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瞎”兩個字還沒說出口,阿弦驀地醒悟,當時英俊豈不正是眼睛看不見麽?
她繞來繞去,把自己繞了進去,阿弦笑道:“咦,原來是我傻了!”
崔曄嘆道:“你才知道你傻。不過你已樂了這半天,也算是白賺的,可見傻一點兒是比較占便宜。寧肯你傻一些。”
阿弦笑了這一場,神清氣慡。
不料心念一轉,卻又想到另一件事,臉上的笑頓時也無影無蹤了。
崔曄的心卻並不在她身上了,因為他已發現賀蘭敏之走了過來。
阿弦正思忖那件事該如何啟齒,又該不該說……就聽崔曄道:“殿下。”
阿弦一抬頭,順著崔曄的目光迴頭,這才發現敏之不知何時居然已經在自己身後了。
阿弦一驚就白了臉……這會兒有些後怕,幸好方才沒有貿然把心裏所思說出來,不然給敏之聽了去,豈不是惹下大禍?
不料敏之看阿弦雪著臉,就道:“瞞著我做什麽虧心事了?一臉的心懷鬼胎?”
阿弦正好在忖度那件事,伶牙俐齒居然說不出來,還是崔曄道:“殿下又說笑了,阿弦年紀還小,殿下不如多寬量些。”
敏之道:“我說了一句,你就心疼了?”
崔曄眉峰微蹙,眼中透出霜雪般的冷清疏離氣息。
阿弦迴過神來:“殿下你怎麽跑到這裏來了?”
敏之冷道:“沒有人給我添酒,我喝什麽?”
阿弦知道他口沒遮攔,且跟崔曄之間仿佛還有什麽不可說的“過節”,便道:“今日是許侍郎的好日子,冷落了主人成何體統?還是迴去吧。”
敏之卻看崔曄道:“崔天官呢?”
崔曄道:“殿下先行一步,我稍後便至。”
阿弦拽著敏之去後,崔曄又在原地站了半晌,他目送兩人身形消失,心裏竟如一團亂麻。
頃刻,崔曄才折身往迴,走到廳外的時候,耳聞裏頭喧譁聲響越發沸反盈天,有人道:“如此佳日,若盧先生能夠賦詩一首,豈非錦上添花?也不辜負許侍郎一片愛才之心。”
崔曄於門口立住腳步,緩緩抬頭,卻見廳中,眾人群星捧月般將盧照鄰圍在中間兒。
不遠處,敏之正拉著阿弦,不知在說什麽,阿弦卻抱著柱子,不肯挪步,兩隻眼睛也盯著盧照鄰的方向。
崔曄不由一笑,此刻,就聽盧照鄰欣然同意,隻見他手持一根玉箸,沉吟似的在玉盞上瞧了兩下,才道:“既然各位如此抬愛,我便獻醜了。”
先前還吵嚷連天的廳內,瞬間萬籟俱寂,有人甚至不自覺地屏住唿吸。
隻聽玉箸在杯盤上發出叮叮咚咚地聲響,雖然簡單,不失韻律。而盧照鄰念道:
“我行背城風,驅馬獨悠悠。寥寥中年事,裴迴萬裏憂。
途遙日向夕,對晚鬢將秋。滔滔俯東逝,耿耿位西浮。”
此詩的後幾句卻是:
長虹掩鈞捕,落雁下墾洲。糙變huáng山曲,花飛清渭流。
迸水驚愁鴛,騰沙起押鷗。一赴清泥道,空思玄靨遊。
廳內眾人聞聽,或激賞,或感懷,又有人飛速地抄錄下來,字字句句品評起來。
門口處,崔曄聽到“迸水驚愁鴛,空思玄靨遊”幾句,垂眸點了點頭。
卻有人奉了一杯酒上來,盧照鄰雙手接過,正要飲盡,目光越過廳內眾人,忽地看見門口的崔曄,那端著杯子的手便簌簌地抖了起來。
這動作甚是細微,甚至連他身邊兒的人也未十分察覺,崔曄卻留意到了,耳畔驀地響起方才阿弦在外對他說過的話。
其實,對於盧照鄰所念的詩,阿弦並不是十分懂得其中意思。
但隻聽那聲音朗朗清清地念誦,比唱曲還動聽不知多少。又看滿廳內眾人沸騰,qing形熱烈之極,阿弦隱隱感動,越發傾倒,不由心滿意足地嘆道:“盧先生真是才華橫溢啊。”
敏之在旁看她雙眸閃爍,便道:“這有什麽稀奇。”
阿弦聽到“什麽稀奇”,吃驚地迴頭。
敏之抬手在她的額頭上瞧了一下:“我又不是說我也能如此作詩,隻是說範陽盧氏裏的才子儒士最多,似他這般也是稀鬆平常。”
阿弦仍是一臉不服,敏之道:“你不信麽?遠的且不說,比如先前崔曄的夫人盧煙年,跟盧照鄰似有些親戚相關……她雖是個女子,卻是人人稱道的才女,之前都傳說崔曄死在羈縻州的時候,紀王還惦記著她呢……”
阿弦吃了一驚:“什麽?”
敏之自忖失言,但卻也不屑隱瞞:“這也並不是什麽機密之事,紀王也是個愛詩喜文的人,才子佳人互相傾慕,有什麽了不得的。再說崔曄若當時真的死在羈縻州,難道要讓盧煙年這樣的絕代佳人寡居一生?連我都覺著bào殄天物……”
阿弦見他又開始胡說八道,喝道:“好了好了!簡直不堪入耳。”
敏之笑道:“巧了,之前梁侯說我不堪入目,到你這裏又是不堪入耳,你到底是誰的人?”
阿弦道:“我不是誰的人,我是我自己。”
敏之道:“反了你了!”
此刻有人嘆道:“怪道楊盈川曾說‘愧居盧前’,盧升之的詩詞造詣已臻化境,我等望塵莫及也。”
也有人道:“‘得成比目何辭死,隻羨鴛鴦不羨仙’便能力壓千古名句,隻是今日……‘對晚鬢將秋,迸水驚愁鴛,空思玄靨遊’等數句,頗顯孤冷之意呀。”
“升之莫不是心繫哪位佳人?故而才能做此千古之嘆?”
眾人談論之中,盧照鄰笑道:“盧某làngdàng半生,孑然落魄,一身隻是習慣花前月下,歡場之中買醉而已,自也見識許多佳人,佳句偶得不足為奇,諸位莫笑才是。”
眾人轟然說笑,又有說要介紹佳人給盧照鄰的,莫衷一是。
吵嚷之中,盧照鄰笑道:“各位的好意我已心領,隻是我早就定好要離開長安了,以後山長水遠,萍蹤不定,哪裏敢辜負佳人?”
阿弦聽到這裏,思忖分別在即,因嘆了聲。
旁邊敏之道:“若說此人的才學詩qing,倒果然是沒什麽可挑,隻是誰讓他得罪了武三思?註定仕途坎坷,離開長安倒也是上上之策。”
阿弦暗中皺眉。
敏之又道:“不過他那句‘借問chui簫向紫煙,曾經學舞度芳年,得成比目何辭死……’”敏之念到這裏,忽然神色大變,戛然而止,轉頭瞪向盧照鄰。
阿弦正在聽著:“怎麽了?”
敏之不答,雙唇緊閉。阿弦道:“殿下?你要說什麽?”
敏之才迴神,他低頭看一眼阿弦道:“沒什麽,我想說的是……這個、這一句的確是……好極了。”
最後“好極了”三個字,卻無端地有些擲地有聲,沉甸甸地。
</br>
她繞來繞去,把自己繞了進去,阿弦笑道:“咦,原來是我傻了!”
崔曄嘆道:“你才知道你傻。不過你已樂了這半天,也算是白賺的,可見傻一點兒是比較占便宜。寧肯你傻一些。”
阿弦笑了這一場,神清氣慡。
不料心念一轉,卻又想到另一件事,臉上的笑頓時也無影無蹤了。
崔曄的心卻並不在她身上了,因為他已發現賀蘭敏之走了過來。
阿弦正思忖那件事該如何啟齒,又該不該說……就聽崔曄道:“殿下。”
阿弦一抬頭,順著崔曄的目光迴頭,這才發現敏之不知何時居然已經在自己身後了。
阿弦一驚就白了臉……這會兒有些後怕,幸好方才沒有貿然把心裏所思說出來,不然給敏之聽了去,豈不是惹下大禍?
不料敏之看阿弦雪著臉,就道:“瞞著我做什麽虧心事了?一臉的心懷鬼胎?”
阿弦正好在忖度那件事,伶牙俐齒居然說不出來,還是崔曄道:“殿下又說笑了,阿弦年紀還小,殿下不如多寬量些。”
敏之道:“我說了一句,你就心疼了?”
崔曄眉峰微蹙,眼中透出霜雪般的冷清疏離氣息。
阿弦迴過神來:“殿下你怎麽跑到這裏來了?”
敏之冷道:“沒有人給我添酒,我喝什麽?”
阿弦知道他口沒遮攔,且跟崔曄之間仿佛還有什麽不可說的“過節”,便道:“今日是許侍郎的好日子,冷落了主人成何體統?還是迴去吧。”
敏之卻看崔曄道:“崔天官呢?”
崔曄道:“殿下先行一步,我稍後便至。”
阿弦拽著敏之去後,崔曄又在原地站了半晌,他目送兩人身形消失,心裏竟如一團亂麻。
頃刻,崔曄才折身往迴,走到廳外的時候,耳聞裏頭喧譁聲響越發沸反盈天,有人道:“如此佳日,若盧先生能夠賦詩一首,豈非錦上添花?也不辜負許侍郎一片愛才之心。”
崔曄於門口立住腳步,緩緩抬頭,卻見廳中,眾人群星捧月般將盧照鄰圍在中間兒。
不遠處,敏之正拉著阿弦,不知在說什麽,阿弦卻抱著柱子,不肯挪步,兩隻眼睛也盯著盧照鄰的方向。
崔曄不由一笑,此刻,就聽盧照鄰欣然同意,隻見他手持一根玉箸,沉吟似的在玉盞上瞧了兩下,才道:“既然各位如此抬愛,我便獻醜了。”
先前還吵嚷連天的廳內,瞬間萬籟俱寂,有人甚至不自覺地屏住唿吸。
隻聽玉箸在杯盤上發出叮叮咚咚地聲響,雖然簡單,不失韻律。而盧照鄰念道:
“我行背城風,驅馬獨悠悠。寥寥中年事,裴迴萬裏憂。
途遙日向夕,對晚鬢將秋。滔滔俯東逝,耿耿位西浮。”
此詩的後幾句卻是:
長虹掩鈞捕,落雁下墾洲。糙變huáng山曲,花飛清渭流。
迸水驚愁鴛,騰沙起押鷗。一赴清泥道,空思玄靨遊。
廳內眾人聞聽,或激賞,或感懷,又有人飛速地抄錄下來,字字句句品評起來。
門口處,崔曄聽到“迸水驚愁鴛,空思玄靨遊”幾句,垂眸點了點頭。
卻有人奉了一杯酒上來,盧照鄰雙手接過,正要飲盡,目光越過廳內眾人,忽地看見門口的崔曄,那端著杯子的手便簌簌地抖了起來。
這動作甚是細微,甚至連他身邊兒的人也未十分察覺,崔曄卻留意到了,耳畔驀地響起方才阿弦在外對他說過的話。
其實,對於盧照鄰所念的詩,阿弦並不是十分懂得其中意思。
但隻聽那聲音朗朗清清地念誦,比唱曲還動聽不知多少。又看滿廳內眾人沸騰,qing形熱烈之極,阿弦隱隱感動,越發傾倒,不由心滿意足地嘆道:“盧先生真是才華橫溢啊。”
敏之在旁看她雙眸閃爍,便道:“這有什麽稀奇。”
阿弦聽到“什麽稀奇”,吃驚地迴頭。
敏之抬手在她的額頭上瞧了一下:“我又不是說我也能如此作詩,隻是說範陽盧氏裏的才子儒士最多,似他這般也是稀鬆平常。”
阿弦仍是一臉不服,敏之道:“你不信麽?遠的且不說,比如先前崔曄的夫人盧煙年,跟盧照鄰似有些親戚相關……她雖是個女子,卻是人人稱道的才女,之前都傳說崔曄死在羈縻州的時候,紀王還惦記著她呢……”
阿弦吃了一驚:“什麽?”
敏之自忖失言,但卻也不屑隱瞞:“這也並不是什麽機密之事,紀王也是個愛詩喜文的人,才子佳人互相傾慕,有什麽了不得的。再說崔曄若當時真的死在羈縻州,難道要讓盧煙年這樣的絕代佳人寡居一生?連我都覺著bào殄天物……”
阿弦見他又開始胡說八道,喝道:“好了好了!簡直不堪入耳。”
敏之笑道:“巧了,之前梁侯說我不堪入目,到你這裏又是不堪入耳,你到底是誰的人?”
阿弦道:“我不是誰的人,我是我自己。”
敏之道:“反了你了!”
此刻有人嘆道:“怪道楊盈川曾說‘愧居盧前’,盧升之的詩詞造詣已臻化境,我等望塵莫及也。”
也有人道:“‘得成比目何辭死,隻羨鴛鴦不羨仙’便能力壓千古名句,隻是今日……‘對晚鬢將秋,迸水驚愁鴛,空思玄靨遊’等數句,頗顯孤冷之意呀。”
“升之莫不是心繫哪位佳人?故而才能做此千古之嘆?”
眾人談論之中,盧照鄰笑道:“盧某làngdàng半生,孑然落魄,一身隻是習慣花前月下,歡場之中買醉而已,自也見識許多佳人,佳句偶得不足為奇,諸位莫笑才是。”
眾人轟然說笑,又有說要介紹佳人給盧照鄰的,莫衷一是。
吵嚷之中,盧照鄰笑道:“各位的好意我已心領,隻是我早就定好要離開長安了,以後山長水遠,萍蹤不定,哪裏敢辜負佳人?”
阿弦聽到這裏,思忖分別在即,因嘆了聲。
旁邊敏之道:“若說此人的才學詩qing,倒果然是沒什麽可挑,隻是誰讓他得罪了武三思?註定仕途坎坷,離開長安倒也是上上之策。”
阿弦暗中皺眉。
敏之又道:“不過他那句‘借問chui簫向紫煙,曾經學舞度芳年,得成比目何辭死……’”敏之念到這裏,忽然神色大變,戛然而止,轉頭瞪向盧照鄰。
阿弦正在聽著:“怎麽了?”
敏之不答,雙唇緊閉。阿弦道:“殿下?你要說什麽?”
敏之才迴神,他低頭看一眼阿弦道:“沒什麽,我想說的是……這個、這一句的確是……好極了。”
最後“好極了”三個字,卻無端地有些擲地有聲,沉甸甸地。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