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往後的日子裏小白狐從巨狐那對仙界乃至三界六道有了初步的了解。巨狐在仙界主修文道,還在天庭供過文職,學識卓越,講解起來自是係統有序。原來這世界並非隻有凡間一界,而是有天界,凡間,地界三界。在這三界之中生存著天男天女,精靈,人,畜生,餓鬼,地獄苦眾等六大類生靈,稱為六道。
仙界是指仙居住的域界,但更指眾仙是獨立並淩駕於六道之外。仙界眾仙不用在六道中輪迴,更不用受六道之苦。他們的地位崇高,神通廣大,福報無邊。也隻有進入仙界才有可能修煉的接近萬世之開創的神。修仙修到極至可以近似神,但永遠成不了神。因為神不是修煉而成的,而是宇宙亙古而廣大的正道之氣聚生而成。
這個世界並非自始就是這般上下有別,井然有序。最初的宇宙如同一個巨大的蛋,其中並無有形之物,清淨正道之氣和汙穢惡濁之氣纏鬥其中。經過漫長的歲月清淨正道之氣終於占了上風,凝聚成神,神奮力劈開這個巨大的蛋,使清淨正道之氣終於可以上升形成藍天,汙穢惡濁之氣下降形成大地。神站在天地之間害怕兩者又糾合在一起,於是雙手撐住藍天,雙腳踩住大地,使自己的身軀不斷增長,又經過漫長的歲月天地就初具了現在的規模。神又根據天地之氣的清濁程度創造了包括上至始仙,下至六道眾生在內的一切有形生靈。並傳之以修煉之法,使其都有可能得到永證。但這時神卻悲哀的發現自己辛苦開創的天地,並不很適合眾生靈的生存。於是神將天地事務托付給始仙,義無返顧的犧牲了自己,將自己的雙目化為日月照亮天地,將自己的軀幹化為山川劃分地域,將自己的血液化為江河脯育萬物,將自己的毛發化為植物養育生靈。所以神是最偉大的,他的偉大不僅在於開創了天地萬物,更在於他那無私無畏普度眾生的精神。他的精神與日月同輝,與天地同在!自此以後在始仙們的不斷完善下世界才有了現在這般模樣,也是自此以後仙成為三界中最高貴的生靈。
但是仙也是有品次的,自上而下分為:天仙,神仙,地仙,人仙,鬼仙五品。當然始仙不在這些品次之內,始仙與天地同生,雖不如神之完美,但卻是其他眾仙不可比擬的。神在開創天地之時共造始仙三位,乃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和道德天尊。三位始仙治世有成後,又將掌管天地三界的職責交於天帝,自己繼續修證天地之大道,不再理世俗之務。因此在仙界最上也隻能見於天帝。
天仙,仙之極品,上品天仙神通恢闊,法力無邊。天地毀時仍不滅,有修天補地之能。天帝自為最上品天仙,天帝之下又有王母,四禦大帝,五方五老等諸上仙 。當然其他眾天仙亦是神通廣大,可獨擋一麵。神仙,次於天仙,隻有修到這個品次才能具有神的神通變化之能,可以輕舉飛升,法力高強。被天帝分封掌管各方。如在凡間最有名的風雨雷電諸神。其實他們隻是神仙而非神。“神”隻是凡間眾生對其的尊稱。地仙,已修到長生不死,卻無神通變化之能。但地仙這個品次在修煉過程中至關重要,因為越過了修證不死這個極難逾越的關口,成為神仙也就指日可待了。可是像巨狐這樣的地仙卻是另當別論,她卻是未對小白狐說起。人仙,未修證到不死,但百病不侵已可長生。因所得仙術之高下,駐世最長可達數千年之久。但人仙若不能上升品次終究難免一死。人仙並非僅指人修煉的仙,還指凡間萬物修煉到這個品次才可具人形。人的形貌非常高貴,這也是神的形貌。當初神用天地中間最為清靈之氣造就了人,使之成為凡間萬物之靈長並具有了自己的樣貌。但人較之神相去甚遠,人有神之形貌,神之智慧。卻無神之品德,神之福報,更無神之神通。鬼仙,所得仙術低微,僅能掌控自己死後的陰魂不入六道輪迴,以自行投胎,借屍還魂等法以期來世繼續修煉。
在眾仙的眼中六道生靈是卑微的,他們無異於身在苦海。不僅要忍受生老病死之苦,所求不得之苦。甚至還會因生前不慎所造的惡業,墜入地獄受那萬劫不複之苦。而六道眾生要想脫離輪迴之苦,唯有修仙一途。當然也有列外,那就是在凡間積有大德者死後被天庭直接召上冊封為仙,但這列外少之又少尋常那可求得。因此仙通常是要引導六道眾生去修煉,最不濟也要教其行善積德。
說起修煉也是一種苦,卻是清明之苦,而非輪迴中的無望之苦。一旦得道成仙,便可永遠脫離苦海。但這清明之苦乃是一種大苦,不是任誰都可以忍受。修煉時不但要屏棄欲望雜念使心中空靈,長期忍受死一般的孤寂和軀體裂變的痛楚,還要與心中不斷生出的心魔相鬥。而且隻有堅毅尚且不夠,悟性高下也很重要,悟性高者事半功倍,悟性低者事倍功半,所以修煉者甚眾,但能成就者卻寥寥可數。
巨狐給小白狐講述這些時其實心情甚是矛盾,一麵因她性情正直不願欺瞞,另一麵又怕引起小白狐的興致向她提出修仙的請求。她在仙界遭遇淒苦,心中生出別樣的見識,認為仙途若是失落,何嚐不是一種所求不得之苦,與其如此不如一切順其自然的好。但修仙乃天地正道,而且這些日子與小白狐相處,她明白以小白狐的聰慧應是修仙的上等之材,若不為之實屬可惜。
可是日子久了,她發現自己的苦惱甚是多餘。原來小白狐雖是對未知之事充滿好奇,卻將她所講之事權當故事來聽,尤其對那些神通變化,仙魔鬥法,輪迴轉世的故事感興趣,至於修煉的法門從未向她問過,更未生出多少要去修仙的念頭。巨狐仔細想想,覺得這是因為小白狐打小就身在順境加之現在年歲又小,對這各種的苦可說是沒有半點感同身受。而且修仙要離開它那至愛的母親可能永遠不得相見,自是萬萬不肯。巨狐心中充滿惋惜,但卻樂得不再煩惱。於是她倆便這樣平靜且快樂的相處著,小白狐起初還有點拘謹,但巨狐對它關愛備至,後來便如祖孫一般了,這小白狐不僅將那巨狐烤製的熊掌豹腿獸肉一一品嚐,有時頑皮起來竟然把巨狐放在那小洞中的筆硯書籍等物都銜出來玩耍。巨狐也不以為意,偶爾柔聲說它兩句,那小白狐一個嬌兒一撒,她也頓時沒了言語。當然小白狐最喜歡的還是聽巨狐講故事,這巨狐活了幾千歲別的沒有,肚中的故事卻可舟乘車載,講之不盡。
仙界是指仙居住的域界,但更指眾仙是獨立並淩駕於六道之外。仙界眾仙不用在六道中輪迴,更不用受六道之苦。他們的地位崇高,神通廣大,福報無邊。也隻有進入仙界才有可能修煉的接近萬世之開創的神。修仙修到極至可以近似神,但永遠成不了神。因為神不是修煉而成的,而是宇宙亙古而廣大的正道之氣聚生而成。
這個世界並非自始就是這般上下有別,井然有序。最初的宇宙如同一個巨大的蛋,其中並無有形之物,清淨正道之氣和汙穢惡濁之氣纏鬥其中。經過漫長的歲月清淨正道之氣終於占了上風,凝聚成神,神奮力劈開這個巨大的蛋,使清淨正道之氣終於可以上升形成藍天,汙穢惡濁之氣下降形成大地。神站在天地之間害怕兩者又糾合在一起,於是雙手撐住藍天,雙腳踩住大地,使自己的身軀不斷增長,又經過漫長的歲月天地就初具了現在的規模。神又根據天地之氣的清濁程度創造了包括上至始仙,下至六道眾生在內的一切有形生靈。並傳之以修煉之法,使其都有可能得到永證。但這時神卻悲哀的發現自己辛苦開創的天地,並不很適合眾生靈的生存。於是神將天地事務托付給始仙,義無返顧的犧牲了自己,將自己的雙目化為日月照亮天地,將自己的軀幹化為山川劃分地域,將自己的血液化為江河脯育萬物,將自己的毛發化為植物養育生靈。所以神是最偉大的,他的偉大不僅在於開創了天地萬物,更在於他那無私無畏普度眾生的精神。他的精神與日月同輝,與天地同在!自此以後在始仙們的不斷完善下世界才有了現在這般模樣,也是自此以後仙成為三界中最高貴的生靈。
但是仙也是有品次的,自上而下分為:天仙,神仙,地仙,人仙,鬼仙五品。當然始仙不在這些品次之內,始仙與天地同生,雖不如神之完美,但卻是其他眾仙不可比擬的。神在開創天地之時共造始仙三位,乃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和道德天尊。三位始仙治世有成後,又將掌管天地三界的職責交於天帝,自己繼續修證天地之大道,不再理世俗之務。因此在仙界最上也隻能見於天帝。
天仙,仙之極品,上品天仙神通恢闊,法力無邊。天地毀時仍不滅,有修天補地之能。天帝自為最上品天仙,天帝之下又有王母,四禦大帝,五方五老等諸上仙 。當然其他眾天仙亦是神通廣大,可獨擋一麵。神仙,次於天仙,隻有修到這個品次才能具有神的神通變化之能,可以輕舉飛升,法力高強。被天帝分封掌管各方。如在凡間最有名的風雨雷電諸神。其實他們隻是神仙而非神。“神”隻是凡間眾生對其的尊稱。地仙,已修到長生不死,卻無神通變化之能。但地仙這個品次在修煉過程中至關重要,因為越過了修證不死這個極難逾越的關口,成為神仙也就指日可待了。可是像巨狐這樣的地仙卻是另當別論,她卻是未對小白狐說起。人仙,未修證到不死,但百病不侵已可長生。因所得仙術之高下,駐世最長可達數千年之久。但人仙若不能上升品次終究難免一死。人仙並非僅指人修煉的仙,還指凡間萬物修煉到這個品次才可具人形。人的形貌非常高貴,這也是神的形貌。當初神用天地中間最為清靈之氣造就了人,使之成為凡間萬物之靈長並具有了自己的樣貌。但人較之神相去甚遠,人有神之形貌,神之智慧。卻無神之品德,神之福報,更無神之神通。鬼仙,所得仙術低微,僅能掌控自己死後的陰魂不入六道輪迴,以自行投胎,借屍還魂等法以期來世繼續修煉。
在眾仙的眼中六道生靈是卑微的,他們無異於身在苦海。不僅要忍受生老病死之苦,所求不得之苦。甚至還會因生前不慎所造的惡業,墜入地獄受那萬劫不複之苦。而六道眾生要想脫離輪迴之苦,唯有修仙一途。當然也有列外,那就是在凡間積有大德者死後被天庭直接召上冊封為仙,但這列外少之又少尋常那可求得。因此仙通常是要引導六道眾生去修煉,最不濟也要教其行善積德。
說起修煉也是一種苦,卻是清明之苦,而非輪迴中的無望之苦。一旦得道成仙,便可永遠脫離苦海。但這清明之苦乃是一種大苦,不是任誰都可以忍受。修煉時不但要屏棄欲望雜念使心中空靈,長期忍受死一般的孤寂和軀體裂變的痛楚,還要與心中不斷生出的心魔相鬥。而且隻有堅毅尚且不夠,悟性高下也很重要,悟性高者事半功倍,悟性低者事倍功半,所以修煉者甚眾,但能成就者卻寥寥可數。
巨狐給小白狐講述這些時其實心情甚是矛盾,一麵因她性情正直不願欺瞞,另一麵又怕引起小白狐的興致向她提出修仙的請求。她在仙界遭遇淒苦,心中生出別樣的見識,認為仙途若是失落,何嚐不是一種所求不得之苦,與其如此不如一切順其自然的好。但修仙乃天地正道,而且這些日子與小白狐相處,她明白以小白狐的聰慧應是修仙的上等之材,若不為之實屬可惜。
可是日子久了,她發現自己的苦惱甚是多餘。原來小白狐雖是對未知之事充滿好奇,卻將她所講之事權當故事來聽,尤其對那些神通變化,仙魔鬥法,輪迴轉世的故事感興趣,至於修煉的法門從未向她問過,更未生出多少要去修仙的念頭。巨狐仔細想想,覺得這是因為小白狐打小就身在順境加之現在年歲又小,對這各種的苦可說是沒有半點感同身受。而且修仙要離開它那至愛的母親可能永遠不得相見,自是萬萬不肯。巨狐心中充滿惋惜,但卻樂得不再煩惱。於是她倆便這樣平靜且快樂的相處著,小白狐起初還有點拘謹,但巨狐對它關愛備至,後來便如祖孫一般了,這小白狐不僅將那巨狐烤製的熊掌豹腿獸肉一一品嚐,有時頑皮起來竟然把巨狐放在那小洞中的筆硯書籍等物都銜出來玩耍。巨狐也不以為意,偶爾柔聲說它兩句,那小白狐一個嬌兒一撒,她也頓時沒了言語。當然小白狐最喜歡的還是聽巨狐講故事,這巨狐活了幾千歲別的沒有,肚中的故事卻可舟乘車載,講之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