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後,三年一試的會試又一次拉開帷幕。
下午時分,來自全國各地的舉子齊齊湧到貢院外候著,等候驗明正身入場。
入場後先適應一下環境,考試將於明日一早才算正式開始。
會試所考的內容與鄉試差不多,隻是競爭更加激烈,畢竟有資格參與會試的都是中了舉的,哪一個都不是庸才。
當然,極個別走關係作弊的例外。
時間上也比鄉試長了許多,便於讓考生有更多的時間發揮自身水平。
考試分為三場,每場三天。
第一場主要考四書五經經義,第二場考論、詔、誥、表、判語,第三場考策論。
考試類目對於一眾舉子來說並不陌生,畢竟都經曆過鄉試的洗禮。
不過,這一次得更加用心應試,容不得小小失誤,畢竟這將會是一場慘烈的競爭。
來自全國各地的舉子齊聚一堂,其中不乏佼佼者。
與試者兩千多人,錄取者二百到三百不等。也就是說,錄取率差不多就是十分之一,平均十個人就要淘汰九個,可想而知,想要晉升進士有多難。
一旦高中進士,大多都有機會做官。
就算一時半會排不上號,做不了官,也能領取朝廷俸祿,享受不少特殊待遇……總之,比起舉人風光多了。
這次會試,倍受關注的莫過於去年鄉試各省奪得解元與亞元名次的考生。
按照正常情況來說,這些高中解元與亞元者最終奪魁的機率相對較高。
當然,也不排除一些本來默默無聞的考生一鳴驚人,最終金榜題名的情況。
而這一次會試,顧鳴無疑是受最多人關注的一個,沒有之一。
雖說同期也有好幾個出類拔萃的舉子,比如與顧鳴並列解元的呂蒙,那可是有著才子之鄉美譽的姑蘇府殺出重圍的翹楚。
還有來自關中的知名才子喬永晉,據說此人三歲便能作詩,五歲便作對難倒不少秀才,十一歲考中秀才……在關中一帶,素有神童之稱。
來自嶺南的解元汪浩,頭上同樣頂著不少光環……
但,不管有多少神童,多少光環,顧鳴僅憑一個“欽點”二字,便足以傲視群雄。
且不說一眾學子,隻說京城中便有不少文武百官暗中關注。
當然,他們各懷的什麽心思,那就不得而知了……
畢竟一個受皇上器重的人,一旦高中狀元,其前程更是一片坦蕩。
入翰林院那是板上釘釘。
不出意外的話,最終必然會進入內閣。
內閣可是一個特殊的存在,除皇上之外,堪稱當朝最高權力機構,三司、六部皆在其監管與轄治之下。
因此,顧鳴的動向才會受到一眾大臣的關注。
……
時辰一到,四個主考官與二十餘同考官魚貫入場。
會試由禮部主持,主考官與同考官大多來自內閣與翰林院,畢竟這是科舉至關重要的一場考試,朝廷自然會無比重視。
一眾考生則依次排著隊接受檢查。
除了驗明正身之外,還要搜查是否夾帶了私貨……任何書籍、字條之類都是禁止帶入考場的,以防有人作弊。
科考作弊自古有之。
方法也是花樣百出……比如以前有人將小抄藏在饅頭、蠟燭之類的道具中帶進考場。
後來,為了最大限度杜絕這類現象,便禁止考生帶任何與考試無關的東西進場。
包括毛筆也不許帶,畢竟筆管中也能藏東西。屆時,這些相關的道具皆會統一發放。
不過會試的檢查要寬鬆的多。
畢竟參與會試的都是舉人,多少得給點麵子。
而且,到了會試這種級別的考試,就算僥幸帶了一點小抄進去作用也不大。
很多類目是需要考生臨場發揮的。
當然,顧鳴想要夾帶私貨的話就簡單了,隨身包裹了解一下?
不過他也不需要臨場作弊……準確地說,他的腦海裏便裝了大量的相關書籍,四書五經早已熟讀於胸,詩詞更不在話下。
唯一需要費點神的就是第三場的策論。
這,也是至關重要的一場考試,畢竟朝廷選拔的是未來的官員,僅有文采是不夠的,還得有過人的治邦理念。
策論,正是考驗一個人的理念是否對朝廷有利,是否有與眾不同之處。
其實這方麵對顧鳴來說,也不算多大個事……畢竟,他是穿越者,不敢說熟讀曆史,但一些基本的治國治邦利弊還是知曉的。
關鍵就是如何揉合到一起,並且還得適應當朝的形勢,理念也不能太過超前,太超前了說不定會弄巧成拙。
簡而言之,得把握當政者的心理。
入了考場,顧鳴順利找到了自己的號舍。
京城貢院的號舍是按照千字文編列的,顧鳴的號舍也是巧,與他的名字相同:鳴字號。
這倒不是刻意安排的,完全就是一種巧合。
等到所有考生入場並進入各自的號舍之後,原則上不能再隨意離開號舍。
京城的貢院在每排號舍盡頭皆設計了茅廁,如果考生內急,可將“恭”牌掛到外麵,意思是要出恭。
經考官允許之後方才能夠離開號舍去茅廁,而且不許關門……其實,根本就沒有門,方便考官監視考生是否假借出恭之機作弊。
相比鄉試之時在號舍解決吃喝拉撒,這已經算人性化很多了。
總之,無論是鄉試還是會試,對於一眾考生來說,既是一種機遇,也是一種折磨。
飯不敢多吃,水不敢多喝,以盡量減少去茅廁的機率……堂堂男兒,也終於能夠體會到女人那幾天煩燥不安的心情了。
好在,顧鳴完全不用擔心這些身體機能方麵的問題。
當夜,對於絕大多數考生來說注定是不眠之夜。
畢竟這將是人生的一次巨大轉折點,鴨梨山大……
煎熬中,天邊泛起魚肚白。
考試,正式開始。
第一場主考四書五經與經義。
這就需要考生熟讀《大學》、《中庸》、《論語》、《孟子》、《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這幾本科考相關的典籍。
當然,僅讀死書是沒用的。
考題除了考四書五經中的內容之外,還需要考生賦詩,以及經義。
所謂經義,也就是以經書中的文句為題,由應試者闡明其義理,相當於議論文。
在顧鳴的前世,經義已經發展成為一種固定的文體,即被後世無數人所詬病的八股文。
好在,當朝對於經義之考除了有字數限製之外,並沒有其它特定的要求,可供發揮的餘地很大。
由此也能看出,當朝遠比顧鳴前世的明、清兩代開明的多。
當然,要不是有著這樣的氛圍,顧鳴所寫的紅樓夢、西廂記恐怕早就404了。
第一天,顧鳴沒有動筆。
其實,第一天很少有考生動筆。
畢竟大多考生都沒有休息好,需要調整一下心態、精神,好好咀嚼一下考題。
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
胸有成竹,方才能夠下筆如神。
第一場考試的題目雖多,一般為三道四書題,四道經義題,五言八韻詩一首,合計八題。
不過,字數要求並不多,除詩以外,一般每題大約就是兩百至五六百字之間。
正應了一句古話:濃縮的才是精華。
真要是有了成熟的構思,兩三個時辰足以完成所有考題。
而考試時間為三天,所以有足夠的時間供考生去思考與斟酌。
當然,一道題也可以多寫幾篇,最終挑出最滿意的一篇工工整整謄寫下來。
……
“不知那江南考生顧鳴此次會試會否又引起什麽異象?”
“這個不好說……”
四個主考官閑著無事,不由的聚到一起議論起來。
“老夫感覺上次或許隻是一個巧合,正好是天顯異象,不一定是因此子而起。”
“唉,要說此子所作的詩詞的確令老夫歎服,可惜……”
“可惜什麽?丘大人為何不說了?”
“可惜卻不務正業,寫了幾本亂七八糟的書,偏偏還有不少朝中大臣追捧,邊宮裏的娘娘也……”
“丘大人此言差矣!其實本官倒是覺得顧解元為當今文壇開創了一股清流,繪聲繪色,雅俗共賞,令人拍案叫絕……”
“嗬嗬,馮大人,你怕是枉讀了多年的聖賢書,你當老夫沒看過他的書是不?
當然,老夫是帶著批判的眼光去看的……
通篇固然有一些可取之處,但也不能掩飾其糟粕。
皇恩浩蕩,皇上念其才華,破例欽點其為解元。結果,此子卻不思報效,逐利為本。
堂堂解元非得學那些個落魄書生,去寫什麽民間白話本。
這也就罷了,偏生還寫的庸俗,簡直有辱斯文……”
“丘大人,據本官所知,皇上也誇讚過顧生的書,你這麽一說,難不成是在質疑皇上的眼光?”
“你……”
“行了,二位大人不要吵了。這可是會試考場,要讓考生聽到二位大人爭吵,豈不淪為笑談?”
“對對對,考場重地,我等不宜議論考生的事……”
經過另外兩個主考官的勸和,一場小小風波終於暫時平息下來。
不知不覺,太陽西沉。
動了一天腦的一眾考生簡單吃了點東西,紛紛躺在小小的號舍裏沉沉睡去。
顧鳴卻趁著這個機會開始動筆……
當然,他並沒有做題,而是在完成係統日常任務。
哪怕在會試中,也不能放棄每日經驗。
特別是在經曆了王府事件之後,顧鳴更是意識到實力與地位的重要。
小王爺之所以那般囂張,還不就是因為顧鳴目前在京城沒有什麽根基。
假如點選了翰林,那小子還敢那般明目張膽?
歸根結底,無論身處何地,都必須得有令人忌憚的實力或是地位。
下午時分,來自全國各地的舉子齊齊湧到貢院外候著,等候驗明正身入場。
入場後先適應一下環境,考試將於明日一早才算正式開始。
會試所考的內容與鄉試差不多,隻是競爭更加激烈,畢竟有資格參與會試的都是中了舉的,哪一個都不是庸才。
當然,極個別走關係作弊的例外。
時間上也比鄉試長了許多,便於讓考生有更多的時間發揮自身水平。
考試分為三場,每場三天。
第一場主要考四書五經經義,第二場考論、詔、誥、表、判語,第三場考策論。
考試類目對於一眾舉子來說並不陌生,畢竟都經曆過鄉試的洗禮。
不過,這一次得更加用心應試,容不得小小失誤,畢竟這將會是一場慘烈的競爭。
來自全國各地的舉子齊聚一堂,其中不乏佼佼者。
與試者兩千多人,錄取者二百到三百不等。也就是說,錄取率差不多就是十分之一,平均十個人就要淘汰九個,可想而知,想要晉升進士有多難。
一旦高中進士,大多都有機會做官。
就算一時半會排不上號,做不了官,也能領取朝廷俸祿,享受不少特殊待遇……總之,比起舉人風光多了。
這次會試,倍受關注的莫過於去年鄉試各省奪得解元與亞元名次的考生。
按照正常情況來說,這些高中解元與亞元者最終奪魁的機率相對較高。
當然,也不排除一些本來默默無聞的考生一鳴驚人,最終金榜題名的情況。
而這一次會試,顧鳴無疑是受最多人關注的一個,沒有之一。
雖說同期也有好幾個出類拔萃的舉子,比如與顧鳴並列解元的呂蒙,那可是有著才子之鄉美譽的姑蘇府殺出重圍的翹楚。
還有來自關中的知名才子喬永晉,據說此人三歲便能作詩,五歲便作對難倒不少秀才,十一歲考中秀才……在關中一帶,素有神童之稱。
來自嶺南的解元汪浩,頭上同樣頂著不少光環……
但,不管有多少神童,多少光環,顧鳴僅憑一個“欽點”二字,便足以傲視群雄。
且不說一眾學子,隻說京城中便有不少文武百官暗中關注。
當然,他們各懷的什麽心思,那就不得而知了……
畢竟一個受皇上器重的人,一旦高中狀元,其前程更是一片坦蕩。
入翰林院那是板上釘釘。
不出意外的話,最終必然會進入內閣。
內閣可是一個特殊的存在,除皇上之外,堪稱當朝最高權力機構,三司、六部皆在其監管與轄治之下。
因此,顧鳴的動向才會受到一眾大臣的關注。
……
時辰一到,四個主考官與二十餘同考官魚貫入場。
會試由禮部主持,主考官與同考官大多來自內閣與翰林院,畢竟這是科舉至關重要的一場考試,朝廷自然會無比重視。
一眾考生則依次排著隊接受檢查。
除了驗明正身之外,還要搜查是否夾帶了私貨……任何書籍、字條之類都是禁止帶入考場的,以防有人作弊。
科考作弊自古有之。
方法也是花樣百出……比如以前有人將小抄藏在饅頭、蠟燭之類的道具中帶進考場。
後來,為了最大限度杜絕這類現象,便禁止考生帶任何與考試無關的東西進場。
包括毛筆也不許帶,畢竟筆管中也能藏東西。屆時,這些相關的道具皆會統一發放。
不過會試的檢查要寬鬆的多。
畢竟參與會試的都是舉人,多少得給點麵子。
而且,到了會試這種級別的考試,就算僥幸帶了一點小抄進去作用也不大。
很多類目是需要考生臨場發揮的。
當然,顧鳴想要夾帶私貨的話就簡單了,隨身包裹了解一下?
不過他也不需要臨場作弊……準確地說,他的腦海裏便裝了大量的相關書籍,四書五經早已熟讀於胸,詩詞更不在話下。
唯一需要費點神的就是第三場的策論。
這,也是至關重要的一場考試,畢竟朝廷選拔的是未來的官員,僅有文采是不夠的,還得有過人的治邦理念。
策論,正是考驗一個人的理念是否對朝廷有利,是否有與眾不同之處。
其實這方麵對顧鳴來說,也不算多大個事……畢竟,他是穿越者,不敢說熟讀曆史,但一些基本的治國治邦利弊還是知曉的。
關鍵就是如何揉合到一起,並且還得適應當朝的形勢,理念也不能太過超前,太超前了說不定會弄巧成拙。
簡而言之,得把握當政者的心理。
入了考場,顧鳴順利找到了自己的號舍。
京城貢院的號舍是按照千字文編列的,顧鳴的號舍也是巧,與他的名字相同:鳴字號。
這倒不是刻意安排的,完全就是一種巧合。
等到所有考生入場並進入各自的號舍之後,原則上不能再隨意離開號舍。
京城的貢院在每排號舍盡頭皆設計了茅廁,如果考生內急,可將“恭”牌掛到外麵,意思是要出恭。
經考官允許之後方才能夠離開號舍去茅廁,而且不許關門……其實,根本就沒有門,方便考官監視考生是否假借出恭之機作弊。
相比鄉試之時在號舍解決吃喝拉撒,這已經算人性化很多了。
總之,無論是鄉試還是會試,對於一眾考生來說,既是一種機遇,也是一種折磨。
飯不敢多吃,水不敢多喝,以盡量減少去茅廁的機率……堂堂男兒,也終於能夠體會到女人那幾天煩燥不安的心情了。
好在,顧鳴完全不用擔心這些身體機能方麵的問題。
當夜,對於絕大多數考生來說注定是不眠之夜。
畢竟這將是人生的一次巨大轉折點,鴨梨山大……
煎熬中,天邊泛起魚肚白。
考試,正式開始。
第一場主考四書五經與經義。
這就需要考生熟讀《大學》、《中庸》、《論語》、《孟子》、《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這幾本科考相關的典籍。
當然,僅讀死書是沒用的。
考題除了考四書五經中的內容之外,還需要考生賦詩,以及經義。
所謂經義,也就是以經書中的文句為題,由應試者闡明其義理,相當於議論文。
在顧鳴的前世,經義已經發展成為一種固定的文體,即被後世無數人所詬病的八股文。
好在,當朝對於經義之考除了有字數限製之外,並沒有其它特定的要求,可供發揮的餘地很大。
由此也能看出,當朝遠比顧鳴前世的明、清兩代開明的多。
當然,要不是有著這樣的氛圍,顧鳴所寫的紅樓夢、西廂記恐怕早就404了。
第一天,顧鳴沒有動筆。
其實,第一天很少有考生動筆。
畢竟大多考生都沒有休息好,需要調整一下心態、精神,好好咀嚼一下考題。
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
胸有成竹,方才能夠下筆如神。
第一場考試的題目雖多,一般為三道四書題,四道經義題,五言八韻詩一首,合計八題。
不過,字數要求並不多,除詩以外,一般每題大約就是兩百至五六百字之間。
正應了一句古話:濃縮的才是精華。
真要是有了成熟的構思,兩三個時辰足以完成所有考題。
而考試時間為三天,所以有足夠的時間供考生去思考與斟酌。
當然,一道題也可以多寫幾篇,最終挑出最滿意的一篇工工整整謄寫下來。
……
“不知那江南考生顧鳴此次會試會否又引起什麽異象?”
“這個不好說……”
四個主考官閑著無事,不由的聚到一起議論起來。
“老夫感覺上次或許隻是一個巧合,正好是天顯異象,不一定是因此子而起。”
“唉,要說此子所作的詩詞的確令老夫歎服,可惜……”
“可惜什麽?丘大人為何不說了?”
“可惜卻不務正業,寫了幾本亂七八糟的書,偏偏還有不少朝中大臣追捧,邊宮裏的娘娘也……”
“丘大人此言差矣!其實本官倒是覺得顧解元為當今文壇開創了一股清流,繪聲繪色,雅俗共賞,令人拍案叫絕……”
“嗬嗬,馮大人,你怕是枉讀了多年的聖賢書,你當老夫沒看過他的書是不?
當然,老夫是帶著批判的眼光去看的……
通篇固然有一些可取之處,但也不能掩飾其糟粕。
皇恩浩蕩,皇上念其才華,破例欽點其為解元。結果,此子卻不思報效,逐利為本。
堂堂解元非得學那些個落魄書生,去寫什麽民間白話本。
這也就罷了,偏生還寫的庸俗,簡直有辱斯文……”
“丘大人,據本官所知,皇上也誇讚過顧生的書,你這麽一說,難不成是在質疑皇上的眼光?”
“你……”
“行了,二位大人不要吵了。這可是會試考場,要讓考生聽到二位大人爭吵,豈不淪為笑談?”
“對對對,考場重地,我等不宜議論考生的事……”
經過另外兩個主考官的勸和,一場小小風波終於暫時平息下來。
不知不覺,太陽西沉。
動了一天腦的一眾考生簡單吃了點東西,紛紛躺在小小的號舍裏沉沉睡去。
顧鳴卻趁著這個機會開始動筆……
當然,他並沒有做題,而是在完成係統日常任務。
哪怕在會試中,也不能放棄每日經驗。
特別是在經曆了王府事件之後,顧鳴更是意識到實力與地位的重要。
小王爺之所以那般囂張,還不就是因為顧鳴目前在京城沒有什麽根基。
假如點選了翰林,那小子還敢那般明目張膽?
歸根結底,無論身處何地,都必須得有令人忌憚的實力或是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