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何一場國與國的戰爭之中。都會有一些人為了金錢,為了利益去出賣他們的國家。


    但是對於自身於戰爭之中的猶太人來說。他們從來不覺得出賣他們所生出的國家是一種罪惡。現在在他們看來,這種出賣是理所當然的,畢竟那些國家從來沒有把他們當成自己國家的。


    在那些國家之中,他們永遠都是二等公民。即便是在奧斯曼同樣也是如此。


    “或許蘇丹曾經在西班牙人驅逐我們的時候拯救過我們,但是他們同樣強迫我們改變過信仰。在這裏,我們同樣隻是下等人……”


    迴憶著父親說過的話語。沙龍在心底長歎了口氣。


    或許這就是猶太人的悲哀吧。從來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把猶太人當成他們國家的公民,他們同樣也從來沒有把那些國家當成他們的國家。


    對於猶太人來說,哪裏才是他們的國家呢?


    以色列!


    一千多年來,他們一直在期待著能夠重返那片土地。能夠重新擁有一個屬於以色列的國家,但是,這似乎是不可能的。


    因為從來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支持過他們,沒有那些國家的知識,他們想要重新建立以色列的夢想幾乎為零。


    “如果可以的話,我們完全可以在新大陸開辟一片屬於自己的殖民地呀!為什麽非要接受中國人的幫助呢?”


    沙龍在心裏暗自想到。


    但是他很快就打消了這個念頭,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對於猶太人來說,他們絕對不會把金錢浪費在這種虛無縹緲的生意之上。


    但是現在有了中國人的背書。所有的猶太人都會主動的拿出金錢來投資這項事業。


    對於猶太人來說,所有的一切都是現實的。從事海外殖民冒險,充滿著太多的不確定因素,這甚至可能會讓他們的投資打水漂,但是有了中國人的背書。他們肯定能夠擁有一個國家!


    “至少中國人足夠強大吧。”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在通過中國人的防線時,他親眼見到了那些中國士兵,盡管沙龍並不是軍人。但是他還是能夠分辨出來什麽是精銳。畢竟他和軍隊打了很多年的交道,做了很多年的生意。


    當天下午在穿越了中國人的防線之後。沙龍終於把情報送給了中國人。接收情報的軍官對他的到來當然表示了感謝,在接到他的情報之後。那名軍官特意說道。


    “你是個商人,對吧?”


    “是的,長官。”


    沙龍如實的迴答道。


    “那麽你願意在這邊。做一些生意嘛,比如說幫助我們收購一些物資。尤其是一些我們所需要的物資,就像豬肉,現在弟兄們成天都想著要吃豬肉。也許你可以在這裏做這個生意。”


    情報參軍一邊說一邊抱怨道。


    “這地方可真是的,沒有什麽人養豬,但是豬肉香啊!弟兄們,成天吃牛肉羊肉的。總有吃厭煩的時候,但是豬肉不一樣。總是吃不夠。你是本地人,肯定了解這裏,肯定能夠幫助我們收購到足夠的豬肉,如果你願意做這個生意的話,我可以把你介紹給軍需官。”


    情報參軍主動說道。


    “你放心,我們都是用金銀幣結賬,之所以要把這個生意介紹給你,是因為大明絕對不會虧待任何給我們提供幫助的人。”


    “真的非常感謝你。我可以試一試”


    猶太人同樣也是不吃豬肉的,但是對於生意他們當然也不排斥。


    其實一開始的時候,沙龍並不打算去做這個買賣,倒不是因為豬肉的關係,而是因為他還要給父親幫忙,但是那名情報官員的另一句話,卻讓他動心了。


    “等到中國人擊敗土耳其人的時候,肯定會有大量的戰利品。如果趁著這個時候和中國人打好關係,沒準等到戰爭結束的時候。還能從他們的手裏購買廉價的戰利品。”


    對於生意人來說,他們總能夠敏銳地看到一些商機。而沙龍就是這樣的生意人。


    當沙龍投身到中國一方成為向中國軍隊供應物資的軍需商人的同時。明軍和土耳其人都在為即將到來的這場戰役做著最後的準備。


    在曆史書上,這場伊斯坦布爾戰役,是注定要大書特書的!


    並不僅僅隻是因為這場戰役所具有的劃時代的意義,不僅僅是因為這場戰爭徹底的改變了戰爭的形態,並且開啟了線列戰術和散兵戰術時代的大門。


    畢竟,軍事家們把這場戰役當成教科書來反反複複的學習和研究,反複的進行軍棋推演,無非就是證明這是一場軍事變革。


    其實戰爭的模式,早在很久之前,在遼東的戰場上,就已經開始了,技術的進步導致軍事變革。


    從最初的預刻槽側麵帶螺旋線的柱形子彈,到木托開花彈,再到後來木塞擴張線膛槍彈的出現,徹底的改變了戰爭的進行方式,不過也就隻是淘汰了方塊狀的陣型而已。尤其是隨著滑膛燧發槍和柱形子彈的傳入,讓燧發槍的精度射程超過了120米,大方陣被徹底淘汰了,徹底淘汰了長槍和火繩槍的同時,橫陣隨之在歐洲流行開來。


    其實這個過程完全是大明帶來的改變,而隨著線膛燧發槍和木塞擴張子彈的傳入,燧發槍的射程超過了的500米,真正的變革就開始了,而受限於加工技術,歐洲各國包括土耳其人都無法給軍隊提供足夠的線膛燧發槍,滑膛燧發槍仍然是主流。


    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舊時代已經被終結了。


    可是大明憑借著先進的蒸汽機床和化學技術,不但早就普及了線膛擊發槍,而且甚至還大規模使用線膛後裝槍,有效射程超過一千米,而這意味著大明步兵手中的火槍不但對士兵的威脅大,甚至已經都足以對炮兵構成致命的威脅!


    也正是憑借著手中先進的武器,朱和域和李定國等人才決定主動出擊,而且這一帶的地形也有利於他們。


    北方的山地和湖泊,使得他們麵前隻有二十裏左右的平原,雖然起伏不定的平原限製了他們的視野,但是卻讓他們可以構建立多層防禦,形成數裏的防禦縱深。


    盡管明軍的兵力不到五萬人,但是卻被分成了多個集群,依托多道防線以及防線內部的據點,形成了多道難以突破的縱深防禦。


    而一係列的野戰工事,看似不及棱堡完美,但是卻大大的加強了步兵在防禦作戰中的戰鬥能力。依托這些工事和近乎於完美的十三式後裝步槍,僅僅隻是依靠步兵都能頂住奧斯曼軍隊的進攻。


    1667年7月18日,奧斯曼人的大軍主力已經抵達了卡爾塔爾和彭迪克之間的明軍的戰線之前。


    而在此之前,那些為自克裏米亞的韃靼騎兵,就已經和明軍的騎兵交戰了。雙方的交戰並不激烈,但是韃靼騎兵卻吃了大虧,盡管明軍的騎兵不多,但奈何人家手裏拿的是六響轉輪槍,強大的火力讓這些火槍、弓箭騎兵吃了大虧,在幾次遭遇戰,損失上千人馬後,原本猖獗至極的韃靼騎兵立即縮迴了己方的陣地。


    幾乎是與此同時,艾哈邁德.科普魯律和庫楚克帕夏、阿裏帕夏等人,則在近衛軍的護衛下,查看中國人的陣地。


    不過他們卻也不敢靠得太近,害怕被對方的獵兵給收拾了!


    其實這幾天,盡管還沒有爆發大規模的戰鬥,但是雙方的獵兵,卻早就大打出手了。


    在受限於成本線膛槍無法普及的情況下,歐洲各國幾乎同時選擇了設立獵兵,這種步兵不計成本,裝備造價高昂的線膛槍,而這種燧發線膛槍的射程遠和精度高,能夠在很遠的距離有效殺傷敵人。


    在歐洲戰場上,這些使用線膛槍、木塞子彈的獵兵,甚至被稱為移動的大炮。土耳其同樣也設立了獵兵,他們的獵兵裝備的還是大明金陵兵工廠的名牌貨。甚至就連子彈都是原裝進口的,這種民用長管步槍,除了使用燧發機之外,和軍用前裝滑膛槍沒有任何區別。這兩天雙方的獵兵你來我往的都給對方帶來的一定的殺傷。


    身為大維齊爾的艾哈邁德和帕夏他們當然要躲開一定的距離,畢竟他們誰都不想上天去享受那七十二個處女。他們在人世間的繁華……也不比天堂差啊!


    雖然距離很遠,但是憑借著製做精良的“鳳凰牌望遠鏡”,艾哈邁德他們還是能夠清楚的觀察中國人的防線部署。


    中國人的壕溝似乎有一堵矮牆,在矮牆附近還有一些土籠據點。


    “那些土籠據點裏,應該就是他們的大炮。”


    觀察著中國人的防線,艾哈邁德對身邊的帕夏們說道。


    “確實是大炮,隱約能夠看到炮管,不過這隻是中國人的第一道防線罷了,大人,你看據點的後方,隱約還能看到一些據點,他們設立了幾道防線。”


    阿裏帕夏說道。


    那怕是最精良的鳳凰望遠鏡,也看不到縱深腹地的情報,對於前兩道防線後方有什麽,他們就不得而知了。但是想來,差遣應該不大。


    “大人,看來我們隻能從正麵進攻了!”


    手指著中國人的防線,阿裏帕夏說道。


    “你看中國人的兩翼分別被大海和大山保護著,一邊是海,一邊是山,海那邊我們遊不過去,山那邊,似乎也翻不過去——至少騎兵翻不過去,而且中國人在山上也部署了防線,完全沒有迂迴的可能。隻能從正麵突破過去了……”


    “這也沒什麽大不了的,阿裏帕夏,你看中國人的防線設置了至少五六道,他們的防線又這麽寬,這導致他們的兵力布署一定會非常分散,突破的他們的防線難度不會很大,況且,隻是一道壕溝和矮牆而已,這可比進攻要塞和城市簡單多了!”


    庫楚克說的是實話,野戰確實比攻城更簡單,他們既然能攻克那麽多城市,攻克這道防線……再簡單不過!


    “阿裏,我們隻需要用步兵撕開中國人的防線,剩下的就交給騎兵了,騎兵!”


    庫楚克得意道。


    “我們可是擁有全世界最好的騎兵,無論是韃靼騎兵,還是希帕西騎兵,在戰場上從來都是異教徒的噩夢!”


    奧斯曼確實擁有這個時代最優秀的騎兵,克裏米亞韃靼騎兵是奧斯曼禁衛軍無可取代的作戰夥伴,他們吃苦耐勞,騎馬和移動速度是正常軍隊的10倍,能輕鬆泅渡寬而急的河水,冬、夏兩季均能作戰;他們能在全速奔馳的情況下,幾秒鍾射出4到5支箭,且箭無虛發,即便是在這個火器開始興起的時代,實力依舊不失當年。而且他們在與多爾袞的“偽蒙”接觸的過程中,又開始大量使用雙管燧發槍。至於希帕西騎兵更是奧斯曼帝國崛起的根本,同帝國蒂瑪爾製度下的封建領主,軍事征收體製下的底層貴族,他們類似於歐洲的騎士,但是規模更為龐大,那些希帕西領主除了自己征戰之外,也必須提供一定數量的輔助騎兵,大一些的希帕西領主甚至擁有超過二十名輔助騎兵。


    這些騎兵毫無疑問,都是這個時代最出色的騎兵,他們一直都是歐洲人的噩夢,在野戰中,曾一次又一次的重創歐洲人的軍隊,現在,在他們看來,憑借著這些規模龐大的騎兵,他們理所當然的能夠重創中國人。


    畢竟,在野戰中,他們的騎兵是近乎於無敵的存在。


    “隻要突破了中國人的陣地。我們就能夠贏得這場戰爭。奪迴伊斯坦布爾。”


    奪迴伊斯坦布爾!


    從新樹立奧斯曼帝國的威望!


    這才是這場戰役之所以會在曆史上被大書特書的原因,不是因為什麽軍事變革。而是因為這場戰役直接關係到一個帝國的命運……


    當然,他們絕對不會用騎兵硬撞中國人的防線,除了騎兵之外,他們還大量的阿紮普,也就是所謂的步兵。


    在奧斯曼的語境中“阿紮普”,不過就是炮灰而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這個大明太兇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無語的命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無語的命運並收藏這個大明太兇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