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聖十一年的冬天,一隊北方商隊打扮的波斯人來到了霍爾木茲港,在這座繁忙的港口中,像這樣的商隊一點也不新鮮。


    很快,這支商隊就進入了港口附近的一家商站,這家商站表麵上是明商的,可實際上卻是大順的官商號。


    這隊波斯商販進入商號後,他們紛紛脫掉了波斯人的衣裳,他們全都是明人的相貌。領頭的是一個中年人。


    “李大人,船已經聯係好了,說是唐國的船,可實際上是咱們自己的船,你們直接去唐國。”


    商站的負責人恭敬的說道。


    “事不宜遲,能今天走,就今天走。”


    李漢節倒並沒有猶豫,身為大順國第一批“留學生”的負責官員,他知道自己的責任,這些少年都是大順朝官員的兒子,官最小的也是指揮使,萬一有了閃失,他這個翰林可擔不起責任。


    還是趕緊走吧!


    作為波斯最重要的港口,霍爾木茲港雲集著各國的商船,這兩年大明的商船也越來越多,也正因如此,當這隊波斯人換上一身漢衣後,倒也不怎麽顯眼。


    不過,即便是如此,這五十幾個漢人少年,仍然引起了港口明商的注意,盡管他們小心掩飾著各自的身份,穿著布衣短打,可霍啟智仍然暗自嘀咕道。


    “大明的水手,很少穿短打了,而且他們瞧著也不像啊……”


    現在大明的水手穿“丘八衣”的更多,它耐磨、耐髒,簡直就是天生為水手準備的衣裳。可這些少年呢?刻意的穿著短打,但卻又漿洗的很幹淨。


    水手身上可能會那麽幹淨嗎?


    當然不會!


    而且他們挺胸抬頭的模樣,顯然是受過軍事訓練的。一般人或許注意不到這個細節,但他霍啟智不是一般人,他是北鎮撫司的錦衣衛,去年剛在這裏開設了情報站。這地方……平常也就是搜集一下本地的情報而已,但這些人卻引起了他的注意。


    “梁子,你去打聽一下,他們是從那條船上下來的。”


    在弄清楚這些人的去向後,霍啟智沉吟片刻,然後便迴屋寫了一封密信,隨後又吩咐梁子把信送走。


    在信被送上船的時候,那艘唐國的商船已經離開了港口,看著遠去的港口,和其它同行的人一樣,孫以智的目光中帶著某種不舍,但又帶著某種期待。


    不舍的是因為這一離開,至少十年八年都不會再迴來,而期待的是什麽?


    “你是明人,總有一天,還是會迴到大明的。”


    又一次,孫以智的心裏念叨著父親的話,身為大順國丞相對兒子說這樣的話,合適嗎?


    他不知道,但他知道。


    爹是想念河南老家的。


    河南是什麽模樣?


    大明,又是什麽模樣?


    所有人都對傳說中的那個大明充滿好奇,他們的父輩曾是帝國的反叛者,而現在,他們卻將會踏上那片陌生的土地,在那片土地上求學。


    為什麽要去大明求學?


    是為了大順的將來,為了大順的生存!


    其實,無論是李過也好,孫可為也罷,以及其它的大順高層官員,盡管大順現在距離大明有萬裏之遙,而且有沙漠、高山的阻擋,可他們仍然相信,終有一天,大順必定要麵對大明的威脅。甚至“入侵”。


    畢竟,對於大明來說,他們是一群反叛者。


    “大順想要生存下去,就必須要“求知識於大明”,非如此不能救大順!”


    扶著船舷,李文錦一言不發的盯著大海,不過九歲的他是晉國公李來亨的長子,他也是這些少年留學生中身份最為顯赫的,是國公府的小公爺。


    可是他實在不清楚,到底怎麽才能救大順呢?


    留學,就是救大順嗎?


    九歲的他,壓根就不明白,這其中有什麽必然的聯係,但他知道一點,要不是因為這件事太重要,爹是不會讓他來的,還有丞相,也不會讓他的兒子過來,還有……


    扭頭著甲板上的那些年歲和他差不多的或者稍長些的少年,其中既有國公的兒子,也侯爵、伯爵的兒子,衛所指揮使的兒子,在這根本就不夠看的。


    可大家到了明國,都會成為普通人,以普通人的身份寄人籬下,然後進入學堂求讀,要是有幸的話,甚至可以進入國子監,而這也是他們的目標,大明的國子監……不收留學生的。況且還是他們這樣的留學生。


    這艘懸掛著唐國旗幟——就是大明日月旗位於左上角四分之一其剩餘部分裏有個白圈,圈裏一隻白虎和唐字。旗幟倒也簡單,平國、魯國等諸侯國的旗幟大抵也都是如此。雖然離遠了不太好識別,可隻要認出那一角的日月旗就行。


    帆船駛離霍爾木茲港之後,並未前往沿途任何地區貿易,而是直接朝著位於爪哇島的唐國駛去。


    那怕他們都是國公、丞相、侯爵、伯爵的兒子,到了船上,他們也就成了一群普通的水手。


    不是乘客,而是水手,即便是李文錦也是如此,作為初極水手的他們,每天都在用浮石和海水一起清洗甲板,同時還要學習如何操帆。


    為什麽要學習操帆,駕船?


    因為大順君臣覺得有一天,大順可能也會走向大海,誰知道呢?讓他們學著點總好些,況且,這樣也能掩飾一下身份。


    還好,大順是以武立國,這些貴公子們平時也是習文習武,身體健壯,倒也很快的適應了水手生活。


    日子一天天過去,在進入馬六甲海峽時,這裏船隻越來越多,作為留學事務負責人的李漢節,心情開始緊張起來。


    這裏就是大明了,


    他李漢節曾是大明的舉人,後來降了順,再後來……萬一要是被官府拿下,肯定是要殺頭的!


    懷揣著這樣的擔心,幾天後,船到了泗水,在唐國穎康伯趙念宗的幫助下,這些來自大順的少年,搖身一變成了唐國人。其實,趙念宗並不願意幫他們,可他還有一個名字——劉宗敏。


    誰曾想到,那個與魏允枚一起打下泗水的趙二當家,就是當年李自成手下第一猛將,勇猛無敵的權將軍劉宗敏,當然這種勇猛也就是大順才會覺得對於大名來說他是一個流寇頭目而已。


    當年兵敗後,劉宗敏用親兵的屍體冒充自己。假死化妝潛逃,幾經輾轉逃出了大明來到了南洋,機緣巧合下奪了泗水城,後來又獲封成了唐國的伯爵。


    不過從那之後,他就一直深居淺出。唯恐有人識破他的身份,哪怕是對於大明來說,劉宗敏早就死了,可是他的心裏還是心虛啊。


    也正是因為這種心虛,他才會忍不住和大順取得了聯係,畢竟……那也是條退路啊。


    身為大明眼裏的流寇,那怕是早就死了的那種,劉宗敏都要給自己尋條退路,要是那天這邊呆不下去了,大順,未償不是一個選擇。


    其實,他更希望自己能終老於此,人死了,一了百了,將來他的兒子繼承他的爵位,財產,子孫們頂著唐國伯爵的爵位,總好過逃到大順,大順那可是個朝不保夕的地方。


    可再怎麽著,那邊不要他的命啊!


    既然如此,有些忙總是要幫的。現在幫大順的忙,其實就是為將來逃難鋪一條路。


    半個月後,在那些少年乘船北去時,始終未露麵的劉宗敏看著遠去的船,不禁長歎道。


    “李過啊,李過,你把自家的孩子送到大明,這不是自投羅網嗎?可萬萬不能連累了老子啊……”


    把自家的孩子送到大明去自投羅網。這種事情劉忠敏幹不出來。比如說幹不出來了,他甚至還把小兒子悄悄地送到了魯國,狡兔三窟,風險還是分散一些的好。哪怕是將來有一天,事情敗露,自己性命難保,也可以留個血脈在哪。而不至於被人斬草除根。


    乾聖十二年的新年,這些“留明幼童”們是在海上度過的。又過了幾天,他們一行人抵達了廈門。


    廈門是福建的第一大港,碼頭附近商鋪林立,盡管比不了上海,可總歸是一座極為繁華的港口,而對於這些遠來的少年而言,城市的繁華遠遠超出他們的意料。


    這座城也太繁華了吧!


    也就是在這裏,他們終於感受到了天朝的繁華。也終於明白了為什麽他們的父親會對天朝念念不忘。甚至也正因為如此,他們才無法理解為什麽會有人願意離開這麽好的地方。


    哪怕僅僅隻是剛剛接觸到天朝,在他們的眼裏,這裏顯然就是一個類似於天堂的地方。可為什麽還是有人願意離開這個天堂呢?


    “真想不明白,大明如此之好,為什麽每年還有那麽多人往海外去?”


    看著一艘擠滿了人的移民船駛出港口時,李文錦疑惑道。


    一旁的老水手大笑道。


    “為啥?發媳婦啊!等你長大了就知道了,媳婦的好了……”


    老水手笑嗬嗬的指著那艘移民船。


    “你看,船上的那些人,都是衝著媳婦去的!那邊才是天堂啊!男人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這個大明太兇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無語的命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無語的命運並收藏這個大明太兇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