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令具有世人以貌取人的普遍特質,又相信“嘴上無毛辦事不牢”,心裏先有兩份不樂意。
因問他們兩人來此作甚,阿弦便將今夜bào雨之事告訴,又懇請縣令快些將百姓遷移。
誰知縣令聽了,冷笑一聲:“哪裏來的妖言惑眾之輩?當本縣是三歲小兒麽?無理取鬧無稽之談,速速叉出去!”
一聲令下,衙役們竄動。
桓彥範早就覺著不妙,見狀忙叫道:“大人且慢!”
縣令急著迴去吃飯,虛火上升:“還有何事?你們兩個無知之徒快些迴家,不要在這裏無事生非,惹怒了本官,打斷你們的腿!”
桓彥範甚是狡黠,眼珠轉動:“大人,我們其實隻是腳童,我們法師師父還在外頭,師父是個大有來頭的人,連長安城的顯貴們都奉為座上賓。”
因高宗跟武後都崇信佛教,是以從上到下的朝官們自也有效仿之意,縣令聽是“長安來的法師”,不免起了“遠來的和尚好念經”之心,這才稍微緩和臉色,止步迴身溫聲道:“怎不早說?快些將法師請進來。”
有差人出去,卻隻見林侍郎立在屋簷底下,雖不像是個法師的模樣,因一路上略整理了下儀容,又加上林侍郎本就是官宦之家出身,養尊處優,自有一番風範。
問清楚跟阿弦桓彥範是一路後,便忙將人請了入內。
林侍郎一頭莫名,但雖如此,這小小地範縣他是絕不放在眼裏的,因此渾然無懼,傲然睥睨著入內。
範縣縣令本以為是個和尚,誰知見是個鬍鬚頭髮都齊全的老丈,大失所望,本要嗬斥,又被林侍郎外露的“官威”所懾,竟未敢直言相斥。
隻得請教他的高姓大名,林侍郎不明所以,才要以真名告訴,阿弦在旁道:“師父的法名乃是‘窺英’,不知縣令可聽說過大名鼎鼎的窺基法師?那可是玄奘法師的高徒,我們師父,就是窺基法師親自看中的俗家弟子,獨此一家,再無他人。”
她這邊chui噓起來,林侍郎側目冷看。
桓彥範不由也佩服她思維敏捷,簡直堪比專職騙子。
縣令當然知道窺基的名頭,那和尚乃是個隨意出入大明宮的高僧,但眼前這幾個麽,看著衣衫襤褸,很不像高僧,反像是流民……或招搖撞騙者。
縣令遲疑:“可有憑證?”
桓彥範跟林侍郎都看阿弦。
阿弦心裏著急,卻冷笑道:“大人,你不要不識好歹,我們師父在長安跟窺基法師平起平坐,多少高門請他去還不能夠,如今師父路過範縣,又算到這縣城將有大難,師父慈悲為懷,這才出手相救,知縣大人若不知好歹,隻管不理,等滿城百姓都被河水席捲而去,縣令大人的官兒不能做還是小事,隻怕更因此而被後人唾罵,因縣令本有機會挽救那千萬人xing命,卻偏固執見死不救!”
縣令心頭微震,佯斥責道:“住口……若你們說的不真呢?”
開工沒有迴頭箭,桓彥範在旁道:“我們難道是吃飽了撐的,故意來此耍著玩?這對我們有什麽好處?又不收你的錢。”
他兩人如此唱做起來,林侍郎心領神會,他畢竟是堂堂地工部侍郎,深諳官場中人的心理,當即上前一步,在縣令耳畔低語了一句。
縣令臉如土色,將他從頭到腳打量了一遍,終於咬牙道:“好,如此我便聽你們的,但若是有差,休怪本縣無qing。”
談話到此,縣令果然召集三班衙役,飛快地叫敲響鑼鼓,動員百姓們在一個時辰之內立即撤退到小荊山。
幸而這縣令在範縣的口碑不算太差,百姓們雖不qing願,聽說xing命相關,不敢怠慢,忙都收拾細軟,趕了牛羊,牽了豬狗等拖家帶口地上了小荊山。
還有一小半人不願動,眼見眾人都去了,而天上忽然雷霆閃電,便也懼怕起來,忙也跟著奔逃。
那最後十數人正往小荊山上爬的時候,無渡河上已經翻波湧làng,河水掀起巨大的làng花,沖城而入!
山上盤踞的眾人見狀,一個個癡癡呆呆,死裏逃生,如夢如幻。
範縣縣令瞪大雙眼看著河水吞城,半晌才反應過來,二話不說,倒頭向著林侍郎跪拜下去。
林侍郎將他扶起,目光掠過腳底下摧枯拉朽吞沒所有的河水,轉頭看向阿弦,望著那略顯稚氣的麵孔,此即心頭之感,也似這河水滔滔,奔流起伏。
後來桓彥範跟阿弦問林侍郎對縣令說了什麽話,林侍郎道:“他隻是個區區七品小吏,在此地籍籍無名,我隻同他說,隻要做了這件事,便能一飛沖天,這是他人生之中最好的機會,倘若錯過,再不可有。當官兒麽,心裏總會有些往上爬的念想。”
阿弦跟桓彥範麵麵相覷,林侍郎又道:“我又跟他說,我們會一同上山,如果事qing不真,就拿我們問罪,跟他無關,沒有風險又可放手一搏的事,傻子才不會做呢。”
他兩個大笑,林侍郎這才問:“隻是我有一件事實在不懂,你們為什麽竟這樣篤定,河水會倒灌?”
桓彥範問道:“我也有一件事不懂,為什麽林侍郎竟肯出言相助?我還以為你會反水。”
林侍郎道:“我如今跟你們是一條繩上的螞蚱,還能怎麽樣,且……”
“且怎麽樣?”
林侍郎看向阿弦,卻忽地道:“你昨晚上拿著的那‘護身符’,是崔天官的親筆麽?”
阿弦吃了一驚,抬手摸了摸胸口:“你看見了?”
林侍郎道:“我隻掃了一眼,便認出了天官的字跡。之前我聽說天官待你很是不同,未肯就信,現在卻……崔天官是我在朝中為數不多的真心實意欽佩之人,他看中的人,必然有可取之處,所以雖然此事匪夷所思,但,我選擇相信你。事實證明我的選擇是正確的。也虧得如此,才未讓我成為歷史的大罪人。”
桓彥範笑對阿弦道:“你那護身符,倒果然是‘護身符’,不僅救了我們,還救了這範縣一城百姓,靈驗靈驗。”
阿弦隨身所帶,自是崔曄手書的孫思邈傳授之《存神鍊氣銘》——窺基給的那護身符她送給了太平,臨行前便特意帶了崔曄這書,權當是“護身符”,圖個念想意頭而已,誰知果然幫了大忙。
此刻聽桓彥範稱讚,阿弦自覺心窩裏一陣熱乎乎地,笑道:“是啊,很靈驗的。”
第193章 地府(慎入)
就在板車過襄州, 進入江南西道的舒州之時,天氣越發涼了。
一場急雨猝不及防,三人雖有所防備, 卻仍是淋的半濕。
阿弦還對林侍郎玩笑:“稍後跟人討些生薑熬些湯水, 熱熱地喝了,免得受了寒氣病倒。”
誰知這一句話,卻應驗在她自己身上。
不過是淋了雨半個時辰後,阿弦身上很快地發起熱來, 連桓彥範跟林侍郎都看出她臉色發紅, 眼神恍亂, 有些不對。
</br>
因問他們兩人來此作甚,阿弦便將今夜bào雨之事告訴,又懇請縣令快些將百姓遷移。
誰知縣令聽了,冷笑一聲:“哪裏來的妖言惑眾之輩?當本縣是三歲小兒麽?無理取鬧無稽之談,速速叉出去!”
一聲令下,衙役們竄動。
桓彥範早就覺著不妙,見狀忙叫道:“大人且慢!”
縣令急著迴去吃飯,虛火上升:“還有何事?你們兩個無知之徒快些迴家,不要在這裏無事生非,惹怒了本官,打斷你們的腿!”
桓彥範甚是狡黠,眼珠轉動:“大人,我們其實隻是腳童,我們法師師父還在外頭,師父是個大有來頭的人,連長安城的顯貴們都奉為座上賓。”
因高宗跟武後都崇信佛教,是以從上到下的朝官們自也有效仿之意,縣令聽是“長安來的法師”,不免起了“遠來的和尚好念經”之心,這才稍微緩和臉色,止步迴身溫聲道:“怎不早說?快些將法師請進來。”
有差人出去,卻隻見林侍郎立在屋簷底下,雖不像是個法師的模樣,因一路上略整理了下儀容,又加上林侍郎本就是官宦之家出身,養尊處優,自有一番風範。
問清楚跟阿弦桓彥範是一路後,便忙將人請了入內。
林侍郎一頭莫名,但雖如此,這小小地範縣他是絕不放在眼裏的,因此渾然無懼,傲然睥睨著入內。
範縣縣令本以為是個和尚,誰知見是個鬍鬚頭髮都齊全的老丈,大失所望,本要嗬斥,又被林侍郎外露的“官威”所懾,竟未敢直言相斥。
隻得請教他的高姓大名,林侍郎不明所以,才要以真名告訴,阿弦在旁道:“師父的法名乃是‘窺英’,不知縣令可聽說過大名鼎鼎的窺基法師?那可是玄奘法師的高徒,我們師父,就是窺基法師親自看中的俗家弟子,獨此一家,再無他人。”
她這邊chui噓起來,林侍郎側目冷看。
桓彥範不由也佩服她思維敏捷,簡直堪比專職騙子。
縣令當然知道窺基的名頭,那和尚乃是個隨意出入大明宮的高僧,但眼前這幾個麽,看著衣衫襤褸,很不像高僧,反像是流民……或招搖撞騙者。
縣令遲疑:“可有憑證?”
桓彥範跟林侍郎都看阿弦。
阿弦心裏著急,卻冷笑道:“大人,你不要不識好歹,我們師父在長安跟窺基法師平起平坐,多少高門請他去還不能夠,如今師父路過範縣,又算到這縣城將有大難,師父慈悲為懷,這才出手相救,知縣大人若不知好歹,隻管不理,等滿城百姓都被河水席捲而去,縣令大人的官兒不能做還是小事,隻怕更因此而被後人唾罵,因縣令本有機會挽救那千萬人xing命,卻偏固執見死不救!”
縣令心頭微震,佯斥責道:“住口……若你們說的不真呢?”
開工沒有迴頭箭,桓彥範在旁道:“我們難道是吃飽了撐的,故意來此耍著玩?這對我們有什麽好處?又不收你的錢。”
他兩人如此唱做起來,林侍郎心領神會,他畢竟是堂堂地工部侍郎,深諳官場中人的心理,當即上前一步,在縣令耳畔低語了一句。
縣令臉如土色,將他從頭到腳打量了一遍,終於咬牙道:“好,如此我便聽你們的,但若是有差,休怪本縣無qing。”
談話到此,縣令果然召集三班衙役,飛快地叫敲響鑼鼓,動員百姓們在一個時辰之內立即撤退到小荊山。
幸而這縣令在範縣的口碑不算太差,百姓們雖不qing願,聽說xing命相關,不敢怠慢,忙都收拾細軟,趕了牛羊,牽了豬狗等拖家帶口地上了小荊山。
還有一小半人不願動,眼見眾人都去了,而天上忽然雷霆閃電,便也懼怕起來,忙也跟著奔逃。
那最後十數人正往小荊山上爬的時候,無渡河上已經翻波湧làng,河水掀起巨大的làng花,沖城而入!
山上盤踞的眾人見狀,一個個癡癡呆呆,死裏逃生,如夢如幻。
範縣縣令瞪大雙眼看著河水吞城,半晌才反應過來,二話不說,倒頭向著林侍郎跪拜下去。
林侍郎將他扶起,目光掠過腳底下摧枯拉朽吞沒所有的河水,轉頭看向阿弦,望著那略顯稚氣的麵孔,此即心頭之感,也似這河水滔滔,奔流起伏。
後來桓彥範跟阿弦問林侍郎對縣令說了什麽話,林侍郎道:“他隻是個區區七品小吏,在此地籍籍無名,我隻同他說,隻要做了這件事,便能一飛沖天,這是他人生之中最好的機會,倘若錯過,再不可有。當官兒麽,心裏總會有些往上爬的念想。”
阿弦跟桓彥範麵麵相覷,林侍郎又道:“我又跟他說,我們會一同上山,如果事qing不真,就拿我們問罪,跟他無關,沒有風險又可放手一搏的事,傻子才不會做呢。”
他兩個大笑,林侍郎這才問:“隻是我有一件事實在不懂,你們為什麽竟這樣篤定,河水會倒灌?”
桓彥範問道:“我也有一件事不懂,為什麽林侍郎竟肯出言相助?我還以為你會反水。”
林侍郎道:“我如今跟你們是一條繩上的螞蚱,還能怎麽樣,且……”
“且怎麽樣?”
林侍郎看向阿弦,卻忽地道:“你昨晚上拿著的那‘護身符’,是崔天官的親筆麽?”
阿弦吃了一驚,抬手摸了摸胸口:“你看見了?”
林侍郎道:“我隻掃了一眼,便認出了天官的字跡。之前我聽說天官待你很是不同,未肯就信,現在卻……崔天官是我在朝中為數不多的真心實意欽佩之人,他看中的人,必然有可取之處,所以雖然此事匪夷所思,但,我選擇相信你。事實證明我的選擇是正確的。也虧得如此,才未讓我成為歷史的大罪人。”
桓彥範笑對阿弦道:“你那護身符,倒果然是‘護身符’,不僅救了我們,還救了這範縣一城百姓,靈驗靈驗。”
阿弦隨身所帶,自是崔曄手書的孫思邈傳授之《存神鍊氣銘》——窺基給的那護身符她送給了太平,臨行前便特意帶了崔曄這書,權當是“護身符”,圖個念想意頭而已,誰知果然幫了大忙。
此刻聽桓彥範稱讚,阿弦自覺心窩裏一陣熱乎乎地,笑道:“是啊,很靈驗的。”
第193章 地府(慎入)
就在板車過襄州, 進入江南西道的舒州之時,天氣越發涼了。
一場急雨猝不及防,三人雖有所防備, 卻仍是淋的半濕。
阿弦還對林侍郎玩笑:“稍後跟人討些生薑熬些湯水, 熱熱地喝了,免得受了寒氣病倒。”
誰知這一句話,卻應驗在她自己身上。
不過是淋了雨半個時辰後,阿弦身上很快地發起熱來, 連桓彥範跟林侍郎都看出她臉色發紅, 眼神恍亂, 有些不對。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