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來了,他來了!


    他滿腔怒火追來了!


    一路連奔帶跑!


    終於,在明軍燒了金州後的第二天,傍晚,領著三萬八旗精銳的黃台吉,終於趕到了金州城下。


    今年隻有48歲的黃台吉,絕對是女真人中的異類,少年起他隨父兄征戰,不僅對用兵打仗極為精通,政治手腕也有他的過人之處,要不然也不會以第八子的身份擊敗兄長,成為努爾哈赤的繼承人,更不可能在幾年時間裏,把這個部落聯盟打造成為一個國家。


    但作為開國之君,必定是擅長軍事的,自然知道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道理,可這次黃台吉都沒有帶多少輜重,一路輕車簡從,連奔帶跑的追了過來。他之所以會犯兵家大忌,說白了還是因為他害怕!


    他害怕明軍乘船逃出了遼東啊!


    萬一他們要是逃了,帶著金銀珠寶逃了無所謂,那些東西被搶了也就被搶了。沒有什麽大不了的,大不了以後再搶迴來就是了。


    可是他的大福晉、側福晉還有那麽多妃子,都被搶走了。大清國的那麽多王爺貝勒的福晉們,也一同被搶了,這事傳出去不僅僅是丟人。甚至是會動搖國本的!


    什麽是國本?


    聯蒙就是大清國的國本!


    當年他借傳國玉璽造勢稱帝,而推舉他成為皇帝的正是蒙古十六部四十九貝勒及女真的王公貝勒們,那些蒙古人為什麽會推舉他?僅僅隻是因為戰場上把他們給擊敗了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也不是因為他給了那些蒙古人多少好處。而是因為他們是一家人!因為是一家人,所以才能夠一起去搶明朝的東西,才能大家夥兒一起發財。


    因為是一家人,所以他隻有十三個人的後宮裏,才會有七個人是蒙古人,除了黃金家族的孛兒隻斤氏之外,還有察哈爾部的,他的大福晉,側福晉可都是草原上最尊貴的孛兒隻斤氏。為此,他甚至不惜廢掉自己之前的福晉。


    再加上其它的王爺、貝勒們的福晉、妃子,再加上大清國嫁到草原上的那些格格們。大清國就是靠著聯姻把蒙古人籠絡在大清的戰車上。大清國並不僅僅是女真的,大清國同樣也是蒙古人的大清國。


    當然,在這個聯盟之中,女真是占據主導地位的,為什麽能夠占據主導地位是因為女真更強勢。


    可現在……盛京被燒了,家被搶了,就連他這個當皇帝的福晉也被人搶走了,這事可就不僅僅隻是丟人了。草原上的規則非常簡單——強者為尊,一個連女人都保不住的大汗,配不上大汗,更配不上皇帝的頭銜。


    必須要在消息傳遍草原,在草原各部知道他大清國的皇帝老婆被人搶了之前,再搶迴來……


    否則那是要動搖國本的。那些蒙古人就不可能再像過去那樣乖乖的把自己捆綁在大清的戰車上。跟著大清國一起吃肉喝湯。


    那些蒙古人甚至可能會有讓女真人跟在他們身後吃肉喝湯的念頭。


    所以,他隻能一路連奔帶跑的追過來,甚至都沒有帶多少輜重!一句話必須要把老婆們給搶迴來。


    當然,黃台吉此也知道戰場上瞬息萬變,但凡是行軍打仗,就必須要小心謹慎。


    所以盡管連奔帶跑的追過來,但到了金州後他並沒有馬上下達進攻的命令,而是下令哨騎打探消息,另一方麵則命令八旗兵丁休整備戰。


    不過,很快哨探帶來的消息,讓他半晌都沒有迴過神來——明軍非但沒逃,還在金州城南搭建起了防線,挖起了長壕,對於長壕黃台吉並不陌生,畢竟,明軍總會在城外挖長壕作為第一道防線,而大清國也會用長壕圍城,反正就是以壕對壕。


    可,為什麽明軍不走?


    置身於金州城外的曠野土丘上,黃台吉手拿著範永鬥送的“千裏鏡”,觀察著明軍的長壕。


    “範文程,希福.....你們怎麽看?”


    放下“千裏鏡”時,黃台吉並沒問多鐸、阿濟格他們,他們用兵打仗還可以,可其它的就不行了。


    丘上眾人一片沉默,半晌希福才打破了寂靜:


    “皇上,事出反常必有妖,奴才以為,大軍初到金州,明軍養精蓄銳正是氣盛之時,不可強攻。”


    希福姓赫舍裏。自女真哈達部歸附努爾哈赤,隸滿洲正黃旗。曆官內國史院承政、內弘文院大學士。精通滿、漢、蒙三種文字,屢次出使蒙古、察哈爾、喀爾喀、科爾沁諸部,是滿蒙聯盟最重要的促成者,一直是黃台吉的心腹謀士,協助其處理軍政大事、隨軍出謀劃策。


    作為謀士的他,自然主張謹慎一些,畢竟,敢越海直搗盛京的明軍,本身就罕見的很,必須要小心謹慎。


    黃台吉的目光突然如閃電般的投向範文程。


    “範文程,你怎麽看?”


    “先弄清楚領兵的是誰吧!”


    範文程皺著眉頭說道。


    “皇上,奴才以為,這次明軍以海上犯我大清腹地,甚至趁我空虛直取盛京,這樣的人物,絕不一般,奴才以為,即便是崇禎,也不一樣有這樣的見識,能有這樣見識,且行軍又如此大膽的人,實在是罕見很!”


    希福笑了笑。


    “不是有消息說是德世子了嗎?”


    搖了搖頭,範文程認真道:


    “明朝雖然不乏英雄豪傑,但是眾所周知,明朝對藩王宗親防範極嚴,別說是領兵打仗,就是稍微喜好兵事,就會有人彈劾其不臣,甚至藩王宗親為了自保隻能魚肉百姓,否則就是儲名養望的賢王,必定是有不臣之心,就像德世子,崇禎令他領兵南下,目的不過是尋由加害,現在借口他殺官,又要奪他兵權,把他關進高牆,可有一點,奴才實在是想不明白,德世子長在深宮,缺乏曆練,而且年紀輕,這樣的人物,按道理是不應該出在王府裏的,所以,奴才覺得,他身邊必定是另有高人。”


    好吧!


    我大明自有國情在,王爺們當豬養著不說,還不能當賢王,當賢王就是意圖謀反。現在出了這麽一個異類,著實讓滿清上下都想不明白。


    其實,多年來,刺探明朝軍情都被滿清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他們不僅通過晉商獲得大量情報,而且還向京城以及附近派出大量的細作,一有重要消息便會在第一時間送到大清國境內。


    而偏偏大明朝廷壓根就沒有保密意識,什麽事情都在邸報、小報上曬著,細作們甚至都不用打探,就知道了消息。不過這些向來很有用的細作們,卻屢屢在德世子身上出差錯。


    先是不知道宗室裏有這麽一個人物,結果導致嶽托在濟南的兵敗,然後又不知道他怎麽就如此大膽,原本應該南下的他居然敢越海直指盛京,還把大家夥的好不容易搶來的家當、妻女給搶了。


    更可氣的是,直到現在這事是不是德世子幹的,他們自己心裏也沒有底,那些說是德世子的奴才,壓根就沒見過正主,至於他們……也是猜的,那小子會用火……好吧!估計十有八九是那小子換成其他人肯定放不出那麽大的火。


    聽範文程這麽一分析,黃台吉盯著明軍的長壕看了一眼,然後說道。


    “去,派信使送信過去,就說,大清國皇帝要見明軍領兵大將一麵!”


    黃台吉沒有說德世子,是因為他不知道是不是,好吧,我大清的消息也不靈光了……


    想到這,黃太吉的心裏更加鬱悶了。自己的福晉被人給搶了,居然都不知道是被誰搶的。


    這事兒太憋屈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這個大明太兇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無語的命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無語的命運並收藏這個大明太兇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