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隻怕狄仁傑跟阿弦也會被牽連。
---
藍名煥抬頭看著武後——奇怪的是,此刻在藍大人的眼前,所坐著的並不是一個美貌絕倫的皇後,而是……當初那個威武聖明的太宗陛下。
寫《大寶箴》的時候,本半是規勸,半是諷諫。其中“故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更是無人敢說的驚世駭俗“狂語”。
誰知太宗的心胸竟如此廣闊仁德,而那一次的召見,正是張蘊古畢生之中,最值得迴味跟榮耀的時刻。
所以,他怎會不記得太宗對他所說的第一句話?
藍名煥的臉上浮現一種難以形容的奇異笑意。
“——你好大的膽子!”藍名煥望著武後,如此這般徐徐說道:“不怕朕砍你的頭嗎?”
武三思跟武承嗣幾乎往後跌倒。
連阿弦跟狄仁傑也忍不住肝顫。
牛公公連出聲喝止都忘了。
所有人之中,隻有武後穩坐依然,眼底閃爍著叫人無法琢磨的篤然笑意。
第229章 你我之間
當初太宗枉殺了張蘊古, 此後每每想起, 著實後悔。
有一次, 太宗迴憶往事,心cháo澎湃,曾對當時的才人武媚說起此事。
太宗嘆息:“朕還清楚的記得, 在召見他的時候, 朕故意恐嚇他……”
雖驚艷於《大寶箴》的文字, 卻要考驗臣子的膽量,或許也有玩鬧之心在內。
當時太宗把《大寶箴》丟到張蘊古身前, 佯怒喝道:
——“你好大的膽子, 不怕朕砍你的頭嗎?”
可是誰能想到, 此後居然……真的砍了他的頭。
真正是世事難料。
---
藍名煥的一句迴答, 給了武後一個滿意的答覆。
在武三思跳起來指天罵地之前,武後道:“好了,都不必再說了, 我心裏已經有數。”
手指輕輕地在《大寶箴》上掠過, 那一行行珠璣文字也在指尖流轉。
——大明無偏照, 至公無私親。故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
——如衡如石,不定物以數,物之懸者,輕重自見;如水如鏡,不示物以形,物之鑑者, 妍蚩自露。
——四時不言而代序,萬物無為而受成。豈知帝有其力,而天下和平。吾王撥亂,戡以智力;人懼其威,未懷其德。
這世間如此詭奇莫測,而又這樣順理成章,那些看似匪夷所思的故事,qing節,卻又絲絲入扣,起承轉合,天衣無fèng,令人驚嘆。
目光在“人懼其威,未懷其德”八字上停駐片刻,武後道:“錯殺張蘊古,乃是太宗陛下平生至為悔恨之時,如今藍名煥亦身染狂疾,我又怎能再明知故犯降罪於一名病者。著令戶部郎中藍名煥無罪開釋,官復原職。”
底下藍名煥仰頭呆呆地看著武後,終於雙手朝上,端端正正地行了個大禮:“吾皇聖明。”
武後挑眉,凝視底下眾人一笑。
而藍名煥俯身磕頭,身子卻猛地抽搐,往前撲倒,動也不動。
狄仁傑靠得近,跟阿弦兩人忙搶上前,將藍名煥扶起來。
很快探了探他的鼻息脈搏,狄仁傑鬆了口氣:“藍大人無礙,隻是昏迷而已。”
武後點頭:“著人送迴府中好生休息,”又迴首對牛公公道:“吩咐禦醫院,派兩名最好的禦醫前去為愛卿調治。”
這個結果突如其來,卻甚是圓滿。
狄仁傑跟阿弦目光相對,都看出對方眼中的喜悅之意,兩人朝上道:“娘娘聖明。”
武後輕笑。
太宗錯殺了良臣,而同樣的錯誤,武後並沒有犯下。
武後心底,其實是有一絲隱秘的得意的。
---
武三思乘興而來,敗興而歸。
他先前還特意拉了武承嗣一塊兒,一來是特意給武後看看,武氏族人是何等的“齊心協力”,而他身為表哥,又是何等親厚這位才進長安的表弟,絲毫的嫉妒之心都無。
另外武三思私心想著,畢竟這位表弟,勉qiáng也算是皇後麵前的“新寵”,所以故意拉他跟自己同隊而站,一則人多勢眾、“兄弟同心”地好行事,二來……事qing按照自己所想發展自是最好,如果出現敗壞的一麵,多一個人跟著自己頂缸,恥ru的擔子就沒那麽重了。
沒想到果然又吃了癟。
望著狄仁傑跟阿弦兩個在前方的身影,武三思忍不住恨恨:“表弟,你可看見了?這長安城實在是很難周旋,哥哥的處境就是如此……姑母不肯偏向,還有這些不省心的大臣。”
武承嗣的眼睛也在看著前方,隻不過獨在阿弦身上:“這位狄仁傑大人倒是名不虛傳,是個穩重果斷的人,倒是那個女官麽……”
武三思道:“怎麽?”
武承嗣道:“我先前在嶺南,隱約也聽說本朝有了一名女官,當時很多人不信,連我也半信半疑,卻著實想不到非但真的有這麽一個人,且……年紀這樣輕,生得又如此美貌。”
“美貌?”武三思喃喃。
當初阿弦才進長安,彼此照麵的時候,還不知阿弦是女子,印象裏是個清秀少年,看著倒也算可口。
隻是幾番jiāo鋒下來,漸漸覺著這“少年”雖看著可口,隻怕吃起來咯牙,因此風花雪月的心思都打消了。
武承嗣看著那道纖弱的背影,方才殿上相見,眼見阿弦身著女官官服,氣質清朗明麗,容貌秀美雋秀,實在不可多得。
不由若有所思地嘆道:“如果換上女裝,定然也是個絕色麗人。”
武三思一哂,見他似有些“神魂顛倒”,心頭悸動,就要藉機說出阿弦跟崔曄的事。
可轉念一想,話到嘴邊又忍住了,武三思反而笑說:“表弟,你的眼光可真好,這可是咱們大唐第一名的女官,隻怕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且又生得這樣貌美,你可知道……長安城裏多少顯貴公子都暗暗地巴望著呢。”
武承嗣這才迴頭笑問:“是麽?那表哥呢?”
武三思舌頭一卷:他當然也“巴望”,隻不過心裏隱約知曉是無望的,何況兩者之間的“仇恨”好似與日俱增,哪裏還敢想其他。
武三思故意嘆道:“玫瑰花雖好,卻十分紮手。我是不敢的,何況我已有了妻室,把好東西讓給別人就是了。”
---
且說阿弦跟狄仁傑先行護送了藍名煥迴府,經過這些日子的折磨,藍家上下惶惶不安,隨時都有大禍臨頭之感,如今見好端端地將家主送了迴來,一個個狂喜之餘,竟喜極而泣。
藍夫人抱著藍名煥大哭,又要向狄仁傑跟阿弦下跪。
在這之後,負責護理的禦醫傳訊,藍名煥的脈象不再似先前般浮躁狂亂,反而有百川歸海的寧靜。
而藍名煥本人也極快地恢復,眼前再也不曾看見那些“幻象”了。
</br>
---
藍名煥抬頭看著武後——奇怪的是,此刻在藍大人的眼前,所坐著的並不是一個美貌絕倫的皇後,而是……當初那個威武聖明的太宗陛下。
寫《大寶箴》的時候,本半是規勸,半是諷諫。其中“故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更是無人敢說的驚世駭俗“狂語”。
誰知太宗的心胸竟如此廣闊仁德,而那一次的召見,正是張蘊古畢生之中,最值得迴味跟榮耀的時刻。
所以,他怎會不記得太宗對他所說的第一句話?
藍名煥的臉上浮現一種難以形容的奇異笑意。
“——你好大的膽子!”藍名煥望著武後,如此這般徐徐說道:“不怕朕砍你的頭嗎?”
武三思跟武承嗣幾乎往後跌倒。
連阿弦跟狄仁傑也忍不住肝顫。
牛公公連出聲喝止都忘了。
所有人之中,隻有武後穩坐依然,眼底閃爍著叫人無法琢磨的篤然笑意。
第229章 你我之間
當初太宗枉殺了張蘊古, 此後每每想起, 著實後悔。
有一次, 太宗迴憶往事,心cháo澎湃,曾對當時的才人武媚說起此事。
太宗嘆息:“朕還清楚的記得, 在召見他的時候, 朕故意恐嚇他……”
雖驚艷於《大寶箴》的文字, 卻要考驗臣子的膽量,或許也有玩鬧之心在內。
當時太宗把《大寶箴》丟到張蘊古身前, 佯怒喝道:
——“你好大的膽子, 不怕朕砍你的頭嗎?”
可是誰能想到, 此後居然……真的砍了他的頭。
真正是世事難料。
---
藍名煥的一句迴答, 給了武後一個滿意的答覆。
在武三思跳起來指天罵地之前,武後道:“好了,都不必再說了, 我心裏已經有數。”
手指輕輕地在《大寶箴》上掠過, 那一行行珠璣文字也在指尖流轉。
——大明無偏照, 至公無私親。故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
——如衡如石,不定物以數,物之懸者,輕重自見;如水如鏡,不示物以形,物之鑑者, 妍蚩自露。
——四時不言而代序,萬物無為而受成。豈知帝有其力,而天下和平。吾王撥亂,戡以智力;人懼其威,未懷其德。
這世間如此詭奇莫測,而又這樣順理成章,那些看似匪夷所思的故事,qing節,卻又絲絲入扣,起承轉合,天衣無fèng,令人驚嘆。
目光在“人懼其威,未懷其德”八字上停駐片刻,武後道:“錯殺張蘊古,乃是太宗陛下平生至為悔恨之時,如今藍名煥亦身染狂疾,我又怎能再明知故犯降罪於一名病者。著令戶部郎中藍名煥無罪開釋,官復原職。”
底下藍名煥仰頭呆呆地看著武後,終於雙手朝上,端端正正地行了個大禮:“吾皇聖明。”
武後挑眉,凝視底下眾人一笑。
而藍名煥俯身磕頭,身子卻猛地抽搐,往前撲倒,動也不動。
狄仁傑靠得近,跟阿弦兩人忙搶上前,將藍名煥扶起來。
很快探了探他的鼻息脈搏,狄仁傑鬆了口氣:“藍大人無礙,隻是昏迷而已。”
武後點頭:“著人送迴府中好生休息,”又迴首對牛公公道:“吩咐禦醫院,派兩名最好的禦醫前去為愛卿調治。”
這個結果突如其來,卻甚是圓滿。
狄仁傑跟阿弦目光相對,都看出對方眼中的喜悅之意,兩人朝上道:“娘娘聖明。”
武後輕笑。
太宗錯殺了良臣,而同樣的錯誤,武後並沒有犯下。
武後心底,其實是有一絲隱秘的得意的。
---
武三思乘興而來,敗興而歸。
他先前還特意拉了武承嗣一塊兒,一來是特意給武後看看,武氏族人是何等的“齊心協力”,而他身為表哥,又是何等親厚這位才進長安的表弟,絲毫的嫉妒之心都無。
另外武三思私心想著,畢竟這位表弟,勉qiáng也算是皇後麵前的“新寵”,所以故意拉他跟自己同隊而站,一則人多勢眾、“兄弟同心”地好行事,二來……事qing按照自己所想發展自是最好,如果出現敗壞的一麵,多一個人跟著自己頂缸,恥ru的擔子就沒那麽重了。
沒想到果然又吃了癟。
望著狄仁傑跟阿弦兩個在前方的身影,武三思忍不住恨恨:“表弟,你可看見了?這長安城實在是很難周旋,哥哥的處境就是如此……姑母不肯偏向,還有這些不省心的大臣。”
武承嗣的眼睛也在看著前方,隻不過獨在阿弦身上:“這位狄仁傑大人倒是名不虛傳,是個穩重果斷的人,倒是那個女官麽……”
武三思道:“怎麽?”
武承嗣道:“我先前在嶺南,隱約也聽說本朝有了一名女官,當時很多人不信,連我也半信半疑,卻著實想不到非但真的有這麽一個人,且……年紀這樣輕,生得又如此美貌。”
“美貌?”武三思喃喃。
當初阿弦才進長安,彼此照麵的時候,還不知阿弦是女子,印象裏是個清秀少年,看著倒也算可口。
隻是幾番jiāo鋒下來,漸漸覺著這“少年”雖看著可口,隻怕吃起來咯牙,因此風花雪月的心思都打消了。
武承嗣看著那道纖弱的背影,方才殿上相見,眼見阿弦身著女官官服,氣質清朗明麗,容貌秀美雋秀,實在不可多得。
不由若有所思地嘆道:“如果換上女裝,定然也是個絕色麗人。”
武三思一哂,見他似有些“神魂顛倒”,心頭悸動,就要藉機說出阿弦跟崔曄的事。
可轉念一想,話到嘴邊又忍住了,武三思反而笑說:“表弟,你的眼光可真好,這可是咱們大唐第一名的女官,隻怕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且又生得這樣貌美,你可知道……長安城裏多少顯貴公子都暗暗地巴望著呢。”
武承嗣這才迴頭笑問:“是麽?那表哥呢?”
武三思舌頭一卷:他當然也“巴望”,隻不過心裏隱約知曉是無望的,何況兩者之間的“仇恨”好似與日俱增,哪裏還敢想其他。
武三思故意嘆道:“玫瑰花雖好,卻十分紮手。我是不敢的,何況我已有了妻室,把好東西讓給別人就是了。”
---
且說阿弦跟狄仁傑先行護送了藍名煥迴府,經過這些日子的折磨,藍家上下惶惶不安,隨時都有大禍臨頭之感,如今見好端端地將家主送了迴來,一個個狂喜之餘,竟喜極而泣。
藍夫人抱著藍名煥大哭,又要向狄仁傑跟阿弦下跪。
在這之後,負責護理的禦醫傳訊,藍名煥的脈象不再似先前般浮躁狂亂,反而有百川歸海的寧靜。
而藍名煥本人也極快地恢復,眼前再也不曾看見那些“幻象”了。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