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三年,這一年從三月起,大江南北就隻有一個字“旱”,動輒三四個月,甚至五六個月不雨,曆史上,這一年是李自成、張獻忠等流寇的崛起之年,歸根到底還是因為大旱導致千百萬百姓失去生計,千百萬百姓就成了流寇們源源不斷的兵源。


    這些流民成了壓垮大明的最後根稻草。


    從四月初,陸續有一股股流民就開始在陝西,河南、北直隸等地流動著,他們背井離鄉,沿街乞討,希望能夠活命。不知多少人在這路此淪為餓殍,也不知多少人死地逃荒的路上。


    易子相食、賣身葬父更是再尋常不過的事情,所謂的少數幸運兒也是淪為了奴婢,更多的是淪為餓殍,或是變成盜匪土寇,將來僥幸活下來的又變成了李自成大軍中的一員。


    其實大明並不是說一直對他們視若無睹。大明一直都有賑濟流民的傳統,國初朱元璋在各地設有養濟院收容災民,養濟孤貧殘疾無依者,設義塚掩埋遺屍,永樂年間,朱棣也在各地設立飯堂賑濟流民。明朝中葉以後,同樣也是遍設粥廠,賑濟災民。不過這種仁政到了明朝末年,隨著朝廷國庫越來越困難,也就有心無力了,即便是朝廷擠出幾千兩、幾萬兩銀子,可對於千百萬流民而言,這麽點銀子不過是杯水車薪罷。


    或是餓死,或是造反。


    似乎流民隻有這麽兩條路可走,至少在曆史上,他們隻有這麽兩個選擇。


    不過現在,流民似乎又多了一個選擇——不知從什麽時候起,特別是隨著各地商人們在那四處流傳傳言德世子在山東大開粥廠,去了就能活命的消息傳開後,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流民,從各地朝著山東走去。


    在通往山東的官道上,隨處可見成群結隊行乞的流民,他們拖兒帶女,攜家帶口的捧著殘破的空碗,沿途乞討著,朝著山東走去。


    到了山東的地界就意味著生!意味著活!


    當然他們並不能直接進入山東,我不能從官道進入山東,在道路的兩側都有流民安置所,但是也沒有任何人會避開那裏,因為那裏會提供食物。


    因為流民太多,所以流民安置所裏的施的隻是稀粥,不過隻是吊著命的稀粥。可那怕就是一碗清的能見底的豌豆粥,對於流民來說意味著命,意味著生的希望。


    其實,對於流民而言,安置所不僅可以提供吊命的稀粥,而且還很安全,流民之中沒有王法,為了活命,人們可以不擇一切手段,強者持強淩弱,搶奪財物,甚至有當眾奸汙孤寡婦女,都是再尋常不過的。


    人在瀕臨絕境的時候,永遠不知道會做出什麽樣的事。畢竟人之初性本惡。


    然而在這裏,別說是持強淩弱,就是領粥都要排好隊,要是看到有人亂插隊,那些鄉兵就直接抄起手中的長槍,操著硬木槍杆上前就是一頓毒打,毫不手軟。


    幾乎每天都有帶頭哄搶的人遭到毆打,要是敢反抗的話,就不是棍棒加身那麽簡單了,甚至會被直接就地正法。


    “……於安置所內聚眾鬧事者,斬!”


    騎在馬上的鄉兵,一邊縱馬於安置所有的流民隊伍中奔跑,一邊大聲吆喝著,他手中的長槍刺挑著一個血淋淋的腦袋。


    亂世用重典!


    為了避免流民變成流寇,鐵腕是保護絕大多數人唯一的選擇,甚至也是最好的選擇。


    麵對血淋淋的腦袋,安置所外的大多數流民們被嚇的老實起來。即便是那些桀驁不馴的也會變得溫順起來,畢竟,麵對強權,絕大多數人都會選擇沉默。


    先登記錄冊然後領號牌,再排隊吃飯,因為供應充足所以沒必要哄搶。所以流民們也都能自覺排隊。


    “姓名,從那裏來?”


    “李六斤,南直隸淮安府……”


    ……


    在流民們於安置所登記時,在安置所旁有幾名士子,神情凝重的看著眼前的一幕,看著流民有序的進入安置所,


    他們隻是這麽靜靜的看,卻又像是在看著一件多麽讓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一般,目光中帶著難以置信,甚至不可思議。沉默良久後,黃宗羲才問道。


    “開少,要是天下人都像山東一般設安置所,安置流民,又怎麽可能會有現在“赤地千裏,流民百萬,盜賊蜂起”的情景?”


    錢邦芑點頭歎道。


    “可即便是如此,在各地還有德世子賑濟百姓,收買民心的說辭。”


    “和著我大明的宗室,非得苛虐百姓,才算是宗室不成?”


    黃宗羲冷笑道。


    “要是我大明的宗室,都像德世子一般,這天下局勢又何至如此!你我從南直隸一路北上,這天下又有什麽地方,像山東一樣,雖是大旱卻沒有盜賊蜂起,沒有流民遍地……”


    “哎,可也隻有一個山東而已。”


    錢邦芑的長歎,讓周圍的幾個士人,無不是搖頭長歎,作為讀書人的他們,未嚐不知道山東為什麽如此與眾不同,要是沒有德世子在山東的獨斷專行,恐怕現在的山東也是盜賊蜂起,流民遍地。


    “可惜了……”


    黃宗羲不由的長歎一聲,或許隻有他心裏才知道,這聲歎是因何而發。


    “是啊,確實可惜了……”


    幾人長歎之餘,便繼續繼續沿著官道北上,其實,往看北上京城都是走運河,隻不過現在因為大旱導致運河斷流,他們隻能沿官道北上,不過也正因如此,他們才得已看到有如一座大工地的山東。


    因為官道正在整修的,所以一路上走走停停,到處都能看到,在那裏拖曳著巨大的石滾夯壓官道的百姓,在官道兩側連綿的草棚則是工匠們的住所,在草棚間隱約的還能聽到婦人和孩子們的歡笑聲,若是不知情的話,恐怕還會以為這裏是市集村落。


    路過“村子”時,他們特意留意了一下“村”裏的婦孺,相比於安置所的那些麵黃肌瘦的流民,盡管同樣的衣衫破舊,可她們的臉上倒是有些血色,


    在“村”裏逛了半圈,黃宗羲、錢邦芑等人來到了路邊的一個茶攤,要了幾碗茶後,趁著上茶的功夫,錢邦芑問道。


    “老丈,這些人在工地上幹一天活,有多少工錢啊?”


    “工錢?”


    “就說這工地上不給他們工錢?”


    “工錢,給工錢有用嗎?”


    賣茶的老人家愣了愣,反問道。


    “公子你可知道,現在這街上的糧價是多少?”


    “糧價?”


    錢邦芑愣了愣,一旁的黃宗羲便說道:


    “至少應該三四兩一石吧。”


    說到這他停住了,盯著工地上正在幹活的百姓,詫異道:


    “莫非這工地上的百姓,不發工錢?隻施粥?”


    “不是施粥,是給糧食,一天一斤半糧食!”


    賣茶的老丈,朝著工地看去,然後感歎道。


    “這些人哪,是碰著好人了,要不是我們的世子爺仁義,他們又那能得到這麽多糧食,一天一斤半糧,這那裏是一個人的工錢,分明是發給他們養家的口糧啊,你瞧……”


    老丈的手指著遠處木板搭成房子說道。


    “要是誰家需要銀子,把糧食拿到那邊賣,一斤糧食能賣五六十文哪,幾位公子,這年月,你捧著糧食能換來銀子,可拿著銀子不一定能換來糧食啊!”


    老丈的話讓他們一陣沉默,那個時候有錢確實不一定能夠換到糧食,隻是……


    “我突然有些擔心了。”


    突然黃宗羲說到。


    “萬一要是有一天世子爺把所有的糧食都用完了,到時候這些百姓可怎麽辦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這個大明太兇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無語的命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無語的命運並收藏這個大明太兇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