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目之年,極盡的荒涼!


    一座高約數米的方型孤塚上長滿了雜樹、荒草。


    “世子爺,這裏就是“煬帝陵”了,此地名為雷塘,又稱為“雷坡”,傳吳王曾經在這裏建造釣魚台。南朝的時候,這裏山水園林,樓榭亭台,為江南勝跡。入宋以後,因金軍入侵這裏湮滅無存,隻剩孤塚一座,百姓稱為“皇墓墩”。”


    凝視著陸宇燝手指方型的孤塚,朱國強的神情稍顯凝重,這座“方塚”與田間的“方塚”看起來並沒有什麽區別,頂多也就略高一些。如果不是有人指點,根本看不出這是“煬帝陵”。


    其實“煬帝陵”,根本沒有什麽看頭,那怕就是後世專門整治成景點後,也沒啥看頭。


    “入郭登橋出郭船,紅樓日日柳年年。君王忍把平陳業,隻博雷塘數畝田。”


    在心底感歎之餘,朱國強輕聲道出了羅隱的那首《煬帝陵》,在心底感歎著煬帝荒淫誤國事之餘,他卻又搖頭長歎道。


    “紅樓日日柳年年……要是能過這樣的日子也不錯啊!”


    隻可惜,現在正值亂世,這樣的日子也就隻是想想而已?


    世子爺的感歎,讓跟在身邊的陸宇燝輕笑道。


    “世子爺說笑了,如今天下紛亂如此,世子爺就是想輕鬆,恐怕也得等天下太平之後!”


    “天下太平,大亂之後又要大治,這事啊……忙活完?”


    搖頭長歎之餘,朱國強朝著揚州城的方向看去,然後笑道。


    “走去鄭家的影園吧!”


    從雷塘去影園,不過是剛到揚州,撲麵而來的奢華之息,就讓朱國強不禁歎為觀止。隻見河道兩岸,全都是美輪美奐的園林,那些全都是揚州鹽商的園林。


    至於一百多年後,揚州鹽商為了迎合乾隆附庸風雅,在揚州北郊修二十四景到底是何等美輪美奐,朱國強並不知道,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即便是德王府,也遠遠比不上揚州的園林。


    “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


    朱國強整個人的心情似乎非常不錯。


    “世子爺,似乎對揚州極為向往啊。”


    陸宇燝笑道。


    “我在濟南時,就聽說兩淮鹽商的聚居地,鹽商可謂是富甲一方,生活奢侈世間無人能與之相比,說實話,我對揚州可謂是向往已久啊!”


    比如說揚州“瘦馬”,此馬非彼馬,隻是此馬是何?卻隻曾聽說,未曾體會過,這瘦馬到底如何瘦?何為馬?恐怕隻有身在揚州才能體會一二,擴了擴胸,迎麵吹來一陣的風,盡管寒風刺骨,可他仍然輕笑道。


    “尤其是對“揚州瘦馬”更是聞名已久,今日揚州士紳於影院設宴款待我,就是不知道這席間有沒有瘦馬侍酒!”


    世子爺要品瘦馬……又有何妨,反正就是要讓外頭看到咱是如何自暴自棄,還有行為的荒唐。


    “世子爺,瘦馬侍酒宴客從來都是揚州宴客的規矩。”


    說笑之餘,劉漢儀朝跟在世子爺身邊的漕禦史楊仁問道。


    “楊禦使,不知在下說的對嗎?”


    “劉參軍所言甚是,宴必舞樂,家樂伎人必定是少不了的,其中難免有些家樂伎人是瘦馬出身,不過劉參軍有所不知,這頭等的揚州瘦馬卻是專門培訓、預備嫁予富商作小妾的年輕女子,雖有一些成了家樂伎人,但總歸還是比不上頭等!不過,不過我聽說鄭家這次特意邀來了鬆江大家為世子舞樂助興,想必比起頭等瘦馬,也是毫不遜色的。”


    雖說詫異於德世子表現出的貪色,但楊仁仍然歡顏應對道。


    其實,作為地方官的他,原本並不想接待這位德世子,畢竟,任誰都知道,這位“好殺人”的德世子不過是兔子的尾巴長不了,隻要眾人彈劾他的折子到了京城,等他的必定就是中都高牆,所以最好不要和這樣的人扯上關係。


    盡管心裏這麽尋思著,可……他不敢啊!


    畢竟,眼前的這位世子爺可是會殺人的!所以,這一路上,他一直都是小心翼翼的侍候著,唯恐一個不小心賠上性命?


    “世子爺,您瞧,那邊就是揚州八大鹽商之一長齡鄭家的影園。”


    八大鹽商並不是清代才有的,早在明代,兩淮就已經有了八大總鹽商,其實也就鹽業公會領袖中,其中西商徽(徽州)商各占其四,一直以來兩家衝突不斷。


    其實,明代最早經營鹽業是山西陝西商人,因為明初實施“食鹽開中”,允許民間商人向邊關輸送糧食換取食鹽經銷的許可證“鹽引”,大約30斤糧食可換一份“鹽引”,而且還是淮鹽引。兩地商人憑借地利,靠著“開中法”涉足甚至壟斷鹽業。不過,隨著弘治五年朝廷將輸糧換引的“開中法”,改為以銀換引的“折色法”,也就是說,商人不必再千裏迢迢送糧食到邊關,而是直接拿出白銀購買鹽引,即能獲得販賣食鹽的許可。此舉打破了陝西及山西等“邊商”固有的優勢,給了地理上更接近兩淮、以徽商為主之“內商”進入利潤豐厚的鹽業經營的良機。


    而揚州也正因如此,才成為鹽運大本營,從而得已繁榮,在隨後數十年間,既占地利、又得人和的徽商異軍突起,咄咄逼人,且因其“左儒右賈”的傳統,文化水平普遍較高,動輒喜歡發起訴訟,與山陝商人屢屢發生商業衝突。據史料記載,在“南人”(即徽商)與邊商(即山陝商人)的訴訟案中,前者往往能得到官方有利的判決,在爭鬥中占據上風。因為揚州是這次南下途徑的極為重要地方,所以朱國強倒也做了些功課,知道長齡鄭家出於南直隸徽郡,這次他們讓自己住在鄭家的影園……這說明徽商還是占上風啊!


    不過,這也是好事!


    畢竟,揚州城裏的那些晉商難免會和那夥晉商有些聯係,這樣才好借他們之手把情報傳出去才是!


    “這影園倒是別致,就是不知楊禦使口中大家又是如何?”


    (1)家樂伎人,就是在宴會時唱歌跳舞助性的藝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這個大明太兇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無語的命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無語的命運並收藏這個大明太兇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