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京城的李自成,當然不知道會有那麽多人在心念念的掂記著他的腦袋,等著用他的腦袋來達成各自的目的。對於自以為“真龍天子”的他來說,除了沒有對著鏡子看看頭上有沒有長角之外,整個人完全沉浸於身為皇帝的美夢之中。


    盡管他竭盡全力讓自己冷靜下來,可是他的心中十分激動,不停地胡思亂想,竟忽然想起來了在驛站當驛卒時,迎來送往不知遭了多少白眼,甚至還有昔日挨打的情形,也迴憶起起義後許多艱難的往事,不由得在心中感歎說:


    “果然有了今日了啊!”


    今天咱做皇帝了!


    但凡是造反的,又有幾個不想當皇帝的。在做飯的路上,李自成是日裏想,夜裏夢。夢想著自己有朝一日成為了皇帝。


    現如今終於坐上了這金鑾殿,終於當上了皇帝。這龍椅坐著可真的不一樣啊。


    這可是真龍天子才能做的龍椅啊!


    身為皇帝和普通人有很大的不同。普通人吃飯,就是吃飯,而皇帝是用膳。提前用了早膳,李自成就坐在乾清宮的暖閣中,準備一天的事務。


    此時的李自成正處於極度亢奮的狀態,總在想著各種問題,在胡思亂想中,他想到稱“孤”和稱“朕”的問題,不禁微笑了。


    過去他一直用“俺”字自稱,一用就是三十多年。去年殺了羅汝才,稱新順王後,就按文臣們建議自稱為“孤”,對“孤”的這個稱唿他並不陌生,畢竟戲台上的大王都是自稱為“孤”。不過他在在說話時仍然習慣稱“俺”,這甚至引起了在襄陽“從龍”的楊永裕、喻上猷等文臣們的進諫。到了西安以後,改西安為長安,局麵大不同了。


    在文武百官向他三跪九叩,山唿萬歲,將他視為大順開國皇帝,建議他自稱為“朕”,以正視聽。他當然是一再表示謙讓,答應到京城後改稱為“朕”。現在不但進了京,而是住進皇城了?盡管尚未舉行登極大典?也可以稱“朕”了。雖說一時不習慣,但很快就會習慣的。想著不到兩年中?便從自稱“俺”到稱“孤”?又到稱“朕”,心花怒放的李自成不禁笑了起來。


    “哎?可惜還要十幾天才能登基,實在是……有些心急啊!”


    其實?這幾天?他的心情著實不錯,那怕是剛開始的時候因為李過在請罪奏章中報告了驚人的壞消息——追擊“朱家皇帝”時遭遇官軍阻攔,雖全殲官軍,但卻“朱家皇帝”卻逃了。


    根本就是以慘敗收場嘛!


    可隨後?就有人稟報找到了崇禎的屍體?得知他已經上吊死了。李自成才鬆了一口氣,那天他看著崇禎的屍體,並沒有感到勝利的喜悅和興奮,而是產生了很複雜的思想和感情,最後他隻是在心中歎息一聲。無論是他也好?其它人也罷,看到那句“賊來?寧碎朕屍,勿傷百姓一人”時?無不是深受到感動。


    哎,說得就像是朕會殺害百姓似的……


    又一次?李自成悶悶不樂的想到。


    他們現在也是朕的子民!


    朕又怎麽可能會亂殺自己的子民百姓呢?說的就好像隻有你朱家才愛護百姓一樣?要是你們老朱家真的愛護百姓?陝西又怎麽可能會餓死那麽多人,又怎麽可能會有那麽多百姓來投奔朕?


    想到這兒,李自成的心裏就不太舒服。畢竟,將來崇禎皇帝的遺書是肯定要寫進史書裏的。


    到時候史書裏記下的是什麽?


    是他崇禎皇帝直到臨死的時候都心念著百姓,好嘛。


    你這個狗皇帝可真會裝啊。


    不過,很快李自成還是收拾起心情,投身到工作中,畢竟咱是創業之君,要勤政。


    可奏折上的內容卻讓他樂不出來——吳三桂率領五萬關寧軍精銳來襲。


    五萬關寧軍!


    奏折上的內容,讓李自成的眉頭皺成了一團。


    於是他立即傳來了軍師宋獻策和丞相孫可為,然後將吳三桂領兵來襲的消息告訴了他們。


    李自成問:


    “軍師,你說這吳三桂是真傻還是假愣啊,他就不知道,他爹在咱們手裏?”


    和曆史上一樣,吳三桂他爹吳襄被困在京城,成了李自成的人質。


    傻?


    宋獻策心說:他吳三桂怎麽著也是遼東總兵,怎麽可能傻呢?


    “陛下,”


    瞧見大軍師再那裏掐起了手指頭,孫可為說道,


    “眼下這不重要,重要的是關寧軍就要到了,他爹在不在咱們手裏,沒什麽兩樣,自古以來忠孝兩難全的事情太多,往近了說,當年孔有德、耿仲明在登州叛亂,拘到旅順守將黃龍的母、妻及幼子後,取黃母頭上金簪招降黃龍。黃龍麵對母親的金簪,雖然淚如雨下,卻隻是對簪跪拜,堅拒不降。孔有德、耿仲明轉而誘降黃龍十二歲的幼子,想通過小孩脅迫黃龍。但黃龍的幼子卻很有節氣,破口大罵孔、耿二人,被斬殺。黃龍的母、妻也隨之被害。陛下,於忠臣來說,以其父母妻子性命勸降,非但無用,反而會讓其悲憤之間,拚死相搏。”


    對黃龍,他們並不陌生,畢竟出這事的時候,他們還沒有造反呢?當初朝廷的邸報傳來時,他們還曾心念著人家的忠義呢。


    對於中層來說,拿他的家人威脅,不過隻是逼對方拚死一戰罷了。非但沒用,反而會遭世人嘲笑。


    就像戲文裏頭向宇拿劉邦他爹威脅劉邦一樣,結果讓世人嘲笑了上千年。俺李自成可不能讓世人笑話了。


    “對,對對對……”


    李自成點頭道。


    “確實是這樣,殺父之仇不共戴天,他不管不顧的殺過來,肯定就是想當忠臣,要是朕真得殺了他爹!他肯定會拚命的,拿他爹威脅他,實在是下策……”


    雖然掐指一算,沒算出個所以然來,但是宋獻策還是說道。


    “陛下,即便是吳三桂領關寧軍過來又有何妨?不過區區五萬,以我大順三十萬兵馬,還能對付不了?以臣看來,所謂五萬關寧軍,精銳不過萬餘,隻要派大將一員領兵十萬,有一萬老營兵就足夠敗敵了。”


    李自成歎道。


    “老營兵連年征戰,早就疲憊不堪,目下都在休整中,調他們出征的話,隻恐怕他們多有不願啊,畢竟,早先說的進了京城,必有封賞,這賞啊……”


    發不出來啊!


    李自成的心裏也想發賞錢呀。可是他沒錢可發啊!


    “這……”


    身為軍師的宋獻策又豈不知道大順軍在進京後發生了變化。


    進京前,大順軍上下無不是奮勇爭先。可入京後,卻是個個想著爭官爵,爭賞賜,奪產業。諾大的京城,就是大家夥眼中的大肥肉,誰都想去咬一口!


    有這樣的想法,實在是再正常不過,畢竟,大家夥打天下,就是為了坐天下,坐天下,自然就是為了享受。


    李自成是要登基做皇帝,可皇帝以下的怎麽辦呢?當然要論功行賞。別說是將軍什麽的,那怕就是老營兵,甚至就是剛掠來的新兵,也得給個交待。


    總不能讓大家白忙活一場吧?


    開國功臣不賞,皇位不穩啊!這件事要是擺不平,下麵的人必定會散夥。何止是散夥那麽簡單,甚至些人的火氣要是上來了,甚至可能會直接換下他這個皇帝。


    無論是明初朱元璋創立的軍戶製也好,還是滿清入關前後的八旗製,其實都是對開國功臣的分賞,將領得到爵位,中下層軍官成為衛所世襲軍官,士兵得到了土地,至於滿清的八旗入關後的貴族、旗丁的身份世襲,通過“落地銀”以及“旗餉”讓他們成為世代的剝削階級。


    而所有的一切都是打天下得來的酬勞。


    相比於他們作為秩序的摧毀者李自成崛起的太快,三四年前他還是被明軍攆得到處亂竄的流賊,現在卻打下京城做皇帝了!但相比於軍事上的輝煌,他在各方麵的積澱卻明顯不足,人才不足導致他沒能建立起一個完全的官僚體係,甚至就連忙地方的經營體係也不完善。


    官僚製度以及地方經營體係上的不完善,讓他不可能像明初那樣授田,也不能像滿清那樣發“旗餉”,甚至於他連征稅都做不到,畢竟,他李自成就是靠著“均田免賦”、“闖王來了不納糧”作為旗號,才迅速崛起的!


    要是翻臉不認人,估計立即就會散夥。


    可“闖王來了不納糧”,讓他這個大順天子拿什麽分賞功臣?


    原本尋思著進了京城,能在大明的府庫裏弄到銀子,拿它來犒賞三軍的,可不曾想朝廷得府庫裏頭空的都能餓死老鼠。


    其實,這一路上,李自成倒也搶了不少,可打從進了京城,這花銀子就如流水一般,不說別的五十萬大軍,就是一人賞個幾兩銀子,就得幾百萬兩出去。


    打下京城當皇帝是好。


    可李自成壓根沒想到這皇帝還沒當成,就先欠一屁股債!


    而且這債,他還不敢不還!


    不給他們一個交待,估計他們就會給他這個天子一個交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這個大明太兇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無語的命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無語的命運並收藏這個大明太兇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