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見城,在靠近鯨海(日本海)的平地南端建城,守衛著通向仁摩地區的道路沿線。


    東清選擇在這裏築建城池,是因為這裏靠近石見銀山,由此可見石見銀山對東清的重要性。


    在奪取長門之後,東清就以東清為根據地,向北擴張,在攻占了石見後,就選擇了在石見築城,他們之所以選擇這裏,並不僅僅是因為銀山,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這裏遠離大明。


    那怕就是逃到了日本,與大明隔海相望,但是在皇太極、豪格等人的心中,對於大明的畏懼仍然也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他們在築城的時候,就刻意的選擇了遠離大明,甚至就連城池的名稱也沒有用盛京之類的名稱,而是刻意的選擇了“石見”。


    不過,作為一個新築的城池。這座“石見”絕對可以用堡壘來形容,其完全按照西洋築堡堡修建,是一座巨形的棱堡式城池,這樣的城池在日本絕對是一座不可攻克的堡壘。


    至少對於日本人來說,想要攻克這個居民不下四十萬的巨型堡壘式要塞,顯然不太現實。


    當初皇太極將都城設在石見,主要考慮的就是它的地理位置優越,最重要的是,如果有風吹草動的話,他們隨時都可以逃往內陸,或者逃往大海。


    總之一句話,從築城的時候,他們就已經打定主意——見機不妙就逃走。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他們沒有堅守的計劃,事實上,建奴對石見的防禦是極為看重的,不僅將其築成堡壘,而且所謂的“東清十旗”也都是城內駐紮,就像當年在盛京一樣,而且在城外還有衛城、炮台等設施以防止敵人從海上襲擊,可以說,石見擁有全方位的陸海防禦。


    想打石見!


    不容易啊!


    第一戰就去打這樣的硬骨頭,要是一時半會兒打不下來的話,而且不能幹淨利落的拿下,必然會對軍心有所影響,甚至會讓戰局久拖。


    狗急了還跳牆呢!


    而且建奴那邊已經開始著手廣募士兵了,他們要是拚死一搏,想要撕個魚死網破,到時候這硬骨頭恐怕還真不好啃啊!


    朱和圳看向梁山,道:


    “梁將軍,如果讓你率兩萬人馬進攻石見,多久能拿下?”


    兩萬人馬,這差不多是朱和圳能給梁山的最大兵力了。


    他想了想答道:


    “兩萬人馬,海陸配合,臣能在一個月內拿下石見!”


    梁山說的很保守,因為石見城絕不僅僅隻有幾萬所謂的東清十旗防守,還有很多倭營兵,他也不知道建奴在他進攻石見時會派出多少增援部隊,也許是五萬,也許是十萬。


    一個月的時間,這是梁山最保守的估計,是根據敵我雙方實力,給出的一個時間。


    朱和圳微微點頭,建奴那這的實力還是相比較雄存的。雖然所謂的八旗兵是老的老,小的小,可是算起來,他們也有二十多萬的常備軍。


    而且建奴治下的人口倒也不少,根據他們自己的統計,足足有八十萬戶,四百餘萬,而相對應的德川幕府那邊的人口不過隻兩百萬戶,一千餘萬人口。


    德川幕府看似人口眾多,應該實力難厚吧,可問題是他們內部卻是四分五裂的,這也是為什麽幕府那邊一直無法擊退建奴的原因——作為入侵者的建奴實力反麵更雄厚。


    尤其是建奴把大明的那一套郡縣製拿了過來,直接統治占領區的結果就是相比於德川幕府,他們不但統治效率更高,而是實力更為雄厚,不得不說,這完全是體製上的優勢。


    這種體製上的優勢,導致了除非德川幕府能夠把大名的權力都收歸自身,否則就很難動員全部力量對抗建奴,但這顯然不可能,他們想收迴大名的權力,隻會導致內部發生動亂。


    甚至如果不是因為建奴那邊擔心激起大明的反應,估計德川家的統治早就被建奴推翻了,德川家也被趕進海裏了。


    可以說,現在的建奴實力還是極為雄厚的。如果他們想打持久戰的話,倒也不是沒有可能。


    而反觀朱和圳這邊,他根本就拖不起,多拖一個月,就是對自身財力的消耗,要是拖上個一年下來了,軍費的支出恐怕會超過百萬,這麽龐大的軍費開支,勢必會影響到將來進行的善後工作。


    畢竟,除了建奴,還有德川家,還有地方大名。


    這麽打肯定是賠大本的買賣!


    因此,朱和圳想了想還是同意了攻打石見的計劃。


    他又看了一眼幾個藩主大名,問道:


    “從下關到石見這一路上,有建奴設立的重重山城防禦,本王希望你們幾個藩能在陸地上牽製他們的兵力。”


    那些大名聽後,趕忙道:


    “請皇太子殿下放心,我們一定會協助天朝大軍打好這一仗!”


    一上來就有事情幹!


    這讓這些大名們很興奮,他們喊著“尊王攘夷”,可不是當成口號來喊的,他們中不少人都是九州的大名,長崎就在九州,他們非常清楚大明的強大。


    當然,也知道幕府的奸詐,這些年沒少被幕府欺壓的他們,就是靠著“尊王攘夷”來維持一定的獨立性。


    重連自己惹了一個什麽樣的敵人都不清楚!


    現在皇太子帶著大明天軍來了,那“尊王攘夷”就不能再做為一個口號了,明白日本與大明實力差距的他們,唯一的念頭就是趁著皇太子剛迴來,贏得皇太子的信任,以保證將來的利益/


    既然打不過,還不如早早的加入其中,站在勝利者的隊伍裏,一同享受勝利的果實。其實,全世界所有的投降派,本質上都沒有什麽區別,說白了,都是為了利益,當然,他們投降的時候,往往都會有各種各樣的借口,隻不過在這裏,在日本,他們的理由非常充分——他們投奔的是日本皇太子啊!


    這當然不是降了!


    這可是大義所在。哪裏是什麽投降不投降的。


    朱和圳點了點頭,說道:


    “梁山!”


    梁山立刻起身,道:


    “臣在!”


    朱和圳道:


    “由你統帥兩萬人馬以海路進攻石見,一個月內,必須打下石見,有把握嗎?”


    梁山道:


    “請殿下放心,臣保證完成任務!”


    朱和圳又道:


    “李趕為,你率各藩聯軍,從陸地出發,逐步收複中國地區,一路上大造聲勢,造得越大越好,以此吸引幕府各藩的注意力。”


    朱和圳說的“聯軍”,自然是投誠的“倭兵”還有各藩大名的軍隊。


    這樣的聯合部隊當然必須要有一個將領出麵統一指揮。這個將領肯定不能是日本人。


    畢竟,他們都是當大明的狗,當狗的話,他們可不能分出一個三六九等來,為了讓他們的心理平衡。需要一個大明這邊的將領指揮他們。


    就這樣,朱和圳還是決定分兵而行,一路由梁山率兩萬精銳,走水路進攻石見,一路由李敢為率三萬雜牌軍走陸路其實也就是從陸路牽製建奴的軍隊,讓他們不能迴援後方,總之一句話,用兵之道,也就是奇正結合。


    這是進入日本的第一仗,肯定要穩妥一些。在各項事項確定下來後,朱和圳又鄭重其事的說道。


    “此戰關係甚大,日本的將來可就要全靠諸位了”。


    不得不說,朱和圳進入角色的速度非常快。就像現在他在說話的時候,往往會把日本放在前麵,當然這也沒什麽,畢竟,他可是日本未來的天皇,當然要做出這副樣子了。


    其實,也就是一個樣子而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這個大明太兇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無語的命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無語的命運並收藏這個大明太兇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