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唐國?”


    李過一愣,盯著喻上猷問道。


    “你的意思是讓咱們冒用大唐之名?”


    “怎麽是冒用呢?”


    喻上猷道:


    “大唐國姓姓李,而陛下姓李,我大順起自於陝西,沿用大唐國號,那也是李所當然啊!”


    “理所當然?”


    李過笑道,


    “我們李家的這個李姓是哪裏來的?我們自己都說不清楚,這如何能冒用大唐?”


    當年李自成幹過一件什麽糊塗事?


    就是登基後,把黨項人李繼遷認了祖宗,你說誰不認,偏偏認了一個黨項人當祖宗。這又算是什麽事兒?他李自成可是漢人。而且要當漢人的皇帝,卻把黨項人認了祖宗。這不是想要以蠻夷主中國嘛?


    現在想想。大順會失去天下那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當年提這個主意的人,到底按照是什麽心啊?指不定就是抱著讓大順丟天下的心思。


    不過這著昏招,現在早都讓李過等人人給飄沒了。甚至連提都不再提了。


    黨項人……那可不是漢人啊。哪怕就真的是李家的祖宗。


    不過也正因如此,對重新找個祖宗的事,李過倒也不介意。有一個祖宗的名義,那才好行事不是。


    反正也就是認個名而已。


    隻聽喻上猷說道:


    “陛下的祖上世居陝西,陝西李姓,不乏大唐李氏後人吧?往上追溯十幾代人,陛下必定是隴西李氏之後,現在陛下繼承大統,當然應該打出唐國的旗號!而且此事,與我大順來說,有百益而無一害,陛下可以名正言順繼承大統,而且也可以避免激怒明國。”


    盡管不反對換個祖宗,可李過還是一個勁兒搖頭,


    “我家雖然是姓李,李是大唐國姓,但畢竟不是李唐皇族......”


    “陛下”


    汝寧安笑道,


    “興許家譜上都寫著呢?請陛下賜家譜,供臣查閱……”


    是與不是,不重要,無非就是幾筆重寫的事情。


    從古至今,又哪有那麽多龍子鳳孫讓大家夥兒認啊?不都是隨便在族譜上寫上那麽幾筆,自己家也就變成名門之後了。


    普通人家可以,皇帝當然也可以。天底下有幾個人像老朱家那麽實在。把自己要飯的事兒都寫了出來。


    誰不知道往自己臉上貼金。不過當年老朱人家有那個底氣呀,畢竟人家是恢複中華的主。


    其他人為什麽要往臉上貼金,因為一個個都是亂臣賊子,一個個都是篡位奪權。


    說起來。還是我大明得國最正啊!


    哎,可惜了……


    心裏這麽念叨著。不少人的臉色變得有些不太正常,畢竟他們現在對於大明來說就是流寇亂匪。


    但是在內心深處,他們對大明仍然有著難以言表的感情。


    一直沉默不語的孫可為,想了想也連連點頭道,


    “陛下,李氏很有可能出自李唐。”


    聽丞相也這麽說,李過盡管沒覺得自己身體中可能流著李唐的血液,但是卻意識到這也是一個機會。


    “那麽……朕就稱大唐皇帝?”


    這個名號未來有點太過嚇人了吧!


    要是讓東邊那個大明知道了,說不定會禦駕親征,再次討伐的……


    “還是先稱大唐國主吧!”


    孫可為說道,


    “國主……就目前來說,先稱國主來說,更穩妥一些,等咱們將來在西域這邊打下了更大的地盤,到時候陛下再登基大唐皇帝位也不遲啊!”


    其它文臣吩吩稱讚道:


    “還是丞相穩妥,當年奧斯曼人也是打下了伊士坦丁堡後,才稱“羅馬皇帝”的。等將陛下領兵滅了奧斯曼,到時候登基為帝也不遲!”


    到了西邊呆了十幾年,這朝中眾臣已經不再像過去一樣,隻知道大明事了,就連奧斯曼蘇丹自稱“羅馬皇帝”都知道。像這個頭銜,別說是17世紀的國人,就是21世紀,知道的也不多,隻以為是奧斯曼蘇丹哪。


    “這……”


    沉吟片刻,李過說道。


    “既然如此,那就依眾卿家所奏吧!”


    大唐國主,似乎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重要的不是國主,重要的是大唐……有了這個名義,至少可以讓大明那邊,忽視大家夥的存在,甚至將來,還能在大明那邊討個冊封。


    其實,相比於找大明天子當祖宗,李過更希望能認大明爸爸,那怕他們是一群反叛者,一群逆賊,可骨子裏,對大明還是認同的。


    國家易名需要什麽?


    當然需要一係列的準備了,不僅要改官印,而且還要製定年號,就在李過選擇了“興業”作為他的年號時。


    “大唐”上下也在為南征波斯作著準備。因為波斯是個人口近千萬的大國。


    大唐自然要動員全部的“府兵”,沒錯,帶有“大明特色”的軍戶,也在一府之間,改成了府兵,就連同衛所,也變成了折衝府。


    大戰將至,隨著大唐國主的一聲詔書,數十萬大唐的鐵血男兒,立即從四麵八方匯聚起來,準備在波斯來一場轟轟烈烈的滅國之戰!


    但是對於分散在各地衛所的大唐“府兵”來說,上,卻沒有幾個人知道,一場決定大唐興亡的大決戰,正在以他們想象不到的方式,悄悄的拉開序幕。


    當然,他們都是這場戰爭的參與者,畢竟現在是“天子大點兵”。這場戰爭恐怕打到結束,都不會在幾千裏外的關中平原上引起多大的波瀾……


    畢竟,這裏是新的大唐。


    就連渭水,那也是新的,長安,更是新的。


    皇帝,嗯,國主,那也是新的。


    所謂的“大唐中興大業”,其實,現在也就是大順,不,大唐的君臣們會拿出來說一說,一般的大唐府兵們是不在意的。


    對於這些普通的府兵們來說,他們很多人都是來自陝西、河南、北直隸以及山西的漢子,骨子裏都透著實在的,他們需要的是實實在在的利益……比如一塊幾十畝府田。


    呃,大唐的軍田變成了府田,也是和國號一起換的!


    其實,對於不少耿直的漢子來說,他們壓根就不在乎什麽府田。


    在渭水城外,折衝府堡壘外,一群剛剛在田裏忙活完的府兵——大唐的奴隸有限,府兵們除了訓練,還是需要下田幹活,幹完活的他們聚在一起聊天。談話的內容,全都和一件事兒有關——折衝府外貼出的兵書!


    “兵書上說了,十六歲以上,四十歲以下的,都要自備兵器、馬匹、甲胄隨國主出征,隻要一打下波斯,非但會賞百畝之田,還會按軍功,賞給婢女、奴隸!”


    “按軍功分賞?那得分到啥時候啊。”


    “就是啊,一個大頭兵能立甚大功?大功隻當官的才容易立啊!”


    “嘿嘿,這個事兒國主早就算好了……這次是滅國之戰,隻要滅了波斯,每一個人的軍功,不但夠賞田的,也就分賞婢女的,況且,你沒聽當官的說嘛,波斯和布哈拉不一樣,布哈拉才多少人啊,波斯的,可是和陝西老家差不多,至少得有好幾百萬個女人,這從北往南打,得打出幾百裏去,到時候靠著軍功攢出一個婢女,那可就再簡單不過了。有了女人,再授上一塊軍田,到時候,可就是一家人好好的過日子了!整整齊齊的……”


    整整齊齊的一家人多好!


    至於女人原本的一家人……沒人會在乎,這就是征服,這也是所謂的“大融合”,多好。多偉光正。


    “劉五哥,你怎問得恁般清楚?該不是又想婆姨了吧?”


    “嘿嘿,你小子不想,我昨天看又你又進紅帳了,你小心點你的腰!”


    紅帳,是青樓的稱唿,不過裏麵的官妓大都是年長色衰的女人。年青的,早就被人給搶走了。


    “腰?咱腰好著呢,就等著隨國主去打仗呢!”


    “就是啊,打仗多好,打仗,有軍功啊!”


    “就是,就是功名馬上取!英雄好漢行伍出!額這次若能立了大功,怎麽著也就不用打光棍了!”


    “三哥說得對啊!”


    “如今就是好男兒出自行伍的時候了,那波斯婆娘可等著咱們呢......”


    說到波斯婆娘,眾人的眼睛都直了,特別那些個還沒有婆娘的青壯府兵,什麽功名之類,他們不在乎,他們想要的就是完完整整的一個家啊!


    “哎,不過戰場上刀槍無眼,別還沒等吃著肉,人就沒了!”


    “人沒有了有啥?難不成就這麽打一輩子的光棍!”


    “就是,總不能一輩子就這麽一個人過吧!”


    有人跟著說道,


    “與其這麽活著,不如拚命搏一下……要是這次打下了波斯,咱們個個家裏都得多個如花似女的婆娘!”


    不過也有人皺著眉頭說道:


    “話是這個理,可當官的還是分得多啊......”


    “放心吧,那邊人多.……隻要咱們要努力殺敵,肯定能分著的!”


    隨著國主兵書的下達大唐府兵們,再加上一些折衝府奴隸可都眼巴巴等著當兵打仗的機會呢……所以“兵書”一出,整個“大唐”就為之沸騰了!


    這迴可真是赳赳老秦,聞戰則喜了!


    其實這個“喜”,倒不是說他們好戰。而是因為,有利可圖呀!


    其實,什麽“赳赳老秦,聞戰則喜”,根本就是赳赳老秦,聞利則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這個大明太兇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無語的命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無語的命運並收藏這個大明太兇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