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此運道者,莫不是人中龍鳳,天鑄之才。
可封印若無道運加持,枷鎖不再,魔靈現世,遲早而已。
故尋迴潰散道運,徹底鎮壓上古魔靈,勢在必行。
當時,坤墟界容祁神魂被創,重傷修養,蒼梧界燕玄須得防備意欲反擊的邪派,尋迴道運的責任自然就落在了陸珩的身上。
據修真界前輩指示,陸珩自封大半修為,將神魂沉入三千世界,踏上輪迴路。
第2章 血染山河1
縱觀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自上古三帝後,部落統一,尊啟為王,史稱夏。
夏曆四百餘年,桀性暴虐,內政不修,外患不斷,諸侯不朝,湯順勢起,統帥諸侯,滅夏立商。
商及五百載,帝辛荒淫,親佞遠賢,致民生凋敝,哀鴻遍野,諸侯並起,伐紂覆商,併入於周。
周朝天下八百年,盛極而衰,周末列國紛爭,各諸侯自立為王,皆欲代周興己。
自桓王後,周國力漸衰,周天子式微,對中原管轄力有不逮,各方諸侯國砥礪磨刀,意欲併吞其餘國家,逐鹿天下,成為統籌這中原的天下共主。
所謂國寧縱聲色,亂世梟雄起,遍觀群史,莫不如此。
周末戰亂不絕,興也,亡也,更替不絕,歷經數百年而仍屹立於世者,夏裔梁也,姬氏後周,蕭王立晉,合盟趙陳,五國林立。
諸多小諸侯國依附五國為附屬,年年上供,歲歲朝賀,在夾縫中求生存。
中原遼闊,晉國居中,物產豐富,周邊敵國環視,戰亂不休。
文公二十七年,趙陳聯盟再度集兵攻打晉國,晉公子平隨軍出征,與趙陳聯盟戰於西陵,晉軍不敵,敗退,公子平歿。
文公子嗣不豐,出眾者更少。
自公子平歿後,晉國恐後繼無人。
晉文公來不及為愛子的隕落哀傷,在國之根本大亂以前,他必須得為晉國擇一位新的繼承人,以固朝堂內外。
然而,在他還活著的四個兒子裏,無人能承晉國大業。
蕭淩鬥雞走狗,不學無術。
蕭甚曾犯大錯,已為庶民。
蕭安生母為趙國公主,兩國不共戴天。
幼子蕭越,不過垂髫,尚未啟蒙。
西陵戰後,趙陳兩國兵將暫退,可所有人都明白,在稍事修整後,會捲土重來,屆時晉國是否還有能力抵擋,尤未可知。
若有,雖為晉國留下幾絲喘息的機會,晉國內外也是血跡斑駁,傷痕累累。
若無,晉國必將與許多在戰爭中覆滅的國家一樣,消失在歷史的洪流中。
沒有了國的人是什麽呢?
晉國的臣,會成為亡國之臣,受盡嘲諷謾罵,地位或不及別國貴族養的狗稚。
晉國的民,會被迫為奴為婢,自此任人宰割,生死不由己。
而他蕭武,則是會成為亡國之君,成為各國笑資,為後人所不齒。
晉文公兩鬢早已斑白,失去愛子的他更是在數日間老了十幾歲,髮絲染霜雪,神態疲憊不堪,他高坐於王座之上,顫抖的手緊捏著一卷布帛,眉眼間盡是愁緒:「縱使我等許以那等重利,梁國也不肯出兵助我晉國退趙陳聯軍,果真是天要亡我晉國嗎?」
千秋霸業誰不想,他年輕時也曾雄心壯誌,想用鐵馬金戈踏平敵國,一統山河,成為繼商周後的中原霸主。
而今臨了,內憂外患,險象環生,晉國危矣。
跪坐在殿前的都是晉文公的心腹,大夫莊良,相邦劉蔚,以及大將軍陸奇等。
聽著文公泄氣般的話語,幾人不由麵麵相覷,可各自心中也明白,晉國如今的狀況,著實稱不上一個好字。
向梁國求兵不成,其實也在意料之中。
如此想來,亦不免心有戚戚然。
陸奇當下就道:「大王,臣現在就迴邊關,再與那趙明信打上一場,定叫他不敢來犯。」
莊良暗橫了陸奇兩眼,心道他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公子平可不就是被趙明信射殺於西陵嗎?現在提起趙明信,不是在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徒惹人難過麽?
莊良沉思良久,斟酌著開口:「大王,殿下一事,未必沒有轉機。」
文公滄桑的臉頰上浮現出些許驚喜,連忙道:「可真?快快說來與寡人聽。」
莊良垂眸,試探著問:「大王可還記得公子燁?」
晉文公自從王座上起身,在台階上緩緩踱了幾步,他靜默著,仿佛是在記憶中尋找公子燁存在的痕跡。
許久,晉文公長嘆道:「還有別的法子麽?」
公子燁,名喚蕭燁,生母汝夫人,出生兩月即被送入梁國為質,至今已有十九年。
在晉文公和晉國大臣的心中,公子燁在被送離晉國的那刻,他的生死就再與晉國無關。
梁國不會善待晉國的質子,就像晉國的貴族在折磨死別國的質子後不會受到任何懲罰一樣。
梁國會容忍蕭燁存活至今的原因隻有一個,那便是無人教導的蕭燁成長成了無德無能之人,他的存在對梁國沒有絲毫威脅,也對晉國沒有任何幫助。
莊良為難,就目前的情形來看,迎迴遠在梁國的公子燁,比立現有的幾位公子為殿下更妙。
別的且先不提,隻其一二,便能看出優劣。
梁國離晉國頗遠,公子燁的消息極少傳迴晉國,不知者不慌,能撫惶惶人心。
</br>
可封印若無道運加持,枷鎖不再,魔靈現世,遲早而已。
故尋迴潰散道運,徹底鎮壓上古魔靈,勢在必行。
當時,坤墟界容祁神魂被創,重傷修養,蒼梧界燕玄須得防備意欲反擊的邪派,尋迴道運的責任自然就落在了陸珩的身上。
據修真界前輩指示,陸珩自封大半修為,將神魂沉入三千世界,踏上輪迴路。
第2章 血染山河1
縱觀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自上古三帝後,部落統一,尊啟為王,史稱夏。
夏曆四百餘年,桀性暴虐,內政不修,外患不斷,諸侯不朝,湯順勢起,統帥諸侯,滅夏立商。
商及五百載,帝辛荒淫,親佞遠賢,致民生凋敝,哀鴻遍野,諸侯並起,伐紂覆商,併入於周。
周朝天下八百年,盛極而衰,周末列國紛爭,各諸侯自立為王,皆欲代周興己。
自桓王後,周國力漸衰,周天子式微,對中原管轄力有不逮,各方諸侯國砥礪磨刀,意欲併吞其餘國家,逐鹿天下,成為統籌這中原的天下共主。
所謂國寧縱聲色,亂世梟雄起,遍觀群史,莫不如此。
周末戰亂不絕,興也,亡也,更替不絕,歷經數百年而仍屹立於世者,夏裔梁也,姬氏後周,蕭王立晉,合盟趙陳,五國林立。
諸多小諸侯國依附五國為附屬,年年上供,歲歲朝賀,在夾縫中求生存。
中原遼闊,晉國居中,物產豐富,周邊敵國環視,戰亂不休。
文公二十七年,趙陳聯盟再度集兵攻打晉國,晉公子平隨軍出征,與趙陳聯盟戰於西陵,晉軍不敵,敗退,公子平歿。
文公子嗣不豐,出眾者更少。
自公子平歿後,晉國恐後繼無人。
晉文公來不及為愛子的隕落哀傷,在國之根本大亂以前,他必須得為晉國擇一位新的繼承人,以固朝堂內外。
然而,在他還活著的四個兒子裏,無人能承晉國大業。
蕭淩鬥雞走狗,不學無術。
蕭甚曾犯大錯,已為庶民。
蕭安生母為趙國公主,兩國不共戴天。
幼子蕭越,不過垂髫,尚未啟蒙。
西陵戰後,趙陳兩國兵將暫退,可所有人都明白,在稍事修整後,會捲土重來,屆時晉國是否還有能力抵擋,尤未可知。
若有,雖為晉國留下幾絲喘息的機會,晉國內外也是血跡斑駁,傷痕累累。
若無,晉國必將與許多在戰爭中覆滅的國家一樣,消失在歷史的洪流中。
沒有了國的人是什麽呢?
晉國的臣,會成為亡國之臣,受盡嘲諷謾罵,地位或不及別國貴族養的狗稚。
晉國的民,會被迫為奴為婢,自此任人宰割,生死不由己。
而他蕭武,則是會成為亡國之君,成為各國笑資,為後人所不齒。
晉文公兩鬢早已斑白,失去愛子的他更是在數日間老了十幾歲,髮絲染霜雪,神態疲憊不堪,他高坐於王座之上,顫抖的手緊捏著一卷布帛,眉眼間盡是愁緒:「縱使我等許以那等重利,梁國也不肯出兵助我晉國退趙陳聯軍,果真是天要亡我晉國嗎?」
千秋霸業誰不想,他年輕時也曾雄心壯誌,想用鐵馬金戈踏平敵國,一統山河,成為繼商周後的中原霸主。
而今臨了,內憂外患,險象環生,晉國危矣。
跪坐在殿前的都是晉文公的心腹,大夫莊良,相邦劉蔚,以及大將軍陸奇等。
聽著文公泄氣般的話語,幾人不由麵麵相覷,可各自心中也明白,晉國如今的狀況,著實稱不上一個好字。
向梁國求兵不成,其實也在意料之中。
如此想來,亦不免心有戚戚然。
陸奇當下就道:「大王,臣現在就迴邊關,再與那趙明信打上一場,定叫他不敢來犯。」
莊良暗橫了陸奇兩眼,心道他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公子平可不就是被趙明信射殺於西陵嗎?現在提起趙明信,不是在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徒惹人難過麽?
莊良沉思良久,斟酌著開口:「大王,殿下一事,未必沒有轉機。」
文公滄桑的臉頰上浮現出些許驚喜,連忙道:「可真?快快說來與寡人聽。」
莊良垂眸,試探著問:「大王可還記得公子燁?」
晉文公自從王座上起身,在台階上緩緩踱了幾步,他靜默著,仿佛是在記憶中尋找公子燁存在的痕跡。
許久,晉文公長嘆道:「還有別的法子麽?」
公子燁,名喚蕭燁,生母汝夫人,出生兩月即被送入梁國為質,至今已有十九年。
在晉文公和晉國大臣的心中,公子燁在被送離晉國的那刻,他的生死就再與晉國無關。
梁國不會善待晉國的質子,就像晉國的貴族在折磨死別國的質子後不會受到任何懲罰一樣。
梁國會容忍蕭燁存活至今的原因隻有一個,那便是無人教導的蕭燁成長成了無德無能之人,他的存在對梁國沒有絲毫威脅,也對晉國沒有任何幫助。
莊良為難,就目前的情形來看,迎迴遠在梁國的公子燁,比立現有的幾位公子為殿下更妙。
別的且先不提,隻其一二,便能看出優劣。
梁國離晉國頗遠,公子燁的消息極少傳迴晉國,不知者不慌,能撫惶惶人心。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