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覺得什麽是突破口?”徐光先微微一愣,反問道。
“這分為短期和長期。”鍾白沉著的迴答道:“短期,就是要在目前外國建立專利壁壘的情況下,想辦法在一些初級加工環節創新上做突破,他們做得,我們也坐得;長期,就是要選擇一個合理的、高利潤的、有影響力的稀土高端產業,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隻要選準了,就是初期投資再高,後期的迴報率也是驚人的。更重要的是,隻要我們做出一個稀土高端產業的產品,外國人就不敢再輕視我們了!”
“嘶~”
聽完鍾白的論述,徐光先不禁倒吸一口涼氣!
這小科長,心很大啊!
徐光先突然意識到了什麽,追問道:“你所說的突破專利壁壘,莫不是……?”
“是的,就是我們這段時間鑽研的硫酸低溫焙燒分解工藝!”鍾白堅定的點了點頭道。
“可這……我們還沒有實驗,更沒有進入實際生產驗證,另外……”徐光先遲疑道:“這不是法國人先發現的嗎?咱們就這樣拿過來弄成自己的專利,是不是有點太……”
鍾白就知道徐光先會這麽說,但他心裏早已經有了答案:“徐院士,實驗設備中午就會抵達廠裏,我們馬上可以開展實驗,實驗結果不可能有意外發生,那麽接下來就可以繼續同步進入生產環節,至於您提到的法國人那邊……”
“他們先發現卻沒有搶注專利,這不就給了我們機會嗎?”鍾白微微一笑道:“注冊專利的權利大家都有,憑什麽就讓給法國人?”
“這……”這近乎大白話的解釋,讓徐光先不知道說什麽好。
偏偏這時候餘東峰又跳出來了:“徐院士,注冊外國專利不是什麽難題,您可能不知道,鍾白就是我們華國第一個注冊外國個人專利的人,而我們集團下轄的華西機械廠,目前生產的主流產品dwx係列液壓支柱,也早已經在瑞士專利局完成公司專利注冊,這塊我們和瑞士專利局也一直有聯係,有熟人辦起事情來沒有那麽困難的。”
“你是第一個注冊外國個人專利的人?!”徐光先已經張大了嘴巴。
“是的,在氮肥生產領域的3702號專利,通過這個專利已經給我國掙到了不下一百萬美元的外匯收入,隻是部裏很低調沒有怎麽宣傳罷了。我手裏沒有相關的資料,但您在迴京城之後應該可以通過相關渠道查詢到。”
鍾白大大方方的承認了這一點,這並不是刻意在徐光先院士麵前裝逼,而是他想通過這個例子,影響徐院士對於專利的看法!
要知道,前世的徐光先,因為在計劃體製下,他發明的生產工藝並沒有在國內獲得專利保護,所以對於專利徐光先本人一直保持著負麵的態度。
既對國外企業壟斷專利領域非常憤怒,對國內不保護專利的做法又感覺悲哀,這就是以前的徐光先。
但現在不同了,鍾白將自己作為例子說出,而且還清楚的告訴他,國家雖然沒有主動宣傳,但是對這塊的外匯創收絕對是樂觀其成的。
徐光先動搖了,這一次他真的動搖了。
那種以別人的基礎發揚光大自己搶注專利的罪惡感,似乎在一瞬間就從他的腦海中煙消雲散,反而是能給國家外匯創收的效果,讓他頗為期待!
作為一名院士,徐光先從來沒有考慮過注冊專利給個人帶來的收益,他隻考慮專利是否對國內稀土產業的發展有幫助。
從目前鍾白的迴應來看,不但有好處,而且還是有大大的好處啊!
“那麽,這塊或許真的可以用寧遠稀土冶金廠的名義,在國外注冊公司專利?”思前想後,徐光先終於邁出了第一步,小心翼翼的對鍾白問道。
“不需要使用公司名義,以您個人的名義就可以。”鍾白當然不會同意了,本來這應該就是徐光先在1995年提出的東西,自己隻不過做了一名時空的搬運工,把它提前了這麽多年而已。
“那不行,我怎麽能把這東西據為己有呢!”徐光先趕緊搖頭道。
鍾白當然是繼續勸,而徐光先則是堅決不肯接受,一老一少就這樣拉鋸了十分鍾也沒個確定的結果。
倒是旁邊的餘東峰這時候不得不站出來,說道:“鍾白,徐院士,我看二位也先不必在這件事情上糾結,現在咱們最重要的目標,不是應該先做實驗麽?”
“哦,對對!設備到了嗎?”徐光先也覺得自己操之過急了,一拍腦門兒道。
餘東峰看了看表,道:“應該差不多了吧,說是中午就能到的,現在已經十一點十分了,不知道……”
就在他遲疑的瞬間,辦公室的門被推開了,廠長周長青左顧右盼,看到了三人的位置之後衝他們招了招手,喊道:“郵政局的車到廠裏了!”
還在聊天的三人,聞言不約而同的站了起來,直衝辦公室門口而去!
……
對於鍾白能拉到讚助這件事,培訓班學生們的評論是褒貶不一的。
向米斌這種已經有點迷信鍾白的人而言,自然是四處宣傳,歡快的一批。
但像顏玉田這類對鍾白有成見的人,則是表麵不做評論,內心卻覺得此子太過於油滑,為了討好徐院士,竟然不惜動用關係拉來七萬塊的讚助?瘋了吧!
不過,這些對鍾白都沒有任何影響,他現在專注的事情隻有一件,那就是接下來的硫酸低溫焙燒分解工藝進入試驗階段能不能盡快成功的問題。
實驗室場所的確定並沒有浪費多少時間,因為頭兩天這事兒就已經確定下來了。
周長青在徐光先的建議下,專門將以前的兩間分解車間騰出來一間作為實驗室——反正現在放射廢料還有很大一部分沒有來得及處理,就當減少產能了。
在工人和學生們的共同努力下,一個下午的時間裝配工作基本完成。
徐光先雖然62歲了,但他對探索稀土科學的精神非常人可比,堅持著要在今天吃完晚飯後就開始實驗!
“這分為短期和長期。”鍾白沉著的迴答道:“短期,就是要在目前外國建立專利壁壘的情況下,想辦法在一些初級加工環節創新上做突破,他們做得,我們也坐得;長期,就是要選擇一個合理的、高利潤的、有影響力的稀土高端產業,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隻要選準了,就是初期投資再高,後期的迴報率也是驚人的。更重要的是,隻要我們做出一個稀土高端產業的產品,外國人就不敢再輕視我們了!”
“嘶~”
聽完鍾白的論述,徐光先不禁倒吸一口涼氣!
這小科長,心很大啊!
徐光先突然意識到了什麽,追問道:“你所說的突破專利壁壘,莫不是……?”
“是的,就是我們這段時間鑽研的硫酸低溫焙燒分解工藝!”鍾白堅定的點了點頭道。
“可這……我們還沒有實驗,更沒有進入實際生產驗證,另外……”徐光先遲疑道:“這不是法國人先發現的嗎?咱們就這樣拿過來弄成自己的專利,是不是有點太……”
鍾白就知道徐光先會這麽說,但他心裏早已經有了答案:“徐院士,實驗設備中午就會抵達廠裏,我們馬上可以開展實驗,實驗結果不可能有意外發生,那麽接下來就可以繼續同步進入生產環節,至於您提到的法國人那邊……”
“他們先發現卻沒有搶注專利,這不就給了我們機會嗎?”鍾白微微一笑道:“注冊專利的權利大家都有,憑什麽就讓給法國人?”
“這……”這近乎大白話的解釋,讓徐光先不知道說什麽好。
偏偏這時候餘東峰又跳出來了:“徐院士,注冊外國專利不是什麽難題,您可能不知道,鍾白就是我們華國第一個注冊外國個人專利的人,而我們集團下轄的華西機械廠,目前生產的主流產品dwx係列液壓支柱,也早已經在瑞士專利局完成公司專利注冊,這塊我們和瑞士專利局也一直有聯係,有熟人辦起事情來沒有那麽困難的。”
“你是第一個注冊外國個人專利的人?!”徐光先已經張大了嘴巴。
“是的,在氮肥生產領域的3702號專利,通過這個專利已經給我國掙到了不下一百萬美元的外匯收入,隻是部裏很低調沒有怎麽宣傳罷了。我手裏沒有相關的資料,但您在迴京城之後應該可以通過相關渠道查詢到。”
鍾白大大方方的承認了這一點,這並不是刻意在徐光先院士麵前裝逼,而是他想通過這個例子,影響徐院士對於專利的看法!
要知道,前世的徐光先,因為在計劃體製下,他發明的生產工藝並沒有在國內獲得專利保護,所以對於專利徐光先本人一直保持著負麵的態度。
既對國外企業壟斷專利領域非常憤怒,對國內不保護專利的做法又感覺悲哀,這就是以前的徐光先。
但現在不同了,鍾白將自己作為例子說出,而且還清楚的告訴他,國家雖然沒有主動宣傳,但是對這塊的外匯創收絕對是樂觀其成的。
徐光先動搖了,這一次他真的動搖了。
那種以別人的基礎發揚光大自己搶注專利的罪惡感,似乎在一瞬間就從他的腦海中煙消雲散,反而是能給國家外匯創收的效果,讓他頗為期待!
作為一名院士,徐光先從來沒有考慮過注冊專利給個人帶來的收益,他隻考慮專利是否對國內稀土產業的發展有幫助。
從目前鍾白的迴應來看,不但有好處,而且還是有大大的好處啊!
“那麽,這塊或許真的可以用寧遠稀土冶金廠的名義,在國外注冊公司專利?”思前想後,徐光先終於邁出了第一步,小心翼翼的對鍾白問道。
“不需要使用公司名義,以您個人的名義就可以。”鍾白當然不會同意了,本來這應該就是徐光先在1995年提出的東西,自己隻不過做了一名時空的搬運工,把它提前了這麽多年而已。
“那不行,我怎麽能把這東西據為己有呢!”徐光先趕緊搖頭道。
鍾白當然是繼續勸,而徐光先則是堅決不肯接受,一老一少就這樣拉鋸了十分鍾也沒個確定的結果。
倒是旁邊的餘東峰這時候不得不站出來,說道:“鍾白,徐院士,我看二位也先不必在這件事情上糾結,現在咱們最重要的目標,不是應該先做實驗麽?”
“哦,對對!設備到了嗎?”徐光先也覺得自己操之過急了,一拍腦門兒道。
餘東峰看了看表,道:“應該差不多了吧,說是中午就能到的,現在已經十一點十分了,不知道……”
就在他遲疑的瞬間,辦公室的門被推開了,廠長周長青左顧右盼,看到了三人的位置之後衝他們招了招手,喊道:“郵政局的車到廠裏了!”
還在聊天的三人,聞言不約而同的站了起來,直衝辦公室門口而去!
……
對於鍾白能拉到讚助這件事,培訓班學生們的評論是褒貶不一的。
向米斌這種已經有點迷信鍾白的人而言,自然是四處宣傳,歡快的一批。
但像顏玉田這類對鍾白有成見的人,則是表麵不做評論,內心卻覺得此子太過於油滑,為了討好徐院士,竟然不惜動用關係拉來七萬塊的讚助?瘋了吧!
不過,這些對鍾白都沒有任何影響,他現在專注的事情隻有一件,那就是接下來的硫酸低溫焙燒分解工藝進入試驗階段能不能盡快成功的問題。
實驗室場所的確定並沒有浪費多少時間,因為頭兩天這事兒就已經確定下來了。
周長青在徐光先的建議下,專門將以前的兩間分解車間騰出來一間作為實驗室——反正現在放射廢料還有很大一部分沒有來得及處理,就當減少產能了。
在工人和學生們的共同努力下,一個下午的時間裝配工作基本完成。
徐光先雖然62歲了,但他對探索稀土科學的精神非常人可比,堅持著要在今天吃完晚飯後就開始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