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做出了,就是執行。


    作為“內衛司”主事的石磊,在平虜大將軍府中一直都是不顯山不露水的,很多數時候,外人甚至會忽視他,不過他卻是少數每天不需通報就能在第一時間見到世子爺的人。


    任何一個現代人都明白情報工作的重要性!


    情報工作甚至直接決定著國家的命運。這正是朱國強重視情報工作的原因。當然,情報機構不僅可以用來搜集情報,也可以完成一些其它的任務。


    搜尋鄭和寶船以及海圖的任務就落在了“內衛司”的身上。不過隻過了三天,京城那邊的情報站就收到了命令。


    收到命令後,一直潛伏在京城的李三倒也不擔心,在他看來這不過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任務罷了。


    和往常一樣,近晌午的時候,李三便提著食盒進了兵部衙門,給衙門裏的大老爺們送飯,這送飯菜也分先後,先送位高的,然後再送位低的。


    “宋老爺,您定的飯菜。”


    看著桌上的飯菜,宋玉笑道。


    “李三啊,今個的飯菜瞧著賣相不錯,一看就是用了心的。”


    “給大老爺們的飯菜,當然得用心。”


    李三笑著問道。


    “宋老爺,聽說您管著兵部庫房?”


    宋玉笑道:


    “嗯,就是一閑差,這庫房既沒的兵器子藥能拿出去賣,也沒有典籍秘藏供人抄寫,就是藏著些文書老檔,實在是清閑的很。”


    因為識字率高,大明的出版業極為發達,書坊無所不印,印書不愁銷路,就是缺書稿,尤其是好稿子。在缺書稿的情況下,為了書商就把盯上了藏書眾多的官府,尤其是文淵閣,雖然那裏不對百姓開放,可有錢能使鬼推磨,書商們自然有辦法。


    京官清貧,書商有錢,於是高價請官員代抄,再加以刊印,早就形成了一個完全的產業鏈。甚至,這都成了一些京官們謀生的本錢。


    不過,這種事顯然與宋玉無關,庫房就是的檔案館,誰會需要那些文書老檔?


    李三說道。


    “宋老爺,前幾天,我們酒樓裏來了個浙江那邊的人,說是想在兵部庫房這邊抄些東西,那人說要是事成必有重謝。”


    “哦?是嗎?”


    “那人說願意出五百兩銀子。”


    當天下午,宋玉先翻閱了一些資料後,便一個人去了庫房。


    庫吏見過禮後,便問道。


    “不知宋主事要尋什麽文書?”


    宋玉笑道:


    “三寶太監的航海圖,就是《自寶船廠開船從龍江關出水直抵外國諸番圖》,再加上《寶船營造紀要》。”


    庫吏疑惑了好一會,才說道。


    “主事稍等,讓我尋尋。”


    成化年間,有太監建議仿效永樂,下西洋獲取珍寶錢財。誰知兵部尚書項忠率人翻了幾天幾夜,所尋資料卻絲毫不見蹤影。一番調查之後發現,原來是兵部車駕郎中劉大夏將這些資料藏起來了。對此,劉大夏理直氣壯地反問道


    “三寶太監下西洋,所費錢糧數千萬,軍民死者亦萬計……案雖在,亦當毀之……”


    這話是說,就算航海圖還在,也應該毀掉。


    可傳著傳著就成了“取而焚之”,說劉大夏把航海圖給燒了,劉大夏因此成為後世互聯網上的民族罪人。


    其實燒個毛啊。按大明律,焚毀製書那要掉腦袋重罪,借劉大夏八個膽子都不敢私自銷毀,頂多也就是一時藏起來而已。


    鄭和航海圖,至少在崇禎年間還好好的呆在庫房裏。茅元儀編寫《武備誌》,就將其將錄入其中,足足錄了幾十頁!


    即便航海圖被毀掉,也是在滿清焚毀和文淵閣裏幾百萬冊藏書一同燒毀的。


    庫吏按照索引尋了一會,很快就把航海圖找到。除了全名為《自寶船廠從龍江關出水直抵外國諸番圖》之外,還有幾百冊類似航海日誌的文字資料,記錄沿途各國風土人情以及各國的特產等內容。


    宋玉直接叫來幾個書吏,將這些資料全文抄摹,航海圖也臨摹一份下來。


    幾天後,當宋玉命把抄摹的海圖和書冊送到酒樓裏,拿到銀子時,瞧著白花花的銀子,心裏隻有一個念頭。


    “五百兩銀子,這海商可真是闊氣啊!不過,這海圖又有什麽和?”


    ……


    “爺,有了這些海圖,我保準能到達海圖的每一個地方,爺,你看這裏……”


    盯著桌子上的海圖,李惠美顯得有些激動。


    其實,這陣子她一直在學習怎麽用六分儀以及鍾表測經緯度,不過那些都需要計算,需要一定的數學基礎,這可不是幾個月就能學會的,況且僅僅隻懂得測量經緯度,並不意味著就能航海,畢竟,海上航行還需要麵對包括洋流風向在內的各種問題。


    而鄭和海圖的恰好解決了這些問題,至少在某種程度上解決了這些問題。當然,更重要的是,這種以後世人看來讓人摸不著頭腦的海圖,恰恰是此時大明的船主們所熟悉的。


    朱國強帶來的19世紀初技術水平的航海技術或許先進,但是沒有幾年,甚至十幾年的學習,都不一定能夠普及,眼下這些海圖是進行東南亞殖民最合適的選擇。


    “惠美,你不用親自過去,這個月,先試著用這個海圖指引去一趟河口那邊,先在當地開辟一個據點,然後再慢慢的把移民送過去,可惜了……”


    朱國強搖頭長歎道。


    “營造紀要居然焚毀了,要不然就能造出大寶船了,這樣運移民也就能多運一些過去。”


    盡管海圖在京城,可是寶船的營造紀要卻一直存放於南京的龍江船廠,早就和船廠一起毀於曆史之中,這著實讓人感覺可惜,畢竟,那可是傳說中的“萬噸巨船”啊。


    “大寶船?”


    李惠美反問道。


    “其實船小運的人也不一定少到那去,就是二十多丈長的封舟,頂多也就是坐上五六百人,船大了看似運的人多了些,可船上的水手也多,操縱起來更不靈活,萬一要是出了什麽事,也是得不嚐失,畢竟船上運的都是人……”


    聽著李惠美在那解釋著大船與小船之間的利弊,朱國強隻是笑了笑然後說道。


    “船大船小,眼下無所謂,不過對於海軍來說,重炮巨艦才是未來,至於眼下,最重要的是運人!”


    手指在海圖上畫了一條線,最後落到台灣的位置上,他又說道。


    “我們要把人送到這裏,把幾十萬、上百萬的百姓安置到這裏,然後再從這裏擴散到整個南洋……”


    其實,在一定程度上,現恐怕是最適合殖民台灣的時代,受小冰河期的影響,現在的台灣倒不算是處於亞熱帶地區,雞籠的冬天會下大雪,至於大員,也就是後世的台南那,那裏的冬天仍然需在穿厚衣服。


    這也難怪,畢竟海南都下大雪啊!


    這樣類似於溫帶的氣侯減少了許多熱帶疾病,這無疑更有利於移民的拓殖。


    “我們可以先從這裏開始,然後就是河口,”


    手指在地圖上劃著,一直劃到後世湄公河三角洲的位置,然後又劃遍了南洋各地。


    這些地方都應該是自古以來就屬於華夏的地方,畢竟,華夏最早發現這些地區。


    不過,現在讓別人搶了先,不過現在補救還來得及,隻要抓緊時間,這些地區還是會成為大明新的魚米之鄉。


    當然,想要實現這一切,必須要先解決一件事——荷蘭!


    除了荷蘭之外,還有鄭家,因為他們是在這個道路上不可能迴避的力量。如果成為敵人,一定會給移民的路上增加很多的風險。


    “哎,還是要談判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這個大明太兇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無語的命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無語的命運並收藏這個大明太兇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