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嫻和康宜文倆人去開了院門。
吳天蘭麵帶笑容站在門口,隻是這笑容與平日爽朗的笑容有些不同,帶著些許的局促。
曉嫻看著她溫柔一笑,說道:“大嫂,進屋坐吧。”
吳天蘭抓抓腦袋,訕訕的笑著說道:“宜文,曉嫻,今兒聽說你們想買個書僮不是是?”
“嗯,是啊?大嫂,怎麽了?你是不是有合適的人兒可以引薦啊?”曉嫻笑著問道。
若吳天蘭要真是有合適的人選,那倒省了心,找人牙子買的書僮,一時半會兒哪兒知道他的品性到底怎樣啊。
吳天蘭臉紅了紅,突然一把從自己的身後拽出一個男孩來,向曉嫻和康宜文倆人麵前一推,麵有緊張之色的問道:“宜文,曉嫻,你們倆看他成不成?”
男孩生得眉清目秀,皮膚微黑,身型雖瘦卻結實,臉上帶著羞澀的笑容。因吳天蘭體型魁梧,他先前一直站在她的身後,曉嫻他們倒沒有發覺。
這男孩第一眼瞧著是不錯,可是曉嫻和康宜文倆人卻大感驚訝的同聲問道:“大嫂,你怎麽舍得讓你家二小子去做書僮?”
原來這男孩是吳天蘭的小兒子,叫張二毛,一直跟在父親身後做瓦匠,這就是為什麽雖然生得瘦,卻並不顯弱的原因。
這個問題。不等吳天蘭迴答,張二毛倒搶著迴答了:“三叔三嬸,我……我不想跟在爹後麵做瓦匠,我想跟在三叔後麵讀書識字。”
曉嫻和康宜文倆人看了眼,有些意外張二毛的想法。
吳天蘭立馬說道:“是啊,這不馬上要插秧了。你大哥就帶著兩小子迴家了。剛剛我與他們嘮嗑時,就隨口說了你們想找書僮一事。誰料我話音剛落,這臭小子就嚷嚷著要跟著你。我與你大哥商量了下,想著這是好事。隻是不知這臭小子能否有這好福氣,能讓宜文調教調教。”
這下倒讓曉嫻和康宜文倆人有些為難起來,因為書僮畢竟是伺候人的活兒。他們怎好答應吳天蘭這要求。張二毛他們倆人接觸過幾次,這孩子是還不錯,雖然沒讀過書。隻是跟在父親後麵做手藝,但性子溫和,挺懂禮的,他們也很喜歡。
張二毛見他們倆人沒開口,急了,趕緊說道:“三叔三嬸,您放心。我什麽事都會做的,洗衣做飯都行的。”
“二毛。你先迴去,我和你娘說幾句話兒。”曉嫻笑著應道。
張二毛麵上頓現失望之色,但還是聽話的先迴去了。
曉嫻和康宜文倆人將吳天蘭迎進堂屋內坐下,曉嫻直接說道:“大嫂,書僮可是個伺候人的活兒,你怎麽想著讓二毛來做啊?”
吳天蘭有些羞澀的笑著說道:“宜文,曉嫻不瞞你們說吧,二毛有這想法,我和你大哥都很高興。我們家好幾代人,都是做手藝的,沒一個識文斷字的學問人。我們就想著讓二毛跟在宜文後麵,受些他的影響,也多識幾個字。
不過,有一點我倒說清楚啊,我們讓二毛來做書僮,可不是賣他啊。我們不要你們一文錢,等宜文從京城迴來之後,若覺得這小子還有用,就讓他繼續跟著宜文。若覺得這小子不堪用,那就讓他迴來,還跟他老子做手藝去。
二毛這孩子比較勤快,別看他才十三歲,但肩能挑百把斤的擔子,又會洗衣做飯,在外麵做事,你大哥和大毛的衣裳都是他洗。要是大毛,我定也不會答應的。宜文,曉嫻,你們倆看怎麽樣?”
她眼神灼灼的看著曉嫻夫婦,裏麵有著殷切的希望。
其實吳天蘭夫婦倆人還有另一層意思,想著若康宜文真能一朝高中入朝做了官,那麽跟在他後麵做書僮,也是份體麵的事兒,遠勝於辛苦的在外麵爬高就低的壘牆塌灰。若不能高中,那麽迴來後,再繼續做手藝就是,大不了耽擱一年的時間,但起碼能識些字,反正二毛年紀還小。
康宜文和曉嫻倆人也覺得挺好,且吳天蘭如此真誠的要求,他們笑著應了,很開心,沒想到書僮一事會如此圓滿的解決,心裏踏實了。
這些日子,秦氏依然過來幫曉嫻他們喂喂豬和雞鴨,不過,他們並沒有遇上而已,明日就要插秧了,曉嫻和吳天蘭將鋪子裏裏外外收拾好,關好門窗,帶著東西迴家去了。
銀橋鎮像曉嫻這樣的生意人不少,既有鋪子又有田地,此時正到了插秧的時節,許多人都關了鋪子,集中時間趕緊將秧苗給插下去。
曉嫻原本是想雇人插秧的,可吳天蘭家也要插秧,且康慶昌也發了話,雖然分了家,但幹活做事還要像以前一樣,一家人一起做,除了秦氏和康宜英倆人在家做飯以外,其他所有人都下田。且這個時節所有人家都有活要忙,一時半會兒想雇人還真是有點兒難度。
可能大家都忙著迴家做農活了吧,街上的行人少了,生意也淡了許多,曉嫻隻好也將鋪子關了,並貼了告示,讓想吃餃子的客人們七日之後再來。
不過,當他們倆人到家時,再次見到秦氏在他們家中,不過,沒有見過秦葉紅。
倆人愣了愣,都立在門口沒動,同時想著她又來做什麽。
他們倆人發愣,秦氏不愣,笑吟吟的迎了上來,親昵的握住曉嫻的手,溫和的說道:“曉嫻迴來了,身子好些了沒有?”
曉嫻腦子當機了三秒鍾,想著這是不是幻覺,身旁的康宜文同樣一臉的不相信,不相信秦氏竟然不計較自己與她的爭吵。
“哦。好些了,謝謝娘關心。”曉嫻緩過神來,笑了笑應著,輕輕掙了下,將自己的手從她手心中給抽了迴來。
她這才發現自己身上起了許多的雞皮疙瘩,為秦氏的反常。
秦氏笑著擺手道:“傻孩子。和娘還說什麽謝字。明兒要插秧了,你們可都得受累,我特意殺了隻雞,替你們補補身子。晚上你們倆人都迴去吃飯啊。”
“不用了,我們在家裏吃就行了。”康宜文主動拒絕了,秦氏給他一種‘黃數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的感覺。
秦氏嗔瞪了他一眼道:“娘讓你們迴去吃就迴去吃,你瞧曉嫻這些日子都瘦了,先不說了。娘迴去做飯,等會兒你們一起過去啊。”
然後不等曉嫻他們再說什麽,她就匆匆的出門走了。
“你娘……她竟然沒有生你的氣?真是奇怪。”曉嫻看著秦氏的背影,搖頭說道。
“我也奇怪,不管,我們不去吃飯就是。”康宜文說道。
曉嫻點點頭,然後去忙著收拾家裏和院子。不過,到傍晚時分康慶昌卻親自來喊他們倆人去吃飯。他們隻得去了。
桌上的菜挺豐盛的,有雞有魚有肉,沒有喊康宜富夫婦,隻是讓康秀才來了。康慶昌挺高興的,滿麵紅光,替康宜文也倒了一小盅酒:“來,宜文,陪爹喝一杯,咱們爺兒倆可是有些日子沒在一起吃飯了。”
康宜文本不想喝,見康慶昌這樣也就沒有拒絕,笑著道:“好。”
“快進來。”秦氏刻意壓低的聲音傳來,曉嫻和康宜文扭頭看過去。
隻見秦氏站在門口,對著門外的秦葉紅喊道。
秦葉紅頭垂得很低,隻看得見滿頭的黑發,不見臉龐,雙手捏著衣角,不大情願的進了屋子。秦氏拉著她在曉嫻麵前站定,有些威嚴的說道:“葉紅,要對你三表嫂說什麽,趕緊說。”
“娘,這是做什麽?”曉嫻蹙了蹙眉頭,起身站了起來,指了指像犯人似的秦葉紅問道。
秦氏麵對曉嫻立馬換上一副慈祥的笑臉道:“曉嫻啊,葉紅年紀小,有時候說話做事可能有些過,惹了你不高興,背地裏我也說了她,她也曉得錯了。今兒呢就讓她給你說道個歉,以往的那些事你就莫放在心上了啊。”
哦,原來是這事啊!曉嫻雖意外,卻並不打算拒絕,她絕對受得起秦葉紅的道歉。於是她沒有說推辭不用之類的話語,而是帶著淡淡的笑容看向秦葉紅。
秦葉紅在心裏暗罵了一句曉嫻,但大家都在看著她,秦氏的話已說了出去,她隻好低聲道:“三表嫂,對不起,以前是我不對,不該對你說那些話,請你大仁大量,不要和我計較,往後我不會了。”
當著康宜文的麵,如此丟人,她恨得要死,雙頰燙得像火一樣。
“嗯,希望你能說到做到。”曉嫻淡淡的應了,不否認她先前做錯了。
“曉嫻,你放心,葉紅往後定不會如此了,好了,大家都吃飯吧。”秦氏一旁打著圓場。
秦葉紅暗暗咬了咬牙,想著這個仇一定要找機會報報。
曉嫻沒有忽略她眸底的恨意,在心裏輕笑了下,沒有說什麽,低頭去吃飯。心裏在想著,秦氏今兒特意請自己和康宜文來吃飯,看樣子就是為了讓秦葉紅道歉,她對秦葉紅還真不是一般的上心啊。
飯後,因明天要起早去拔秧,曉嫻和康宜文倆人就起身先迴家,剛出堂屋的大門,就聽到東廂那麵傳來了吵鬧聲,其中夾雜著林氏和孩子的哭喊聲。
吳天蘭麵帶笑容站在門口,隻是這笑容與平日爽朗的笑容有些不同,帶著些許的局促。
曉嫻看著她溫柔一笑,說道:“大嫂,進屋坐吧。”
吳天蘭抓抓腦袋,訕訕的笑著說道:“宜文,曉嫻,今兒聽說你們想買個書僮不是是?”
“嗯,是啊?大嫂,怎麽了?你是不是有合適的人兒可以引薦啊?”曉嫻笑著問道。
若吳天蘭要真是有合適的人選,那倒省了心,找人牙子買的書僮,一時半會兒哪兒知道他的品性到底怎樣啊。
吳天蘭臉紅了紅,突然一把從自己的身後拽出一個男孩來,向曉嫻和康宜文倆人麵前一推,麵有緊張之色的問道:“宜文,曉嫻,你們倆看他成不成?”
男孩生得眉清目秀,皮膚微黑,身型雖瘦卻結實,臉上帶著羞澀的笑容。因吳天蘭體型魁梧,他先前一直站在她的身後,曉嫻他們倒沒有發覺。
這男孩第一眼瞧著是不錯,可是曉嫻和康宜文倆人卻大感驚訝的同聲問道:“大嫂,你怎麽舍得讓你家二小子去做書僮?”
原來這男孩是吳天蘭的小兒子,叫張二毛,一直跟在父親身後做瓦匠,這就是為什麽雖然生得瘦,卻並不顯弱的原因。
這個問題。不等吳天蘭迴答,張二毛倒搶著迴答了:“三叔三嬸,我……我不想跟在爹後麵做瓦匠,我想跟在三叔後麵讀書識字。”
曉嫻和康宜文倆人看了眼,有些意外張二毛的想法。
吳天蘭立馬說道:“是啊,這不馬上要插秧了。你大哥就帶著兩小子迴家了。剛剛我與他們嘮嗑時,就隨口說了你們想找書僮一事。誰料我話音剛落,這臭小子就嚷嚷著要跟著你。我與你大哥商量了下,想著這是好事。隻是不知這臭小子能否有這好福氣,能讓宜文調教調教。”
這下倒讓曉嫻和康宜文倆人有些為難起來,因為書僮畢竟是伺候人的活兒。他們怎好答應吳天蘭這要求。張二毛他們倆人接觸過幾次,這孩子是還不錯,雖然沒讀過書。隻是跟在父親後麵做手藝,但性子溫和,挺懂禮的,他們也很喜歡。
張二毛見他們倆人沒開口,急了,趕緊說道:“三叔三嬸,您放心。我什麽事都會做的,洗衣做飯都行的。”
“二毛。你先迴去,我和你娘說幾句話兒。”曉嫻笑著應道。
張二毛麵上頓現失望之色,但還是聽話的先迴去了。
曉嫻和康宜文倆人將吳天蘭迎進堂屋內坐下,曉嫻直接說道:“大嫂,書僮可是個伺候人的活兒,你怎麽想著讓二毛來做啊?”
吳天蘭有些羞澀的笑著說道:“宜文,曉嫻不瞞你們說吧,二毛有這想法,我和你大哥都很高興。我們家好幾代人,都是做手藝的,沒一個識文斷字的學問人。我們就想著讓二毛跟在宜文後麵,受些他的影響,也多識幾個字。
不過,有一點我倒說清楚啊,我們讓二毛來做書僮,可不是賣他啊。我們不要你們一文錢,等宜文從京城迴來之後,若覺得這小子還有用,就讓他繼續跟著宜文。若覺得這小子不堪用,那就讓他迴來,還跟他老子做手藝去。
二毛這孩子比較勤快,別看他才十三歲,但肩能挑百把斤的擔子,又會洗衣做飯,在外麵做事,你大哥和大毛的衣裳都是他洗。要是大毛,我定也不會答應的。宜文,曉嫻,你們倆看怎麽樣?”
她眼神灼灼的看著曉嫻夫婦,裏麵有著殷切的希望。
其實吳天蘭夫婦倆人還有另一層意思,想著若康宜文真能一朝高中入朝做了官,那麽跟在他後麵做書僮,也是份體麵的事兒,遠勝於辛苦的在外麵爬高就低的壘牆塌灰。若不能高中,那麽迴來後,再繼續做手藝就是,大不了耽擱一年的時間,但起碼能識些字,反正二毛年紀還小。
康宜文和曉嫻倆人也覺得挺好,且吳天蘭如此真誠的要求,他們笑著應了,很開心,沒想到書僮一事會如此圓滿的解決,心裏踏實了。
這些日子,秦氏依然過來幫曉嫻他們喂喂豬和雞鴨,不過,他們並沒有遇上而已,明日就要插秧了,曉嫻和吳天蘭將鋪子裏裏外外收拾好,關好門窗,帶著東西迴家去了。
銀橋鎮像曉嫻這樣的生意人不少,既有鋪子又有田地,此時正到了插秧的時節,許多人都關了鋪子,集中時間趕緊將秧苗給插下去。
曉嫻原本是想雇人插秧的,可吳天蘭家也要插秧,且康慶昌也發了話,雖然分了家,但幹活做事還要像以前一樣,一家人一起做,除了秦氏和康宜英倆人在家做飯以外,其他所有人都下田。且這個時節所有人家都有活要忙,一時半會兒想雇人還真是有點兒難度。
可能大家都忙著迴家做農活了吧,街上的行人少了,生意也淡了許多,曉嫻隻好也將鋪子關了,並貼了告示,讓想吃餃子的客人們七日之後再來。
不過,當他們倆人到家時,再次見到秦氏在他們家中,不過,沒有見過秦葉紅。
倆人愣了愣,都立在門口沒動,同時想著她又來做什麽。
他們倆人發愣,秦氏不愣,笑吟吟的迎了上來,親昵的握住曉嫻的手,溫和的說道:“曉嫻迴來了,身子好些了沒有?”
曉嫻腦子當機了三秒鍾,想著這是不是幻覺,身旁的康宜文同樣一臉的不相信,不相信秦氏竟然不計較自己與她的爭吵。
“哦。好些了,謝謝娘關心。”曉嫻緩過神來,笑了笑應著,輕輕掙了下,將自己的手從她手心中給抽了迴來。
她這才發現自己身上起了許多的雞皮疙瘩,為秦氏的反常。
秦氏笑著擺手道:“傻孩子。和娘還說什麽謝字。明兒要插秧了,你們可都得受累,我特意殺了隻雞,替你們補補身子。晚上你們倆人都迴去吃飯啊。”
“不用了,我們在家裏吃就行了。”康宜文主動拒絕了,秦氏給他一種‘黃數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的感覺。
秦氏嗔瞪了他一眼道:“娘讓你們迴去吃就迴去吃,你瞧曉嫻這些日子都瘦了,先不說了。娘迴去做飯,等會兒你們一起過去啊。”
然後不等曉嫻他們再說什麽,她就匆匆的出門走了。
“你娘……她竟然沒有生你的氣?真是奇怪。”曉嫻看著秦氏的背影,搖頭說道。
“我也奇怪,不管,我們不去吃飯就是。”康宜文說道。
曉嫻點點頭,然後去忙著收拾家裏和院子。不過,到傍晚時分康慶昌卻親自來喊他們倆人去吃飯。他們隻得去了。
桌上的菜挺豐盛的,有雞有魚有肉,沒有喊康宜富夫婦,隻是讓康秀才來了。康慶昌挺高興的,滿麵紅光,替康宜文也倒了一小盅酒:“來,宜文,陪爹喝一杯,咱們爺兒倆可是有些日子沒在一起吃飯了。”
康宜文本不想喝,見康慶昌這樣也就沒有拒絕,笑著道:“好。”
“快進來。”秦氏刻意壓低的聲音傳來,曉嫻和康宜文扭頭看過去。
隻見秦氏站在門口,對著門外的秦葉紅喊道。
秦葉紅頭垂得很低,隻看得見滿頭的黑發,不見臉龐,雙手捏著衣角,不大情願的進了屋子。秦氏拉著她在曉嫻麵前站定,有些威嚴的說道:“葉紅,要對你三表嫂說什麽,趕緊說。”
“娘,這是做什麽?”曉嫻蹙了蹙眉頭,起身站了起來,指了指像犯人似的秦葉紅問道。
秦氏麵對曉嫻立馬換上一副慈祥的笑臉道:“曉嫻啊,葉紅年紀小,有時候說話做事可能有些過,惹了你不高興,背地裏我也說了她,她也曉得錯了。今兒呢就讓她給你說道個歉,以往的那些事你就莫放在心上了啊。”
哦,原來是這事啊!曉嫻雖意外,卻並不打算拒絕,她絕對受得起秦葉紅的道歉。於是她沒有說推辭不用之類的話語,而是帶著淡淡的笑容看向秦葉紅。
秦葉紅在心裏暗罵了一句曉嫻,但大家都在看著她,秦氏的話已說了出去,她隻好低聲道:“三表嫂,對不起,以前是我不對,不該對你說那些話,請你大仁大量,不要和我計較,往後我不會了。”
當著康宜文的麵,如此丟人,她恨得要死,雙頰燙得像火一樣。
“嗯,希望你能說到做到。”曉嫻淡淡的應了,不否認她先前做錯了。
“曉嫻,你放心,葉紅往後定不會如此了,好了,大家都吃飯吧。”秦氏一旁打著圓場。
秦葉紅暗暗咬了咬牙,想著這個仇一定要找機會報報。
曉嫻沒有忽略她眸底的恨意,在心裏輕笑了下,沒有說什麽,低頭去吃飯。心裏在想著,秦氏今兒特意請自己和康宜文來吃飯,看樣子就是為了讓秦葉紅道歉,她對秦葉紅還真不是一般的上心啊。
飯後,因明天要起早去拔秧,曉嫻和康宜文倆人就起身先迴家,剛出堂屋的大門,就聽到東廂那麵傳來了吵鬧聲,其中夾雜著林氏和孩子的哭喊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