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第二百七十三章初封伯爵
王平安手裏捧著茶,但卻沒有喝,他道:“臣在徐州時,汴宋二州曾遭了水災,欽差尉遲大人被皇上派往此地賑災,偶然間和臣遇上,曾對臣說起百姓受災之苦,並說了一些新的賑災方法,但尉遲大人事忙,說完之後,便去別的地方安撫百姓了!”
群臣們一起點頭,紛紛道:“原來那篇賑災新法,最開始竟是敬德公提出來的啊!”
尉遲恭撫了撫額頭,心想:“真不好意思,讓無病把功勞分給我了,其實這事和我沒什麽太大關係,都是他的主意啊,他竟當眾分功給我。這孩子真夠義氣,老夫很喜歡你啊!”
李世民嗯了聲,衝尉遲恭點頭笑道:“敬德,果然薑還是老的辣,你能有此想法,並傳授給晚輩,自己並不居功,實為難得,當為群臣之楷模啊!”
尉遲恭老臉一紅,忙欠身道:“老臣謝皇上誇獎,老臣當時也是靈光一閃,才有了新法的粗略想法,如果不是皇上派老臣去賑災,怕老臣的靈光怎麽閃,也是閃不出來賑災新法的!”
群臣紛紛道:“看來新法之出現,還是由於皇上英明所致,如不是皇上派敬德去徐州,哪可能會有賑災新法的出現呢!”
吹捧一番,大家一致表示,找到賑災新法的源頭了,就是因為皇上英明啊,都是皇上的功勞,和別人是沒有關係的!
李世民摸了摸唇上的胡子,微笑點頭,衝王平安笑道:“接著往下說。”
王平安忙道:“臣把尉遲大人的想法整理好,送交給徐州刺史牛正宏,牛刺史見此新法合情合理,便立即下令執行,雷厲風行地將賑災事宜辦好了。”
群臣們又一起點頭,說道:“看來這個牛正宏是個好官,辦事妥帖!”
李世民點頭道:“牛正宏辦事得力,需當嘉獎。來人啊,記檔,交吏部報備!”
王平安又道:“賑災新法裏,有幾條是關於預防瘟疫的,經徐州全體軍民的努力,瘟疫沒有爆發,而且這個經驗,還在向各地州縣迅速推廣!”
不等別人再誇,長孫無忌拍手道:“看來徐州軍民,都是善良之人,從新法中受益,卻不忘別處百姓,皇上當下旨,嘉獎當地百姓,以便讓天下各州縣百姓效仿!”
李世民道:“準,甚善!”
群臣們忙又大誇徐州百姓,厚道之人,善良之鄉啊!
王平安又道:“太子殿下雖身在長安,卻心係災民,居廟堂之高卻憂其民,得知賑災新法之後,便命宮中內侍米小苗和侍衛蒙氏兄弟,特地趕往徐州,問臣具體事宜,他三人明查暗訪,體察民情,得到了許多臣都沒有察看到的具體詳情!”
米小苗是東宮執事,自然便在崇賢館裏伺候,隻是他的身份和史忠臣比起來,實在差得太遠,所以沒有在殿上伺候,而是在殿外,但也離的不遠。
他聽到王平安竟然當著皇帝和太子,還有一眾功臣的麵,提出了自己的名字,他感激得差點兒沒哭出來,他一個小小的宦官,名字啥時候能被這麽多大人物注意到啊,簡直就是不可能的,不成想今天卻被王平安當眾提了出來!
米小苗看向殿內的王平安,心裏的那份感激簡直就沒法形容了,心裏隻是在想:“等下值之後,我得找蒙家哥倆好好地喝上幾杯,說說今天之事,王平安也提起他倆了呀。這事更得和別人說說,王平安這人特別講義氣,隻要幫過他的忙,他必不會忘,時刻想著迴報。這種好朋友,好兄弟,上哪找去啊,得好好珍惜才成!”
李世民又點頭道:“好,這三人辦差得力,需當褒獎。”他轉頭對李治道:“治兒,你身邊這種辦差仔細的人,越多越好啊!”
李治忙道:“兒臣知他們辦事仔細,所以才派他們去的,他們果然沒有辜負兒臣對他們的期望!”
米小苗聽得清楚,仰天閉目,心中狂喜:“我要升了,終於熬出頭了,謝謝你,王平安!”
王平安又道:“米內侍和兩蒙侍衛帶給臣太子殿下的口信,說瘟疫之中,天花惡疾最虐,危害我大唐百姓,問臣可有方法預防?”
群臣齊聲哦了出來,盡皆驚喜之色,都道:“原來天花惡疾的預防之法,竟真的是被太子殿下早早提出,如不是太子殿下細心,舉一反三,從賑災新法中想到了預防天花惡疾,那老臣們至今還不知道,原來天花惡疾是可以預防的!”
長孫無忌立刻說道:“如果天花惡疾能夠被預防住,那天下黎民百姓將再不用受這瘟疫之虐,這都是太子殿下的功勞啊,功在千秋……當然,這也更是皇上英明的體現,如不是您派敬德去徐州,那會有如此多的事情發生!”
“是啊,是啊!”大臣們趕緊再次歌功頌德,吹捧李世民一番,大拍皇帝的馬屁。
李世民被拍得很是舒爽,他轉過頭,竟拍了拍李治的肩膀,道:“治兒,你做得好,關心民間疾苦,百姓們都會記得你的恩德的!”
李治太不好意思了,忙道:“這都是父皇教導有方,兒臣隻是照著父皇平日裏的教誨做的,要說恩德,父皇才是真正對天下百姓最有恩德的!”
大臣們又是一通大誇,皇上對百姓有恩德,太子對百姓的恩德也是不小。
忽然李績咳嗽了兩聲,道:“皇上,臣以為太子做得不對!”
啊?李老頭兒怎麽又唱反調兒了,趕緊給他拿碗綠豆湯進來!
李治一愣,心想:“我怎麽做得不對了?王平安把功勞往我身上推,難道我不應該要嗎?”
李世民皺眉道:“如何不好,李績你且說來聽聽!”人家都說好,偏你說不好,朕生氣了,不叫你茂公了,直接叫你的名字!
李績道:“預防天花惡疾,乃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但卻及是難辦,可太子殿下為什麽要一個人去承擔這樣重的擔子呢!皇上,諸君,你們看,太子殿下的身子比以前消瘦了!唉,太子殿下,你應該早點讓老臣們知道這件事,也好為你分憂啊!你一力承受重擔,卻損了身子,實在做的不對啊!”
王平安聽著一咧嘴,茂公兄,行啊你,有兩下子,你拍馬屁的功夫,小弟我就算騎上白龍馬,也追你不上啊!
大臣們這才反應過味兒來,對啊,你看把太子累的,都瘦了!長孫無忌大聲道:“太子,這件事你確是做得錯了,如此沉重的擔子,你怎麽能一聲不吭地,把我們全都蒙在鼓裏,自己去一力承擔呢,你應該早早的說出來,讓老臣們替你分擔啊!你是儲君,身子是否康健,關乎國家社稷,你怎麽如此不愛惜……你你,老臣真是沒法兒說了啊!”
你看你這孩子,怎麽能這樣呢,這麽為國事操勞,心裏頭全是百姓,一點兒都沒有自己,把身子都給損傷了,我這個當舅舅的都看不過去了,實在要好好的批評批評你!
大臣們也都道:“是啊,太子殿下,國事重要,可你的身子骨也重要啊,你就應該把這事早早的說出來,讓我們替你分憂啊,你怎麽能自己把擔子全挑過去呢?看看,把自己個的身子骨兒都累瘦了吧!”
大家把馬屁拍得山響,王平安趕緊也湊個熱鬧,他道:“太子殿下這是謙虛謹慎,怕事情辦不好,讓大家白出力氣,所以他便一力承擔,這是為了大家好!”
原來是這麽迴事啊,原來太子殿下是為了我們好,是在做好事!可別人都是做了壞事不留名,太子殿下你怎麽做了好事,還不肯留名呢?
大臣們又紛紛地道:“太子,你太謙虛,太謹慎啦!用不著這樣的,你心係黎民,又關心群臣,怕我們勞累,可你自己呢,也不能累壞了呀!”
謙虛是美德,太子殿下,你的美德太多啦,以後得改改,不能光考慮大家,也得考慮一下自己才行啊!
李治坐在椅子上,隻覺口幹舌燥,怎麽說著說著,說到謙虛上去了呢,我有這麽好嗎,怎麽平常沒有這種感覺?
待群臣馬屁稍歇,李世民這才道:“治兒,讓王平安給你開個方子,補補身子吧!你也應該把事情分下去,讓大臣們替你去辦,你不能所有事都一個人辦好啊,精力有限。還應交一些給臣工去辦,鍛煉一下他們辦事的才能,這樣才好啊!”
李治忙道:“是,兒臣知道了,以後會把事情交給臣下們去辦的!”
他看了一眼王平安,心想:“無病啊,你真是孤的好臣工啊,等我以後登基了,一定讓你當尚書令……嗯,尚書省是舅舅在打理,那就讓你當中書令,做孤的右相!”
李世民道:“無病,接著往下說。”心裏一高興,不叫王平安了,改叫無病了,這可是他親自給取的表字。
王平安忙道:“臣左思右想,卻找不出預防天花的方法,隻好厚顏跟著米內侍來到長安,當麵向太子殿下請教。太子殿下不嫌臣當時是草民的身份,熱情相待,並帶臣去了長安城外的鄉村。”
李世民哦了聲,道:“太子曾帶你去了鄉村,是去做什麽?”
李治則心想:“我啥時候帶你去過鄉村,我連東宮都很少出的!”
王平安道:“太子殿下關心百姓生活,關心農桑,經常去鄉村觀看農人耕種的。當時太子殿下帶著臣去看牧童放牛,曾指著耕牛,問臣可知牛痘也是天花的一種。”
李治的臉色紅上加紅,他人偶爾去城外鄉村,可卻從沒關心過農人耕地,更對耕牛沒興趣,最多不過是看到牧童短笛,詩興大發,做出首見不得人的歪詩罷了。牛痘,那是什麽東西,和天花有什麽關係?
大臣們卻齊齊地哎呀起來,都道:“太子殿下關心農桑,關心百姓,真是仁愛之人啊。還有竟能從耕牛得的牛痘,得出也是天花惡疾的一種,這更是了不得了,太子英明,太子睿智!”
李世民又轉過頭,看向李治,道:“好,治兒你做得好,吾兒日後必是明君!”
李治這一輩子,聽到的誇獎,合到一塊,都沒今天的多,他知道這一切都與自己無關,都是王平安的功勞,但王平安卻將功勞,一股腦兒的全都送給了自己,使父皇對自己大加讚賞,使自己的太子之位更加鞏固。
什麽是心腹,這就是心腹,就如同舅舅長孫無忌那樣,是父皇的心腹,一切事情都為父皇考慮,王平安也是如此,事事都為自己著想!
李治心想:“我得好好感謝一下王平安,可我該怎麽感謝他呢?”
王平安又道:“太子殿下一語驚醒夢中人,臣終於找到了預防天花的方法,並和太子殿下說後,太子殿下便示意長孫大人,讓長孫大人處理此事,臣便又和長孫大人說了這件事,得到了長孫大人全力的支持……”
長孫無忌點頭道:“不錯,正是太子殿下授意給老臣,老臣詳細去問的王平安,事情的前因,便如無病說的一般無二,此後事宜,老臣對皇上和諸君都說明了。”
李世民點頭道:“原來如此,朕實沒想到,原來事情的起因竟是這樣的!”他摸了摸胡子,對李治道:“治兒,以後這樣的事情,你要多做些才好,為父皇分憂。嗯,但也要注意自己的身子!”
大臣們立刻又開始歌功頌德起來,大拍皇帝和太子,這爺倆的龍屁,順帶著也給自己表表功。可從頭到尾,不管是皇帝太子,還是群臣,誰也沒有誇王平安一句,連半句都沒有,甚至連要誇的意思都沒有,就如同王平安是個局外人一般,他所說的事情,和他自己,完全沒有關係一樣!
但是,就如同史忠臣和王平安說過的一樣,你要是獨占功勞,有可能隻得三分的獎賞,但如你的功勞分出去,那有可能得十分的,而且肯定沒有人拖你後腿,都會說你該得!
李治忽然站起身,道:“父皇,雖然王平安在整件事裏,並沒有什麽功勞可言,但他辦事勤懇,能將所有人交待下去的事辦好,沒有功勞,但卻有苦勞。兒臣以為,這樣的臣工,當好生嘉獎,為天下的臣子們做出個榜樣,隻要肯賣力做事,朝廷,父皇,以及諸君就不會虧待他!”
李世民笑道:“好啊,治兒你說,該怎麽獎賞無病?”
李治道:“關於賑災新法,利國利民,兒臣以為……應當封侯!”
長孫無忌頓時就急了,心想:“太子,王平安對你夠意思,可你比他更夠意思。賑災新法直接就封侯,那他預防住了天花惡疾,該封什麽,封公爵?開什麽玩笑,沒見過血的人,怎能以公爵許之!”
他站起身道:“太子所言甚為有理,不過老臣以為……”他看了看李治,這個麵子不能駁得太很,又看了看王平安,這孩子確實不錯。算了,退一步吧!
長孫無忌道:“老臣以為,王平安年紀尚幼,雖有些苦勞,做事賣力,卻難以服眾,不如先封他個伯爵吧,待他日後又立新功,可再行封賞!”
李治說的,直接給王平安封侯,確實有點太過火了。大唐定爵九等,王、郡王,這兩個王平安就暫時不用想了,要麽他是李姓皇族,這點他不是,所以不用想;要麽就是掌有巨大權力,可以動搖朝廷的軍閥,李世民統治時期,王平安想當軍閥,那是休想,除非是強勢李世民駕崩,糊塗李治上台,這才有可能。
國公、郡公、縣公這三個等級,需有軍功,要見過血的人才能得封,李世民統治時期,還沒有例外,王平安也不用想。
剩下的侯、伯、子、男,是可以封給王平安的。但是,一個無爵之人,又尚無巨大的功勞,直接就跳過伯、子、男三等,直接封侯,卻是極難的,要是因為賑災新法封了侯爵,那天花一事,就沒法再往上封了!
在封建社會,有個習慣,當臣子的功勞,大到無可再封的地步時,那麽下一步,往往便是殺掉這個功臣。賞不了你,那就不賞了!
所以說,李治直接要給王平安封侯,是好心,但好心不一定會辦出好事兒來,他當皇帝後,想怎麽封就怎麽封,別人沒法管,可他不還沒當皇帝呢嘛,封誰當侯爵,豈能是由他說了算的,那不等於直接把王平安架到柴堆上去了。而長孫無忌出言反駁,卻是為了王平安好,把他從柴堆上拉了下來!
其實兩個人都是好心!
別的大臣們卻都沉默了,心中都想:“封伯爵,也有點大了,先封個男爵還差不多!”
李世民看了眼李治,又看了眼長孫無忌,再後看了眼王平安。見王平安額頭上的汗水滑下,捧著茶杯的手都哆嗦了。他心想:“有畏懼之心,便是好事!”
李世民道:“王平安確實沒有什麽功勞,但苦勞確是有些,既然太子為他討賞,那朕便賞之。”他頓了頓,又道:“封王平安為伯爵,封地折柳縣,食邑七百戶,良田千畝!”
王平安呆住了,自己成了伯爵了?有了一個縣的封地?自己提出了賑災新法,有功勞,但沒被封,被別人忘了,自己獻出消炎藥水的方子,讓大唐府軍全部受益,有功勞,可別人幹脆就想不起來這迴事,沒有被封,自己提出天花預防的方法,全是別人的英明,別人的睿智,和自己一點關係沒有……
好吧,我承認,和我一點關係沒有,不封就不封吧,大不了我迴家種地去,功勞全都給你們!
大家都說他沒功勞,功勞全是大夥的,而他頂多出點汗,有那麽一點苦勞……結果呢?
王平安心想:“我成伯爵了,真的假的?”
就聽史忠臣道:“王平安,還不上前謝恩?”
第二百七十三章初封伯爵
王平安手裏捧著茶,但卻沒有喝,他道:“臣在徐州時,汴宋二州曾遭了水災,欽差尉遲大人被皇上派往此地賑災,偶然間和臣遇上,曾對臣說起百姓受災之苦,並說了一些新的賑災方法,但尉遲大人事忙,說完之後,便去別的地方安撫百姓了!”
群臣們一起點頭,紛紛道:“原來那篇賑災新法,最開始竟是敬德公提出來的啊!”
尉遲恭撫了撫額頭,心想:“真不好意思,讓無病把功勞分給我了,其實這事和我沒什麽太大關係,都是他的主意啊,他竟當眾分功給我。這孩子真夠義氣,老夫很喜歡你啊!”
李世民嗯了聲,衝尉遲恭點頭笑道:“敬德,果然薑還是老的辣,你能有此想法,並傳授給晚輩,自己並不居功,實為難得,當為群臣之楷模啊!”
尉遲恭老臉一紅,忙欠身道:“老臣謝皇上誇獎,老臣當時也是靈光一閃,才有了新法的粗略想法,如果不是皇上派老臣去賑災,怕老臣的靈光怎麽閃,也是閃不出來賑災新法的!”
群臣紛紛道:“看來新法之出現,還是由於皇上英明所致,如不是皇上派敬德去徐州,哪可能會有賑災新法的出現呢!”
吹捧一番,大家一致表示,找到賑災新法的源頭了,就是因為皇上英明啊,都是皇上的功勞,和別人是沒有關係的!
李世民摸了摸唇上的胡子,微笑點頭,衝王平安笑道:“接著往下說。”
王平安忙道:“臣把尉遲大人的想法整理好,送交給徐州刺史牛正宏,牛刺史見此新法合情合理,便立即下令執行,雷厲風行地將賑災事宜辦好了。”
群臣們又一起點頭,說道:“看來這個牛正宏是個好官,辦事妥帖!”
李世民點頭道:“牛正宏辦事得力,需當嘉獎。來人啊,記檔,交吏部報備!”
王平安又道:“賑災新法裏,有幾條是關於預防瘟疫的,經徐州全體軍民的努力,瘟疫沒有爆發,而且這個經驗,還在向各地州縣迅速推廣!”
不等別人再誇,長孫無忌拍手道:“看來徐州軍民,都是善良之人,從新法中受益,卻不忘別處百姓,皇上當下旨,嘉獎當地百姓,以便讓天下各州縣百姓效仿!”
李世民道:“準,甚善!”
群臣們忙又大誇徐州百姓,厚道之人,善良之鄉啊!
王平安又道:“太子殿下雖身在長安,卻心係災民,居廟堂之高卻憂其民,得知賑災新法之後,便命宮中內侍米小苗和侍衛蒙氏兄弟,特地趕往徐州,問臣具體事宜,他三人明查暗訪,體察民情,得到了許多臣都沒有察看到的具體詳情!”
米小苗是東宮執事,自然便在崇賢館裏伺候,隻是他的身份和史忠臣比起來,實在差得太遠,所以沒有在殿上伺候,而是在殿外,但也離的不遠。
他聽到王平安竟然當著皇帝和太子,還有一眾功臣的麵,提出了自己的名字,他感激得差點兒沒哭出來,他一個小小的宦官,名字啥時候能被這麽多大人物注意到啊,簡直就是不可能的,不成想今天卻被王平安當眾提了出來!
米小苗看向殿內的王平安,心裏的那份感激簡直就沒法形容了,心裏隻是在想:“等下值之後,我得找蒙家哥倆好好地喝上幾杯,說說今天之事,王平安也提起他倆了呀。這事更得和別人說說,王平安這人特別講義氣,隻要幫過他的忙,他必不會忘,時刻想著迴報。這種好朋友,好兄弟,上哪找去啊,得好好珍惜才成!”
李世民又點頭道:“好,這三人辦差得力,需當褒獎。”他轉頭對李治道:“治兒,你身邊這種辦差仔細的人,越多越好啊!”
李治忙道:“兒臣知他們辦事仔細,所以才派他們去的,他們果然沒有辜負兒臣對他們的期望!”
米小苗聽得清楚,仰天閉目,心中狂喜:“我要升了,終於熬出頭了,謝謝你,王平安!”
王平安又道:“米內侍和兩蒙侍衛帶給臣太子殿下的口信,說瘟疫之中,天花惡疾最虐,危害我大唐百姓,問臣可有方法預防?”
群臣齊聲哦了出來,盡皆驚喜之色,都道:“原來天花惡疾的預防之法,竟真的是被太子殿下早早提出,如不是太子殿下細心,舉一反三,從賑災新法中想到了預防天花惡疾,那老臣們至今還不知道,原來天花惡疾是可以預防的!”
長孫無忌立刻說道:“如果天花惡疾能夠被預防住,那天下黎民百姓將再不用受這瘟疫之虐,這都是太子殿下的功勞啊,功在千秋……當然,這也更是皇上英明的體現,如不是您派敬德去徐州,那會有如此多的事情發生!”
“是啊,是啊!”大臣們趕緊再次歌功頌德,吹捧李世民一番,大拍皇帝的馬屁。
李世民被拍得很是舒爽,他轉過頭,竟拍了拍李治的肩膀,道:“治兒,你做得好,關心民間疾苦,百姓們都會記得你的恩德的!”
李治太不好意思了,忙道:“這都是父皇教導有方,兒臣隻是照著父皇平日裏的教誨做的,要說恩德,父皇才是真正對天下百姓最有恩德的!”
大臣們又是一通大誇,皇上對百姓有恩德,太子對百姓的恩德也是不小。
忽然李績咳嗽了兩聲,道:“皇上,臣以為太子做得不對!”
啊?李老頭兒怎麽又唱反調兒了,趕緊給他拿碗綠豆湯進來!
李治一愣,心想:“我怎麽做得不對了?王平安把功勞往我身上推,難道我不應該要嗎?”
李世民皺眉道:“如何不好,李績你且說來聽聽!”人家都說好,偏你說不好,朕生氣了,不叫你茂公了,直接叫你的名字!
李績道:“預防天花惡疾,乃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但卻及是難辦,可太子殿下為什麽要一個人去承擔這樣重的擔子呢!皇上,諸君,你們看,太子殿下的身子比以前消瘦了!唉,太子殿下,你應該早點讓老臣們知道這件事,也好為你分憂啊!你一力承受重擔,卻損了身子,實在做的不對啊!”
王平安聽著一咧嘴,茂公兄,行啊你,有兩下子,你拍馬屁的功夫,小弟我就算騎上白龍馬,也追你不上啊!
大臣們這才反應過味兒來,對啊,你看把太子累的,都瘦了!長孫無忌大聲道:“太子,這件事你確是做得錯了,如此沉重的擔子,你怎麽能一聲不吭地,把我們全都蒙在鼓裏,自己去一力承擔呢,你應該早早的說出來,讓老臣們替你分擔啊!你是儲君,身子是否康健,關乎國家社稷,你怎麽如此不愛惜……你你,老臣真是沒法兒說了啊!”
你看你這孩子,怎麽能這樣呢,這麽為國事操勞,心裏頭全是百姓,一點兒都沒有自己,把身子都給損傷了,我這個當舅舅的都看不過去了,實在要好好的批評批評你!
大臣們也都道:“是啊,太子殿下,國事重要,可你的身子骨也重要啊,你就應該把這事早早的說出來,讓我們替你分憂啊,你怎麽能自己把擔子全挑過去呢?看看,把自己個的身子骨兒都累瘦了吧!”
大家把馬屁拍得山響,王平安趕緊也湊個熱鬧,他道:“太子殿下這是謙虛謹慎,怕事情辦不好,讓大家白出力氣,所以他便一力承擔,這是為了大家好!”
原來是這麽迴事啊,原來太子殿下是為了我們好,是在做好事!可別人都是做了壞事不留名,太子殿下你怎麽做了好事,還不肯留名呢?
大臣們又紛紛地道:“太子,你太謙虛,太謹慎啦!用不著這樣的,你心係黎民,又關心群臣,怕我們勞累,可你自己呢,也不能累壞了呀!”
謙虛是美德,太子殿下,你的美德太多啦,以後得改改,不能光考慮大家,也得考慮一下自己才行啊!
李治坐在椅子上,隻覺口幹舌燥,怎麽說著說著,說到謙虛上去了呢,我有這麽好嗎,怎麽平常沒有這種感覺?
待群臣馬屁稍歇,李世民這才道:“治兒,讓王平安給你開個方子,補補身子吧!你也應該把事情分下去,讓大臣們替你去辦,你不能所有事都一個人辦好啊,精力有限。還應交一些給臣工去辦,鍛煉一下他們辦事的才能,這樣才好啊!”
李治忙道:“是,兒臣知道了,以後會把事情交給臣下們去辦的!”
他看了一眼王平安,心想:“無病啊,你真是孤的好臣工啊,等我以後登基了,一定讓你當尚書令……嗯,尚書省是舅舅在打理,那就讓你當中書令,做孤的右相!”
李世民道:“無病,接著往下說。”心裏一高興,不叫王平安了,改叫無病了,這可是他親自給取的表字。
王平安忙道:“臣左思右想,卻找不出預防天花的方法,隻好厚顏跟著米內侍來到長安,當麵向太子殿下請教。太子殿下不嫌臣當時是草民的身份,熱情相待,並帶臣去了長安城外的鄉村。”
李世民哦了聲,道:“太子曾帶你去了鄉村,是去做什麽?”
李治則心想:“我啥時候帶你去過鄉村,我連東宮都很少出的!”
王平安道:“太子殿下關心百姓生活,關心農桑,經常去鄉村觀看農人耕種的。當時太子殿下帶著臣去看牧童放牛,曾指著耕牛,問臣可知牛痘也是天花的一種。”
李治的臉色紅上加紅,他人偶爾去城外鄉村,可卻從沒關心過農人耕地,更對耕牛沒興趣,最多不過是看到牧童短笛,詩興大發,做出首見不得人的歪詩罷了。牛痘,那是什麽東西,和天花有什麽關係?
大臣們卻齊齊地哎呀起來,都道:“太子殿下關心農桑,關心百姓,真是仁愛之人啊。還有竟能從耕牛得的牛痘,得出也是天花惡疾的一種,這更是了不得了,太子英明,太子睿智!”
李世民又轉過頭,看向李治,道:“好,治兒你做得好,吾兒日後必是明君!”
李治這一輩子,聽到的誇獎,合到一塊,都沒今天的多,他知道這一切都與自己無關,都是王平安的功勞,但王平安卻將功勞,一股腦兒的全都送給了自己,使父皇對自己大加讚賞,使自己的太子之位更加鞏固。
什麽是心腹,這就是心腹,就如同舅舅長孫無忌那樣,是父皇的心腹,一切事情都為父皇考慮,王平安也是如此,事事都為自己著想!
李治心想:“我得好好感謝一下王平安,可我該怎麽感謝他呢?”
王平安又道:“太子殿下一語驚醒夢中人,臣終於找到了預防天花的方法,並和太子殿下說後,太子殿下便示意長孫大人,讓長孫大人處理此事,臣便又和長孫大人說了這件事,得到了長孫大人全力的支持……”
長孫無忌點頭道:“不錯,正是太子殿下授意給老臣,老臣詳細去問的王平安,事情的前因,便如無病說的一般無二,此後事宜,老臣對皇上和諸君都說明了。”
李世民點頭道:“原來如此,朕實沒想到,原來事情的起因竟是這樣的!”他摸了摸胡子,對李治道:“治兒,以後這樣的事情,你要多做些才好,為父皇分憂。嗯,但也要注意自己的身子!”
大臣們立刻又開始歌功頌德起來,大拍皇帝和太子,這爺倆的龍屁,順帶著也給自己表表功。可從頭到尾,不管是皇帝太子,還是群臣,誰也沒有誇王平安一句,連半句都沒有,甚至連要誇的意思都沒有,就如同王平安是個局外人一般,他所說的事情,和他自己,完全沒有關係一樣!
但是,就如同史忠臣和王平安說過的一樣,你要是獨占功勞,有可能隻得三分的獎賞,但如你的功勞分出去,那有可能得十分的,而且肯定沒有人拖你後腿,都會說你該得!
李治忽然站起身,道:“父皇,雖然王平安在整件事裏,並沒有什麽功勞可言,但他辦事勤懇,能將所有人交待下去的事辦好,沒有功勞,但卻有苦勞。兒臣以為,這樣的臣工,當好生嘉獎,為天下的臣子們做出個榜樣,隻要肯賣力做事,朝廷,父皇,以及諸君就不會虧待他!”
李世民笑道:“好啊,治兒你說,該怎麽獎賞無病?”
李治道:“關於賑災新法,利國利民,兒臣以為……應當封侯!”
長孫無忌頓時就急了,心想:“太子,王平安對你夠意思,可你比他更夠意思。賑災新法直接就封侯,那他預防住了天花惡疾,該封什麽,封公爵?開什麽玩笑,沒見過血的人,怎能以公爵許之!”
他站起身道:“太子所言甚為有理,不過老臣以為……”他看了看李治,這個麵子不能駁得太很,又看了看王平安,這孩子確實不錯。算了,退一步吧!
長孫無忌道:“老臣以為,王平安年紀尚幼,雖有些苦勞,做事賣力,卻難以服眾,不如先封他個伯爵吧,待他日後又立新功,可再行封賞!”
李治說的,直接給王平安封侯,確實有點太過火了。大唐定爵九等,王、郡王,這兩個王平安就暫時不用想了,要麽他是李姓皇族,這點他不是,所以不用想;要麽就是掌有巨大權力,可以動搖朝廷的軍閥,李世民統治時期,王平安想當軍閥,那是休想,除非是強勢李世民駕崩,糊塗李治上台,這才有可能。
國公、郡公、縣公這三個等級,需有軍功,要見過血的人才能得封,李世民統治時期,還沒有例外,王平安也不用想。
剩下的侯、伯、子、男,是可以封給王平安的。但是,一個無爵之人,又尚無巨大的功勞,直接就跳過伯、子、男三等,直接封侯,卻是極難的,要是因為賑災新法封了侯爵,那天花一事,就沒法再往上封了!
在封建社會,有個習慣,當臣子的功勞,大到無可再封的地步時,那麽下一步,往往便是殺掉這個功臣。賞不了你,那就不賞了!
所以說,李治直接要給王平安封侯,是好心,但好心不一定會辦出好事兒來,他當皇帝後,想怎麽封就怎麽封,別人沒法管,可他不還沒當皇帝呢嘛,封誰當侯爵,豈能是由他說了算的,那不等於直接把王平安架到柴堆上去了。而長孫無忌出言反駁,卻是為了王平安好,把他從柴堆上拉了下來!
其實兩個人都是好心!
別的大臣們卻都沉默了,心中都想:“封伯爵,也有點大了,先封個男爵還差不多!”
李世民看了眼李治,又看了眼長孫無忌,再後看了眼王平安。見王平安額頭上的汗水滑下,捧著茶杯的手都哆嗦了。他心想:“有畏懼之心,便是好事!”
李世民道:“王平安確實沒有什麽功勞,但苦勞確是有些,既然太子為他討賞,那朕便賞之。”他頓了頓,又道:“封王平安為伯爵,封地折柳縣,食邑七百戶,良田千畝!”
王平安呆住了,自己成了伯爵了?有了一個縣的封地?自己提出了賑災新法,有功勞,但沒被封,被別人忘了,自己獻出消炎藥水的方子,讓大唐府軍全部受益,有功勞,可別人幹脆就想不起來這迴事,沒有被封,自己提出天花預防的方法,全是別人的英明,別人的睿智,和自己一點關係沒有……
好吧,我承認,和我一點關係沒有,不封就不封吧,大不了我迴家種地去,功勞全都給你們!
大家都說他沒功勞,功勞全是大夥的,而他頂多出點汗,有那麽一點苦勞……結果呢?
王平安心想:“我成伯爵了,真的假的?”
就聽史忠臣道:“王平安,還不上前謝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