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弦聽得又是驚悚又是好笑,驚悚的是她跟英俊加起來才殺死三個qiáng盜,其他三人明明好端端地,且並沒有什麽“頭顱不見,開膛破肚”這些令人髮指之舉;好笑的是,玄影留下的痕跡,卻被人誤認為是山神坐騎。


    “阿叔,這件事有些蹊蹺,其他三個人怎麽死了?”阿弦悄悄地問。


    忽然英俊道:“阿弦噤聲。”


    阿弦不知如何,英俊忽然一把抓住她,雙手用力,竟將阿弦從地上拽了上chuáng,被子掀起將她蓋在下麵。


    這一係列動作突如其來,阿弦嚇了一跳,被蒙在被子裏,鼓鼓湧湧地就要掙紮動彈,英俊舉手在她背上一按,似示意她不要亂動。


    阿弦隻得qiáng自安靜,縮身靠在英俊的背上,不敢再動,心裏實則納悶之極。


    但阿弦還來不及多想,就聽得房門“吱呀”一聲被推開,仿佛有無限寒氣,隨著門扇開啟而爭先恐後的湧了進來。


    阿弦察覺英俊的脊背似乎也細微地直了幾分,自從認得英俊,他從來都是指揮若定,淡然自若,此刻卻又如何?


    阿弦正胡思亂想中,便聽有個聲音散漫不羈地笑道:“你可讓我著實好找啊……我的天官大人。”


    第83章 殿上對


    《周禮》中記載:廷分設六官, 天官, 地官,chun官, 夏官,秋官, 冬官。


    以天官塚宰居首,總禦百官。


    後來各朝沿襲此製, 分為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本朝亦是如此。


    然武後博覽群書, 尤甚喜周禮,有一日宴待百官, 曾當著文武群臣的麵兒, 對李治笑道:“皇上,你看在座各位大人,皆是朝廷的棟樑之臣,可謂滿座珠玉, 正是我大唐之幸也。”


    李治道:“皇後所言極是。”


    武後舉杯道:“我有一爵酒,賜敬各位。有各位的鞠躬盡瘁,才有今日大唐的鼎盛。”


    群臣彼此相看,終於起身謝恩, 道:“願我大唐千秋萬代,帝業永固,聖上聖後,萬壽無疆。”


    眾人均都喝了一巡,片刻,武後喝了兩杯,又笑道:“我看在座的六部大人,忽然想起周禮古製,竊以為天,地,chun,夏,秋,冬六部之稱,卻比吏戶禮兵刑工更加雅致入耳,也更符合天地自然之法,不知皇上覺著如何?”


    李治笑道:“皇後總有這些奇思妙想。”


    武後道:“皇上這樣說,想來也是贊同我的話了。”


    群臣聞言,有人卻心生不悅。朝廷製度本是極嚴肅之事,何況後宮不得gān政,如今武後竟當著眾人的麵兒,拿著朝廷之製評頭論足……若她隻是個管不住嘴喜愛玩笑話的婦人倒也罷了,眾人也可當做是不經之談一笑了之,但是群臣都知道這位皇後的手段,她人雖在後宮,觸角卻已經遍布朝廷的各個邊角,因此群臣聽著這話,心裏自然各有所思。


    宴會中本極熱鬧,但此刻群臣寂然無聲,場麵頓時異樣。


    忽地有一人笑道:“娘娘所言甚是,既然如此,我等便是天官了。”


    不少臣子聽見這聲音,都暗中側目相視,原來這齣聲之人乃是大名鼎鼎的李義府,人送外號“李貓”。


    李義府的發跡說來簡單,當初在王皇後未曾被廢之前,滿朝文武都不贊同高宗廢後立武氏,當時李義府官職低微,又因為得罪了長孫無忌,正要被貶斥外放為壁州司馬。李義府窺知高宗心意,斷然上書懇請廢後立武,果然博得高宗歡心,令他官復原職。


    自此之後,李義府官運亨通,被拜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又封了爵,可謂青雲直上,chun風得意。


    但李義府生xing狹私,一旦得誌,原形畢露,做了數不盡的惡事,先前又跟兩朝老臣杜正倫起了爭執,高宗一怒之下同貶兩人,杜正倫更因此懷憤死在外任。


    最近李義府才被調任迴京,卻竟“梅開二度”,被重新啟用,兼任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


    李義府心知肚明,自己被調迴京,自然是因為武後說qing的緣故,是以見武後發話,殿上尷尬,李義府自然當仁不讓地跳了出來阿諛奉承。


    畢竟惡名在外,群臣看著李義府,一個個麵露不屑之色,隻有幾個李義府的黨羽出麵附和。


    武後含笑點頭,目光掃過底下眾人,忽然笑對一人道:“崔大人?從此之後,你可就是崔天官了,你覺著這個稱唿如何?”


    那人位在吏部群臣之中,職位並不格外尊貴,故而坐的並不靠前。


    然而放眼看去,便會不費chui灰之力地將他從群臣之中挑出來。


    因為他的相貌跟氣質都太過出色獨特,端坐於群列中,身姿挺拔如鬆如柏,眉眼熠熠生輝,讓人一見傾倒,過目難忘。


    這人就是出身博陵崔氏的崔曄,字玄暐,乃是博陵崔這一代裏最出色的兒郎,年紀雖輕,卻已官至吏部郎中,高宗李治自然十分賞讚,但連武後也另眼相看,十分待見。


    方才李義府代表吏部出來大讚武後所言,也有不少吏部之人出麵稱頌,但此人卻從頭到尾端然穩坐,目不斜視,仿佛對身遭所有都置若罔聞。


    忽然在群臣之前得武後獨點其名,崔玄暐卻無法置身事外。


    同時,殿上的大臣們跟李義府等也都看向崔玄暐,不知他將如何應對。


    其他大臣對武後這般“旁若無人”自然不滿,隻是卻不敢發作出來,畢竟武後一派戲言模樣,若認真跟她分辯起來,她卻隻說是玩笑,而在宴席之上擾了皇帝的興致,反而不美。


    所以眾人倒是想藉機看一看這崔玄暐如何作答,不知他是如李義府般順勢阿諛奉承,還是如何。


    隻見崔曄起身,拱手道:“天官是古之周禮,自然是極佳。”他的身影頎長,身姿端方,立於群臣之中,一時猶如鶴立ji群。


    群臣屏息,有人側目。


    武後笑笑,對高宗道:“皇上,從此之後,他可就是崔天官了。”


    高宗還未說話,崔曄道:“微臣不敢領受。”


    武後挑了挑眉:“哦?你是覺著我說的不對?”


    崔曄道:“微臣淺見,周禮是古製,古君子法天道自然,自是最好。然而如今,時移世易,當然不能仍用舊法一概論之。”


    高宗笑道:“皇後乃是戲言,崔卿何至於如此認真?”


    峰迴路轉,底下百官正呆呆聽著崔玄暐的答覆,心中卻均暗驚他居然真的敢說出來。


    又聽高宗如此替武後開脫,卻是意料之中。


    崔曄道:“皇上恕罪,正如娘娘所言,天,地,chun,夏,秋,冬,天地四季為官,自是自然之道,但我等百官,尚當不起古之周禮所錄之稱,吏尚不能恪盡職守清廉端正,戶尚不能萬家安泰皆有所養,禮不能全天地君親師,兵不能攘服天下四夷,刑無法根除頑疾醜惡,工不能讓天下子民皆有所安……臣以為隻有每一部的官員都明白自己的職責所在,才能盡忠職守不敢疏漏,而六部之名:吏,戶,禮,兵,刑,工,每一個字,對每個官員而言便是打頭的警示,——但讓吏當為民,戶有所安,禮入人心,兵鎮四夷,刑如法刀,工布天下。則我朝可千秋萬代。”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探幽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八月薇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八月薇妮並收藏大唐探幽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