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四四章秋風起戰鼓擂


    沈明澤來到武威侯府,也就是遼東的紅宮,由於這座府邸依山而建,占地四百五十餘畝,逞狹長型,從山下到半山腰,就需要一千三百個台階。


    沈明澤幾乎以最快的速度,跑到全旭的書房內,他的氣喘籲籲的道:“侯爺,千萬要三思啊,趕緊把報紙收迴來,一旦報紙散發出去,後果就會非常嚴重!”


    全旭有些不以為然的笑道:“能有多嚴重?”


    “隻怕侯爺會成為天下士紳的公敵!”


    “哈哈!”


    全旭大笑起來:“你覺得,現在我就不是士紳之敵了嗎?就在京城,皇宮裏哪天不收到彈劾我的奏章?曹公公來信告訴我,光用來存放彈劾我的奏折,就多達七間屋子!”


    沈明澤作為曾經的士紳,他何嚐不知道全旭所寫的都是實情。宋朝提倡理學的背景,就是因為五代十國那個武夫當國,亂戰不止,血流漂杵,人命賤如草芥的亂世。


    當時的朝廷需要一套理論,來凝聚人心。


    然而,漸漸失控了,理學作為一個政治派係,事實上已經腐朽了。明朝的士紳階級,作為貴族,其實已經失去了貴族的擔當和責任。


    在中國南北朝門閥政治巔峰時期,那個時候的貴族,至少還有貴族精神,比如說,中山靖王之後劉琨,他的一生,可以分為兩個極端。在天下一統,西晉奢靡成風的時候,他是金穀二十四友,出了名的紈絝子弟。


    永嘉之禍開始,他像祖逖一樣,帶著一百多名家仆北上,獨守晉陽十四年,抗擊匈奴。謝安、謝玄,他們作為世族,一樣享受著奢靡的生活,但是,該他們承擔責任的時候,他們卻挺身而出。


    說到這一點,不得不承認,西方奉行的“騎士精神”,確實有存在的理由,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到1914年末,英國有6名上院貴族、16名從男爵,95名上院貴族的兒子、82名從男爵的兒子陣亡。


    在整個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共有20名上院貴族、49名上院貴族繼承人和更多的貴族子弟戰死。英國的伊頓公學以貴族子弟為核心,在5679名參戰的伊頓公學學生中,傷亡率高達45%,遠遠超過其他任何社會群體的參戰率和傷亡率,很多貴族的首位繼承人戰死,在那些擁有3000英畝以上土地的558戶大貴族家庭中,有十分之一的家族繼承人戰死。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的容克貴族基本消失,在8800名參戰的容克貴族家庭出身的軍人中,6400人在戰場上陣亡,500人在戰後自殺,還有500人死於勞改營。


    明朝的貴族,明朝的士紳雖然不全部是混蛋,但是相較而言,比起歐洲的貴族,還差了那麽一點點奉獻精神。


    這個最基本的觀點,就是君子不立危牆之下,太過惜身,俗說秀才造反,十年難成,就是這個原因。


    提起西方的貴族,西方人是尊敬的,但是提起明朝的貴族,也就是士紳階級,老百姓要罵娘的。


    因為他們缺乏擔當和責任。


    言歸正傳,


    全旭豈會不知道這篇文章公開之後會產生什麽樣的後果?


    其實很顯然,隻要這份報紙公開,全旭就會成為天下士紳之敵。可是知道歸知道,全旭為不解決這個問題嗎?


    整個明朝的士紳地主階級,那全部都是要推翻的,全旭其實一直在培養地主,遼東的農民,在中原可以算是地主。


    但是,遼東包括全旭在內,沒有特大型地主。田地上限是一千畝,超過一千畝,就開始實施重稅製度,那樣就得不嚐失。


    所以,即使某個人有十幾個兒子,每個兒子可以獲得一百畝地,那麽,他們也會分家,獨立成戶。要不然,稅收就真正要命了。


    一千九百畝地的收入,沒有九百九十九畝的收入高,因為超過部分是翻倍稅製,這樣以來,再兼並土地就沒有實際上的意義。


    全旭望著沈明澤的擔憂,不以為然的笑道:“如今的大明,其實是一潭死水,你難道對於這種情況就滿意嗎?”


    沈明澤沒有迴答,其實他也不滿意,隻是以他的身份和立場卻是不好開口,而別人又不敢開口。


    “所以啊,要讓這灘水流動起來,最好的辦法莫過於往水裏砸石頭!”


    全旭笑道:“這顆石頭,我已經砸下去了,你見過砸出去的石頭,還有撈迴來的麽??”


    沈明澤的擔心是多餘的,果然,這份報紙雖然加印了五千份,依然供不應求,而且產生了巨大的反響。


    不少人產生了憤慨,也有人集會,可關鍵是自己的小圈子,可沒有報紙傳播廣泛,大家都知道,遼東工商時報一期的銷售量是兩萬多份,現在已經馬上突破三萬份了。


    也就意味著,這個報紙上的文章至少可以有兩三萬人,甚至十萬人看到。


    於是,遼東工商時報就成了戰場。


    沈明澤以為全旭隻是帶兵打仗本事強悍,做生意搞生產非常厲害,可是,論起罵戰的戰鬥力,全旭一點也不弱。


    自第二期開始,工商時報就加印了四個副刊,厚度比原來大了兩倍多,簡直就像一封厚厚的書。


    那些編輯們以為會賠本,事實上,他們想差了,隨著銷量提高,報紙上的廣告費用也越來越高,他們反而賺了更多錢。


    對於士紳文人的斥責,他沒有絲毫的辯解,直接就用數據作出了迴應。


    大明的江山是因為閹黨誤國,親,我可以承認,魏忠賢不是什麽好鳥,諸位能不能解釋一下,為何閹黨在的時候,朝廷一年還能收上幾百萬兩銀子的商稅,可以自從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被打掉之後,權力到了你們這些文官手上,一年卻隻收上來幾十萬兩銀子?


    雖然有的網文裏寫到,偌大的一個明朝,在那幫文人大儒們的治理下,一年收上來的商稅,總共也沒有超過十兩。


    這個數據其實不太對的,崇禎朝商稅最高是六十九萬餘兩,最低則是二十一萬餘兩,減少了十分之九這是肯定的,但是,沒有十兩銀子那麽誇張。


    然而問題是,現在的遼東,一個規模稍大的一點的工廠,一年交稅都不止十幾萬兩銀子,就像規模最大的造船廠,一年的稅金超過百分兩銀子了。


    麵對這個問題,文人們依舊有借口,他們把問題推到了貪官身上,比如現在被罷免的錢龍錫又被拉出來鞭屍。


    都是以他為首的貪官汙吏們幹的,幾個敗類不代表所有文人都是壞蛋,反正錢龍錫已經倒台,也不會跳出來咬他們一口,大家劃清界線就好。


    全旭再次提筆奮戰。


    自尊不是吹出來的,不是文人的筆杆子寫出來的,也不是靠那些嘴炮黨成天噴天噴地噴出來的,尊嚴是做出來的,是打出來的。


    是千千萬萬的將士在戰場浴血犧牲,是無數農民不計個人得失,日夜奮戰在地裏田間,五征漠北,七下西洋,那背後是無數工匠辛勤的汗水,是將士們的不計得失,無私奉獻。


    一石激起千層浪,可讓人意外的是,當全旭這篇文章刊登出來,被他通篇嘲諷的士紳階級,卻集體失聲了。


    不是不想反駁,而是根本無法反駁。


    如果說,全旭第一篇文章是毫不留情的掀掉了士紳階級身上最後一塊遮羞布,讓無數士紳因此而羞愧得無地自容,甚至是惱羞成怒的話,那麽他的這篇文章,則是給了絕大多數人以真正的自信和自豪,也讓他們看到了真正的希望。


    正如他所說,大明有最優秀的軍人,最勤勞的工人和農民,最無私的知識份子,這樣一個國家,有什麽理由不富強?


    西洋人算什麽?


    倭寇算個毛線?


    建奴又算什麽?


    在萬曆朝時期,努爾哈赤還是李成梁的一介家奴呢,還怕治不了他們?


    在不久的將來,全旭會用鋼鐵淹沒他們。


    ……


    寧古塔城,大金汗國的王宮。


    說是王宮,甚至比不上全旭的武威侯府,別說武威侯府了,甚至比不上袁世卿自己置辦的院子。袁世卿現在也算是有錢人了,他足足給他的兒子袁宗第在遼東買了宅基地,麵積足足有十七八畝的樣子。


    作為皇太極最信任的人,負責新軍指揮的人選,卻成了為代善和多爾袞以及豪格。


    三人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向皇太極匯報火器軍隊的訓練情況。


    現在胖老八已經瘦多了,大金國那越來越惡劣的形勢讓他寢食不安,連頭發都白了許多。


    養活一支職業軍隊和全民皆兵的奴隸製軍隊,完全是兩個概念。以前的時候,皇太極根本就不用管各旗的甲士如何生活,該打仗的時候,把他們召集起來就行了。


    現在倒好,從吃、喝、拉、撒,全部都是包辦,最關鍵是西洋人的火槍可不便宜,特別是火藥。


    一輪齊射下去,幾十上百兩銀子就沒了。


    見多爾袞和代善、豪格進來,他難得的露出笑容,問:“這麽快就迴來了?訓練可還順利?”


    多爾袞恭敬的說:“迴汗王的話,臣弟率麾下三千甲士已經可以出色的完成訓練任務,受得西夷教官的一致好評?”


    皇太極冰冷的道:“秋風已起,該讓勇士們動動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明末有套房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tx程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tx程誌並收藏我在明末有套房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