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號航天組裝車間是最早建成的組裝車間之一。
秘密工程當然要低調,所以唐超就沒有把它安排到一號組裝車間,而是扔到了四號車間。
一號組裝車間是最大的那間,是用來組裝火箭的。
公司目前最小的火箭也有40多米長,在研的超重型火箭更是會達到80米,當然要用最大的。
不過那邊先不說,四號車間這邊就有足夠的熱鬧可看。
進入了真正的車間範圍,入眼一片潔白,就跟他們身上的防靜電服一樣。
各種設備分列其中,多而不亂,很多穿著同樣防靜電服的工程師在忙碌著。
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麵前的飛行器,它被諸多腳手架、天橋、移動梯、機械臂圍在中間,它上白下黑,有一股航天飛機內味,但整體比航天飛機扁平一些,看起來更加淩厲,更加科幻。
這就是領航者公司即將完工的首艘軌道穿梭機。
或者說單級入軌飛行器、太空飛機都行。
它現在還沒有正式的名字,隻有一個代號,叫“飛鏢x”。
咳,因為它用的發動機就是t-1“飛鏢”環塞液體燃料引擎。
這架航天飛行器的一切基礎,都在那六台發動機上,所以唐超幹脆就用發動機的名字給它當代號了。
至於它的定位,怎麽說呢,雖然很多人都想叫它“空天飛機”,可它根本不是。
因為空天飛機是既能航空又能航天的新型飛行器,是航空技術與航天技術高度結合的飛行器。
而“飛鏢x”無法進行航空飛行,最起碼是無法進行長時間航空飛行的,因為它上邊裝的是火箭發動機。
火箭發動機大家都知道,各個都是油老虎……不,各個都是油鯨魚。
哪怕燃料可以占到飛行器起飛重量的90%,也就幾分鍾、十幾分鍾就完事了。
這點時間對於大氣層內的航空飛行器來說堪比一哆嗦,也就剛剛起飛的程度。
這時候人家一問:“開始了嗎?”
你說:“已經結束了。”
這多尷尬。
不過相對於傳統的航天飛機,“飛鏢x”也有自己的優勢,並且優勢巨大。
要不然唐超也不會拿出來當過渡航天器使用,順便釣釣魚。
張立言也不會為了它寧肯熬禿頂,然後等它快完工的時候激動的不能自已。
傳統的航天飛機隻有美瑞肯和死去的白熊有,但是它們都需要輔助火箭送上去,僅靠它們自身的能力是不能入軌的。
白熊的就不說了,“暴風雪”號航天飛機純粹就是靠火箭送上去的,而且沒服役過,隻進行過試射。
它自己在起飛階段不發力,而把它送進太空的火箭就是傳說中的“能源”號火箭,近地軌道運載能力超過100噸。
美瑞肯的航天飛機就多了,並且都執行過實際任務。
它們還說自己不靠火箭,隻需要掛一個燃料罐,全程使用自己的發動機就能飛向太空。
可它使用的外掛橙色燃料罐比自己都大,它自己就像依附在燃料罐上似的,更別說它還掛了兩枚固體火箭推進器,每枚推進器可以產生1500噸以上的狂暴推力。
所以說什麽靠自己,聽聽就好。
不過不管是白熊的還是美瑞肯的,都已經退役了,現在是第二代航天飛機的天下。
哦,可能的,未來的天下。
因為第二代航天飛機都在試驗,還沒有正式服役。
第二代航天飛機縮小了很多,基本都是無人的,直接放到火箭的頂端就可以發射上去。
說到底,還是借助了外力。
唯一可以靠自身發動機上天的,隻有傳說中可以重複使用、無人式,單級入軌的太空飛機“冒險之星”……的二分之一縮小比例原型機——x-33。
這種太空飛機可以在發射台上起豎發射,然後在跑道上水平降落。
可惜,這架代號為“x-33”的技術驗證機並沒有起飛過,最後的進展定格在了95%的零件製造和75%的組裝上。
然後,因為技術問題下馬了,又為航天愛好者留下了一個大坑。
如果“飛鏢x”能成功,那真的,絕了!
絕對會成為地球航天曆史中絕無僅有的成就。
領航者之前的成就,怎麽說呢……
辦比賽,他們的獎金不是國際上最多的。
論火箭,幾十年前就出現過更大的了。
論月球探測器、月球車、采樣返迴,也不是世界第一。
五十噸的月宮二號,雖然噸位大,但真的沒有太多的突破,就一個大型登月艙,還是不帶人的那種。
所以自己公司的單級入軌飛行器就要建造完成了,張立言的激動,一點都不摻假。
張立言帶著唐超在“飛鏢x”裏進進出出,又繞著它上下左右的轉了好幾圈,介紹了一個十成十。
唐超也笑嗬嗬的聽著。
隻不過這些多是做給外人看的,因為今天的場景,他在坎星的時候已經經曆過了。
現在想想,以坎星的時間來算,已經是好幾年前的事了。
時間啊,真是讓人唏噓。
最初看到這種航天飛行器的時候,他跟張立言一樣激動。
但是現在坎星幾年過去了,甚至不久之前他剛跑了一趟坎星的“月球”和“火星”,獲得了黑科技一樣的可控核聚變技術和納米機器人技術,對於眼前這玩意,他還真有點看不上了。
當然,能在地球,尤其是在自己的公司裏看到它,唐超還是很高興的。
這代表著地球即將迎來一個新的航天時代,一個把載人航天從頂尖的專業化下降到大眾化的時代。
單級入軌飛行器的貨運能力極其拉胯的,運載能力一般隻有起飛重量的2%,甚至更少。
想不分離任何東西就把貨物運到太空,隻是因為早期火箭分離的時候容易發生危險。
但是隨著人類的科技實力越來越高,安全的分離不再成為問題,那麽整體入軌就沒什麽必要了,還是關鍵時刻拋掉死重的迴收式火箭更香。
因為它們的運載能力可以達到5%左右,並且貨倉容易造的更大,能輕易運載大型設備。
當然,那是對貨運來說的。
對於人類來說,還是不扔掉任何東西的飛行器看起來安全。
這種飛在天上,還要進入太空的東西,掉個渣都心驚膽戰的。
更別說扔掉那麽大一截,甚至要扔兩三次了。
甚至還有一些精密設備,這種水平起飛和降落的飛行器“安穩”的一批,這個“穩”字,對於它們相當重要。
介紹完了完成度達到97%的“飛鏢x-1”,張立言又帶唐超看了看後邊的“飛鏢x-2”,2號試驗機的組裝完成度達到了38%,零件也造出來了45%。
或許等1號試驗機可以做入軌測試的時候,2號試驗機也就造的差不多了。
廠房裏的所有人都非常期待。
秘密工程當然要低調,所以唐超就沒有把它安排到一號組裝車間,而是扔到了四號車間。
一號組裝車間是最大的那間,是用來組裝火箭的。
公司目前最小的火箭也有40多米長,在研的超重型火箭更是會達到80米,當然要用最大的。
不過那邊先不說,四號車間這邊就有足夠的熱鬧可看。
進入了真正的車間範圍,入眼一片潔白,就跟他們身上的防靜電服一樣。
各種設備分列其中,多而不亂,很多穿著同樣防靜電服的工程師在忙碌著。
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麵前的飛行器,它被諸多腳手架、天橋、移動梯、機械臂圍在中間,它上白下黑,有一股航天飛機內味,但整體比航天飛機扁平一些,看起來更加淩厲,更加科幻。
這就是領航者公司即將完工的首艘軌道穿梭機。
或者說單級入軌飛行器、太空飛機都行。
它現在還沒有正式的名字,隻有一個代號,叫“飛鏢x”。
咳,因為它用的發動機就是t-1“飛鏢”環塞液體燃料引擎。
這架航天飛行器的一切基礎,都在那六台發動機上,所以唐超幹脆就用發動機的名字給它當代號了。
至於它的定位,怎麽說呢,雖然很多人都想叫它“空天飛機”,可它根本不是。
因為空天飛機是既能航空又能航天的新型飛行器,是航空技術與航天技術高度結合的飛行器。
而“飛鏢x”無法進行航空飛行,最起碼是無法進行長時間航空飛行的,因為它上邊裝的是火箭發動機。
火箭發動機大家都知道,各個都是油老虎……不,各個都是油鯨魚。
哪怕燃料可以占到飛行器起飛重量的90%,也就幾分鍾、十幾分鍾就完事了。
這點時間對於大氣層內的航空飛行器來說堪比一哆嗦,也就剛剛起飛的程度。
這時候人家一問:“開始了嗎?”
你說:“已經結束了。”
這多尷尬。
不過相對於傳統的航天飛機,“飛鏢x”也有自己的優勢,並且優勢巨大。
要不然唐超也不會拿出來當過渡航天器使用,順便釣釣魚。
張立言也不會為了它寧肯熬禿頂,然後等它快完工的時候激動的不能自已。
傳統的航天飛機隻有美瑞肯和死去的白熊有,但是它們都需要輔助火箭送上去,僅靠它們自身的能力是不能入軌的。
白熊的就不說了,“暴風雪”號航天飛機純粹就是靠火箭送上去的,而且沒服役過,隻進行過試射。
它自己在起飛階段不發力,而把它送進太空的火箭就是傳說中的“能源”號火箭,近地軌道運載能力超過100噸。
美瑞肯的航天飛機就多了,並且都執行過實際任務。
它們還說自己不靠火箭,隻需要掛一個燃料罐,全程使用自己的發動機就能飛向太空。
可它使用的外掛橙色燃料罐比自己都大,它自己就像依附在燃料罐上似的,更別說它還掛了兩枚固體火箭推進器,每枚推進器可以產生1500噸以上的狂暴推力。
所以說什麽靠自己,聽聽就好。
不過不管是白熊的還是美瑞肯的,都已經退役了,現在是第二代航天飛機的天下。
哦,可能的,未來的天下。
因為第二代航天飛機都在試驗,還沒有正式服役。
第二代航天飛機縮小了很多,基本都是無人的,直接放到火箭的頂端就可以發射上去。
說到底,還是借助了外力。
唯一可以靠自身發動機上天的,隻有傳說中可以重複使用、無人式,單級入軌的太空飛機“冒險之星”……的二分之一縮小比例原型機——x-33。
這種太空飛機可以在發射台上起豎發射,然後在跑道上水平降落。
可惜,這架代號為“x-33”的技術驗證機並沒有起飛過,最後的進展定格在了95%的零件製造和75%的組裝上。
然後,因為技術問題下馬了,又為航天愛好者留下了一個大坑。
如果“飛鏢x”能成功,那真的,絕了!
絕對會成為地球航天曆史中絕無僅有的成就。
領航者之前的成就,怎麽說呢……
辦比賽,他們的獎金不是國際上最多的。
論火箭,幾十年前就出現過更大的了。
論月球探測器、月球車、采樣返迴,也不是世界第一。
五十噸的月宮二號,雖然噸位大,但真的沒有太多的突破,就一個大型登月艙,還是不帶人的那種。
所以自己公司的單級入軌飛行器就要建造完成了,張立言的激動,一點都不摻假。
張立言帶著唐超在“飛鏢x”裏進進出出,又繞著它上下左右的轉了好幾圈,介紹了一個十成十。
唐超也笑嗬嗬的聽著。
隻不過這些多是做給外人看的,因為今天的場景,他在坎星的時候已經經曆過了。
現在想想,以坎星的時間來算,已經是好幾年前的事了。
時間啊,真是讓人唏噓。
最初看到這種航天飛行器的時候,他跟張立言一樣激動。
但是現在坎星幾年過去了,甚至不久之前他剛跑了一趟坎星的“月球”和“火星”,獲得了黑科技一樣的可控核聚變技術和納米機器人技術,對於眼前這玩意,他還真有點看不上了。
當然,能在地球,尤其是在自己的公司裏看到它,唐超還是很高興的。
這代表著地球即將迎來一個新的航天時代,一個把載人航天從頂尖的專業化下降到大眾化的時代。
單級入軌飛行器的貨運能力極其拉胯的,運載能力一般隻有起飛重量的2%,甚至更少。
想不分離任何東西就把貨物運到太空,隻是因為早期火箭分離的時候容易發生危險。
但是隨著人類的科技實力越來越高,安全的分離不再成為問題,那麽整體入軌就沒什麽必要了,還是關鍵時刻拋掉死重的迴收式火箭更香。
因為它們的運載能力可以達到5%左右,並且貨倉容易造的更大,能輕易運載大型設備。
當然,那是對貨運來說的。
對於人類來說,還是不扔掉任何東西的飛行器看起來安全。
這種飛在天上,還要進入太空的東西,掉個渣都心驚膽戰的。
更別說扔掉那麽大一截,甚至要扔兩三次了。
甚至還有一些精密設備,這種水平起飛和降落的飛行器“安穩”的一批,這個“穩”字,對於它們相當重要。
介紹完了完成度達到97%的“飛鏢x-1”,張立言又帶唐超看了看後邊的“飛鏢x-2”,2號試驗機的組裝完成度達到了38%,零件也造出來了45%。
或許等1號試驗機可以做入軌測試的時候,2號試驗機也就造的差不多了。
廠房裏的所有人都非常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