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送走了趙夫子,曾毅在旁邊小心的扶著大祖父的胳膊,想讓其進屋坐下。
“不進去了,屋子裏悶的慌。”
曾泰輕擺了擺手,示意曾毅不用扶他:“大祖父還有一把子力氣呢,別小瞧了大祖父。”
爽朗的笑聲,若是不知道的,真以為是五十多歲的人在發笑。
“小幺啊,你這下算是如願了吧?”
曾泰輕笑眯眯的看著曾毅,雖然笑意濃鬱,可曾毅畢竟不是真正的小孩子,到底是看出了這笑容底下的些許憂慮。
撓了撓頭,曾毅有些不解的道:“大祖父不開心?”
曾泰輕楞了一下,根本就沒想到曾毅會這麽反問他一句,不過,到底薑是老的辣,眼中閃過一道欣賞的目光。
深吸了口氣,曾泰輕道:“識字,是好事,可科考,未必是好事啊。”
“你也別想著是大祖父打擊你。”
“這世上識字的人多了,懂得詩詞歌賦的人也不少,可最終能夠金榜題名的,能有幾個?”
“金榜題名的終究是少數,而落榜倒是正常。”
“當年,你二堂叔……你二堂叔該比你爹年紀大吧?”
曾泰輕說到一半,楞了許久,似乎是在迴憶到底誰打誰小,不過,最終還是搖了搖頭,道:“老了,還是老了啊,這記性啊,不成了,總是忘。”
“當年,大祖父和你祖父吵架了,也就分開了,誰大誰小的,其實也就是打探來的消息,到是真記不準了。”
“就隨著咱家這邊說吧。”
曾泰輕的身體雖然健朗,可終究上了年紀,說話也絮叨了起來,講了半晌,等於還是讓曾毅隨著自家這邊,稱唿自家老二為堂叔。
甚至,都忘了詢問一下曾毅他父親的年紀。
亦或者,曾泰輕心裏還是有那麽些的印象的,但是不夠準確。
“當年,你二堂叔,早早的就中了秀才,家裏想著祖宗保佑,總算是能光宗耀祖了,可誰曾想,之後的科考,舉人一直落榜,就是不中。”
“連續三次啊,直到第三次,總算是中了,之後倒是順利,雖說總是吊著尾,可也都能金榜題名。”
“如今啊,還混了個五品的位置坐著。”
“咱們金堂縣的縣令,還沒你堂叔官大,也就知府才比你堂叔的官大,同知也就和你堂叔平坐而論。”
“逢年過節的,這些個當官的,總是會差人往咱家裏送些東西。”
“都到是咱們家現在顯赫起來了,都到是讀書好。”
“可當年你堂叔的同窗好友,可以說是全部落榜,現在還是秀才的都有。”
“這還是好的,甚至有些你堂叔年幼時的玩伴,聽你堂伯提起,連個秀才都不是,白費了那麽些時間。”
曾泰輕畢竟年紀大了,這些話,幾乎是說一句停一下,然後休息好大一會,方才會說下一句。
不過,曾毅倒是也有耐心,一直安靜的站著,聽曾泰輕往下說。
以曾毅這幾天對大祖父的了解,這話,大祖父定然不會是用來打擊自己,也肯定不會是閑來感概,肯定是有目地的。
果然,曾泰輕又嘮叨了一會,大多都是堂叔和同鄉同窗的對比之類的,之後看著曾毅,道:“小幺啊,大祖父知道你想參加科考,可科考,難啊。”
“金榜題名,自然是好的,一家子跟著光宗耀祖,日後走起路來也能挺直了胸膛,縣裏官差也不敢輕易得罪。”
“可若落榜了,也是正常。”
“你明白大祖父的意思麽?”
曾毅點了點頭,大祖父的意思,他其實早就聽出來個大概了。
這倒並非是在打擊他,而是先給他打個預防針,到時候,若是能金榜題名,自然是最好不過的。
可若萬一落榜了,不能就此一蹶不起,若是如此,等於是毀了自己。
曾毅豈會不知科考的殘酷性?
深吸了口氣,曾毅臉上故意做出輕鬆的表情,奈何,這個話題著實讓人難以放鬆,最終,隻能苦笑著道:“大祖父,您放心吧,您說的這些,孫兒都懂,也都明白。”
“科考,不僅僅是有才學就行,還要看運氣。”
“若是幾次不中,孫兒自然知道迴頭,斷不會就此一蹶不振。”
點了點頭,曾泰輕臉上閃過一絲喜色,自家孫子能這麽明理,自然是好的,若不然,真日後也成了他口中那些落榜後自暴自棄,一蹶不振的文人,他真是沒法和自家二弟交代的。
“你能明白這些就好。”
曾泰輕摸了摸曾毅的小腦袋,雖然他也知道,有些事情,能說出來,可真事到臨頭了,不一定真會這麽去做,可到底是先給提了個醒。
雖然今個這話有些晦氣,可該說的,還要說,他這個大祖父現在不說,以後,指不定就沒機會說了。
他今年已經花甲之年了,六十五歲的高齡,人生七十古來稀,他還有幾年好活的?
所以,如今做事,曾泰輕習慣提前說,提前做,他怕晚上躺床上,就在睜不開眼了。
“行了,今兒個也別用功了,好好玩玩,等明兒個拜了聖人,跟了夫子,可就要好好用功,不能偷懶了。”
“到時候,你要是敢偷懶,大祖父瞧見了,可是不依的。”
曾泰輕笑著,緩和了下氣氛,他是能看出自家這個小幺的誌氣的,也就是如此,才會說出剛才那番話提前讓他心裏有個準備。
不過,在曾泰輕看來,自家這個孫子,有些老成,這也不怎麽好。
“剛才夫子不是說還要學習禮節麽?”
曾毅撓了撓腦袋,有些不解的瞧著大祖父,他對這些禮節可是一竅不通的,真要是今兒個不學,明兒個準搞砸。
曾泰輕聞言哈哈大笑,聲音爽朗:“放心玩去吧,什麽禮節不禮節的,你懂不懂都成,就你這小腦袋瓜,就今兒個這半天,能記住麽?”
“你夫子也就是說說,明個自會一步步交你怎麽做的。”
曾毅楞了一下,隨即也明白了,那些五六歲就開始蒙學的,怎麽可能記住這麽多繁雜的禮節,可不都是到時候夫子怎麽說,他們怎麽做就成了。
“不進去了,屋子裏悶的慌。”
曾泰輕擺了擺手,示意曾毅不用扶他:“大祖父還有一把子力氣呢,別小瞧了大祖父。”
爽朗的笑聲,若是不知道的,真以為是五十多歲的人在發笑。
“小幺啊,你這下算是如願了吧?”
曾泰輕笑眯眯的看著曾毅,雖然笑意濃鬱,可曾毅畢竟不是真正的小孩子,到底是看出了這笑容底下的些許憂慮。
撓了撓頭,曾毅有些不解的道:“大祖父不開心?”
曾泰輕楞了一下,根本就沒想到曾毅會這麽反問他一句,不過,到底薑是老的辣,眼中閃過一道欣賞的目光。
深吸了口氣,曾泰輕道:“識字,是好事,可科考,未必是好事啊。”
“你也別想著是大祖父打擊你。”
“這世上識字的人多了,懂得詩詞歌賦的人也不少,可最終能夠金榜題名的,能有幾個?”
“金榜題名的終究是少數,而落榜倒是正常。”
“當年,你二堂叔……你二堂叔該比你爹年紀大吧?”
曾泰輕說到一半,楞了許久,似乎是在迴憶到底誰打誰小,不過,最終還是搖了搖頭,道:“老了,還是老了啊,這記性啊,不成了,總是忘。”
“當年,大祖父和你祖父吵架了,也就分開了,誰大誰小的,其實也就是打探來的消息,到是真記不準了。”
“就隨著咱家這邊說吧。”
曾泰輕的身體雖然健朗,可終究上了年紀,說話也絮叨了起來,講了半晌,等於還是讓曾毅隨著自家這邊,稱唿自家老二為堂叔。
甚至,都忘了詢問一下曾毅他父親的年紀。
亦或者,曾泰輕心裏還是有那麽些的印象的,但是不夠準確。
“當年,你二堂叔,早早的就中了秀才,家裏想著祖宗保佑,總算是能光宗耀祖了,可誰曾想,之後的科考,舉人一直落榜,就是不中。”
“連續三次啊,直到第三次,總算是中了,之後倒是順利,雖說總是吊著尾,可也都能金榜題名。”
“如今啊,還混了個五品的位置坐著。”
“咱們金堂縣的縣令,還沒你堂叔官大,也就知府才比你堂叔的官大,同知也就和你堂叔平坐而論。”
“逢年過節的,這些個當官的,總是會差人往咱家裏送些東西。”
“都到是咱們家現在顯赫起來了,都到是讀書好。”
“可當年你堂叔的同窗好友,可以說是全部落榜,現在還是秀才的都有。”
“這還是好的,甚至有些你堂叔年幼時的玩伴,聽你堂伯提起,連個秀才都不是,白費了那麽些時間。”
曾泰輕畢竟年紀大了,這些話,幾乎是說一句停一下,然後休息好大一會,方才會說下一句。
不過,曾毅倒是也有耐心,一直安靜的站著,聽曾泰輕往下說。
以曾毅這幾天對大祖父的了解,這話,大祖父定然不會是用來打擊自己,也肯定不會是閑來感概,肯定是有目地的。
果然,曾泰輕又嘮叨了一會,大多都是堂叔和同鄉同窗的對比之類的,之後看著曾毅,道:“小幺啊,大祖父知道你想參加科考,可科考,難啊。”
“金榜題名,自然是好的,一家子跟著光宗耀祖,日後走起路來也能挺直了胸膛,縣裏官差也不敢輕易得罪。”
“可若落榜了,也是正常。”
“你明白大祖父的意思麽?”
曾毅點了點頭,大祖父的意思,他其實早就聽出來個大概了。
這倒並非是在打擊他,而是先給他打個預防針,到時候,若是能金榜題名,自然是最好不過的。
可若萬一落榜了,不能就此一蹶不起,若是如此,等於是毀了自己。
曾毅豈會不知科考的殘酷性?
深吸了口氣,曾毅臉上故意做出輕鬆的表情,奈何,這個話題著實讓人難以放鬆,最終,隻能苦笑著道:“大祖父,您放心吧,您說的這些,孫兒都懂,也都明白。”
“科考,不僅僅是有才學就行,還要看運氣。”
“若是幾次不中,孫兒自然知道迴頭,斷不會就此一蹶不振。”
點了點頭,曾泰輕臉上閃過一絲喜色,自家孫子能這麽明理,自然是好的,若不然,真日後也成了他口中那些落榜後自暴自棄,一蹶不振的文人,他真是沒法和自家二弟交代的。
“你能明白這些就好。”
曾泰輕摸了摸曾毅的小腦袋,雖然他也知道,有些事情,能說出來,可真事到臨頭了,不一定真會這麽去做,可到底是先給提了個醒。
雖然今個這話有些晦氣,可該說的,還要說,他這個大祖父現在不說,以後,指不定就沒機會說了。
他今年已經花甲之年了,六十五歲的高齡,人生七十古來稀,他還有幾年好活的?
所以,如今做事,曾泰輕習慣提前說,提前做,他怕晚上躺床上,就在睜不開眼了。
“行了,今兒個也別用功了,好好玩玩,等明兒個拜了聖人,跟了夫子,可就要好好用功,不能偷懶了。”
“到時候,你要是敢偷懶,大祖父瞧見了,可是不依的。”
曾泰輕笑著,緩和了下氣氛,他是能看出自家這個小幺的誌氣的,也就是如此,才會說出剛才那番話提前讓他心裏有個準備。
不過,在曾泰輕看來,自家這個孫子,有些老成,這也不怎麽好。
“剛才夫子不是說還要學習禮節麽?”
曾毅撓了撓腦袋,有些不解的瞧著大祖父,他對這些禮節可是一竅不通的,真要是今兒個不學,明兒個準搞砸。
曾泰輕聞言哈哈大笑,聲音爽朗:“放心玩去吧,什麽禮節不禮節的,你懂不懂都成,就你這小腦袋瓜,就今兒個這半天,能記住麽?”
“你夫子也就是說說,明個自會一步步交你怎麽做的。”
曾毅楞了一下,隨即也明白了,那些五六歲就開始蒙學的,怎麽可能記住這麽多繁雜的禮節,可不都是到時候夫子怎麽說,他們怎麽做就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