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要說德藩世子在南京殺勳臣的事件給什麽人震動最大,恐怕還是數京師的勳貴!消息傳來時,他們既感到恐慌,也感到憤憤不平。


    這些有爵位的功臣之家,即所謂“勳貴之家”,從來沒有想到,有一天居然會有人這麽對他們。在感覺不可思議,憤憤不平的同時,更多的卻是發自內心的惶恐。他們明白,那位爺既然能在南京向南京的勳臣下手,那麽肯定也敢向他們下手。不想讓德世子對自己下手,就隻有一個辦法——求祖宗保佑,他不會打過來!


    所以那些在京城的勳貴對南京勳貴都表示同情,表示憤怒,在憤怒之餘,與文官們稱德世子是叛逆不同,他們希望盡快解決些此事,最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隻有老天爺才知道他們為什麽會這麽想——他們清楚啊,靠著朝廷的大軍真不一定能擋住他。


    朝廷既然都擋不住東虜,不怎麽可能擋得住能夠打敗東虜的虎狼之師。所以,他們可不希望把那小子逼得來一場“靖難”。


    老朱家的事情,誰也不想參合,可他們真的怕啊。趁著現在還有挽迴的餘地,趕緊在中間活活事兒,省得最後大家都撕破了臉。


    至於能拖多長時間,沒人能說的清楚,能拖一天就拖一天吧。


    於是乎這些京城裏的勳貴、皇親們經過緊張的暗中串連後,推舉出四個人進宮來化解此事。其中班輩最高的是駙馬都尉冉興讓,他萬曆皇帝的女婿、已經六十多歲,須發如銀。其次比較輩尊年長的是懿安皇後的父親,也就是崇禎的嫂子,太康伯張國紀。他一向小心謹慎,既不問外事,也不敢多交遊。這次也是因為害怕那個殺神進了京,才硬著頭皮進宮。


    盡管那個“殺伐似二祖”的殺神大家不熟悉,可他們都都知道崇禎的脾氣暴躁,疑心很重,所以四個人在文華殿等候時候,心中七上八下,情緒緊張。其實如果有宗室在京的話,他們必定不會出這個頭,可大明朝不一樣啊,京中除了他們這些外戚,那有什麽宗室啊,宗室都分封到各地去了。


    四位皇親見駕之後,崇禎自然是先賜坐,然後板著臉孔問他們進宮何事。他們進宮前本來推定老駙馬冉興讓先說話,他一看皇上的臉色嚴峻,臨時不敢做聲了。不過駙馬都尉鞏永固是崇禎的妹夫,不但年紀最少,而且秉性比較爽直,平日很受崇禎寵愛。看見大家互相觀望,都不敢開口,他忍不住起立奏道:


    “臣等進宮來不為他事,隻是懇陛下看在宗室親親之誼的份上,許德藩世子……”


    崇禎截斷他的話說。


    “德藩朱慈穎的事,朕自有主張,卿等不用多言。”


    鞏永固急忙又說道。


    “皇上聖明,此事既出自乾斷,臣等自然不應多言。但想著宗室親親之誼總還是在顧得的……”


    崇禎冷笑一聲。


    “朕就知道你要提親親之誼!這江山不惟是朕的江山,也是德藩的江山,祖宗的江山。朕的苦衷,縱然卿等不知,祖宗也會盡知。若非萬不得已,朕何忍禁宗室晚輩於高牆?”


    劉文炳壯著膽子說道。


    “陛下為國苦心,臣等知之甚悉。但今日時局困難,德藩世子雖說的跋扈,可是總歸於國是有功,皇上對其責之過甚,這天下誰不知他屢立奇功,如此卻禁中都高牆,天下誰不為其鳴冤?”


    被劉文炳這麽一說,盡管心裏有些惱火,但是崇禎仍然搖頭說道。


    “卿等實不知道。這話不要對外人說,其實,朕又豈不知道,朱慈穎為國立下功勞,當時下旨禁他於中都,是因為他殺官,可那旨意下時,他……哎,總之是誤會連連,非是朕對他責之過甚,實在是……”


    他望著四位皇親,歎口長氣,接著說道。


    “如今天下外有東虜犯邊,內有流寇橫行,祖宗保佑宗室中好不容易出了一員大將,朕本應用之平定天下,何忍出此一手?中間雖有誤會,可是朱慈穎也是跋扈很,當初南下時,先殺官索糧,強索民女,到了南京,又借口獻城殺勳臣,殺文官,這,這簡直就是暴虐至極!”


    他這麽一說,幾位皇親都不說話了,德世子確實暴虐至極啊!


    不過他們的沉默,看在崇禎的眼裏,他心裏是那個堵啊!


    你瞧瞧一提到他暴虐,就沒有人敢說話了,別說是這些皇親,就是那些平時動不動就彈劾的給事中們,在德世子於南京殺文官的消息傳來後,他們也都沉默了!


    他們不是自許骨頭硬嗎?


    一個個怎麽不說話了?朱慈穎的刀還能伸到京師不成?


    崇禎想問那些人為什麽不說話,不彈劾了,但他不敢問,甚至連想都不願意去想,答應讓他傷心,因為那些人真的是害怕朱慈穎的刀還能伸到京師啊!當然,還有許多南直隸的官員們也害怕啊,他的刀伸不到京師,可能砍掉他們家人的腦袋啊!


    好嘛!


    暴虐如此,居然一個個的不說話了。


    唯一讓崇禎欣慰的是,朱慈穎這麽嗜殺,不知失去了多少人心!


    官場讓他得罪了一遍,勳臣讓他得罪個完!


    可為什麽,這些人還幫他說話呢?


    但是崇禎不想知道原因,因為他知道答案一定會讓自己更沮喪,他們說不定是因為擔心朱慈穎揮師過河後,朝廷的大軍擋不住他,殺到京城,到時候會像殺南京的勳臣一樣,把他們殺個幹淨吧。


    一時間四人都不敢再說話,他們不敢說啊,順著皇帝的話說,傳到那殺神的耳朵裏怎麽辦?不順著皇帝肯定也不調派。朝大家看看,崇禎問道:


    “你們還有什麽話說?”


    大家都站立起來,互相望望,都不敢做聲。鞏永固就用肘碰了一下冉興讓,見他沒有迴應,隻好自己向前兩步,手持笏板啟奏道:


    “臣不敢為朱慈穎求情,隻是想著現在我大明內憂外患如此,朝廷正是用人之際。陛下可否格外降恩,叫他戴罪立功,繼續為國盡力,也好使這件事早日了結?”


    關於這個問題,崇禎也曾反複想過。他也明白如今打朱慈穎不容易,他掌握著南京,揚州,正好卡住朝廷的鹽稅、漕糧,無糧無餉,拿什麽打?


    但他又不願意馬上讓步,倒不是要叫德世子知道他的厲害,而是他不知道應該怎麽樣收場。


    “戴罪立功!”


    冷笑著,崇禎說道。


    “讓他戴罪立功,你們說說,怎麽個立功法,來你們都說說。”


    皇帝這麽一問,眾人又一次變成了啞巴,戴罪立功不過就是一個說辭而已,至於怎麽個戴法,能讓兩邊都滿意,恐怕還真不好說,難道說,皇上要不然就讓他暫時呆在南京吧!等將來騰出手來再收拾他。


    可漕糧呢?


    可南直隸的稅銀呢?


    難不成都給他?


    這話一說出來,估計皇上非懷疑他們和德世子是同黨不可!


    見他們沒說話,崇禎勉強笑一笑,接著說道。


    “卿等憂心國事,朕是知道的,你們也算盡到了心。朕今日精神疲倦,有許多苦衷不能詳細告訴卿等知悉。你們走吧。”


    大家默默地魚貫退出。


    在他們退出的時候,崇禎又一次拿出了範複粹在離開京城時,給他上了一道奏本,陳述他的想法。


    “……德藩北據濟南,南竊揚州,稍有變故,既可斷漕糧南北命脈,其又據南京,現下江南之兵,一部為其收服,一部雖聚於淮安,可卻是久未操練之兵,絕不是德藩虎狼之對手,若有變故,隻恐南直隸不保,恐朝廷屆時既無充餉之銀,亦無裹腹之糧,……唯今之計,唯有施以手段,徐徐圖之,下旨加以寬慰,再令其於旅順開府建牙,一可令其離開南直隸腹地,讓朝廷重奪南直隸稅源、漕糧,二可令其於東虜互相攻伐,泄其銳氣,待他日流寇平定之時,再行徐徐圖之……”


    崇禎皇帝將這道奏本看了兩遍,深深地歎了口氣,但卻沒有說話,又過了片刻,崇禎有些憂鬱地自言自語道。


    “徐徐圖之、徐徐圖之……朕,今日便忍下你了!”


    隨即對禦前太監吩咐道。


    “請幾位閣臣過來議事!”


    再請閣臣過來的時候,崇禎皇帝的心底是那個鬱悶啊。


    他甚至尋思著那小子為什麽不能像唐王那樣乖乖的聽話呢?唐王不就是一道聖旨就去了中都,這小子倒好和自己扛上了。


    不過崇禎皇帝也非常清楚。唐王一案,天下的藩王已經是滿腹的怨言了,要是現在再把這麽一個為大明立下潑天大功勞的德世子給關到中都高牆,估,那些個藩王就不僅僅隻是滿腹怨言了。


    盡管那些藩王們都沒有什麽權利,可要是他們感覺到威脅時,一起上書,到時候又該怎麽收場?


    況且,還有天下人的公議。哎,麻煩啊!


    想到這崇禎不禁有些頭疼,頭疼之餘更多的卻是發自內心的煩惱。實在想不明白怎麽到了自己的手中,天下的麻煩事兒怎麽越來越多了……


    煩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這個大明太兇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無語的命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無語的命運並收藏這個大明太兇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