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午門的城頭上鍾頭迴響著。


    往日裏文武百官聽見鍾聲就會陸續趕來宮中,可是今天,崇禎卻失望了,驚慌失措的群臣們,並沒有幾人理會這個鍾聲,甚至已經有李邦華等少數幾位大臣選擇了殉國。


    對於這一切,崇禎並不知道,他已經做出了一個決定,他要向大臣們宣布一個手詔。離開奉先殿後,崇禎就坐在禦案前邊,在鍾聲中擬寫著詔書。他一邊擬稿,一邊嗚咽流淚,將這份詔書擬了撕,撕了擬,如此反複著。


    盡管在過去的十七年裏,他曾書官過無數的詔書,但今天的詔書在措詞上卻十分困難。


    古往今來,有哪個皇帝下過這樣的聖旨?


    除了他朱由檢之外,就再也沒有其他人了。


    亡國了!


    祖宗的江山保不住了!


    怎麽辦?


    倉皇出逃,生死難料。


    除此之外,還有其它的選擇嗎?


    有,就是必須要保住祖宗的江山。要保住祖宗的宗廟。


    像老祖宗在夢裏說的那樣,祖宗的江山不是留給他一個人的。


    大明除了他這個皇帝之外,還有那麽多的宗親。那些宗親之中不是沒有地力挽狂瀾的人。


    所以,他才會寫下這封手詔,但是他要將措詞寫得冠冕堂皇,不但不能有損於皇帝身份,畢竟,這份詔書是傳到後世的,非但不能成為他的聲名之過,沒有讓後世的人看到他這個皇帝的氣量到底有多大。


    是啊,可是要傳承下去的聖旨啊!嗯,天下人世世代代都看著的啊!所以他幾次易稿,可卻總覺得不太滿意,每一個字它都是反複斟酌的。到鍾聲停止很久,崇禎才將詔書的稿子擬好。最後又反複讀了數遍之後才滿意的點了點頭。


    崇禎剛剛拋下朱筆,王承恩進來了。他現在是皇帝身邊惟一的心腹內臣。現在聽見簾子響動,看見是他進來,崇禎立即問道:


    “王承恩,賊兵已經進了外城,你可知道?”


    王承恩忙答道:


    “啟奏皇上,奴婢聽說流賊已進外城,就趕快離開齊化門,先到正陽門?又到宣武門……”


    出人意料的是?崇禎隻是輕應了一聲,而後對王承恩說。


    “王承恩你看看朕剛才擬好的這通詔書!”


    從皇上手中接過來詔書?王承恩看到皇帝用朱筆寫道:


    “朕以藐躬?上承祖宗之丕業,下臨億兆於萬方?十有七載於茲。政不加修,禍亂日至。抑聖人在下位歟?至於天怒?積怨民心?赤子淪為盜賊,良田化為榛莽;陵寢震驚,親王屠戮。國家之禍,莫大於此。今且圍困京師?突入外城……”


    當王承恩看著詔書時?剛開始的時候,他還以為這是一份罪己詔,是很快他就發現自己想錯了。然後他就被詔書上的內容驚得瞠目結舌。這時,崇禎上突然站起來的,在暖閣中走來走去。片刻後向王承恩問道:


    “你看完了?此詔可行麽?”


    麵對陛下的詢問?王承恩顫聲說道:


    “陛下是千古英主,此詔是為大明江山計!”


    這句話是他發自內心的?甚至在他看來,要是陛下過去就有現在的這個肚量?大明也不至於淪落到這步田地啊,就是皇帝自己?也不至於如此啊。


    現在說什麽都晚了。也就隻能這樣了。但願一切都還來得及吧。


    聽他這麽說?崇禎點了點頭?然後說道。


    “我已經讓人去請平遼伯祖大壽了,朕原本聽說他有數百家丁,而且他是平虜大將軍的嶽丈……”


    頓了頓,崇禎言語道。


    “所以朕要送給他一個潑天大的功勞,但是他必須要做些什麽!”


    已經決心殉國的崇禎,反倒是看來了生死,他又一次向外麵看去,然後說道。


    “走,隨朕一同去見見祖大壽吧!”


    此時崇禎隻有王承恩跟隨,一個太監牽馬,在十七年的皇帝生涯中從來沒有如此走過夜路。想著自己辛辛苦苦經營天下十七年,朝乾夕惕,從沒有怠於政事,競然落到今日下場:宗廟不保,社稷失守!


    盡管已經看淡了生死,可是崇禎的目中還是又一次滾出眼淚,在心中接連悲唿:


    “蒼天啊!蒼天啊!”


    滿懷淒愴的崇禎來到宮前的台階上,環顧四顧,不禁又一次流出了淚。


    祖宗的江山啊……


    不肖子孫必定要保住這江山!


    等候片刻,有內臣親自進來稟報:新樂侯劉文炳,駙馬都尉鞏永團奉詔進宮,在恭候召見。


    聞言崇禎輕聲說;


    “叫他們進來吧!”


    在這亡國之禍已經來到眼前的時刻,崇禎原來希望午門上響過鍾聲之後,住得較近的文武臣工會趕快來到宮中,沒料到現在竟然連一個人也沒有來。他平時就在心中痛恨“諸臣誤國”,此刻看見自己兢兢業業經營天下十七載,並沒有任何失德的地方,到頭來竟然如此孤獨無助。


    “朕身邊如今也就隻有這兩個可靠的人了!”


    心歎一聲,傳他們進來後,神色淒然的崇禎命他們免禮,賜坐,然後說道:


    “你們來的正好,一會你們做個見證,朕有旨意要下。”


    奉召進宮的新樂侯劉文炳,駙馬都尉鞏永團無不是詫異看著皇帝,皇帝要他們做什麽見證?


    就在這時,隻聽到有內官稟報道。


    “平遼伯祖大壽宮外侯見。”


    終於,祖大壽到了,在他見禮後,崇禎先說免禮,然後賜座,隨後才說道。


    “祖卿家,朕讓你過來,是有一件事,想要你去辦。”


    “請陛下盡管吩咐,臣必定竭盡所能辦好差事。”


    看著祖大壽的時候,崇禎突然想到了另一件事,既然明知道祖大壽是軍中名將,為什麽當初不讓他守京城呢?


    哎,看來朕真不是一個合格的皇帝啊。罷了,罷了,但願那小子能夠力挽狂瀾吧。


    “祖卿家,你是軍中勇將,現在京城被圍,而且外城已破,內城也是危在旦夕。朕有一封旨意,需要著人送出,朕想讓你把這份詔書送出京去,送給平虜大將軍!”


    平虜大將軍!


    皇帝的話讓祖大壽的心頭一顫,心下思索道。


    皇帝這是什麽意思?他要把什麽送出去?


    “王承恩,把詔書拿給祖大壽。”


    不待祖大壽迴絕,崇禎說道。


    “祖卿家可以先看一下詔書,再作決定!”


    展開詔書,看著詔書的開頭,和王承恩一樣。祖大壽也以為這是封罪已詔,可是再往後看去時,他險些沒把詔書丟到地上。


    “……至太祖皇帝創立基業盡毀朕手,然祖宗江山非朕一人所有,各藩各宗理應共保祖宗江山,朕身後爾等若能惕心保全,朕亦欣然安逝。德藩世子朱慈穎,人品貴重,外能禦敵,內能安民,必能克承大統,保全祖宗江山。著德藩世子朱慈穎繼朕登基,即皇帝位……”


    這、這分明是……就在祖大壽看著詔書心驚肉跳時,皇帝的話又飄了過來。


    “諸卿,祖宗江山非我朱由檢一人之業,而是當年祖宗一刀一槍打下來的江山,朕不能為了一己之私害的祖宗江山不保,宗廟不保。各藩各宗理應共保祖宗江山,所以朕已經決定把皇帝位傳於德藩世子朱慈穎,讓其好生保全祖宗江山,……”


    話從崇禎的口中道出時,新樂侯劉文炳,駙馬都尉鞏永團無不是被嚇了一跳,盡管被驚得瞠目結舌,但看著皇帝,他們也知道,這興許是最後的選擇了。


    皇帝已經保不住大明的江山了。興許大將軍還能保住大明江山。想到這兒,他們突然長鬆了口氣。


    是啊。


    大將軍手下精兵強將那麽多,連那麽厲害的東虜不是他的對手,更何況是流寇,


    哎,可惜了。要是皇帝早一點想通這一切。又何至於淪落到現在這步田地啊?


    這麽想著所有人的心裏都是充滿了苦澀。


    畢竟原本他們是不用死的。而現在……


    沒有理會眾人的驚訝,崇禎繼續說道。


    “祖大壽,你願意替朕把這份詔書和玉璽給平虜大將軍送去嗎?”


    皇帝的話在祖大壽的心裏掀起一陣陣波濤,這份詔書是什麽?


    是祖家的世代榮華啊!


    隻要把這份詔書送出去,大將軍繼位後,祖家可真就為大明立下天大的功勞了!


    皇帝為什麽要讓自己送這份詔書出去?不還是因為祖家和大將軍之間的關係。


    有了這份詔書,又豈需要……


    又一次,祖大壽想起之前與劉振奇製定的那個計劃。現在還需要那個計劃嗎?


    再也不需要了!


    要有了這份詔書,大將軍將來就可以光明正大的登基做皇帝。


    把這份詔書和玉璽護送出京城的主家,那可就是新朝的第一功臣啊。


    “臣,臣……”


    麵對這份潑天大的功勞,一時間祖大壽甚至不知道如何言語。這件事兒皇帝是第一次做,他祖大壽當然也是第一次。


    現在應該說什麽呢?


    要謝恩嗎?


    當然不能這麽說,哪怕就是潑天大的功勞。也不能謝。因為接過這份詔書的同時,也就等於要看著皇上去死呀。


    咱祖大壽可是大明的忠臣哪能說出這樣的話來。


    就在祖大壽為難著不知道應該說什麽時,隻聽皇上繼續說道。


    “祖卿家,除此之外,朕還有一事相求,就是請卿家送幾位皇子出京,朕已經下旨廢除太子國本之位,當今天下隻有平虜大將軍能保祖宗江山,至於他們……但願將來保全江山後能做個安樂王爺吧……”


    看著目中帶淚的皇帝,祖大壽立即跪地磕頭道。


    “陛下,臣就是粉身碎骨,也必定保全幾位皇子,把詔書給大將軍送去……”


    好了,現在不用再為難了,畢竟除了詔書和玉璽之外,還有一個任務就是要把皇子們送出去。


    嗯,是咱組大樹,把皇帝扔在這裏不管不顧,而是因為還承擔著更重要的使命。


    沒錯!


    咱是忠臣,沒有把皇帝丟在這。我是奉旨行事!


    對,奉旨!


    看著跪在地上的祖大壽,崇禎微微點頭道。


    “如此,朕也就能放心離去了……”


    現在崇禎已經打定主意了,就像李邦華說的那樣,現在即便是蒙塵逃出,到了山東又能如何?


    萬一要是引起內亂,讓闖賊乘機奪了天下怎麽辦?


    祖宗的江山不是一個人的!


    罷了!


    就傳給德世子吧,有了這份詔書,想來他必定會領麾下精兵,拚命剿滅闖賊,祖宗的江山就能得以保全,將來朕也不至於無顏麵對祖宗。


    唯一讓崇禎放心不下的,就是如何使他的三個兒子逃出宮中。也就隻有祖大壽能把他們帶出去,當然太子是一定要廢的,隻願他們能夠以普通皇親的身份活下去,當然,這就要看平虜大將軍得意思了。


    即便是成祖皇帝不也留下了建庶人嘛,況且,自己還是直接禪讓皇位給朱慈穎,他朱慈穎為了表明正統,無論如何都會留下三個皇子的性命,甚至還會封他們為親王,不如此,又能何能取信天下?


    至於祖大壽,必定也不敢對三位皇子動手的,他能分得清楚,三位皇子的重要性。


    至於崇禎本人,他此刻已經既沒有逃生的幻想,也不再對自盡懷著恐懼,可以比較冷靜地進行思考,已經視死如歸的他,能夠從容的安排一切了。


    “傳位朱慈穎,雖看似不符祖製,不合家法。可何謂祖製?何謂家法?”


    說罷,滿麵淚水的崇禎悔恨道。


    “祖製!家法!沒料到朕十七年敬天法祖,竟有今日亡國之禍!這祖製、家法亦需要變通、權宜,如此才能永保大明江山……”


    又一次崇禎忍不住又嗚咽起來。兩位皇親與祖大壽一同伏在地上流淚不語。過了


    “朕誌決矣!”


    片刻,崇禎忽然說道:


    “朕決定在宮中自盡,身殉社稷,但願朱慈穎能保得祖宗江山……”


    伏在地上的劉文炳哽咽說:


    “皇上殉社稷,臣將闔家殉皇上,決不苟且偷生。”


    而祖大壽則伏地磕頭道。


    “臣奉詔出城,縱粉身碎骨亦將保全幾位皇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這個大明太兇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無語的命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無語的命運並收藏這個大明太兇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