給西陵關陪葬。
和父親兄長一樣,身為晉國的將軍,他無悔為晉國出生入死,但他也是尋常人,有著尋常人的私心。
他不想晉國陸家就此滅門,也不想讓阿珩,讓他僅剩的至親的血灑在西陵關的黃土中。不是他頹喪,而是現在的局麵著實容不得他樂觀,也許過幾日,西陵關就會徹底失守。
陸珩淡笑道:「我既決定來到西陵關,就沒想著要迴去,至少在趙陳兩國寫下降書之前,我不會迴去。四哥的顧慮我明白,可還沒到最後一步,誰敢定輸贏?」
陸瑜的眼中不由得浮現出幾許苦澀,現在還駐守在西陵關的將士,早就做好的殉城的準備,怎麽就還沒到最後一步?
虎符隨父親下落不明,調遣兵將作戰艱難。
除此之外,內有將領想渾水摸魚,以及士兵的人心惶惶,外有趙陳敵軍虎視眈眈,便是常年駐守西陵關的老將,在麵對此等境況時也束手無策。
若是有虎符在手,還能將西陵關附近的將士全都調遣起來,與敵軍決一死戰,西陵關或許還有一絲存留的可能。
見陸瑜沉默,陸珩就知道心底的猜測八成是真的,他遲疑了片刻,問道:「是父親出事了?」
自從阿珩被送進雲門後,陸瑜和其他兄弟就再沒見過他,隻是偶爾聽父親提起,說阿珩在雲門學得很是用功,或許會有天下之才。
當初他們也不明白何為天下之才,後來也沒有細想,如今在聽到陸珩一句話點明西陵關的局麵後,他倏地又想起了父親的話,以及父親那時格外高興驕傲的表情。
父親失蹤的消息已經被嚴禁外傳,剛到西陵關的阿珩肯定是沒有知曉的途徑的,那麽他是怎麽知道的?
陸瑜眯起眼睛,眸中流轉著幾絲思量:「父親偶感風寒,不幸抱恙,修養幾日就能大好,能出什麽事情?」
陸珩道:「若父親隻是抱恙修養,那麽西陵關的局麵未必就沒有扭轉的可能。來時見城中空曠寂寥,難覓人影,想來城中百姓多已疏散離去。天日漸冷,趙陳聯軍隨時可能攻打西陵關,而內外戒備卻沒見加強多少。兄長讓我盡早離開,是篤定我留下會命喪西陵關,你是做好了殉城的打算?所以最可能的原因,大概是父親和虎符都出事了,兄長和將領們沒辦法調動別處的將士與敵軍對戰。」
可是視死如歸,又何嚐不是另一種自暴自棄的方式?
陸瑜心底的震撼難以言述,他以為陸珩是從誰的口中聽得隻言片語,而後猜測父親出事的。
他著實沒有想到,陸珩竟然僅從城中百姓稀少,裏外戒備,和他兩三句話語就猜出了西陵關的現狀,以及他和將領們的打算,這究竟是怎樣的才能?
所謂的天下之才,便是有著謀算天下的奇才。
陸瑜還未從震撼中迴過神來,就聽得陸珩緩聲問道:「四哥,我說的對嗎?」
對上陸珩那仿佛看透了一切的雙眸,陸瑜實在無法搖頭否定他的猜測,隻得沉重而無奈的點頭,說道:「你說的沒有錯。」
他覺得可惜,可惜陸珩生在了晉國內憂外患的時候,若再早上幾年,晉國也許不會有現在的處境,西陵關不會屍橫遍野,無數的將士也不必以鮮血祭國難。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