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朱慈烺出殿時的腳步聲,望著遠去的背影,


    朱國強一直沉默著,良久之後,他才說道。


    “你們都出來吧!”


    在他話聲落下時,一旁的隔簾後方走出了幾個人,正是幾位宋學朱、張秉文、李建泰、高弘圖以及路振飛他們五位閣臣,還有禮部尚書錢謙益。


    他們無不是一副麵麵相覷的狀,先前隔著簾子聽平王與陛下的問題時,他們無不是為平王捏了把汗,這個平王啊,怎麽就這麽不省心啊。


    現在他們倒是相信了,想到海外去的不是別人,就是他平王自己啊!


    “你們聽到了?”


    朱國強看著他們問道,


    “臣等聽到了!”


    之所以讓他在簾子後麵站著,就是為了等他們這句話,就是為了讓他們明白,不是朕讓平王他們去的海外,是他們主動要求的。


    有時候朕也是為難啊!


    “你們說,朕該怎麽做?”


    瞬間,他們一個個的都沉默了,原本反對唐王移國的李建泰選擇了沉默,至於高弘圖也選擇了沉默,他原本就是支持移國的。在他看來,平王做出了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


    至於首輔宋學朱和次輔張秉文,他們同樣選擇了沉默。朝左右看了看,見無人說話,路振飛想了想,出列說道。


    “臣以為,既然平王請求封藩於海外,答應他亦也無妨!”


    說出這句話後,他又特意強調道。


    “不妨於海外擇一塊物產豐富、百業興旺的地方,作為其封國。”


    至於封不封建的……無所謂,隻要身在海外,先帝的血脈就能延續下去。離中原越遠,他就越有可能活下來。


    其實,這段日子,在與友人的秘商中,他們都提到了國初,明夏的明升與陳漢的陳理投降高皇帝後,雖然他們都受高皇帝的優待,但陳理私下裏經常對高皇帝口出怨言,並流露出想要複國的念頭。對此,很多朝臣建議應當處死陳理以絕後患,但均遭到高皇帝的拒絕。


    考慮到明朝剛剛建立、局勢不穩,反對者依然還大有人在,一旦處死陳理的話,勢必會破壞自己“仁慈君主”的形象,不利於統一大業。正因如此,高皇帝並沒有處決陳理,而隻是以“小孩子所犯過錯”為由,輕鬆地化解此事。


    但是,高皇帝通過此事還是感覺到危險,認為陳理年幼無知,一旦受到“小人”的鼓惑,難免會做出更大的錯事,到時候哪怕就是不想殺他,也不得不殺了他。思慮再三後,高皇帝認為隻有將陳理遣送至屬國進行監管,方能徹底消除隱患。跟隨陳理遷居高麗的,還有明夏政權的亡國君明升,而後者也同樣受到厚待,並就此永居外國。無論他們在朝鮮後來如何,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們都得已善終。而且子孫一直繁衍至今。


    “臣附議。”


    “臣附議……”


    有人開了頭,李建泰、高弘圖他們,都先後表示同意,至於錢謙益,他這個禮部尚書,本身就是過來做見證的,同不同意都不重要。不過也是要表個態度。


    “既然如此,就如平王所願吧!……”


    朱國強從一開始就沒有打算拒絕平王的要求,況且這還是他自己所希望的,這可是好事兒啊。


    有平王他們開個頭,將來把那些王爺們一個個丟到印度去。那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你們一個個的說起來哪有平王尊貴。現在他都要自己去了,你們還敢不去?


    有人帶頭就好!


    “陛下,朝鮮貢使尚在南京,國初高皇帝曾封於國初封歸義侯明氏、歸德侯陳氏於朝鮮,不妨令其後人入朝進貢,以顯皇明寬容!”


    宋學朱這麽建議,那裏是什麽要展現大明寬容,無非就是為了避免有居心叵測者,利用唐王移國這件事鼓動民心,讓他們進朝入貢,就是為了讓世人知道,平王到海外,絕對不會有性命之憂!


    這就是大明的官僚,那怕是事先沒有通氣,他們也會做出最優解。


    “不必,隻需傳旨給朝鮮,令其好生照料兩家後人!”


    官僚們眼中的最優解,可不是天子眼中最優解,朱國強又說道。


    “朕受先帝旨臨國時,就曾言要恢複祖製,這個祖製不但是高皇祖製,先秦之製亦是我華夏祖製,周天子分封諸侯於四方,以鎮四夷,諸侯於四方撫夷歸夏,方才有今天之華夏……今日,大明拓國土於碧濤萬裏之外,海外之地皆為蠻夷不受教化,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我大明既是天下共主,理應教化蠻夷,勸其農耕、行以教化、製以禮儀,令其遵守華夏之製,四方諸侯理應替天子教化四方,撫夷歸夏……”


    好吧!


    從此之後,大明的擴張,不再是海外的殖民,而是為了讓那些蠻夷進入文明社會,這是大明身為天下共主的責任。


    勸農耕、行教化、製禮儀。


    這多高大上,至於什麽殖民啦,什麽奴役啦,通通都是不存在的,大明為了教化那些蠻夷,不惜派出自己的宗室藩王,這種犧牲精神,除了大明,誰能做到?那些歐洲蠻子除了會殺人,他們會幹什麽?


    和他們一比,大明簡單就是人類的燈塔,地球的榮耀,簡直就是救苦求難的活菩薩。


    從今以後,大明再也沒有殖民地司了,嗯,應該改成“撫夷司”,撫夷歸夏嘛,至於當地用的手段,那不過隻是因地製宜罷了。


    陛下的話傳到他們的耳中,隻讓殿中的人無不是愕然的看著陛下,或許,在此之前有人在報紙上寫過“封建”,在很多人看來,那根本就是“殺人計”,不過那廝想要借此激怒陛下而已。


    裂土分茅!


    在史書了,除了周天子,誰這麽幹過?


    沒有一個人啊!


    可周天子分封之後是什麽?


    是春秋戰國!


    是生靈塗炭啊!


    是……


    就在宋學朱、張秉文、高弘圖他們立即想到了周天子之後的天下征戰時,他們卻又想到另一個現實——周天子敢裂土分茅,是因為分封的諸侯,始終有強大的四夷牽製,不可能威脅中央。


    現在大明把藩王封建到海外,他們在海外,不也要麵對土人,無論如何,在他們把土人變成夏人,變成明人之前,他們都不可能威脅到中央!


    更重要的是,朝廷從此之後再也不用負擔藩王的宗祿了!


    對朝廷來說,這絕對是件好事。


    至於春秋戰國,至於生靈塗炭,那可是四百年後的事情!


    “朕既是天子,亦應封建諸侯於四方,替天子教化四方,不知諸臣以為如何?”


    陛下的發問,讓幾位想通了的閣臣立即持笏說道。


    “陛下聖明!”


    在表示讚同時,宋學朱又說道。


    “不知陛下打算封唐王在什麽地方?”


    地點,朱國強早就想好了,唐王既然是第一個請旨的,那當然要封個好地方,爪哇就是好地方,那裏是火山最集中的的地方,頻繁的火山噴發形成大量新鮮火山灰,就相當於不斷給當地土地增施天然肥料。相較於其他島嶼因熱帶雨林氣候發成的強烈的雨水淋溶作用,爪哇島的土壤得以持續保持較好的農業生產潛力,促進了當地農業文明的發展。以至於雖然隻有十幾萬平方公裏,但在二十一世紀,卻足足生活著1.4億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區。


    當然,更重要的是,把唐王封在那裏,還能保證一點——避免當地的綠化。這簡直就是一舉兩得的好事!


    看著眾臣,朱國強笑道。


    “唐國的封國就設在——泗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這個大明太兇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無語的命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無語的命運並收藏這個大明太兇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