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涵聽此,鳳眸輕眯,聲音暗啞地問道:“爹爹,這是他們親口所說?”
辛文清就此點點頭,梓涵沒多做反應,尋了張清香木椅坐下,閉眼深思。前世,此事未發生過,而且現在的時間,距離前世哥哥出事尚且還有一年。
而前世,她自是知曉幕後的罪魁禍首是誰,那麽今世呢?隻是巧合嗎?還是另有陰謀?有如此巧的巧合嗎?
況且此事,不但巧合,而且還處處透著詭異,看似是普通之事,但她知曉,以哥哥的心細及謹慎的性子,不會如此大意地喝醉了酒,那麽便隻有一個可能,哥哥此次著了有心人的算計了。
可算計哥哥的人會是誰呢?誰會這麽做?這麽做對背後之人又有什麽好處呢?還是說這其中又是林姨娘從中作祟?
不對,林姨娘現在被關在家廟中,她派人看守著,無人前來稟報有異樣。等等······她現在人身在宮中,消息怎麽可能傳進宮中呢?
是了,是了,就算林姨娘被關進家廟中,可還有一個——林聰。前世,書房前,林姨娘的一番話不就說明了一切嗎?雖然今世與前世所發生之事略有偏差,但最終的目的卻是一樣的。
哥哥是府中唯一的男丁,那麽將來定會由他繼承昌邑侯府,倘若哥哥出了事,那······接下來,會不會又將重蹈前世的覆轍?家奪人亡?
不,她絕不允許,她重生而來的目的為何?為的就是護住家人,為的是,為親人撐起一片藍天,如果權勢能讓她護住家人,那麽她會用盡一切手段得到——權勢。
想通了這些,梓涵倏然睜開鳳眸,雙眸中銳光乍現,帶著沁入心脾的冷意。
但其中最令梓涵不解的則是,京兆尹難道當真真是鐵麵無私?亦或是,京兆尹的背後有誰在為其撐腰?不論是哪一樣,她皆要弄清楚的,看看,到底是何緣故,讓一個小小的京兆尹絲毫不忌憚丞相府與昌邑侯府。
想到此,隨即出聲詢問道:“爹爹,可了解京兆尹此人?”
“京兆尹?”
“嗯,不瞞爹爹,女兒覺得此事處處透著蹊蹺,而且京兆尹的態度十分可疑。”
“可疑?”
“是,女兒覺得京兆尹此人甚是可疑。”
辛文清沉思半響,沒想出所以然來,旋即搖了搖頭,道:“為父尚未與京兆尹有過來往,但以近幾日所觀察,雖此人一臉正派,實則舉止輕浮不堪。”
“恩,那就是了,爹爹,不知此事已過去幾日了?而哥哥在京兆尹府衙已有幾日了?”
辛文清不解地看向梓涵,想不通,為何梓涵會有此疑問,隨後說道:“已過去五日之久?而桐兒當日便已被綁到京兆尹,涵兒為何會有此疑問?”
梓涵不答,麵色逐漸下沉,略顯急迫地問道:“爹爹,這五日您可有見過哥哥?”
“哎!為父前往京兆尹多次,皆被擋在門外,而你外祖父也是如此。”
梓涵聽此,更加急迫地繼續問道:“那皇上可是知曉此事?”
“涵兒不說,為父還想不起來,事過五日之久,在朝堂之上,未曾有人提起過,隻有市井流言紛紛揚揚。”
“不好,爹爹,走,咱們馬上求見皇上。”
經梓涵一問,辛文清心中的疑惑漸起,畢竟是在朝堂上打滾多年,很快便想通了梓涵為何會有此疑問。
隨即麵色凝重地看著梓涵,沉重地點點頭道:“走,咱們見皇上去。”
“嗯。”說著,二人步出偏殿。
父女二人在小許公公的帶領下,到達禦書房之時,上官宸正在禦書房中聽付公公稟報所查到的結果,聽到辛文清父女的求見,自然知曉他們前來所為何事,隨即吩咐道:“請他們二人進來吧。”
不一會,辛文清與梓涵前後步了進來,齊齊行了禮,上官宸心不在焉地點點頭,示意他們二人起身,揮了揮手,付公公一甩拂塵,帶著一眾宮人退出禦書房。
父女二人見此,便知上官宸已然知曉他們二人來此所為何事,相互對視一眼,皆從對方的眼中看到了凝重。
上官宸率先出聲對梓涵道:“你哥哥的事,我適才已然知曉,你且放寬心,朕定不會對此事袖手旁觀的。”
梓涵聽的此話,滿心感動,上官宸此話實則在告訴梓涵,他上官宸知曉了此事,不但不會袖手旁觀,反而會以皇上的身份插手此事。
梓涵輕輕搖了搖頭,收斂起心下的動容,道:“皇上,您是一國之君,不能因哥哥之事而勞心。”
“既然你都說我是一國之君,那麽,世間之事沒有一國之君做不到的,你說,是也不是?”
梓涵笑著不予迴應,繼續道:“皇上,梓涵之所以前來求見皇上,實則是有事相求。”
上官宸毫不猶豫地答道:“你說,我答應你。”
上官宸的答案早已在梓涵的預料之中,隨即出聲道:“梓涵想把此事放置到明麵上,梓涵想去京兆尹探望哥哥,問明此事。”
“還有嗎?”
梓涵沉思半響,繼續道:“皇上,梓涵想親自徹查此事還哥哥一個公道。”
雖然上官宸早已知曉,在梓涵的心中,親人的地位遠勝於一切,但此時,他還是不由得吃味。一個女子,為了哥哥,拋頭露麵,讓他不得不吃味。
心中雖吃味,但對於梓涵的要求,上官宸從來不會駁斥,唏噓道:“好吧!”
辛文清在一旁看到二人的一來一迴,對於梓涵這邊,懸著的心終於砰然落地了。
三人在禦書房中做了周詳的計劃,待敲定之時,辛文清對於自己女兒的變化一一看在眼底,老懷慰藉。
上官宸則黯然半響,對於老遊僧的話已信了八成······
第二日,金鑾殿之上,上官宸一身明黃色的龍袍,頭戴金冠,氣勢斐然地端坐在龍椅上。
付公公尖銳的嗓音響起:“皇上有旨,有事稟奏,無事退朝。”
“啟稟皇上,臣有事稟奏。”
辛文清就此點點頭,梓涵沒多做反應,尋了張清香木椅坐下,閉眼深思。前世,此事未發生過,而且現在的時間,距離前世哥哥出事尚且還有一年。
而前世,她自是知曉幕後的罪魁禍首是誰,那麽今世呢?隻是巧合嗎?還是另有陰謀?有如此巧的巧合嗎?
況且此事,不但巧合,而且還處處透著詭異,看似是普通之事,但她知曉,以哥哥的心細及謹慎的性子,不會如此大意地喝醉了酒,那麽便隻有一個可能,哥哥此次著了有心人的算計了。
可算計哥哥的人會是誰呢?誰會這麽做?這麽做對背後之人又有什麽好處呢?還是說這其中又是林姨娘從中作祟?
不對,林姨娘現在被關在家廟中,她派人看守著,無人前來稟報有異樣。等等······她現在人身在宮中,消息怎麽可能傳進宮中呢?
是了,是了,就算林姨娘被關進家廟中,可還有一個——林聰。前世,書房前,林姨娘的一番話不就說明了一切嗎?雖然今世與前世所發生之事略有偏差,但最終的目的卻是一樣的。
哥哥是府中唯一的男丁,那麽將來定會由他繼承昌邑侯府,倘若哥哥出了事,那······接下來,會不會又將重蹈前世的覆轍?家奪人亡?
不,她絕不允許,她重生而來的目的為何?為的就是護住家人,為的是,為親人撐起一片藍天,如果權勢能讓她護住家人,那麽她會用盡一切手段得到——權勢。
想通了這些,梓涵倏然睜開鳳眸,雙眸中銳光乍現,帶著沁入心脾的冷意。
但其中最令梓涵不解的則是,京兆尹難道當真真是鐵麵無私?亦或是,京兆尹的背後有誰在為其撐腰?不論是哪一樣,她皆要弄清楚的,看看,到底是何緣故,讓一個小小的京兆尹絲毫不忌憚丞相府與昌邑侯府。
想到此,隨即出聲詢問道:“爹爹,可了解京兆尹此人?”
“京兆尹?”
“嗯,不瞞爹爹,女兒覺得此事處處透著蹊蹺,而且京兆尹的態度十分可疑。”
“可疑?”
“是,女兒覺得京兆尹此人甚是可疑。”
辛文清沉思半響,沒想出所以然來,旋即搖了搖頭,道:“為父尚未與京兆尹有過來往,但以近幾日所觀察,雖此人一臉正派,實則舉止輕浮不堪。”
“恩,那就是了,爹爹,不知此事已過去幾日了?而哥哥在京兆尹府衙已有幾日了?”
辛文清不解地看向梓涵,想不通,為何梓涵會有此疑問,隨後說道:“已過去五日之久?而桐兒當日便已被綁到京兆尹,涵兒為何會有此疑問?”
梓涵不答,麵色逐漸下沉,略顯急迫地問道:“爹爹,這五日您可有見過哥哥?”
“哎!為父前往京兆尹多次,皆被擋在門外,而你外祖父也是如此。”
梓涵聽此,更加急迫地繼續問道:“那皇上可是知曉此事?”
“涵兒不說,為父還想不起來,事過五日之久,在朝堂之上,未曾有人提起過,隻有市井流言紛紛揚揚。”
“不好,爹爹,走,咱們馬上求見皇上。”
經梓涵一問,辛文清心中的疑惑漸起,畢竟是在朝堂上打滾多年,很快便想通了梓涵為何會有此疑問。
隨即麵色凝重地看著梓涵,沉重地點點頭道:“走,咱們見皇上去。”
“嗯。”說著,二人步出偏殿。
父女二人在小許公公的帶領下,到達禦書房之時,上官宸正在禦書房中聽付公公稟報所查到的結果,聽到辛文清父女的求見,自然知曉他們前來所為何事,隨即吩咐道:“請他們二人進來吧。”
不一會,辛文清與梓涵前後步了進來,齊齊行了禮,上官宸心不在焉地點點頭,示意他們二人起身,揮了揮手,付公公一甩拂塵,帶著一眾宮人退出禦書房。
父女二人見此,便知上官宸已然知曉他們二人來此所為何事,相互對視一眼,皆從對方的眼中看到了凝重。
上官宸率先出聲對梓涵道:“你哥哥的事,我適才已然知曉,你且放寬心,朕定不會對此事袖手旁觀的。”
梓涵聽的此話,滿心感動,上官宸此話實則在告訴梓涵,他上官宸知曉了此事,不但不會袖手旁觀,反而會以皇上的身份插手此事。
梓涵輕輕搖了搖頭,收斂起心下的動容,道:“皇上,您是一國之君,不能因哥哥之事而勞心。”
“既然你都說我是一國之君,那麽,世間之事沒有一國之君做不到的,你說,是也不是?”
梓涵笑著不予迴應,繼續道:“皇上,梓涵之所以前來求見皇上,實則是有事相求。”
上官宸毫不猶豫地答道:“你說,我答應你。”
上官宸的答案早已在梓涵的預料之中,隨即出聲道:“梓涵想把此事放置到明麵上,梓涵想去京兆尹探望哥哥,問明此事。”
“還有嗎?”
梓涵沉思半響,繼續道:“皇上,梓涵想親自徹查此事還哥哥一個公道。”
雖然上官宸早已知曉,在梓涵的心中,親人的地位遠勝於一切,但此時,他還是不由得吃味。一個女子,為了哥哥,拋頭露麵,讓他不得不吃味。
心中雖吃味,但對於梓涵的要求,上官宸從來不會駁斥,唏噓道:“好吧!”
辛文清在一旁看到二人的一來一迴,對於梓涵這邊,懸著的心終於砰然落地了。
三人在禦書房中做了周詳的計劃,待敲定之時,辛文清對於自己女兒的變化一一看在眼底,老懷慰藉。
上官宸則黯然半響,對於老遊僧的話已信了八成······
第二日,金鑾殿之上,上官宸一身明黃色的龍袍,頭戴金冠,氣勢斐然地端坐在龍椅上。
付公公尖銳的嗓音響起:“皇上有旨,有事稟奏,無事退朝。”
“啟稟皇上,臣有事稟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