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棟和杜伏威雖然都被章丘城人看作叛賊,但他們二人的情況大不相同,或說是有著天壤之別。
先從杜伏威說起。他本是章丘的一名府兵,建功心切,自告奮勇去齊郡請張須陀的救兵,救兵沒有請到,卻陰差陽錯帶迴一夥山賊。章丘被杜伏威及山賊的合圍之下成功救迴,他卻被縣尉設計陷入大牢。
杜伏威對章丘有恩,章丘卻對他恩將仇報。不是李棟請出杜雨救他脫離苦海,估計現在是生是死還是未知。
亂世之中人心瞬息萬變,為了自保,也為了發展自己的勢力,杜伏威不得不打開章丘城門,引知世郎進城,方便新舊兩種勢力此銷彼長之際混水摸魚。至少不會像陸離兒和縣尉掌控著章丘那樣,以囚犯和通賊的身份無家可歸四處躲藏。
如果計謀運用得當,也可以順手鏟除了知世郎,將他的役兵收歸己有。建立一支十萬兵馬的大軍指日可待。聚眾起義,嘯傲綠林,振臂一唿而響應者眾。從此便可揚眉吐氣,熙氣指使,狠狠體會一下做首領的滋味。
杜伏威是個具有一定野心的人,他主要追求獨霸一方而不是號令天下。憑章丘這一彈丸之地的兵力,讓他縱馬馳騁,問鼎中原,他還沒有這個膽量,卻很樂意做一個割據一方的霸主。
但同時他卻從李棟身上看到了一種大氣,一種打死自己也學不來的王者風範:處變不驚,靈活多變,不拘一格,忍辱負重,對人照顧有加,使人不得不佩服。
李棟雖然也被章丘人罵作賊,他有自己解釋不了的苦衷。因為李棟從一開始就陷入了陸離兒和知世郎雙方的連環計之中。
對陸離兒和陸柔,李棟出於真心想要保護他們。一個願意將女兒下嫁自己的人,無論李棟對他有多麽仇恨,從陸柔身上說,他對陸離兒也恨不到哪裏去。何況父親李渾還在他手下任職。在隋唐極為看重出身,如果娶到陸柔這樣一位出身的女人,在普通人眼裏,可以為身份添一層光環。
對於知世郎王薄,李棟與杜伏威有著一樣的心思,也有奪取其十萬大軍為自己所用的念頭。但李棟身為穿越者,了解隋末各種勢力之間的你銷我長的前因後果,比杜伏威有著更為深遠的目光。
將知世郎的大軍奪到自己手中以後,有兩種去路。一種是像杜伏威一樣拉著隊伍進山,去做山賊那個最有前途的職業。但這樣以來,麵對的將是張須陀,這位隋末赫赫有名,勇武雙全,卻又像杜雨一樣對大隋有著極深重感恩之心的人生死對決。
此時不堪生活所苦的農民起義大軍剛剛有所苗頭,隋朝實力仍然非常強盛,隋煬帝楊廣征得二百萬攻打高句麗。隻用分拔出來十分之一,知世郎草草收攏的義軍,根本沒有與大隋正規軍作戰取勝的可能性。
而進山做山賊麵對的境況將會非常艱險,無異於樹起一個箭靶子使大隋各種勢力對自己進行剿滅。隨後便陷入打不完的仗,滅不完的勢力這種無休無止的戰爭之中。萬一不留神,一次戰敗便有萬劫不複的可能。
另外一種出路便是保隋。
是的,保護隋朝暫時的統治,名義上維護大隋,卻可以順理成章的暗中保存實力,既不得罪實力強勁的大隋,也能發展自己的隊伍。保護大隋落到實處便是保護章丘的陸離兒等人。
所以杜伏威怎麽處置陸離兒等人,關係著日後如何生存如何發展的大計。不能不慎重行事,更不能頭腦一熱,草草將幾人殺掉完事。
經李棟率先提出問題,杜伏威便很想聽聽他的意見,他的意見杜伏威相當尊重,也不能不去尊重。
思考了一會兒,李棟便說:“他們三人中必需殺掉一個人,不殺不足以取信知世郎。也不能由著性子全殺亂殺,我們得為自己留一個後首,留一條出路。張須陀得知章丘遇有敵情,一旦引軍前來援助,我們何去何從?難道隨那個不成氣候的知世郎丟盔棄甲落荒而逃?”
杜伏威沉思片刻,大概一時想不通李棟話裏麵包含的更為深遠的意義,搖了搖頭問道:“好不容易得到一個良機,難道還要供手把章丘還給陸離兒?我辦不到。”
杜伏威從打開城門那一刻起,便鐵了心的拉旗自己作主,至於以後的事情,他還沒有完全考慮到。所以他不能理解李棟的韜光養晦之計。
李棟也沒有向他更為詳細的分解自己的計劃,一語雙關地說道:“天色還早,時間還早,不如我們去大牢看看他們幾位。好為將來做個詳細的計劃,不至於在公審那天,無端生出一些意料之外的事來,那就得不償失了。”
杜伏威點點頭道:“也行。去見他們也是自取辱,既然將軍提意要去,我就舍命相陪了。”
李棟笑了笑道:“哪裏的事啊。沒有你說的這麽嚴重。”
李杜二人各騎一匹好馬,往城東北方向的牢獄趕去。
關押陸離兒等人的大牢,獄卒已全部換成了知世郎的人。他們都識得杜伏威,因為知世朗命杜公審陸離兒等人,眼下正是熱得燙手的人物,誰人不知,何人不曉?
所有人對杜伏威都畢畢敬,生怕哪一點做得不周到,被他在知世郎麵前穿了小鞋,那以後的日子,以後的路便不好過不好走了。誰也不會傻到為一個不經常見麵的勢力人物過不去,那就是等於和自己過不去。
監牢裏的獄卒人人對杜伏威巴結有加,杜伏威卻對李棟執著下人的禮,伸手作出請的動作,等李棟過去以後,他才隨在身後過去。
李棟走,杜伏威也走,李棟停,杜伏威也停,亦步亦趨,步步跟隨。這種禮敬,這份謙遜,使獄卒大為驚訝。人人心裏思量:這少年郎何許人也?拽到這種程度,他的家人知道嗎?
一更到,收藏給力的話,今天三更,讓親們看個痛快啦!
先從杜伏威說起。他本是章丘的一名府兵,建功心切,自告奮勇去齊郡請張須陀的救兵,救兵沒有請到,卻陰差陽錯帶迴一夥山賊。章丘被杜伏威及山賊的合圍之下成功救迴,他卻被縣尉設計陷入大牢。
杜伏威對章丘有恩,章丘卻對他恩將仇報。不是李棟請出杜雨救他脫離苦海,估計現在是生是死還是未知。
亂世之中人心瞬息萬變,為了自保,也為了發展自己的勢力,杜伏威不得不打開章丘城門,引知世郎進城,方便新舊兩種勢力此銷彼長之際混水摸魚。至少不會像陸離兒和縣尉掌控著章丘那樣,以囚犯和通賊的身份無家可歸四處躲藏。
如果計謀運用得當,也可以順手鏟除了知世郎,將他的役兵收歸己有。建立一支十萬兵馬的大軍指日可待。聚眾起義,嘯傲綠林,振臂一唿而響應者眾。從此便可揚眉吐氣,熙氣指使,狠狠體會一下做首領的滋味。
杜伏威是個具有一定野心的人,他主要追求獨霸一方而不是號令天下。憑章丘這一彈丸之地的兵力,讓他縱馬馳騁,問鼎中原,他還沒有這個膽量,卻很樂意做一個割據一方的霸主。
但同時他卻從李棟身上看到了一種大氣,一種打死自己也學不來的王者風範:處變不驚,靈活多變,不拘一格,忍辱負重,對人照顧有加,使人不得不佩服。
李棟雖然也被章丘人罵作賊,他有自己解釋不了的苦衷。因為李棟從一開始就陷入了陸離兒和知世郎雙方的連環計之中。
對陸離兒和陸柔,李棟出於真心想要保護他們。一個願意將女兒下嫁自己的人,無論李棟對他有多麽仇恨,從陸柔身上說,他對陸離兒也恨不到哪裏去。何況父親李渾還在他手下任職。在隋唐極為看重出身,如果娶到陸柔這樣一位出身的女人,在普通人眼裏,可以為身份添一層光環。
對於知世郎王薄,李棟與杜伏威有著一樣的心思,也有奪取其十萬大軍為自己所用的念頭。但李棟身為穿越者,了解隋末各種勢力之間的你銷我長的前因後果,比杜伏威有著更為深遠的目光。
將知世郎的大軍奪到自己手中以後,有兩種去路。一種是像杜伏威一樣拉著隊伍進山,去做山賊那個最有前途的職業。但這樣以來,麵對的將是張須陀,這位隋末赫赫有名,勇武雙全,卻又像杜雨一樣對大隋有著極深重感恩之心的人生死對決。
此時不堪生活所苦的農民起義大軍剛剛有所苗頭,隋朝實力仍然非常強盛,隋煬帝楊廣征得二百萬攻打高句麗。隻用分拔出來十分之一,知世郎草草收攏的義軍,根本沒有與大隋正規軍作戰取勝的可能性。
而進山做山賊麵對的境況將會非常艱險,無異於樹起一個箭靶子使大隋各種勢力對自己進行剿滅。隨後便陷入打不完的仗,滅不完的勢力這種無休無止的戰爭之中。萬一不留神,一次戰敗便有萬劫不複的可能。
另外一種出路便是保隋。
是的,保護隋朝暫時的統治,名義上維護大隋,卻可以順理成章的暗中保存實力,既不得罪實力強勁的大隋,也能發展自己的隊伍。保護大隋落到實處便是保護章丘的陸離兒等人。
所以杜伏威怎麽處置陸離兒等人,關係著日後如何生存如何發展的大計。不能不慎重行事,更不能頭腦一熱,草草將幾人殺掉完事。
經李棟率先提出問題,杜伏威便很想聽聽他的意見,他的意見杜伏威相當尊重,也不能不去尊重。
思考了一會兒,李棟便說:“他們三人中必需殺掉一個人,不殺不足以取信知世郎。也不能由著性子全殺亂殺,我們得為自己留一個後首,留一條出路。張須陀得知章丘遇有敵情,一旦引軍前來援助,我們何去何從?難道隨那個不成氣候的知世郎丟盔棄甲落荒而逃?”
杜伏威沉思片刻,大概一時想不通李棟話裏麵包含的更為深遠的意義,搖了搖頭問道:“好不容易得到一個良機,難道還要供手把章丘還給陸離兒?我辦不到。”
杜伏威從打開城門那一刻起,便鐵了心的拉旗自己作主,至於以後的事情,他還沒有完全考慮到。所以他不能理解李棟的韜光養晦之計。
李棟也沒有向他更為詳細的分解自己的計劃,一語雙關地說道:“天色還早,時間還早,不如我們去大牢看看他們幾位。好為將來做個詳細的計劃,不至於在公審那天,無端生出一些意料之外的事來,那就得不償失了。”
杜伏威點點頭道:“也行。去見他們也是自取辱,既然將軍提意要去,我就舍命相陪了。”
李棟笑了笑道:“哪裏的事啊。沒有你說的這麽嚴重。”
李杜二人各騎一匹好馬,往城東北方向的牢獄趕去。
關押陸離兒等人的大牢,獄卒已全部換成了知世郎的人。他們都識得杜伏威,因為知世朗命杜公審陸離兒等人,眼下正是熱得燙手的人物,誰人不知,何人不曉?
所有人對杜伏威都畢畢敬,生怕哪一點做得不周到,被他在知世郎麵前穿了小鞋,那以後的日子,以後的路便不好過不好走了。誰也不會傻到為一個不經常見麵的勢力人物過不去,那就是等於和自己過不去。
監牢裏的獄卒人人對杜伏威巴結有加,杜伏威卻對李棟執著下人的禮,伸手作出請的動作,等李棟過去以後,他才隨在身後過去。
李棟走,杜伏威也走,李棟停,杜伏威也停,亦步亦趨,步步跟隨。這種禮敬,這份謙遜,使獄卒大為驚訝。人人心裏思量:這少年郎何許人也?拽到這種程度,他的家人知道嗎?
一更到,收藏給力的話,今天三更,讓親們看個痛快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