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一的媽媽在坐月子,是路一的大姑姑路平芸來伺候的。
路奶奶根本不鳥路媽媽這茬兒,她一輩子都是別人伺候的命,哪有她伺候別人的道理?
生路一的時候,就沒有讓她伺候,直接去娘家生的。
現在她年紀大了,連自己的飯做都做不利索,哪還能伺候媳婦兒?
而且第二胎還是個不值錢的丫頭片子,就說這女人是不下蛋的母雞,下了蛋也沒有根。
從路爺爺死的那天起,路家就徹底分了家,路奶奶和路媽媽一輩子都不和,倆人早就決裂了。
倆人雖然住一個院裏,但都不在一個鍋裏吃飯。
路奶奶住堂屋,旁邊有個大廚房,路媽媽住西屋,旁邊搭了個棚子,底下有鍋灶。都是自己做自己的飯吃,互不摻和。
路媽媽記恨路奶奶的偏心眼,對別的兒子姐妹都好,就對他們一家不好。
在路爸爸耳朵旁吹了不少枕邊風,路爸爸的心慢慢就倒向了路媽媽這邊。
而且路爸爸雖然孝順,但是也受不了天天婆媳吵架的場景,所以分開做飯,對大家都好。
這麽多年過去了,年輕氣盛的路媽媽和已經顯露了老態的路奶奶,磕磕絆絆就這麽過來了。
倆人也不像以前那樣吵架揮鍋鏟了,但還是不和。
所以她不會去伺候路媽媽坐月子,這個任務,就落到了待人和善的路平芸身上。
路媽媽是遠嫁,底下有個最小的妹妹宋仙和她一塊嫁到了不遠的鄰村,後來搬到了寶陵市郊區住,算是半個城裏人。
她自己要帶兩個孩子,也沒時間來伺候路媽媽一個月的時間,再說坐月子也沒有要娘家人來伺候的道理?
宋仙是有心想來照顧她三姐的,但是家裏還有個老二上幼兒園每天都要她去接送,實在抽不出身。
路平笙是打死都不來的,她現在依舊覺得自己還是個小公主,跟路奶奶一個想法,隻有別人伺候我的份兒,哪有她伺候別人的道理?
路平芸脾氣好,說話溫溫柔柔的,做事情也利索,來伺候路媽媽做月子,路媽媽心裏對這個小姑子存著感激之情。
這個家裏,她能看的上的,就隻有死去的公公和這個小姑子了,其他的人,她指望不上。
路媽媽覺得路一是她一手帶大的,沒沾過她奶奶的光,所以她從心裏,不喜歡這個婆婆。
路媽媽記得有一年冬天,冷的很,大人每天都凍得打擺子,更別提小孩了。
路奶奶給路平順的兒子路昌安做了件棉襖,給路平芸的女兒白曉書做了件棉襖,給路平笙的兒子吳青做了件棉襖。
可是唯獨,沒有給路一做件棉襖。
從心底裏說句實話,那嫁出去的閨女的孩子都有棉襖,可是唯獨這個親生的孫女兒,啥也沒有,路媽媽心裏算是記恨上了路奶奶。
你再討厭我,路一可是你的親孫女啊?!
路媽媽不知道的是,路奶奶心裏,是覺得是這個孩子的出生,讓她老頭兒死的那麽早。
一看到這個孩子就來氣,就想到她老頭。
多好的人啊,勤勤懇懇種地種了一輩子,最後死的時候,胃疼的飯都吃不下去。
也不知道是疼死還是餓死的,如果這個孩子沒有被罰款的話,她爺爺,至少能用錢買點藥來止住疼,死的不會那麽痛苦。
路奶奶想到當初路爺爺整夜整夜在她旁邊哀嚎:“我疼啊,青霞,讓我死了罷。”
青霞,讓我,死了罷。
這是得多難受,才能說出這樣的話。
即使是現在,路奶奶想起來,還是會心裏一絞一絞的鈍痛。
她老頭死了,就是是因為這個孩子出生死的,她對她,怎麽可能親的起來。
更何況,這孩子,還有那麽一個處處和她作對的媽。
本來就不喜,現在更是礙眼睛,看到就煩,更別提親近了。
路一知道她奶奶不喜歡她,但她總覺得老人,能帶給她一種莫名其妙的安心。
小孩子嘛,總是有自己的理解。
路一覺得奶奶的白頭發很好看,而且,她覺得自己的奶奶,是所有幹癟的老太太中間,長得最好看的老太太。
長得好就是有優勢,看著臉就容易讓人心生喜歡。
路瑤長得很快,一個月之後,已經變成了一個胖嘟嘟招人喜愛的小姑娘了。
眉眼從小就能看出來是個美人坯子,雙眼皮大眼睛,長睫毛,眉毛彎彎,小嘴嘟嘟,臉頰左側還有個深深的酒窩。
誰見了都得說一聲:“哎呦,那路家那二閨女,長得可真讓人稀罕。”
路一長得誰也不像,眼睛雖然也很大,但是卻是單眼皮,鼻子能看出來很高,眉毛細長且濃密,有幾分英氣蘊含在她的眉眼裏。
沒有路瑤長得好看,但是也並不醜。
路媽媽和路奶奶的積怨,也是越來越深了。
路媽媽覺得,自己的婆婆根本不是個婆婆,月子都不來給自己做,等以後老了不能動了,也別指望她去伺候她。
隨著路瑤慢慢長大,路一漸漸變得更忙了。
因為她不僅要寫作業,洗碗掃地洗碗這些家務都得她做,路媽媽要下地幹活,所以她現在又多了一項任務,就是帶孩子。
同齡的孩子都在無憂無慮的玩耍,頂天大事也就是寫不完作業要挨罰了。
瘦瘦小小的路一要抱著路瑤哄她,等路瑤睡了會把路瑤放在床上,拿著路瑤換下來的尿布提著籃子去池塘裏洗。
有大人見到她,會說:“一啊又去給你妹洗尿布了去啊。”別人覺得這路家大閨女可真懂事,瞅瞅自家那孩子,瘋玩不懂事傻小子一個。
但是路一就會快速跑開,她覺得很丟臉,因為這個時候別人的孩子都是在家寫作業,她卻要來幹這個。
她不是老師眼中的好學生,成績不好,作業也不寫,還經常遲到。
盛老師覺得路一是“爛泥扶不上牆。”
你出生在一個農村裏,還是個普普通通的農民家庭,不好好學習,怎麽會有出路?
特別是這個路一,批評她的時候,她頭低的,看起來很羞愧的樣子。
問她能不能改?下次還敢不敢這樣了的時候,她總是很快的承認錯誤,點頭如小雞啄米般,說老師一定改。
下次還是老樣子,作業還是寫不完,還是那副頭要低到地下的可憐樣,成績還是差的要命。
盛老師從來沒見過這樣的學生,覺得路一以後長大了也肯定是沒出息,成不了什麽故事,所以慢慢也不管她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罷了,反正學好學賴,跟她沒關係。
左右不過是她的命運而已。
路星星是路一的同桌,盛老師覺得為啥路星星成績那麽好,咋就影響不了這路一呢?
路奶奶根本不鳥路媽媽這茬兒,她一輩子都是別人伺候的命,哪有她伺候別人的道理?
生路一的時候,就沒有讓她伺候,直接去娘家生的。
現在她年紀大了,連自己的飯做都做不利索,哪還能伺候媳婦兒?
而且第二胎還是個不值錢的丫頭片子,就說這女人是不下蛋的母雞,下了蛋也沒有根。
從路爺爺死的那天起,路家就徹底分了家,路奶奶和路媽媽一輩子都不和,倆人早就決裂了。
倆人雖然住一個院裏,但都不在一個鍋裏吃飯。
路奶奶住堂屋,旁邊有個大廚房,路媽媽住西屋,旁邊搭了個棚子,底下有鍋灶。都是自己做自己的飯吃,互不摻和。
路媽媽記恨路奶奶的偏心眼,對別的兒子姐妹都好,就對他們一家不好。
在路爸爸耳朵旁吹了不少枕邊風,路爸爸的心慢慢就倒向了路媽媽這邊。
而且路爸爸雖然孝順,但是也受不了天天婆媳吵架的場景,所以分開做飯,對大家都好。
這麽多年過去了,年輕氣盛的路媽媽和已經顯露了老態的路奶奶,磕磕絆絆就這麽過來了。
倆人也不像以前那樣吵架揮鍋鏟了,但還是不和。
所以她不會去伺候路媽媽坐月子,這個任務,就落到了待人和善的路平芸身上。
路媽媽是遠嫁,底下有個最小的妹妹宋仙和她一塊嫁到了不遠的鄰村,後來搬到了寶陵市郊區住,算是半個城裏人。
她自己要帶兩個孩子,也沒時間來伺候路媽媽一個月的時間,再說坐月子也沒有要娘家人來伺候的道理?
宋仙是有心想來照顧她三姐的,但是家裏還有個老二上幼兒園每天都要她去接送,實在抽不出身。
路平笙是打死都不來的,她現在依舊覺得自己還是個小公主,跟路奶奶一個想法,隻有別人伺候我的份兒,哪有她伺候別人的道理?
路平芸脾氣好,說話溫溫柔柔的,做事情也利索,來伺候路媽媽做月子,路媽媽心裏對這個小姑子存著感激之情。
這個家裏,她能看的上的,就隻有死去的公公和這個小姑子了,其他的人,她指望不上。
路媽媽覺得路一是她一手帶大的,沒沾過她奶奶的光,所以她從心裏,不喜歡這個婆婆。
路媽媽記得有一年冬天,冷的很,大人每天都凍得打擺子,更別提小孩了。
路奶奶給路平順的兒子路昌安做了件棉襖,給路平芸的女兒白曉書做了件棉襖,給路平笙的兒子吳青做了件棉襖。
可是唯獨,沒有給路一做件棉襖。
從心底裏說句實話,那嫁出去的閨女的孩子都有棉襖,可是唯獨這個親生的孫女兒,啥也沒有,路媽媽心裏算是記恨上了路奶奶。
你再討厭我,路一可是你的親孫女啊?!
路媽媽不知道的是,路奶奶心裏,是覺得是這個孩子的出生,讓她老頭兒死的那麽早。
一看到這個孩子就來氣,就想到她老頭。
多好的人啊,勤勤懇懇種地種了一輩子,最後死的時候,胃疼的飯都吃不下去。
也不知道是疼死還是餓死的,如果這個孩子沒有被罰款的話,她爺爺,至少能用錢買點藥來止住疼,死的不會那麽痛苦。
路奶奶想到當初路爺爺整夜整夜在她旁邊哀嚎:“我疼啊,青霞,讓我死了罷。”
青霞,讓我,死了罷。
這是得多難受,才能說出這樣的話。
即使是現在,路奶奶想起來,還是會心裏一絞一絞的鈍痛。
她老頭死了,就是是因為這個孩子出生死的,她對她,怎麽可能親的起來。
更何況,這孩子,還有那麽一個處處和她作對的媽。
本來就不喜,現在更是礙眼睛,看到就煩,更別提親近了。
路一知道她奶奶不喜歡她,但她總覺得老人,能帶給她一種莫名其妙的安心。
小孩子嘛,總是有自己的理解。
路一覺得奶奶的白頭發很好看,而且,她覺得自己的奶奶,是所有幹癟的老太太中間,長得最好看的老太太。
長得好就是有優勢,看著臉就容易讓人心生喜歡。
路瑤長得很快,一個月之後,已經變成了一個胖嘟嘟招人喜愛的小姑娘了。
眉眼從小就能看出來是個美人坯子,雙眼皮大眼睛,長睫毛,眉毛彎彎,小嘴嘟嘟,臉頰左側還有個深深的酒窩。
誰見了都得說一聲:“哎呦,那路家那二閨女,長得可真讓人稀罕。”
路一長得誰也不像,眼睛雖然也很大,但是卻是單眼皮,鼻子能看出來很高,眉毛細長且濃密,有幾分英氣蘊含在她的眉眼裏。
沒有路瑤長得好看,但是也並不醜。
路媽媽和路奶奶的積怨,也是越來越深了。
路媽媽覺得,自己的婆婆根本不是個婆婆,月子都不來給自己做,等以後老了不能動了,也別指望她去伺候她。
隨著路瑤慢慢長大,路一漸漸變得更忙了。
因為她不僅要寫作業,洗碗掃地洗碗這些家務都得她做,路媽媽要下地幹活,所以她現在又多了一項任務,就是帶孩子。
同齡的孩子都在無憂無慮的玩耍,頂天大事也就是寫不完作業要挨罰了。
瘦瘦小小的路一要抱著路瑤哄她,等路瑤睡了會把路瑤放在床上,拿著路瑤換下來的尿布提著籃子去池塘裏洗。
有大人見到她,會說:“一啊又去給你妹洗尿布了去啊。”別人覺得這路家大閨女可真懂事,瞅瞅自家那孩子,瘋玩不懂事傻小子一個。
但是路一就會快速跑開,她覺得很丟臉,因為這個時候別人的孩子都是在家寫作業,她卻要來幹這個。
她不是老師眼中的好學生,成績不好,作業也不寫,還經常遲到。
盛老師覺得路一是“爛泥扶不上牆。”
你出生在一個農村裏,還是個普普通通的農民家庭,不好好學習,怎麽會有出路?
特別是這個路一,批評她的時候,她頭低的,看起來很羞愧的樣子。
問她能不能改?下次還敢不敢這樣了的時候,她總是很快的承認錯誤,點頭如小雞啄米般,說老師一定改。
下次還是老樣子,作業還是寫不完,還是那副頭要低到地下的可憐樣,成績還是差的要命。
盛老師從來沒見過這樣的學生,覺得路一以後長大了也肯定是沒出息,成不了什麽故事,所以慢慢也不管她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罷了,反正學好學賴,跟她沒關係。
左右不過是她的命運而已。
路星星是路一的同桌,盛老師覺得為啥路星星成績那麽好,咋就影響不了這路一呢?