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公公看著陰沉著臉,薄唇緊抿的上官宸,心中不由得心生歎息,皇上自有了大小姐之後,未曾翻過後宮的牌子,林林總總算起來,皇上已有近兩個月的時間未進後宮了。
而最後一次翻後宮的牌子,止於林常在有喜······而此次,郭貴人突然被診出喜脈,卻又緊接著小產,隻怕另有蹊蹺吧!僅時間而言,郭貴人腹中的孩子就不可能是皇上的,可是,昔日單純和善的郭貴人會做出······苟且之事來嗎?
越想付公公便覺的蹊蹺,好似既看不著又摸不到,這種感覺甚是難受。但就此蹊蹺而言,付公公心中不好的預感趨起,則幾天後,付公公不好的預感得到了證實。
三日後,市井之中則流傳出一則震撼人心的流言,京都中,此流言皆成為老百姓們茶餘飯後的談資。茶館中,客棧中,市集中,河邊洗衣服的婦人皆樂此不疲地談論著。
這不,市集上兩個小攤販旁若無人地說著:“唉,老王,你聽說了沒?宮中郭貴人被診出喜脈了。”
“是啊!而且啊!可惜的是緊接著便小產了,太可惜了,當今聖上登基二載,至今為止未有子嗣,哎!真不知這是為什麽?”
“為什麽?還能為什麽?後宮佳麗三千,馬上即將到選秀之年,皇上的後宮充盈著呢,搶著誕下皇子的妃嬪比比皆是,怎麽可能會至今沒有子嗣,還不是那昌邑侯府的大小姐。”
“啊!這是何意?”
“你就說,你成親半年你家嫂子便有喜了,皇上一直沒有子嗣,不是有人從中搗鬼是什麽?”
“可是,這該昌邑侯府大小姐為何事?”
“你不知道昌邑侯府大小姐被冊封為皇後?”
“此事我知曉。”
“這不是很明顯嗎,昌邑侯府大小姐善妒,打著按照世家高門的規矩,庶子不能在嫡子前麵降生,所以後宮至今未傳出喜訊,好不容易傳出兩個,可第一個身懷六甲的林常在皆因昌邑侯府的大小姐,而硬生生的‘胎死腹中’,這不,郭貴人便是第二個,可為什麽剛診出喜脈,便就小產了?這不是明擺之事嗎?”
“可皇上自登基以來,已有二載有餘,未立後之前便一直未有喜訊傳出,難道這也是昌邑侯府大小姐從中作怪嗎?”
“恩,肯定是的。”
“可是,昌邑侯府大小姐在兩年前隻有十歲啊!還隻是一個孩子,一個孩子能懂什麽。”
“你這就不知道了吧!高門世家的後代皆心機頗深,十歲有此心機並不驚訝。”
“我曾經遠遠的見到過昌邑侯府的大小姐,怎麽看怎麽覺得她不是那樣心機深沉的人啊!”
“咱們會看什麽啊!難道強盜就會將強盜二字刻在臉麵上嗎?”
“也是,唉,你怎麽知曉的這麽多啊?”
“‘天然居’說書的先生說的,我天天無事之時便去‘天然居’蹲在旮旯裏聽,這些都是我聽到的。”
“這樣啊!”
“恩,好了好了,咱們還是快些做活吧!”
“恩。”
這樣的留言比比皆是,老百姓們樂此不疲地說著,也不怪如此,因為老百姓想法簡單,別人說什麽便會信什麽,在他們心目中好與壞隻有一線之隔,此刻,郭貴人在他們心目中便是好人,而梓涵便成了犯七出之條的妒婦。
訊息就這樣沸沸揚揚地傳了三日,局勢呈一麵倒的趨勢,無人出麵製止,遂越發的似是而非。人人皆道:昌邑侯府嫡長女善妒,連皇上的妃嬪容不下,實屬犯了七出之條中的妒之一字。
而此時,他們皆忘記,此刻的梓涵尚未及笄,亦尚未嫁入皇宮。更不會想到,皇宮中守衛森嚴,比起未來的皇後娘娘,宮中的妃嬪較之其有權利的多。
當然,這些不但老百姓沒有想到,就連朝中大臣亦是如此。
現如今的朝堂,自謠言傳出後,便就此分為兩派,在朝堂之上,爭執不下,一派是以夜丞相與嚴太傅為首力薦梓涵為後,沒錯,是嚴太傅。
諫言稱:此事純屬子虛烏有,是無知之人的造謠生事,謠言止於智者,主張將散播謠言者查找出來,還梓涵一個清白。
另一派則是,以郭家之人當先,力求上官宸還郭佳一個公道,罷黜梓涵未來皇後之位。
而上官宸則輕飄飄地與兩派打著太極,既不反駁,亦不讚同,兩邊就這樣僵持不下。
其中當屬最為無辜的便是梓涵,早朝之後,一則明朝暗諷的七字押韻合意的詩詞,如長了翅膀般飛向市井之中,再次將流言推入頂尖,而梓涵以此便成為眾矢之的。
‘齊皇重色思傾國,禦宇多年求不得,辛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將選君王側,迴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雙親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一枝梨花猶帶雨,我見猶憐何況皇,但見新人笑開顏,哪聞舊人哭腸斷。’
******
梧桐苑中,經過幾日的調養,梓桐的身子已大好,此時,梓涵與梓桐兄妹二人品茗對弈,三個夢丫鬟隨侍在側,偶爾為其添茶倒水,一派其樂融融,直到辛文清下朝匆忙趕至梧桐苑,身上的朝服未來的及更換。
見到一雙兒女正悠閑的對弈,不由得苦笑一聲,外麵的謠言傳成何樣了,這兩個孩子如無事般悠閑自在,這樣的心境,恐怕世上別無二人罷!
隨即幹咳一聲,屋中眾人皆抬首,看到一臉尷尬的辛文清,忙起身行禮道:“女兒/兒子拜見爹爹。”
辛文清上前將二人扶起,然對三個夢丫鬟說道:“你們且先退下吧!”
“是。”
待三個夢丫鬟退下後,梓涵與梓桐心照不宣地對視一眼,隨即梓桐詢問道:“爹爹,可是發生了何事?“
而最後一次翻後宮的牌子,止於林常在有喜······而此次,郭貴人突然被診出喜脈,卻又緊接著小產,隻怕另有蹊蹺吧!僅時間而言,郭貴人腹中的孩子就不可能是皇上的,可是,昔日單純和善的郭貴人會做出······苟且之事來嗎?
越想付公公便覺的蹊蹺,好似既看不著又摸不到,這種感覺甚是難受。但就此蹊蹺而言,付公公心中不好的預感趨起,則幾天後,付公公不好的預感得到了證實。
三日後,市井之中則流傳出一則震撼人心的流言,京都中,此流言皆成為老百姓們茶餘飯後的談資。茶館中,客棧中,市集中,河邊洗衣服的婦人皆樂此不疲地談論著。
這不,市集上兩個小攤販旁若無人地說著:“唉,老王,你聽說了沒?宮中郭貴人被診出喜脈了。”
“是啊!而且啊!可惜的是緊接著便小產了,太可惜了,當今聖上登基二載,至今為止未有子嗣,哎!真不知這是為什麽?”
“為什麽?還能為什麽?後宮佳麗三千,馬上即將到選秀之年,皇上的後宮充盈著呢,搶著誕下皇子的妃嬪比比皆是,怎麽可能會至今沒有子嗣,還不是那昌邑侯府的大小姐。”
“啊!這是何意?”
“你就說,你成親半年你家嫂子便有喜了,皇上一直沒有子嗣,不是有人從中搗鬼是什麽?”
“可是,這該昌邑侯府大小姐為何事?”
“你不知道昌邑侯府大小姐被冊封為皇後?”
“此事我知曉。”
“這不是很明顯嗎,昌邑侯府大小姐善妒,打著按照世家高門的規矩,庶子不能在嫡子前麵降生,所以後宮至今未傳出喜訊,好不容易傳出兩個,可第一個身懷六甲的林常在皆因昌邑侯府的大小姐,而硬生生的‘胎死腹中’,這不,郭貴人便是第二個,可為什麽剛診出喜脈,便就小產了?這不是明擺之事嗎?”
“可皇上自登基以來,已有二載有餘,未立後之前便一直未有喜訊傳出,難道這也是昌邑侯府大小姐從中作怪嗎?”
“恩,肯定是的。”
“可是,昌邑侯府大小姐在兩年前隻有十歲啊!還隻是一個孩子,一個孩子能懂什麽。”
“你這就不知道了吧!高門世家的後代皆心機頗深,十歲有此心機並不驚訝。”
“我曾經遠遠的見到過昌邑侯府的大小姐,怎麽看怎麽覺得她不是那樣心機深沉的人啊!”
“咱們會看什麽啊!難道強盜就會將強盜二字刻在臉麵上嗎?”
“也是,唉,你怎麽知曉的這麽多啊?”
“‘天然居’說書的先生說的,我天天無事之時便去‘天然居’蹲在旮旯裏聽,這些都是我聽到的。”
“這樣啊!”
“恩,好了好了,咱們還是快些做活吧!”
“恩。”
這樣的留言比比皆是,老百姓們樂此不疲地說著,也不怪如此,因為老百姓想法簡單,別人說什麽便會信什麽,在他們心目中好與壞隻有一線之隔,此刻,郭貴人在他們心目中便是好人,而梓涵便成了犯七出之條的妒婦。
訊息就這樣沸沸揚揚地傳了三日,局勢呈一麵倒的趨勢,無人出麵製止,遂越發的似是而非。人人皆道:昌邑侯府嫡長女善妒,連皇上的妃嬪容不下,實屬犯了七出之條中的妒之一字。
而此時,他們皆忘記,此刻的梓涵尚未及笄,亦尚未嫁入皇宮。更不會想到,皇宮中守衛森嚴,比起未來的皇後娘娘,宮中的妃嬪較之其有權利的多。
當然,這些不但老百姓沒有想到,就連朝中大臣亦是如此。
現如今的朝堂,自謠言傳出後,便就此分為兩派,在朝堂之上,爭執不下,一派是以夜丞相與嚴太傅為首力薦梓涵為後,沒錯,是嚴太傅。
諫言稱:此事純屬子虛烏有,是無知之人的造謠生事,謠言止於智者,主張將散播謠言者查找出來,還梓涵一個清白。
另一派則是,以郭家之人當先,力求上官宸還郭佳一個公道,罷黜梓涵未來皇後之位。
而上官宸則輕飄飄地與兩派打著太極,既不反駁,亦不讚同,兩邊就這樣僵持不下。
其中當屬最為無辜的便是梓涵,早朝之後,一則明朝暗諷的七字押韻合意的詩詞,如長了翅膀般飛向市井之中,再次將流言推入頂尖,而梓涵以此便成為眾矢之的。
‘齊皇重色思傾國,禦宇多年求不得,辛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將選君王側,迴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雙親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一枝梨花猶帶雨,我見猶憐何況皇,但見新人笑開顏,哪聞舊人哭腸斷。’
******
梧桐苑中,經過幾日的調養,梓桐的身子已大好,此時,梓涵與梓桐兄妹二人品茗對弈,三個夢丫鬟隨侍在側,偶爾為其添茶倒水,一派其樂融融,直到辛文清下朝匆忙趕至梧桐苑,身上的朝服未來的及更換。
見到一雙兒女正悠閑的對弈,不由得苦笑一聲,外麵的謠言傳成何樣了,這兩個孩子如無事般悠閑自在,這樣的心境,恐怕世上別無二人罷!
隨即幹咳一聲,屋中眾人皆抬首,看到一臉尷尬的辛文清,忙起身行禮道:“女兒/兒子拜見爹爹。”
辛文清上前將二人扶起,然對三個夢丫鬟說道:“你們且先退下吧!”
“是。”
待三個夢丫鬟退下後,梓涵與梓桐心照不宣地對視一眼,隨即梓桐詢問道:“爹爹,可是發生了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