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聚一堂!


    陳無敵、錢德功、牟文綬、黃得功、楊禦藩以及李英這些總兵官頗為難得的聚在大都督府之中,這些天他們同樣也是忙得暈頭轉向——安頓下屬,建房紮營。


    在簡單的寒喧之後,朱國強看著他們說道。


    “隻是一些想法,說與大家聽聽吧。”


    頓了頓,朱國強說道。


    “大將軍府是總管大連一帶兵馬的,往後這統兵、治兵、官佐晉升、軍功餉酬、兵甲刀械等事務皆歸大將軍府同,所以,今天請大家過來,就是有一些事情要與大家商量一下。”


    對此,他們當然沒有任何意見,其實作為的總兵官的他們,平時負責的也就是負責領兵,作戰、訓練等之類的,至於其它的事務全都是歸總督啦、兵部管轄,當然,難免會任用私人,難免會有克扣,但是大體上,他們骨子裏仍然認同,兵是朝廷的兵,現在朝廷將他們劃入大將軍麾下,那這些事情自然也就是大將軍過問了。


    當然,如果是幾年後,恐怕朱國強就有些頭痛了,畢竟那時的軍閥化已經不是傾向了,而是事實上的軍閥化,現在的明軍將領仍然習慣於那套文官主軍的軍令、軍政分離。這一招談不上高明,可擱到幾百年後,也是如此。其核心無非就是加強監管,限製軍頭們的權力,防止出現軍閥。這也是古往今來,軍令、軍政分離的核心。


    隨後朱國強又提到了要“汰弱留強”整編軍隊的想法。


    “……以山東一地的錢糧,養二十餘萬水陸大軍,肯定養不了,所以呢,這“汰弱留強”是必須的!”


    黃得功、牟文綬、楊禦藩他們聽世子爺說著要“汰弱留強”,都微微皺眉,他們都知道自己是半個外人,自然有些擔心,擔心自己的兵馬被削減。黃得功的也沒說什麽,倒是牟文綬倒把自己視為世子爺的心腹,小聲問道:


    “世子爺打算如何裁撤兵丁?”


    笑著搖搖頭,朱國強說道。


    ““汰弱留強”不是簡單的裁撤,現在可不是什麽太平盛世,要是全都裁撤下來,將來用兵的時候,又該怎麽辦?”


    裁軍當然是不能裁了,現在是什麽時候?


    亂世啊!


    亂世的時候,大規模裁軍不是自己的腦袋讓驢踢了嘛。


    “這個“汰弱”,不是簡單的淘汰,而是把他們就地安置在大連,在這裏種田、務工,但還是要保留軍籍的。”


    “世子爺是要在旅順複行衛所?”


    黃得功他們聽了這話便嚇一跳,這間屋子裏的大都是衛所世襲軍官出身,那怕就是黃得功,也是軍戶出身,他們當然知道軍戶、衛所的弊端。


    “請世子爺三思,目前軍中官兵雖有軍戶,可卻都是招募的兵丁,要是他們知道世子爺汰弱後把他們列為軍戶,勢必會令人心浮動,恐怕會生出亂子的!”


    他們幾乎下意識的就想到了,官兵們肯定會非常抵觸。畢竟,衛所有什麽好處他們不知道,但是壞處他們卻非常了解,要知道,那些兵丁裏有很多人就是軍戶出身。他們怎麽可能才出狼口?又入虎穴?


    “我知道,你們想說什麽,我怎麽不知道衛所的弊端。衛所中官長的腐敗嚴重,侵吞兵丁土地不說,士兵也苦於官吏的壓榨和勒索,自正統年間,就有軍戶逃亡現象,所以到了神宗皇帝那會,就開始改以營兵,以募兵製了,衛所到現在其實也僅保留框架而已,這我又豈不知道,但是,衛所製,也不是一無是處……”


    牟文綬正要說話時,卻被朱國強擺擺手阻擋住。


    “我知道你們想說什麽!不過我想推行的這個衛所製,不同於舊時的衛所製,但本質上卻有不同,除了每個兵丁授田一百畝,另給農具、種子,並再給十五兩安家銀之外,還有其他的優待。”


    其實一直以來,朱國強都在考慮著怎麽樣保持軍隊的戰鬥力。為此他查閱過很多資料。有不少資料都提到,近代軍隊由少量精銳軍官團和大量經過訓練的貧民炮灰士兵組成。士兵作為消耗品,在軍棍和皮鞭的訓練下,士兵成為機械的戰鬥木偶,成為軍陣的一個組成部分,畏懼軍官手中的皮鞭更甚於畏懼敵人的子彈。


    但還有一種說法近代軍隊的戰鬥力是靠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維係。到底那一種正確?其實兩者都對,隻不過前者是19世紀之前,後者是19世紀前期歐洲民族主義覺醒後。


    當然對大明來說,第一種更符合大明的實際,甚至朱國強也正是靠著殘酷的軍法維持軍隊的戰鬥力,但是這隻是一時的,他需要的是一個長期體製。


    最終,思來想去後,他還是把目光放到了衛所!衛所製或許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但並不意味著沒有改進的餘地。隻要加以改進,其實衛所製還是相當不錯的。


    “這些優待是什麽呢?就是,衛所軍籍兵丁所領軍田不納子粒糧,兵丁平時不服差役以及各種徭役!”


    終於,朱國強丟出了他的殺手鐧。


    “換句話來說,就是不納糧,不當差”


    “什麽不納糧!不當差!”


    眾人無不是為之一驚,其實大明的衛所軍戶確實是不納糧、不服徭役的。不過這也是隻是名義上而已。


    其實大明的軍戶,說白了類似於魏朝的屯田兵,他們屯田所得的糧食超過一半要作為“籽粒”上交,甚至許多地區剝削比例高達七成以上,差不多等於國家農奴。名義上,籽粒是歸國家所有、供作戰的旗軍作為軍糧使用,但實質上則是被世襲軍官所支配。不僅如此,世襲武將更是大量奪取衛所屯田、奴役軍戶來進行耕種,軍戶又變成了武將們農奴,在這種情況下,軍戶被歧視和逃亡是理所當然的事情。除了世襲軍官以外,有什麽人願意甘心“獻了終身獻子孫”地充當奴才。


    正因為知道其中的道道,他們才會覺得恢複衛所製,肯定會引起兵亂。


    但是現在世子爺這麽一說,大家卻隻看到了好處。不過與他人的驚訝不同,出身普通軍戶的黃得功目中卻閃過一道喜色,這個看似簡單的“不納糧、不當差”對於普通的兵丁來的意味著什麽。


    “世子爺,要是這樣的話,那弟兄們必定會歡喜的很,“不納糧、不當差”就是秀才也不過如此啊!”


    “哎呀,就是秀才也比不上啊,要知道也就隻免糧兩石,丁兩人罷了,那頂得上這個,世子爺,是軍戶一家人都不用服徭役嗎?”


    “是啊,不納糧、不當差,那要他們幹什麽?”


    麵對他們的詢問,朱國強笑道。


    “當然是要他們服兵役了!這個不納糧,不當差,是不納田賦、不交子粒,也不交丁口錢之類的雜稅,不當差,除了不服徭役之外,衛所也不能差遣他們服雜役,當然,這並不時意味著,他們就不用服兵役,他們每年還是要抽出一些時間用來訓練的。”


    大明國初的,衛所軍人“三分守城,七分屯田”,到了內地就是是“兩分守城,八分屯田”,可實際上不管是普通衛的屯八戍二還是屯衛的全民屯田,專職屯田生產的永遠占大頭。屯田是官軍的主業,是生存之本,久而久之最後軍人大都變成了農夫。


    朱國強當然不會犯曆史上同樣的錯誤,畢竟,他所需要的是一支戰鬥力強大的軍隊,而不是農夫。而且在另一個世界有許多成功的經驗可以借鑒。


    “嗯,這個訓練怎麽說呢?就是每隔幾天操練一天,以百戶所為單位,每年農閑時,以千戶所為單位入營集訓兩個月。到了40歲就可以免除訓練。平時隻在當地訓練,需要征召時,由大將軍府下令征發……”


    其實說白了就是把衛所變成預備役,衛所製的壞處不少,可是好處更多,最簡單的來說衛所有個好處就是,實現無人區以及新征服區的最快實際占領,就像雲南,唐朝叫南詔,宋朝叫大理,就是到了蒙元那會也是地方土司自治,為什麽到了明朝變成了內地?


    不還是因為沐家率領十幾萬軍戶以衛所製屯兵雲南各地,如此幾百年下來,雲南才成為中國的一部分。還有貴州等地的土司,怎麽就同意改土歸流,就跟結底還是因為衛所的存在。衛所就是蠶食新附地區最好的手段。假如永樂六年打下安南之後,調幾十萬軍戶安置紅河流域,會怎麽樣?


    交趾肯定就會成為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


    衛所的好處非常多,同樣壞處也不熟,至少對於在座的這些人來說,他們壓根兒就看不到衛所有什麽好的地方,畢竟,大明立國這麽多年,衛所早就被自己折騰的臭名昭著了。


    想要說服他們接受重新設立衛所,非要讓他們看到實打實的好處不可,而對於朱國強來說,這並不是什麽事。


    軍戶不當差,不納糧。這樣的好處夠大了吧!


    怎麽樣,嚇到了沒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這個大明太兇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無語的命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無語的命運並收藏這個大明太兇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