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槍的碰撞聲,震耳欲聾的喊殺聲,終於停止了!
天地間似乎又恢複了寧靜,手拄著刀站在那裏,明亮的胸甲已經被血染紅了紅色,發絲垂落於麵前,血珠不時滴答著。
血是紅色的。
紅色的血順著胸甲下圍邊緣滴淌著,胸甲上還紮著數十根羽箭。
於樹傑就這樣站在那裏,他的一手拄刀,一手拄旗,旗是大明的旗幟,旗上滿是箭孔。
盡管如此,日與月仍然清晰可見。紅色的旗。金色的日,銀色的月,這是大明的日月。而這片大明的朗朗乾坤,是用血鑄就的。
在他的麵前,通往橋梁的路上躺滿了屍體,有官軍的,也有順軍的。當然更多的是順軍的屍體。
盡管所有人都看出他已經沒有什麽力氣了,可是圍在周圍的順軍卻隻是遠遠的用長槍圍著他,沒有任何人敢主動上前去,似乎他腳下的屍體,就在那裏提醒著眾人,上前會付出什麽樣的代價。
他們就是那樣端著手中的長槍,緊張兮兮的看著麵前的這個血人。沒有任何人敢向前一步。所有人都保持著丈許的距離。
不過,於樹傑卻沒有精力理會他們,他的眼皮垂著,就這樣靜靜的站在那裏,就這樣,雙方就這樣僵持著,天地間一片寂靜。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唯其、義盡,所以、仁、仁至……”
經管因為失血過多的原因,讓於樹傑的意識有些模糊,但是他仍然在念著這首幼年時就會背誦的詞。
在於樹傑垂首喃語的時候,有數騎走向前來在距離他丈許外的地方,他們勒住了馬。
“於軍門聽著,隻要你降我大順,我大順必定不會虧待你。”
騎在馬上的李來亨的話聲剛出,李過就沉聲道。
“來亨,不要辱沒了於軍門!”
像這樣的人是不會降的,這樣的勸降反倒辱沒了對方。眼前這個人確實是個漢子?真正的漢子。
作為西北人的李國?同樣也是識英雄重英雄,他不想在這個時候還羞辱對方?因為這個人是值得尊敬的敵人。
唯一讓人慶幸的是在大明?像這樣的人並不多。要不然的話又怎麽會有大順的今天啊。
製止了兒子的勸降後,李過衝著於樹傑鞠手道。
“軍門領兩千騎兵力戰我大順萬騎?雖是全軍覆沒,可李某卻是勝之不武?現在朱家皇帝已經乘船遠去?軍門雖敗,仍可謂是雖敗猶榮,不知軍門還有何話要說。”
遠處傳來的話聲讓於樹傑突然笑了笑,他笑燦爛?在滿天星月下?河麵上倒映著燦爛的星光,現在已經看不到任何船影了。
他們應該已經遠去了吧,很快,他們就會後方的援軍匯合了,他們安全了。
所有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你是賊?我是官,雖然自古官賊不兩立?隻願你等葬我時,將我與眾將士合葬?我等身後,盔甲兵器任由你等掠去?隻請手下留情?留下我等的腰牌?將腰牌放入我等口中,如此,於某既是在九泉之下,亦感激將軍大恩。”
於樹傑之所以會提出這樣的要求,是因為流寇賊性,每戰必定盡掠陣亡官兵的盔甲兵器衣裳,腰牌…將來他們歸葬忠烈祠時,還要靠腰牌識別身份。
想著幾千弟兄隨自己一起出征,到最後卻全部戰死。現在自己能做的是什麽?
也就是和他們一起到忠烈祠裏再相會了。
麵對這樣的要求,李過點頭道。
“將軍放心,我必定叮囑眾兒郎。”
“多謝……”
這兩個字說出後,一直站著的於樹傑,抬頭看了一眼旗幟,又咧嘴笑了笑,最後又自語道。
“世子爺,臣去了……”
在說完這句話之後,柱著刀的他用盡最後的力氣把刀放在脖頸上,然後揮刀自刎……
看著轟然倒下的明軍將領,李過半晌都說不出話來,良久才說道。
“傳令下去,好生將他們安葬,隻準取盔甲兵器,他們都是於咱們漢人有功的功臣,不能辱沒了他們……”
就這樣,李過騎在馬上,靜靜的看著已經倒下於樹傑,看著那麵倒下的旗幟。
“爹,就是一個敗將而已……”
兒子的話讓李過不悅道。
“來亨,他是德藩家將,當初也是殺過東虜,為國立下汗馬功勞的,這樣的人……哎!”
搖頭長歎著,李過的臉色顯得極為難看,他甚至沒有再去提逃去皇帝,也沒有下令追擊,追也追不上了。
當唐通到來時,詢問是否追擊時,李過甚至都沒有看一眼他,手中拿著那柄於樹傑的直刀,看著刃口砍殺時留下的鋸齒,心裏暗自尋思道。
“為什麽同樣是官軍,差距卻如此之大……”
顯然,唐通並不知道這位製將軍在想什麽,看著其端祥著手中的直刀,便主動解釋道。
“製將軍,這直刀是平虜軍特製馬刀,你看它的刀身筆直,刀尖鋒利非常,平虜軍專門用此刀破甲,他們用它時,都是平舉此刀,然後借馬力衝殺,即便是東虜穿著厚甲……”
突然,唐通驚愕道。
“這平虜軍到了……”
甚至就連唐通自己也沒有留意到他話中的懼意,平虜軍到了,那,那位大將軍還會遠嗎?
李來亨忍不住諷刺道。
“唐將軍,瞧你嚇的,那平虜大將軍那怕就是三頭六臂又豈是我大順的對手!”
“少將軍所言甚是,甚是,末將隻是奇怪他們來的怎麽這麽快,看這平虜軍能日行千裏的傳言確實不虛啊!”
“什麽虛不虛的,他們是從山東過來的鄉兵,狗東西,可真硬氣,打了這麽多年的仗,就沒見過像他們這樣硬氣的……”
聽著兒子的話,李過默默點了點頭,然後說道。
“走,迴京給皇帝複命吧。”
“那明國皇帝?”
“追不上了!”
丟下這麽一句話,李過在跳上坐騎,正準備離開時,又特意吩咐道。
“記住,不能動他們的腰牌。”
說罷,李過就縱馬離開了這片戰場,在離開時他的眉頭緊鎖著,看著爹滿麵凝重的模樣,李來亨不禁問道。
“爹,你這是怎麽了?”
“來亨,你說,要是十萬平虜軍和幾十萬山東鄉兵都像他們一樣,咱們大順還能奪得了天下嗎?”
爹的問題讓李來亨愣了愣,好一會才說道。
“應該不會吧,這隊騎兵應該是平虜大將軍在山東看家的精銳,自然和尋常的兵馬不同,你看他們騎的都是遼東的高頭大馬,興許,就是平虜軍自己也不見得有幾支這樣的精銳。”
兒子的話落在李過的耳中,他隻是微微點點頭,然後又搖頭說道。
“哎,也不一定,那東虜韃子當年多厲害,入關橫行千裏,可碰到大將軍也是難敵其一擊,十幾萬平虜軍就把東虜打得連老家都丟了,王爺打得逃到了草原上,皇帝打的揚帆出了海,不知逃到了那。這平虜軍到底有多厲害,說實話,爹的心裏沒有底啊……”
李過的眉頭緊蹙著,然後自言自語道。
“張獻忠那也是一時人物,可連一個照麵都擋不住就落個屍骨無存的下場,咱們……”
頓了頓,李過輕聲說道。
“咱們能不能擋著人家,可真不好說啊,隻盼著皇上早日登基,這樣的話,實在不行,咱們就撤迴陝西,憑著潼關天險,守住陝西也就行了……”
然後呢?
李過不知道,他也沒有仔細去想,但是身為軍人的直覺卻告訴他,平虜軍遠比他想象的更厲害。
一萬精騎現在還剩下多少?
所剩無幾呀!
天地間似乎又恢複了寧靜,手拄著刀站在那裏,明亮的胸甲已經被血染紅了紅色,發絲垂落於麵前,血珠不時滴答著。
血是紅色的。
紅色的血順著胸甲下圍邊緣滴淌著,胸甲上還紮著數十根羽箭。
於樹傑就這樣站在那裏,他的一手拄刀,一手拄旗,旗是大明的旗幟,旗上滿是箭孔。
盡管如此,日與月仍然清晰可見。紅色的旗。金色的日,銀色的月,這是大明的日月。而這片大明的朗朗乾坤,是用血鑄就的。
在他的麵前,通往橋梁的路上躺滿了屍體,有官軍的,也有順軍的。當然更多的是順軍的屍體。
盡管所有人都看出他已經沒有什麽力氣了,可是圍在周圍的順軍卻隻是遠遠的用長槍圍著他,沒有任何人敢主動上前去,似乎他腳下的屍體,就在那裏提醒著眾人,上前會付出什麽樣的代價。
他們就是那樣端著手中的長槍,緊張兮兮的看著麵前的這個血人。沒有任何人敢向前一步。所有人都保持著丈許的距離。
不過,於樹傑卻沒有精力理會他們,他的眼皮垂著,就這樣靜靜的站在那裏,就這樣,雙方就這樣僵持著,天地間一片寂靜。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唯其、義盡,所以、仁、仁至……”
經管因為失血過多的原因,讓於樹傑的意識有些模糊,但是他仍然在念著這首幼年時就會背誦的詞。
在於樹傑垂首喃語的時候,有數騎走向前來在距離他丈許外的地方,他們勒住了馬。
“於軍門聽著,隻要你降我大順,我大順必定不會虧待你。”
騎在馬上的李來亨的話聲剛出,李過就沉聲道。
“來亨,不要辱沒了於軍門!”
像這樣的人是不會降的,這樣的勸降反倒辱沒了對方。眼前這個人確實是個漢子?真正的漢子。
作為西北人的李國?同樣也是識英雄重英雄,他不想在這個時候還羞辱對方?因為這個人是值得尊敬的敵人。
唯一讓人慶幸的是在大明?像這樣的人並不多。要不然的話又怎麽會有大順的今天啊。
製止了兒子的勸降後,李過衝著於樹傑鞠手道。
“軍門領兩千騎兵力戰我大順萬騎?雖是全軍覆沒,可李某卻是勝之不武?現在朱家皇帝已經乘船遠去?軍門雖敗,仍可謂是雖敗猶榮,不知軍門還有何話要說。”
遠處傳來的話聲讓於樹傑突然笑了笑,他笑燦爛?在滿天星月下?河麵上倒映著燦爛的星光,現在已經看不到任何船影了。
他們應該已經遠去了吧,很快,他們就會後方的援軍匯合了,他們安全了。
所有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你是賊?我是官,雖然自古官賊不兩立?隻願你等葬我時,將我與眾將士合葬?我等身後,盔甲兵器任由你等掠去?隻請手下留情?留下我等的腰牌?將腰牌放入我等口中,如此,於某既是在九泉之下,亦感激將軍大恩。”
於樹傑之所以會提出這樣的要求,是因為流寇賊性,每戰必定盡掠陣亡官兵的盔甲兵器衣裳,腰牌…將來他們歸葬忠烈祠時,還要靠腰牌識別身份。
想著幾千弟兄隨自己一起出征,到最後卻全部戰死。現在自己能做的是什麽?
也就是和他們一起到忠烈祠裏再相會了。
麵對這樣的要求,李過點頭道。
“將軍放心,我必定叮囑眾兒郎。”
“多謝……”
這兩個字說出後,一直站著的於樹傑,抬頭看了一眼旗幟,又咧嘴笑了笑,最後又自語道。
“世子爺,臣去了……”
在說完這句話之後,柱著刀的他用盡最後的力氣把刀放在脖頸上,然後揮刀自刎……
看著轟然倒下的明軍將領,李過半晌都說不出話來,良久才說道。
“傳令下去,好生將他們安葬,隻準取盔甲兵器,他們都是於咱們漢人有功的功臣,不能辱沒了他們……”
就這樣,李過騎在馬上,靜靜的看著已經倒下於樹傑,看著那麵倒下的旗幟。
“爹,就是一個敗將而已……”
兒子的話讓李過不悅道。
“來亨,他是德藩家將,當初也是殺過東虜,為國立下汗馬功勞的,這樣的人……哎!”
搖頭長歎著,李過的臉色顯得極為難看,他甚至沒有再去提逃去皇帝,也沒有下令追擊,追也追不上了。
當唐通到來時,詢問是否追擊時,李過甚至都沒有看一眼他,手中拿著那柄於樹傑的直刀,看著刃口砍殺時留下的鋸齒,心裏暗自尋思道。
“為什麽同樣是官軍,差距卻如此之大……”
顯然,唐通並不知道這位製將軍在想什麽,看著其端祥著手中的直刀,便主動解釋道。
“製將軍,這直刀是平虜軍特製馬刀,你看它的刀身筆直,刀尖鋒利非常,平虜軍專門用此刀破甲,他們用它時,都是平舉此刀,然後借馬力衝殺,即便是東虜穿著厚甲……”
突然,唐通驚愕道。
“這平虜軍到了……”
甚至就連唐通自己也沒有留意到他話中的懼意,平虜軍到了,那,那位大將軍還會遠嗎?
李來亨忍不住諷刺道。
“唐將軍,瞧你嚇的,那平虜大將軍那怕就是三頭六臂又豈是我大順的對手!”
“少將軍所言甚是,甚是,末將隻是奇怪他們來的怎麽這麽快,看這平虜軍能日行千裏的傳言確實不虛啊!”
“什麽虛不虛的,他們是從山東過來的鄉兵,狗東西,可真硬氣,打了這麽多年的仗,就沒見過像他們這樣硬氣的……”
聽著兒子的話,李過默默點了點頭,然後說道。
“走,迴京給皇帝複命吧。”
“那明國皇帝?”
“追不上了!”
丟下這麽一句話,李過在跳上坐騎,正準備離開時,又特意吩咐道。
“記住,不能動他們的腰牌。”
說罷,李過就縱馬離開了這片戰場,在離開時他的眉頭緊鎖著,看著爹滿麵凝重的模樣,李來亨不禁問道。
“爹,你這是怎麽了?”
“來亨,你說,要是十萬平虜軍和幾十萬山東鄉兵都像他們一樣,咱們大順還能奪得了天下嗎?”
爹的問題讓李來亨愣了愣,好一會才說道。
“應該不會吧,這隊騎兵應該是平虜大將軍在山東看家的精銳,自然和尋常的兵馬不同,你看他們騎的都是遼東的高頭大馬,興許,就是平虜軍自己也不見得有幾支這樣的精銳。”
兒子的話落在李過的耳中,他隻是微微點點頭,然後又搖頭說道。
“哎,也不一定,那東虜韃子當年多厲害,入關橫行千裏,可碰到大將軍也是難敵其一擊,十幾萬平虜軍就把東虜打得連老家都丟了,王爺打得逃到了草原上,皇帝打的揚帆出了海,不知逃到了那。這平虜軍到底有多厲害,說實話,爹的心裏沒有底啊……”
李過的眉頭緊蹙著,然後自言自語道。
“張獻忠那也是一時人物,可連一個照麵都擋不住就落個屍骨無存的下場,咱們……”
頓了頓,李過輕聲說道。
“咱們能不能擋著人家,可真不好說啊,隻盼著皇上早日登基,這樣的話,實在不行,咱們就撤迴陝西,憑著潼關天險,守住陝西也就行了……”
然後呢?
李過不知道,他也沒有仔細去想,但是身為軍人的直覺卻告訴他,平虜軍遠比他想象的更厲害。
一萬精騎現在還剩下多少?
所剩無幾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