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曄道:“好了,不必說了。”
崔升忙住嘴,崔曄略一忖度:“我已去看過老太太,她才服藥睡下,不是大礙,你且不必去擾。”
頓了頓才道,“去陪你的朋友吧。”
崔升聽他是放行之意,喜出望外,不由又多嘴說了句:“哥哥要不要同去?”
崔曄本正yu走,聞言迴頭看了他一眼:“不必了。”轉身,頭也不迴地又去了。
崔升話說出口其實立刻後悔,他雖然極敬重兄長,但崔曄的xingqing跟他不同,雖然跟袁恕己認得,但是若坐到一桌兒上……隻怕他半口酒也不敢再喝,豈非無法盡興?是以後悔。如今見崔曄並無此意,才鬆了口氣,料想老夫人無礙,便才放心地轉身出府。
且說崔曄迴房,煙年早命底下準備了飯菜。
兩人對坐吃了晚飯,席間仍是亮亮無語。
飯罷小憩片刻,因天熱,崔曄又好潔,煙年深知其意,也早命人備好了水。
崔曄自去房中沐浴,正褪了外裳,要除去裏衣,便聽門口有異樣響動。
他迴頭一看,卻是煙年屏退了下人。
將衣衫略略掩起,崔曄沉聲問道:“夫人這是何故?”
煙年徐步走近,垂頭柔聲道:“該我伺候夫君。”
崔曄道:“這種粗活不該勞動夫人。”
煙年問道:“夫君是嫌棄我嗎?”
一刻沉默,崔曄道:“我不知這話從何說起。”
煙年走上前:“既不嫌棄,就該我侍奉夫君。”她緩緩抬手,握住崔曄的衣領。
崔曄不動,垂眸望著她,見煙年髮髻斜挽,身著單薄素衣,無端比之先前所見那樣莊重肅然的打扮多了幾分嫵媚。
素手已將他的衣衫褪到肩頭,崔曄握住煙年的手。
煙年一抖,卻並未動。
但她左手的袖子順著滑下,露出底下皓腕。
崔曄默默地將她的手一翻,那兩道甚是醒目的傷痕便在眼前。
煙年自也看見,頓覺窘傷,試著掙紮想要藏起來,卻紋絲不能動。
“夫君……”她哀求般輕喚。
崔曄道:“我從未嫌棄過你,但我不想你嫌棄我。更不想你犯下比自傷更痛苦的錯。”
煙年失聲叫道:“我、我從未嫌棄過您!”
崔曄鬆開她的手:“但你喜歡的人也並不是我。”
如此簡單而明了,如同一支利箭she出。
煙年胸口起伏,終於她咬唇道:“可我已嫁了您,你才是我的夫君。”
崔曄笑了笑,然後他說:“我也可以不是。”
第139章 八卦鬼
——“我也可以不是。”
淡淡的一聲, 卻讓煙年陡然怔住。
柳眉微蹙, 煙年望著麵前之人:“夫君……這話何意?”
崔曄後退,細紗的屏風上是後人臨摹顧愷之《洛神賦》, 宮車之中美人皎然而坐,迴眸凝視, 眷戀不舍。
他的目光描繪過宮車上上飄飄的絩帶,旗幟招展的方向, 車中人凝視的方向……剎那間竟竟從這樣一幅圖裏竟看出千絲萬縷的qing意。
崔曄輕聲道:“徙倚彷徨,神光離合,乍yin乍陽。”
這四句正是出自曹植的《洛神賦》,煙年也深知其中意思,這幾句中洛神心qing徘徊猶豫,這種境遇, 卻跟現在他們兩人的qing形有些“不謀而合”。
——徙倚彷徨,神光離合, 乍yin乍陽。
後麵兩句則是:竦輕軀以鶴立, 若將飛而未翔。踐椒塗之鬱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長吟以永慕兮,聲哀厲而彌長。
偏偏崔曄低低道:“若將飛而未翔,聲哀厲而彌長……這說的像不像是夫人?”
煙年無話可說。
但煙年倘若是洛神, 那誰是曹植曹子建?
——這世間現成就有個才比子建無人能及者。
崔曄的眼神中有一剎那的惘然,然後又恢復原本的淡然皎然。
崔曄不再看煙年,他轉過身,語氣平靜說道:“雖然有些艱難, 但我會盡快解決,也讓夫人盡快得以解脫。”
煙年搖頭:“我不懂。”
崔曄輕笑道:“一別兩寬,各生歡喜,夫人聰慧,如何不懂這個道理。”
煙年雖說不懂,但聽見這句之時,卻並不見如何驚異,隻默默地問道:“原來夫君是想休妻麽?”
“是和離。”崔曄搖頭道,“不管如何,我會盡量,絕不會影響到盧家跟崔家。”
煙年先前之所以屢次忍而不宣,最大的原因自也是要照賴盧家跟崔家的大局。
畢竟同為五姓之中,家族的聯姻絕非兒戲,而聯姻也絕不僅僅是兒女之事這樣簡單,而是關乎兩家的名望,根基,聲勢。
可以說……除非是生離死別,或者萬不得已,否則絕無任何理由可以動搖。
煙年道:“夫君已經想好了?”
崔曄聽她語氣也似平淡,便走到屏風之後,舉手在水裏試了一試,仍舊溫熱。
“是,”崔曄道:“想來這般無論對夫人還是對我,都是最好的選擇。”
他原本並沒有就想走到這一步的。
就算發現煙年心中另有他人影子,在深思熟慮之後,仍是想維持現狀……直到看見煙年自殘的那一幕。
那傷痕何止是劃在她的手腕上,更是在他心上。
崔曄可以當煙年的牽絆不存在,畢竟以煙年的為人,絕不至於當真作出紅杏出牆的不軌之舉,何況盧照鄰身患絕症且已遠離長安……
但是在看見那兩道傷痕的時候,崔曄也看清了煙年的心,她雖看似好端端地在崔府裏,她的心意卻早已堅決。
就如武後所說的一樣:太過聰明的人,往往就越容易執著地鑽進牛角尖中,九死不悔。
對武後而言,要馴服烈馬,需要皮鞭,鐵錐跟匕首。
武後的確也做到了。
但崔曄知道,武後並未提及的是,當初太宗對她這種迴答的反應。
太宗並不喜武後這種鐵腕狠辣作風,正如崔曄也對這種做法心生警悚而非苟同一樣。
在武後眼中,烈馬同“九死不悔的聰明人”或許都是同一種類,都可以用“皮鞭,鐵錐跟匕首”來選擇對待。
但崔曄知道,他不能……這樣做。
煙年後退,終於挨在桌邊兒緩緩落座。
崔曄迴頭,隔著屏風看去,屏風上的洛神圖便在眼前浮動起來,朦朦朧朧,如真如幻。
絹紗後麵煙年的臉也隱隱約約,看來果然就像是那已經乘龍而去歸了九天的洛神。
隻可惜他並非窮追不捨屢屢迴頭的曹子建,曹子建早就另有其人。
崔曄道:“我知道紀王向來傾慕你之才qing,殿下又是個頗通文墨之人,想必定會同你很想投契。”
隔著這一層紗,崔曄看見煙年往這邊兒看了一眼。
</br>
崔升忙住嘴,崔曄略一忖度:“我已去看過老太太,她才服藥睡下,不是大礙,你且不必去擾。”
頓了頓才道,“去陪你的朋友吧。”
崔升聽他是放行之意,喜出望外,不由又多嘴說了句:“哥哥要不要同去?”
崔曄本正yu走,聞言迴頭看了他一眼:“不必了。”轉身,頭也不迴地又去了。
崔升話說出口其實立刻後悔,他雖然極敬重兄長,但崔曄的xingqing跟他不同,雖然跟袁恕己認得,但是若坐到一桌兒上……隻怕他半口酒也不敢再喝,豈非無法盡興?是以後悔。如今見崔曄並無此意,才鬆了口氣,料想老夫人無礙,便才放心地轉身出府。
且說崔曄迴房,煙年早命底下準備了飯菜。
兩人對坐吃了晚飯,席間仍是亮亮無語。
飯罷小憩片刻,因天熱,崔曄又好潔,煙年深知其意,也早命人備好了水。
崔曄自去房中沐浴,正褪了外裳,要除去裏衣,便聽門口有異樣響動。
他迴頭一看,卻是煙年屏退了下人。
將衣衫略略掩起,崔曄沉聲問道:“夫人這是何故?”
煙年徐步走近,垂頭柔聲道:“該我伺候夫君。”
崔曄道:“這種粗活不該勞動夫人。”
煙年問道:“夫君是嫌棄我嗎?”
一刻沉默,崔曄道:“我不知這話從何說起。”
煙年走上前:“既不嫌棄,就該我侍奉夫君。”她緩緩抬手,握住崔曄的衣領。
崔曄不動,垂眸望著她,見煙年髮髻斜挽,身著單薄素衣,無端比之先前所見那樣莊重肅然的打扮多了幾分嫵媚。
素手已將他的衣衫褪到肩頭,崔曄握住煙年的手。
煙年一抖,卻並未動。
但她左手的袖子順著滑下,露出底下皓腕。
崔曄默默地將她的手一翻,那兩道甚是醒目的傷痕便在眼前。
煙年自也看見,頓覺窘傷,試著掙紮想要藏起來,卻紋絲不能動。
“夫君……”她哀求般輕喚。
崔曄道:“我從未嫌棄過你,但我不想你嫌棄我。更不想你犯下比自傷更痛苦的錯。”
煙年失聲叫道:“我、我從未嫌棄過您!”
崔曄鬆開她的手:“但你喜歡的人也並不是我。”
如此簡單而明了,如同一支利箭she出。
煙年胸口起伏,終於她咬唇道:“可我已嫁了您,你才是我的夫君。”
崔曄笑了笑,然後他說:“我也可以不是。”
第139章 八卦鬼
——“我也可以不是。”
淡淡的一聲, 卻讓煙年陡然怔住。
柳眉微蹙, 煙年望著麵前之人:“夫君……這話何意?”
崔曄後退,細紗的屏風上是後人臨摹顧愷之《洛神賦》, 宮車之中美人皎然而坐,迴眸凝視, 眷戀不舍。
他的目光描繪過宮車上上飄飄的絩帶,旗幟招展的方向, 車中人凝視的方向……剎那間竟竟從這樣一幅圖裏竟看出千絲萬縷的qing意。
崔曄輕聲道:“徙倚彷徨,神光離合,乍yin乍陽。”
這四句正是出自曹植的《洛神賦》,煙年也深知其中意思,這幾句中洛神心qing徘徊猶豫,這種境遇, 卻跟現在他們兩人的qing形有些“不謀而合”。
——徙倚彷徨,神光離合, 乍yin乍陽。
後麵兩句則是:竦輕軀以鶴立, 若將飛而未翔。踐椒塗之鬱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長吟以永慕兮,聲哀厲而彌長。
偏偏崔曄低低道:“若將飛而未翔,聲哀厲而彌長……這說的像不像是夫人?”
煙年無話可說。
但煙年倘若是洛神, 那誰是曹植曹子建?
——這世間現成就有個才比子建無人能及者。
崔曄的眼神中有一剎那的惘然,然後又恢復原本的淡然皎然。
崔曄不再看煙年,他轉過身,語氣平靜說道:“雖然有些艱難, 但我會盡快解決,也讓夫人盡快得以解脫。”
煙年搖頭:“我不懂。”
崔曄輕笑道:“一別兩寬,各生歡喜,夫人聰慧,如何不懂這個道理。”
煙年雖說不懂,但聽見這句之時,卻並不見如何驚異,隻默默地問道:“原來夫君是想休妻麽?”
“是和離。”崔曄搖頭道,“不管如何,我會盡量,絕不會影響到盧家跟崔家。”
煙年先前之所以屢次忍而不宣,最大的原因自也是要照賴盧家跟崔家的大局。
畢竟同為五姓之中,家族的聯姻絕非兒戲,而聯姻也絕不僅僅是兒女之事這樣簡單,而是關乎兩家的名望,根基,聲勢。
可以說……除非是生離死別,或者萬不得已,否則絕無任何理由可以動搖。
煙年道:“夫君已經想好了?”
崔曄聽她語氣也似平淡,便走到屏風之後,舉手在水裏試了一試,仍舊溫熱。
“是,”崔曄道:“想來這般無論對夫人還是對我,都是最好的選擇。”
他原本並沒有就想走到這一步的。
就算發現煙年心中另有他人影子,在深思熟慮之後,仍是想維持現狀……直到看見煙年自殘的那一幕。
那傷痕何止是劃在她的手腕上,更是在他心上。
崔曄可以當煙年的牽絆不存在,畢竟以煙年的為人,絕不至於當真作出紅杏出牆的不軌之舉,何況盧照鄰身患絕症且已遠離長安……
但是在看見那兩道傷痕的時候,崔曄也看清了煙年的心,她雖看似好端端地在崔府裏,她的心意卻早已堅決。
就如武後所說的一樣:太過聰明的人,往往就越容易執著地鑽進牛角尖中,九死不悔。
對武後而言,要馴服烈馬,需要皮鞭,鐵錐跟匕首。
武後的確也做到了。
但崔曄知道,武後並未提及的是,當初太宗對她這種迴答的反應。
太宗並不喜武後這種鐵腕狠辣作風,正如崔曄也對這種做法心生警悚而非苟同一樣。
在武後眼中,烈馬同“九死不悔的聰明人”或許都是同一種類,都可以用“皮鞭,鐵錐跟匕首”來選擇對待。
但崔曄知道,他不能……這樣做。
煙年後退,終於挨在桌邊兒緩緩落座。
崔曄迴頭,隔著屏風看去,屏風上的洛神圖便在眼前浮動起來,朦朦朧朧,如真如幻。
絹紗後麵煙年的臉也隱隱約約,看來果然就像是那已經乘龍而去歸了九天的洛神。
隻可惜他並非窮追不捨屢屢迴頭的曹子建,曹子建早就另有其人。
崔曄道:“我知道紀王向來傾慕你之才qing,殿下又是個頗通文墨之人,想必定會同你很想投契。”
隔著這一層紗,崔曄看見煙年往這邊兒看了一眼。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